三國之仲謀天下第七百三十六章 成都兵變 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仲謀天下 >>三國之仲謀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三十六章 成都兵變 一

第七百三十六章 成都兵變 一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06日  作者:拾一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拾一 | 三國之仲謀天下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翌日。

王宮,御書房。

孫權神色有些凝重,盤坐書案側位之上,而站在他面前的是內閣首輔張昭,次輔朱治,蒯良,吏部尚書顧雍,教育司司長蔡邕。

“孤希望,今年能舉行第一屆的科舉。”

孫權一雙琥珀晶瑩的眼眸掃過幾人,沉聲的道:“所謂科舉,就是開科取士,在公平公正的情況之下,以出題大考為手段,選賢用能,為吳國朝堂輸送新的官吏苗子!”

“開科取士?”

張昭還在細看科舉的每一條詳細的策略,舉孝廉已經維持的幾百年的選吏制度,一朝被推翻,他也有些的沉默。

他抬頭,目光細細的看了看孫權剛毅的臉龐,這個年輕的君主還真的不能小看,一出接著一出,永遠都不知道他心中想的是什么。

當年侍奉孫堅,他都沒有這么累過。

“有問題嗎?”孫權看著張昭,內閣首輔,當年吳國天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某同意試一試!”

張昭沉吟半響,把科舉了一條條政策看的仔細無遺,才答應了下來。

要是幾年前,他一定反對,畢竟那個時候,讀書人加起來也沒有幾個,開科取士,有多少人來考試都不知道。

現在倒是可以一試,當今天下,吳國的書院鼎盛,不說江東書院,金陵書院,這兩座高等規模的學府。其他的,鹿門山書院,交州書院。遼東書院,皆然都是有人才輸送的學院。

再加上今年教育司推廣的書院政策,在每一個郡府都建立一座高等書院,把讀書人普及到百姓之中的去。

科舉,未必不是一個好的官吏選舉制度。

“大王,如此貿貿然的去改革官吏的推選制度,必然會推翻之前的舉孝廉制度。不少人大儒手中都握著孝廉名額,會不會……”

蒯良沒有說下去。但是那個意思在場所有人都明白。

權利二字,沒有多少人能逃得了,平時不在廟堂的那些讀書人儒者,手中唯一的權利就是握著可以舉孝廉的名額。

突然沒有了。自然會引發一些不滿。

讀書人不好惹,特別是讀書出名的人更不好惹,看看如今的孫權就知道了,他堂堂一個吳王,見到那些讀書成名的老不死,還要畢恭畢敬。

好像蔡邕鄭玄這等級別的大儒,隨便一個都能擰起他來打,打完左臉,他還要乖乖的把自己的右臉貼過去。

這些大儒。那一個不是門生遍布天下的,他們要是徹底的鬧起來,可就比之前變法的風暴還要猛烈三分。

“這就要看蔡司長的能力了!”

孫權微微瞇眼。目光看著自己的老岳父,笑瞇瞇的道。

御書房里面的幾人聽此言,頓時一雙雙目光皆然看著蔡邕起來。

“微臣突然明白了,大王當初千辛萬苦以教育司的大計劃,誘引微臣從江東書院出來,原來就是為了今日這一出!”

蔡邕的面色不太好看。就差沒有吹胡子瞪眼睛。

又被算計了!

以彼之道還于彼身,這一招。孫權用的純火爐青。

孫權親自改革科舉制度,那就是和一眾的大儒作對,和整個士林作對。

然而,蔡邕是大儒,而且還是吳國最頂級的大儒,要說門生天下,誰比得上他啊,如果有蔡邕親自改革的科舉制度,就算是在士林之中牽動狂風暴雨,那也只是讀書人之爭。

“有一步,看三步,不服也不行!”

張昭幾人心中有些感嘆,當初他們不明白一向比較孝順的孫權為什么死皮賴臉的拉著年事已高蔡邕進入朝堂這渾水。

原來是為了這么一天。

的確,有了蔡邕鼎力支持,就算讀書人有意見,那也只能和蔡邕辯論,和蔡邕這么一個大儒辯論,不是找死的行為嗎。

“呵呵!”

孫權訕訕一笑:“正所謂能者多為,父親難道就不想看著科舉政策落實嗎?”

“微臣自然是想要看到科舉制度落實,開科取士,一視同仁,沒有寒門士族之分,乃是微臣心中少有的理想,但是大王利用微臣的這一筆賬,微臣心中可記住了!”

要不是這么多大臣在,飽讀詩書,有些固執在禮儀上的蔡邕必須要給孫權這個君王留點面子,他早就翻臉發飆了,絕對不會微臣微臣說的這么咬牙切齒。

老泰山和女婿較勁,內閣的幾個巨頭也管不了,張昭他們也只能站在一旁眼觀鼻鼻觀心。

“大王,科舉不是不可以,不過今年這一界,鄉試和會試,是不是得放一放!”

半響之后,顧雍沉聲的道:“目前鄉野之間可沒有會這么多讀書人!”

孫權提出來的科舉政策,是以明朝發展成熟的科舉制度為根源,從鄉試,會試,到殿試而分為三級。

不過如今雖然讀書人已經不少,但是相比吳國龐大的疆域之下,卻并不明顯,還是處在一個稀有動物的階段。

殿試倒是可以,但是鄉試,會試,卻有些不夠成熟。

“孤也想過了!”

孫權點點頭,道:“今年第一屆舉行的科舉,畢竟只是過渡,還是要給那些讀書讀了一輩子的老不死點面子的,所以孤把這一屆的科舉制度和舉孝廉制度結合了一下,鄉試會試以舉孝廉而代替,讓地方儒者而推舉出來,赴京考試,但是殿試必須要金陵城舉行,公開公正,不得有任何的徇私之舉!”

“諾!”

眾臣聞言,皆然松了一口氣。孫權能弄一個過渡期,已經算是退了一步,這么一來。加上蔡邕的影響力,這一項政策,落實的可能性已經達到九成。

“第一屆科舉,張昭你可要重視起來!”孫權瞇著眼,道。

“微臣明白!”

張昭想了想,才拱手的道:“這一次科舉必須要有教育司親自主持,而內閣。我們會排除蒯良次輔為輔助考官,而吏部尚書顧雍也為輔助考官!”

“此安排很好!”

孫權目光掃過三人。沉聲的道:“此次科舉,就你們三人負責,九月份京城開考,但是現在就要準備起來。至于考什么,你們自己決定!”

“微臣領命!”

蔡邕三人面容凝重,連忙點點頭,躬身的行禮。

“朱治先留下,孤還有話說,你們可以回去做準備了!”孫權擺擺手,淡淡的道。

“諾!”

幾人離開了御書房,朱治一人留了下來。

“君理叔父,剛才我們所說的只是文科舉。你要負責的是武科舉!”

孫權把武科舉的卷宗遞給朱治:“今年只是舉行文科舉,明年文武皆然科舉選賢!”

“武科舉?”

朱治一雙銅鈴般的眼眸看著卷宗上的記錄,武人從軍。他的神色凝重起來:“這不是軍方的事情嗎?”

“對!”

孫權點頭,道:“所以你要代表內閣和軍方做出溝通,武科舉的學子將會成為軍人,不過你也不要太著急,今年只是看看文科舉的反應,武科舉最少也要明天才舉行。你還有時間,可以慢慢調和!”

“諾!”

朱治點點頭。

五月是春夏交替。天氣溫和,六月卻如火。

進入六月,天下平靜的局勢也開始的躁動,六月二日,馬騰誓師長安城,北伐河東金國,號稱出兵三十萬。

關中局勢大變,風云變化。

作為天府之國的蜀地,平靜的表面之下,也開始的暗涌潮流起來了。

成都城。

鄧芝是一個二十出頭青年,職位是丞相府的一名小文吏,工作是從丞相府傳遞奏書給到大王的御案之上,簡單,不受重用,然而卻消息靈通。

每天丞相府上奏蜀王劉璋的奏書,他都能過目一遍,蜀國的運行他了如指掌。

結束了一天繁重而沉悶的工作之后,他拖著有些疲憊的身子,如同平日一般,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城西的一座普通的院落。

日子苦寒,尚未娶親的他,本為義陽新野人,漢末之初,年僅十歲出頭的他就已經來到的蜀地,這些年兜兜轉轉,卻也一事無成。

不過自從四年前,他遇上的一個貴人,從此之后他的運程大變。

“大人!”

鄧芝作息時間很規律,他剛剛合衣睡下,一個幽靈般的身影出現在他廂房之中。

“杜毅,你不嚇唬某家,會死啊?”

鄧芝揭開被褥,合衣站起來,眼眸撇了隱藏在黑夜之中的黑衣人一眼,冷冷的道。

“大人,小的之無心之失!”

杜毅嘿嘿一笑,自從廖豪離開之后,他和鄧芝兩人一文一武,搭配無間,主持蜀國千戶所的事情,交情深厚。

“說,深夜前來,有何事?”

鄧芝點燃的油燈,四平八穩的坐在案首,沉穩的身軀散發出一絲大將之風。

沒有急事,杜毅不會來打擾自己的,畢竟陳登那個殘廢正在全城的尋找錦衣衛所在,任何一絲暴露就會讓錦衣衛在成都城全軍覆沒。

“劉備今夜去了城北軍營!”杜毅面色凝重起來,低聲的道:“他和魏延已經密碼會面!”

“諸葛亮呢?”

“也悄無聲息的離開的丞相府,不過沒有出現在城北軍營!”杜毅道:“他去龐羲的府邸!”

“龐羲手握數萬精銳,坐鎮巴西!”鄧芝目光一亮:“諸葛孔明居然把主意打到了他的身上,眼光真不錯!”

“他會成功嗎?”杜毅問道。

“不知道!”鄧芝搖搖頭,道:“當初廖指揮使還在蜀國的時候,就拉攏過一次龐羲,但是失敗了,還死了幾個暗子!”

“這么說,龐羲對蜀國還算是忠義的!”

“也許就是忠義,才會讓諸葛孔明有機可乘!”

鄧芝冷聲的道:“有點才能的都能看出來,吳國早晚會攻入蜀國,劉璋是穩不住吳國的攻勢,想要找一個擋得住吳國的,想來想去,也只有劉玄德了!”

“你說的,我有些聽不明白!”

杜毅是一個武人,聽了有些腦昏頭亂。

“不用聽明白,我明白就行了,你去給我做一件事情!”鄧芝也沒有細說,他面容發出一絲冷意般的幽芒:“諸葛亮去了龐羲府上的事情,想辦法讓黃權知道,對了,盡量不要用錦衣衛的力量,陳登看的緊。”

“明白!”杜毅點點頭。

“看來他們是坐不住了!”

鄧芝冷然一笑,道:“也好,我們也該動了起來,大王的旨意,三個月之內,一定要讓他們動起來,時間不多了,杜毅,通知廖指揮使,計劃可以發動了!”

“是!”

杜毅點點頭,一雙陰鷙的眼眸散發著幽幽的冷意。

“對了!”

鄧芝接著道:“傳令錦衣衛,速速查清楚如今張任練兵所在之地!”

“你想把張任調回來?”

“我一個小小的官吏,哪有這個能耐啊!”

鄧芝笑了笑,道:“況且,如果張任這個時候回來了,必然會震懾劉備,他們也許就不敢有行動了,我需要是劉備殺了劉璋死了之后,張任能迅速出現在成都城。

這時間點要把握好,不然會出岔子,諸葛孔明這個人太恐怖了,要不是他在明,我們錦衣衛在暗,恐怕我們都已經被算計了!”

他在丞相府,所以對諸葛孔明整個人有些直觀的接觸,這個人的智慧,有些出乎他意料之外。

黃權是壓不住這個人的,在他的注視之下,短短的時間之內,丞相府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力量已經被諸葛孔明拉攏。(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三國之仲謀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