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唐第二百一十九章 忠烈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邊唐 >>邊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忠烈祠

第二百一十九章 忠烈祠


更新時間:2015年08月05日  作者:蔥山跳蕩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蔥山跳蕩 | 邊唐 

新的一月,新的征程,厚顏求下推薦票,再次謝謝每一位正版閱讀的兄弟。頂點小說,x.

捕喝和颯秣建兩座河中名城都是在那密水南岸,河中八軍之中一半都是被安置在了那密水兩側,捕喝城西側是安化軍,東側是龍泉軍,颯秣建跟前是扶風軍,東邊是麟城軍。

其余四軍之中,延川軍、新平軍和華亭軍是在烏滸水和那密水之間安置,藍田軍是唯一一個位于烏滸水以南的軍鎮。

這幕僚勾畫圈子的順序頗為怪異,除了馬璘已經到過的三個軍鎮之外,龍泉軍和安化軍分布在捕喝城的兩側,卻是一個最先畫出一個最后畫出,其他的軍鎮畫的也是完全沒有次序。

馬璘看著這個叫方文本的安西胥吏,知道他必定有他的說辭,不然也不至于這般標新立異引人注意。

方文本朱筆把后五個軍鎮重新按順序圈了一遍,肅容道:“將軍,藍田軍、延川軍和新平軍的狀況你已知曉,剩余五軍我圈畫的順序,依照的是五軍路上折損丁口的多寡。”

“龍泉軍折損丁口最多,將近一萬五千人,安化軍折損丁口最少,有近萬人。將軍家鄉子弟扶風軍折損丁口一萬一千出頭。河中八軍折損丁口累計近九萬人,以藍田軍折損最少。”

“九萬人!”

馬璘心中猛然一抽。

雖然已經有些心理準備,然而這個數字還是讓他極為難受。

房間之內一時間變得極為安靜,氣氛瞬間變得沉悶了下來。

九萬丁口。就算是放在關中。也是兩個下縣的丁口了!

安西軍這幾年連戰連捷。離散吐蕃攪動河中,健兒們的傷亡極少,然而百姓們一次遷徙,竟然就死了這么多人!

“如今八軍父老合計還有多少?”馬璘沉默許久,澀然問道。

“尚有三十六萬。”方文本答道。

馬璘長出了一口氣,默默點了點頭。

少了九萬人,便不用考慮九萬人的口分田和永業田。按照從安遠門出發時的四十五萬人來計算的話,那密水兩側和靠近捕喝的烏滸水兩岸是絕對安插不下的。必須要在烏滸水以南開設至少三個軍鎮,把移民的地點向木鹿方向推進。正是因為死了這么多的百姓,所以如今在烏滸水以南便只有藍田軍一個軍鎮。

其實在烏滸水以南只見到一個藍田軍之后,當時就該猜到有多少折損了。

萬里迢迢,移民河中,這一條從安遠門到河中的道路,根本就是關中百姓們的尸骨鋪成的。

“苦了百姓們了。軍鎮分布這么擁擠,口分永業夠么?”

沉默許久之后,馬璘緩緩說道。

“將軍放心,土地是早就丈量好了的。每個軍鎮的土地都足夠,大部分都是可以澆灌的澤田。過冬的物資也都齊備了。平安過冬也沒有問題。麟城軍和華亭軍來得最晚,安置的地方距離蔥山最近,如今都是剛開始筑城造屋。帳篷是足夠的,百姓們一路上都是住的帳篷,暫時也能習慣。”

方文本是個極為干練的胥吏,說起話來簡單利索,毫不拖泥帶水。

馬璘點了點頭,澀然道:“辛苦諸位了。”

幾位幕僚連忙拱手,連道不敢。

四十五萬多的關中百姓,平安到達這里的不過三十六萬余人,路上生生折損了兩成。知道了這個消息,馬璘心中極為沉重。

要想漢家文明永久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光彩,大規模的移民勢在必行,河中之地肥沃的土地,可以解決關中丁口繁衍過快的問題,這本是一舉兩得的好事,然而天子的一道亂命,卻讓好事變成了慘事。

死再多的異族他也不會在乎,死一個漢家兒郎他都極為難受,然而這一次,卻是足足死了九萬多無辜百姓!

亂命出自天子,然而他卻是始作俑者,若非是他提出了移民河中的計劃,天子也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自開遠門直到這里,一路上有多少關中父老的冤魂!

當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如果不是他的執著,想讓漢家文明籠罩這片土地,這些百姓們在關中縱然貧窮,卻至少能夠活得下去。

而如今因為他的緣故,數十萬百姓跋涉于道,九萬多百姓死于途中!

一腔熱血,最終卻造成了這種局面。想起安遠門外藍田軍將行時百姓慟哭道旁的畫面,馬璘心中極為紛亂。

段秀實和馬璘是多年至交,看他臉色如何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伸手拍了拍馬璘的肩膀,無奈的搖了搖頭。

他被禁足快半年,這些事情都沒能參與,也是第一次知道這個消息。他的心情一點兒也不比馬璘好,想要安慰馬璘,卻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小馬叔,我們立一座碑吧!”牛詡紅著眼睛,忽然大聲道。

“立碑?”馬璘微微一怔。

“立一座碑,記住這些人們!小馬叔,八叔跟我說過這次大移民不是你的意思,這是皇帝老兒的意思,你是替他背黑鍋了!可是這些百姓們畢竟是死了!我們不該忘了他們,他們都是漢人!”牛詡咬著牙大聲道。

“混賬小子,你說什么?你這是目無君父!”段秀實嚇了一跳,看著牛詡怒聲道。

幾位幕僚也是神色怪異,都是官場中人,哪有喊天子皇帝老兒的,這個年輕的從四品將軍看上去是將軍的子侄輩,可是就算是將軍也不敢這么稱呼天子吧。

“牛詡,不可妄語!”馬璘臉色一肅,瞪了牛詡一眼。

“小馬叔,我們立一座碑記住他們!將來我們用異族的鮮血來祭奠他們,用勝利的消息來告慰他們!八叔和雷叔跟我說過你的目標。小馬叔。我們現在記住他們。將來你帶著大軍打到天邊的時候,我們再來祭奠這些枉死的人們!”牛詡紅著眼睛道。

馬璘看著方文本道:“這些人的名字,可有記載?”

方文本點了點頭道:“河中八軍皆是軍鎮,百姓皆是軍籍,自然都有底冊。死者鄉井為何,道上死于何處,都有詳細的記載。”

馬璘重重點頭道:“那就立一座碑吧,讓我們記住他們!”

旋即馬璘又是搖了搖頭:“不僅立一座碑。我們在這里為他們建一座祠堂,名字就叫忠烈祠!這次死于道路上的百姓,還有戰死蔥嶺兩側的安西健兒們,都將在忠烈祠里受香火供奉!我們要記住這些百姓,也要記住死在沙場上的健兒們。”

“就在這里么?”方文本問道。

馬璘點頭:“就在這里,在新平軍。”

對于逝者已經不能再做其他,唯有立一座碑來紀念他們。那些為了大唐開拓河中戰死沙場的安西健兒們,也應該被人們永遠的銘記。

漢家子民將會千年萬年生存在這一片土地之上,所有為開拓這一方疆土而獻出生命的人們,都該在這里被人們銘記。

“文本。這件事情,就交由你來主持。月底之間。完成這件事情,讓死去的百姓和健兒們得到血食供奉。”

方文本點了點頭:“屬下領命。”

新平軍距離捕喝城已經不遠,不過是兩日的路程。馬璘帶著一眾幕僚和欽化王咄曷等人離開了新平鎮,一路向著東北方向而去,接近捕喝城,看到村落處處,漢家衣冠隨處可見。

這些不是河中八軍的百姓,這是最早一批來到河中的漢家移民,那些有軍功的安西老卒和家人形成的聚落。

捕喝城周圍歷經戰火,安國粟特人已經不多,李嗣業重修捕喝城又累死了大批的安國粟特,所以留下了大片的良田。靠近捕喝城的這些田地多是澤田,最是適宜耕種,安西老卒們到達的最早,所得的田地自然是最好的。

老卒們都是百戰之余的精銳,帶過來的都是青壯,翻越蔥山并沒有什么折損。他們得到的除了口分永業之外,更多的乃是勛田,軍功最多的幾個上柱國足足得到了幾十頃土地,少一些的也都有幾百畝良田。老卒們都是極為滿意,對于馬璘極為感激。

捕喝城內的原安國王宮如今是馬璘的住處,馬璘把康琳兒和馬辰安排在王宮之內,來不及享受天倫之樂,便帶著牛詡馬勇馬強和百余名親兵又離了捕喝城,前往各個軍鎮去巡視。

捕喝城東側的龍泉軍,是這一路上折損人數最多的,折損了超過一萬五千丁口,現在的丁口還不到四萬人。龍泉鎮之外和各處村落外圍,到處都是大片的空墳。

龍泉軍來的較晚,鎮城剛剛建立起來,土地丈量分配也才完畢,各處村落的房屋正在抓緊修建。百姓們暫時住的都是原先侵占此地的波斯人留下的房屋,還有一部分暫時住在帳篷之內。

這里的百姓們對于馬璘一行人的到來并沒有表示歡迎,反而是顯得頗為抵觸。雖然良田已經到手,卻沒幾個人給馬璘好臉色看。

在他們看來,自然是馬璘這個大奸賊害得他們背井離鄉,親人死于道路的。

不管怎么說,他們親人的死和馬璘終究都是脫不了干系,百姓們心存怨望,馬璘自然也能夠理解。可畢竟是已經移民到了這里,漢家子民須要人心凝聚才行,任由怨氣長存下去是不成的。

馬璘選擇的化解怨氣的法子極為老套,那就是帶著親兵在龍泉鎮留下,幫著龍泉軍百姓們一起建房造屋。

這樣的法子放在后世,只能是被斥為作秀,然而在這個人心淳樸的年代里,卻是極為的有效。在龍泉鎮陪著百姓一起辛苦了五天之后,百姓們便很少有人再在背后稱馬璘為奸相了。(未完待續。。)

為您提供、、、、、等小說在線閱讀!

提供,是非盈利性的站.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邊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