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唐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移民(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邊唐 >>邊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移民(中)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移民(中)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9日  作者:蔥山跳蕩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蔥山跳蕩 | 邊唐 
(書號:48049)


作者:蔥山跳蕩

八月的疏勒,正是一年里最為忙碌的時候。≤頂≤點≤小≤說,x.城外各處軍屯村鎮之中,漢民們都忙著把數月勞作的成果顆粒歸倉。

將近兩年的時間,已經讓漢民們從怛羅斯之戰慘敗的傷痛之中恢復過來。磧西天高路遠,轉運困難,各地軍屯的糧食不單是要自己使用,還要保證四鎮漢軍的軍需。當兵吃糧的都是自家子弟,都護府這一年多購買余糧的價格極為公道,漢民們也都愿意把余糧賣給都護府。

龐各莊位于疏勒城西,計有一百余戶,全部都是漢民,莊子里家家戶戶都有子弟在安西軍中,不少乃是父子相繼,父親年齡大了離開軍中,兒子頂替父親的位置。

莊子設立不過幾十年,莊戶們都是來自磧西三州,并非是同宗同族,也不是都姓龐,之所以叫龐各莊,是因為第一個來此地落戶的老軍姓龐。

龐老漢在這一帶的漢民中可謂是大名鼎鼎,他少年時是跟隨王孝杰來的安西,在軍中征戰多年,四十余歲才離了軍中,在這個地方開辟荒地落了戶。安西四鎮漢民之中,這基本上可以算是第一波了。

不光是年齡夠長,龐老漢當年在軍中也是一個響當當的角色,老軍們個個都是一身的軍功,不過能靠軍功升到上柱國的可不多,疏勒鎮周圍統共也就那么幾個。

正因為這個勛官頭銜,龐老漢在這一帶極有名氣,連鎮守使大人都知道他。怛羅斯之戰中龐老漢的獨子戰死,后來馬璘將軍到疏勒城為戰死士卒發放撫恤。龐老漢便被鎮守使大人安排在第一名。除了得到人人有份的一百五十緡錢之外。馬璘將軍還額外送了龐老漢一袋金幣,鎮守使大人也送了龐老漢五十緡錢,可以說是極為榮耀。

谷場之上,十幾個漢子正在幫龐家忙著活計,兩匹健馬從村道上疾馳而來。兩位膀大腰圓的漢子沖上去一把拉住馬韁,沖著馬上的騎士破口大罵道:“這是誰家的后生,這么沒規矩!”

馬上騎士嚇了一跳,一看就知道是軍中前輩。連忙從馬上跳下來拱手告罪,問道:“這里就是龐各莊吧?敢問上柱國龐大人是哪家?”

谷場中間一位古稀老漢看了兩人一眼道:“老漢就是,兩位小哥找老漢何事?”

一位騎士連忙走了過去,恭敬道:“拜見上柱國大人。我等是都護大人的親兵,都護大人新頒布了一道命令,正派人曉諭各處。都護大人特意親手抄寫了一份,讓我們來送給上柱國大人過目。”

聽說是都護大人親兵,龐老漢連忙扔了農具走了過來,連聲道:“原來是都護大人親隨,是小老兒怠慢了。都護大人對老漢恩重如山。不知有什么軍令特別要給老漢?若是需要出兵放馬,老漢兩個孫子雖未成丁。卻都有一把子力氣,隨時可以跟兩位小哥走。便是需要老漢這把老骨頭,老漢也絕對不皺一下眉頭!”

“不是出兵放馬,出兵放馬也不用勞駕上柱國大人。這次將軍大人的軍令,乃是一樁好事。”騎士笑著從懷里掏出了馬璘親手謄寫的軍令,恭敬地遞給了龐老漢。

接過來展開一看,龐老漢連聲贊道:“好字!——兩位小哥,這上面寫的什么,老漢也不認識啊!”

莊戶們這時都已圍了上來,一位粗通文墨的漢子看了一遍,連聲道:“老伯,大喜,大喜呀!足足三十頃良田,這是天大的好事啊。”

“什么三十頃良田?王三,你給老漢說一說是怎么回事。”龐老漢連忙問道。

“老伯,你是上柱國,合該有三十頃勛田。這軍令上說了,如今我大唐已經占據了河中之地,那里的地肥得流油,卻沒有人耕種。你這三十頃的勛田,可以去河中那邊申領。申領之后不許拋荒,必須要去耕種,若是不去耕種,可以賣給都護府,每畝作價五十文。”叫王三的漢子口齒伶俐,三言兩語便把軍令的內容解釋了一遍。

“三十頃勛田!”龐老漢聽完,喜得胡子都飄起來了,“那可是足足三千畝啊。老漢都快入土的人了,可沒想到勛田還能有兌現的一天!”

“王三,勛田我也有幾百畝,都護大人這軍令中,有沒有說我這樣的能不能申領?”一位健壯的漢子在旁邊問道。

“能啊。都護大人這軍令中寫得明白,反是勛官皆可去河中申領勛田,而且都是足額申領,一絲一毫不打折扣。我自己也有幾百畝勛田,這次我也能賺上一筆了。”王三眉花眼笑地道。

莊戶們轟的一下圍了上來,家家戶戶都有老卒,能活到退役的哪個沒有軍功在身,按唐律都有不少勛田。如今聽得這樣的好事,自然一個個極為高興。

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在旁邊道:“爺爺,王三叔剛才說的可是去河中領取勛田。河中那么遠,咱們領了田怎么去耕種?不是說一畝勛田可以換取五十文錢么?咱家這三千畝勛田我算了一下,能換一百五十緡錢呢!不如咱們不要這勛田,換上一百五十緡開元通寶,也能花上好一段時間……”

少年還未說完,腦袋上已經重重挨了一巴掌,嚇得不敢說話。龐老漢怒氣沖沖地罵道:“敗家東西!一百五十緡錢能花得了幾時?良田三千畝足以傳家!再說這等話,小心你的狗腿!”

那騎士笑道:“上柱國大人說得是,三千畝良田,放在關中那也是大戶了。我等來前都護大人特別交待過,河中之地雖極肥沃,卻也略有差別,若是上柱國大人愿意去耕種,自然是可以優先選擇地塊。前往河中,沿途有咱們大軍護送,都是自家子弟,最是穩妥不過。眼下已經是八月,現在過去明年開春便可耕種,若是再過兩個月蔥山落了雪,老人家想要過去就要等明年了。各位都有軍功在身,都可以考慮一下,有意前往者,便去疏勒城鎮守使衙門報個名,想要換取錢財者,也可現在就去鎮守使衙門領取。若是想多考慮考慮也行,只要不去換錢,明年去也是一樣可以。”

龐老漢笑道:“都護大人考慮的周到,不過老漢沒什么好想的,你們回去稟報都護大人,就說老漢我第一個愿去!十幾歲老漢跟王孝杰將軍來這安西,辛辛苦苦一輩子了,家里也沒什么產業。都護大人體恤老漢,老漢豈能不知好歹?剛好手里還有些錢帛,這次便一并帶過去,人手不夠就用些胡人,三千畝良田啊,足夠受用幾代人了。以后我龐家就在河中開枝散葉了,既然是咱大唐之土,住哪里還不一樣!”

“上柱國大人說得是,大唐之土,住哪里都是一樣的。都護大人說了,要用大唐之劍為大唐之犁開辟土地,開疆拓土是軍中子弟們的差事,沒有父老駐守,再多的土地也都會被胡人慢慢搶回去。若是咱們漢人都如上柱國大人這般,將軍大人說了,他敢領著安西健兒打到天邊!”那騎士滿臉堆笑,大聲說道。

“大唐之劍為大唐之犁開辟土地,這話好,這話好!”王三連聲道,“我那幾百畝勛田也要申領了,這邊留下一個小子看著家,其余的都跟老子到河中去!都護大人打下疆土,我們就要牢牢守住了!”

一眾莊戶大都是軍中老卒,聽得個個熱血上涌,七嘴八舌的插言著,都是要去河中耕種自家的勛田。

兩位親兵見差不多了,笑著告辭離去。龐老漢讓人把軍令粘在谷場邊的樹干上,眉開眼笑的圍著大樹踱著步子,顯得極為開心。

窮了一輩子,也就這一年多過得好點兒,不過那點兒錢都是兒子拿命換來的,花起來不痛快。如今好了,馬上就是有著三十頃良田的大財主了,子孫后代們也不用受窮了,龐家馬上就要興旺起來了。

軍令從皮山鎮以最快速度傳到各地軍屯,立馬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安西百戰之地,老卒極多,朝廷并不吝惜軍功,是以老卒之中勛官遍地。只是由于均田制崩壞,勛田已經是有名無實,很多年沒有兌現過了。

邊軍困苦,老卒們的生活也極為困頓,也就這一年多好過一些,也就是都護府征收糧食少了大半,需要的糧食大部分用合買的方式,價格比胡商們給的還高。不過終究是土里刨食,所得極為有限。

如今都護府發布這一道軍令,對于大伙而言都是天大的好消息。只要過了蔥山,輕輕松松便能得到幾百上千畝的勛田,身份立馬就大不相同。

河中那可是一塊寶地,和安西大不相同,早就聽胡商們說過颯秣建的富庶,如今整個河中聽說都成了唐人的天下。路上有大軍護送,到了那里還給農具種子,這真是老天開了眼了,也就是馬璘將軍,別的都護眼睛都是看著上面,誰會為老卒們謀這等好事!

也有人嫌蔥山道遠,準備觀望一段再說,也有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各地軍府拿告身上的勛田兌換錢帛,居然就輕而易舉的兌換來了。這讓大伙兒都徹底放了心,對于一畝良田換區區五十文錢的敗家子兒都是一臉的鄙視。

更多的人則是直接去報了名,等待著都護府統一安排,隨時都準備前往河中。

龜茲城外,馬家莊子里,為了這件事情也是整日忙得不可開交。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高芊芊又瘦了一大圈,似乎風一吹就能飄走了。(未完待續。。)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

本站所轉載的小說均為網友上傳


上一章  |  邊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