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唐磧西英雄傳之西海道行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邊唐 >>邊唐最新章節列表 >> 磧西英雄傳之西海道行軍

磧西英雄傳之西海道行軍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30日  作者:蔥山跳蕩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蔥山跳蕩 | 邊唐 

唐滅吐谷渾的西海道行軍雖然并非發生在磧西,卻對于大唐進軍磧西極為重要,所以把這次行軍作為磧西英雄傳的第一章。有/意*思*書.院時間有限,寫的倉促,各位書友海涵。

書友群148244045,歡迎喜歡這段歷史的朋友們。

吐谷(yu)渾本是晉時遼東鮮卑慕容部一支,后西遷至黃河上游谷地一代,征服了當地的羌人和氐人部落,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國家。

吐谷渾本是人名,關于這個國家的初始歷史,有這么一段記載。“吐谷渾,慕容廆之庶長兄也,其父涉歸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隸之。及涉歸卒,慕容廆嗣位,而二部馬斗。慕容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別,奈何不相遠離,而令馬斗!’吐谷渾曰:‘馬為畜耳,斗其常性,何怒于人!乖別甚易,當去汝于萬里之外矣。’于是遂行。廆悔之……鮮卑謂兄為阿干,廆追思之,作‘阿干之歌’。……”

自西晉末年到隋唐,吐谷渾立國已有三百年的歷史,到了隋朝,已經成為一個大國,隋朝一統之后,隋煬帝要進軍西域恢復大漢舊觀,擋在西進道路之上的吐谷渾就成了必須要拔除的釘子。

隋大業五年三月,隋煬帝為打通絲路通往西域的道路,親率大軍出長安進軍吐谷渾,經歷三個月的奔波苦戰,終于擊敗吐谷渾伏允可汗,盡收其地,以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發天下輕罪徒移此屯田,以實邊陲。

功成之后,隋煬帝帶著大軍和百官西巡至張掖,西域二十七國聞風來朝,這二十七國中,便有以漢民為主的高昌國。

后煬帝東征高麗失利,既而天下大亂烽煙四起,伏允可汗趁機卷土重來,復國成功,恢復了全部故土。

至大唐立國,吐谷渾又為邊患,不惟是阻斷大唐通往西域的道路,且和(東)突厥相互連結,屢次侵犯大唐土地,劫掠城池殺戮百姓。

大唐貞觀四年,衛國公李靖以三千騎大破突厥,破定襄城,俘獲傀儡皇帝楊政道及煬帝之妻蕭皇后,突厥頡利可汗狼狽逃亡草原,大唐得以一雪渭水之盟的恥辱。英國公李勣兵出云中,截斷了頡利可汗逃走的道路,與頡利可汗戰于白道,大獲全勝,頡利可汗再次逃走。

窮途末路的頡利可汗派使者向大唐請罪,要求舉國歸附大唐,自己也愿意入朝,天子允之,派遣使者去安撫頡利可汗。李靖趁著頡利可汗放松戒備,率一萬精騎兵發陰山,前鋒蘇定方以二百騎直趨頡利可汗牙帳,嚇得頡利可汗狼狽逃走,突厥軍一哄而散。李靖率唐軍主力隨之趕到,殺敵一萬余人,俘虜十幾萬,繳獲牛羊數十萬只,并殺死隋義成公主。

頡利可汗率萬余人想北過大漠,在磧口受英國公李勣所阻,不能北逃,其大酋長皆率眾投降。不久,頡利可汗被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擒獲,送至京師,(東)突厥從此宣告滅亡。

(東)突厥既滅,吐谷渾便失去了依仗,伏允可汗卻繼續與大唐為敵,襲擊邊州阻塞道路。為了重開通往西域的通道,滅掉吐谷渾已是大唐唯一的選擇。

貞觀八年年底,天子命將出師,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節制各路軍馬。以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為鄯善道行軍總管,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末道行軍總管,膠東郡公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五軍齊出,并征發鐵勒酋長契苾何力所部騎兵助陣,又派使者前往新興之吐蕃,約定聯兵破滅吐谷渾。

吐蕃應允,實際上卻并未出兵。

貞觀九年三月,大唐各路大軍會師鄯州,只有利州刺史高甑生失期。

李靖聽從侯君集建議,簡選精銳長驅疾進。任城王李道宗庫山首戰告捷,大將薛孤兒圍吐谷渾部眾于曼頭山,殺傷甚多,殺其名王,之后又連續幾次接戰,吐谷渾皆是大敗。

伏允可汗被迫逃向沙漠,并放火焚燒草原,想要斷絕唐軍馬草。李道宗認為戰馬瘦弱,不宜繼續追擊,侯君集則認為敵人已“鼠逃鳥散,斥候亦絕,君臣攜離,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李靖納侯君集策,分兵兩路窮討。

李靖率薛萬均、薛萬徹、李大亮、契苾何力從北道進軍,“出曼頭山,逾赤水,涉青海,歷河源,且末,窮其兩境。”赤水川之戰,薛萬均薛萬徹兄弟陷入重圍,二人皆中創,下馬步戰,士卒死者十七八。幸有契苾何力率所部鐵勒精騎連續沖擊敵陣,這才大破吐谷渾人,救了薛家兄弟。伏允可汗繼續逃跑,一直逃向了圖倫川,契苾何力和薛萬均率千余騎兵一路追擊,把伏允可汗逼入圖倫磧中,也就是后世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唐軍追入沙漠數百里,在沙漠里再次擊敗了伏允可汗,伏允可汗狼狽逃走。沙漠少水,唐軍“刺馬飲血”,依舊窮追不舍。伏允可汗想要逃往于闐,最終卻被左右所殺,北路唐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南路唐軍進軍也極為順利,侯君集與李道宗進軍河源,“經途兩千余里,行空虛之地,盛夏降霜,多積雪。山中有瘴氣,歷破邏真谷,其地無水,將士食冰,馬皆飲雪。又行月余日,至星宿川,達于拍海。”既而“北望積石山,觀河源之所出焉。”此時李靖所率北路軍主力亦至,兩軍會師大非川。伏允可汗長子慕容順窮途無路,無奈之下斬其國相天柱王,帶部眾向唐軍投降,吐谷渾至此亡國。

為了鞏固這一勝利,大唐封慕容順為西平郡王,立為可汗,主持吐谷渾國政,并留李大亮協助。大唐和吐蕃相約共同滅吐谷渾,吐蕃此戰卻未出一兵一卒,唐軍取勝之后,松贊干布趁機令吐蕃兵進入吐谷渾境內,占據了吐谷渾南部大片地區,吐谷渾實際上被一分為二。

松贊干布并不滿足,唆使征服的吐谷渾部落不斷向大唐控制的北部滲透,大唐和吐蕃的百年沖突就此開始。

大唐擊敗吐谷渾,本是為進軍西域掃清障礙,此戰過后,西域門戶大開,然由于吐蕃在吐谷渾不斷生事,打亂了大唐的戰略部署,貞觀十三年,大唐不得不發動了當彌道行軍,同吐蕃進行了第一場大戰,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松州之戰,此乃后話。

西海道行軍擊敗吐谷渾,掃清了大唐西進的障礙,雖有吐蕃掣肘,吐谷渾故地北部始終牢牢控制在唐軍手里,通往西域的道路暢通無阻,這便為大唐鐵騎進入西域創造了條件。

而吐蕃的興起,同樣是這一時期的一件大事,大唐進入西域不久,大唐和吐蕃便圍繞著西域開始了一次次的爭奪。xh118

(嘿嘿,有意思書院)


上一章  |  邊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