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唐第四百六十一章 東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邊唐 >>邊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一章 東征

第四百六十一章 東征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04日  作者:蔥山跳蕩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蔥山跳蕩 | 邊唐 
選擇:

正文

至德二年的正月,在大唐廣闊的疆土之上有著許多重要的事情發生著,咸海以西的這些小規模的戰斗,只是歷史大潮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與其他許多正在發生的大事相比,這些短暫而暴烈的戰斗并不起眼,會給后世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個時候還極難預料。

南霽云雷萬春二人帶著三百多名關中漢子,一頭扎進了咸海以西的茫茫戈壁,在一塊塊小的綠洲之上尋找著被擄走的漢家子,同一時刻,在遙遠的新羅,一支巨大的艦隊已經在王都金城附近的海面之上停泊著,隨時都準備出發。

新羅九州已經徹底平定,基本的統治秩序已經建立,自立為帝的嘉德天子李璟雄心勃勃,組建了一支極為龐大的艦隊,準備在這個冬天渡海向東,直取扶桑。

港口內外,大大小小的船舶極為密集,軍械糧食都已經運了上去。船艙內外,盔明甲亮的戰士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船只遮蔽了海港,宛若是烏云一般。

碼頭之上亦是集結了大量的軍隊,卻并不走上海船,因為已經沒有位置了。各族戰士聚集在這里,是因為陛下將要御駕親征,他們是來這里送行的。

這些戰士亦是數量極多,看上去殺氣騰騰,顯然這一段時間,嘉德天子李璟在新羅九州發展得極為不錯,至少人心已經凝聚。

艦隊集結了新羅東海岸大部分的海船,軍隊數量達到了十萬,這其中。只有兩萬漢軍。其余的士卒則是高句麗人和新羅人的聯合部隊。

留守在新羅的軍隊。不單單是碼頭上這些,同樣是數量龐大,跟隨嘉德天子李璟征伐新羅的高句麗軍,絕大部分都留在了新羅,五萬平盧軍馬亦是有三萬留在了金城附近,而新羅各地抽調壯丁組建的新羅軍,亦是有著數萬,所有的丁口加在一起。留守的軍隊數量亦是有著十幾萬。

這是一股極為龐大的力量,算上將要遠征日本的,李璟麾下兵馬已經達到了二十余萬,絕對稱得上是兵強馬壯了。

須知整個大唐傾國之兵,也不過四五十萬而已。

這樣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視。

鼓樂喧天,岸上人們大聲歡呼,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都是極為賣力。艦隊中心處,最大的一座樓船之上。嘉德天子李璟按劍立在船頭,眼中有著一絲不甘之色。

然而面對著躊躇滿志的文武大臣。這一絲不甘之色也是隱藏得極深。

整個冬天,長安方面并沒有向他發動一次攻勢。越是這樣,李璟越是感覺到了危險。所以他等不到春天到來,只好匆匆出發去征伐扶桑倭人。

“陛下,該啟程了!”面容蒼老的慧超身披金燦燦的袈裟,微笑說道。

李璟重重點頭,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大手重重一揮。

蒼涼的號角聲中,一艘艘大船滿載著全副武裝的戰士離開了港口,向著冰冷陰沉的海域之中駛去。

船只太多,所以出港便需要極長的時間。李璟凝目看著岸上,神情顯得極為平靜,心中卻是泛起了極大的波瀾。

過了許久,樓船開始緩緩的移動,終于是離開了港口。

岸上的大臣和百姓們大聲的歡呼,士卒們齊聲高喝,聲音慢慢地越來越遠,許久之后,終于是聽不見了。

看著越來越遠的海岸,李璟神色凝重,默然不語。

這一離開,只怕再也回不去大陸之上了。

手下兵強馬壯,統轄二百多萬丁口,原本是有著一戰之力的。然而他卻不敢去爭奪中原,只能是灰溜溜的離開,去扶桑開拓一片天地。

其實的心中很不情愿,這樣好的局面之下選擇離開,他絕對不甘心。

然而現實如此,他并沒有別的選擇。

二十多萬兵馬,若是放在以往,無論如何要拼上一拼的。

然而現在,出了一個馬璘。

安西鐵軍,天下無雙,原本安西軍就是大唐兵鋒之最,而馬璘的橫空出世,則是讓安西軍變得更加可怕!

他自立的根基,就是寄希望于能夠獲得馬璘的支持,然而現實卻是這般殘酷,馬璘沒有接受他的條件,而是被李亨封為了磧西總督。

沒有了馬璘的支持,他的帝王夢就是空中樓閣,眼下看似輝煌,實則隨時都會化作泡影。

帶著大軍去爭奪長安又怎樣,就算是拿下長安又能如何?只要馬璘站在李亨那一邊,那他就沒有取勝的機會。

而毫無疑問,馬璘是站在李亨那一邊,而非是站在他這個章懷太子后人這一邊。

身后傳來腳步聲,李璟轉頭一看,慧超一身錦繡,臉上一片喜樂,不由得冷哼了一聲:“國師何以如此高興?”

慧超笑道:“和尚是新羅人,陛下離了新羅,新羅不用再遭受兵禍,和尚自然高興。能去扶桑教訓倭人,和尚自然高興。”

李璟想要發作,卻終于是忍了下來。既然決定了征伐扶桑,把扶桑當做一個落腳點,那就要當做一件事情來做,這個時候不能動搖軍心,所以暫時就不和這個家伙計較了。

平心而論,這個和尚還是有些才能的,至少要比他那些短視的幕僚要強得多。新羅九州的平定,秩序的建立,民心的安撫,慧超都是功不可沒。

雖然新羅之地等若已經放棄,這些事情卻絕不能說沒有意義。若是這些事情處理不好,將士們對于東征之事必然會心生懷疑,慧超把新羅處置得井井有條,甚至給人一種蒸蒸日上的感覺,正因為如此,當他提出要一鼓作氣滅掉扶桑之時,并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若不能做到這些,那么東征之事就會被將士們認為是沒了信心,將領們跟著他冒險一搏,本就是為了取富貴的,若是富貴要沒了,立馬就會離心離德,到時候不等長安方面來攻,這些家伙就能要了他的命。

而現在,所有人都以為是要繼續開疆拓土,都對于這次的東征極為支持。這樣不單是軍隊不會嘩變,等到了倭人地盤之后也將有足夠的作戰意志,有助于攻伐扶桑的事情。

當然慧超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拼湊出這一支龐大的艦隊。為了這一支船隊,慧超亦是花費了巨大心血的。

這個和尚并非是想要把他哄騙離開金城,而是實實在在的準備著東征的事情。能夠找到的適合遠航的大船也就這么多了,正是由于船只的缺乏,他只能帶上十萬大軍。想想那些留在金城附近的大軍,他的心里其實是極為心疼的。然而沒有辦法,船就這么多,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慧超的私心他也明白,這個新羅和尚的確是想要禍害倭人,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和尚在長安之時,和倭人和尚有一些過節,且是吃了不小的虧。倭人和新羅人乃是世仇,倭人和尚和新羅僧在長安向來不大對付,這些李璟都清楚。看慧超此時的樣子,就知道他對于征伐倭人愿望是何等迫切。

船隊鼓樂齊鳴,顯得極為熱鬧,文武百官興高采烈,李璟心中卻極為復雜。

海岸越來越遠,終于是看不到了。

三萬精銳的平盧兵馬,就這樣留在了金城。

沒有辦法,為了制造假象,只能如此。對他來說,手里的漢軍乃是最寶貴的,然而五萬漢軍,最后只帶走了兩萬。

不能讓真實意圖露出一點兒端倪,不能冒一丁點兒的風險,所以他只能是忍痛割愛,放棄了大部分的精銳。

不過……這十萬兵馬,亦足以踏平扶桑了吧!

“和尚,你和倭人和尚有什么過節,不妨說來聽聽。”

什么都看不到了,李璟回過頭來,振作了一下精神,看著慧超笑道。

慧超笑了笑,低聲道:“陛下,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那個叫晁衡的……算了,不說也罷!這次到了扶桑,希望陛下能記得答應和尚的話。”

李璟笑著點頭,那晁衡亦是名僧,在長安也曾擔任官職,算是倭人和尚之中最有名望的,慧超卻是新羅僧人中最有名望的,以倭人和新羅人的關系,有些齟齬也是正常。

不過慧超不想說,他也就不再追問。對于這等事情,他其實也沒什么知道的興趣。

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這就是李璟的風格。既然已經決定了在扶桑落腳,那么就要認真應對這件事情,倭人怎么說也要比新羅人強上一籌,所以不能輕敵。

這個時候渡海而擊,倭人肯定意想不到,只要大軍平平安安到了扶桑,那么對于征服倭人,他還是有信心的。

就在嘉德天子李璟率領著浩浩蕩蕩的艦隊離開港口之后不久,金城最大的寺院之內,幾名僧人帶著慧超的密信,悄然離開了這座城市。

遠離平盧軍監視的區域,僧人們騎上新羅產的好馬,在寒風之中沿著驛道馳向了南方。

數日之后,使者到了仁川,直接坐上了早已準備好的大船,乘風破浪往大唐登州而去。(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邊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