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唐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移默化的改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邊唐 >>邊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移默化的改變

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移默化的改變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03日  作者:蔥山跳蕩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蔥山跳蕩 | 邊唐 
選擇:

正文

在原本的歷史之上,中世紀的胡大文明絕對稱得上輝煌二字,而一旦它在某個地方扎下根來,那就是揮之不去了,便是土地最終落入中華之手,漢家文明要想再將胡大文明擠走將會極難。√∟,這在馬璘的前世,是有著極為深切的直觀體驗的。

因為強大,所以可怕,所以才讓馬璘忌憚。唯一能夠成為漢家文明夠分量的敵人的,便只有這個新生的狂熱而又有著無限可能的新的文明。

站在千年之后來人的高度之上,雖然如今大食已經四分五裂,然而對于胡大文明,馬璘依然是有著最大的尊重,最大的忌憚。

當然,還有最大的惡意。

所以縱然大食如今有三個并立的哈里發爭斗不休,縱然半個波斯故地已經落入大唐之手,甚至遠征軍已經在巴士拉附近站穩腳跟,勢力侵入肥沃的兩河流域,在這樣大好的局勢之下,馬璘依然是不敢放松。

最厲害的的安西新軍,只能是用在這個方向上,而不可能是用在天竺。只有將胡大文明徹底打垮,至少要驅趕得距離大唐足夠遠,才能保證中亞和西亞的大片土地能夠為漢家文明所籠罩,讓漢家文明在這一帶占據優勢,生根發芽。

所以南征天竺之事,對于大唐這個帝國而言自然是極為重要,從漢家文明的角度長遠考慮,是無法和西邊之事相提并論的。帝國終究會覆滅,唯有文明可以長存,徹底擊敗胡大文明。漢家文明就將永久立于不敗之地。而這對于馬璘來說。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開春之后。他自然是要帶著安西新軍返回河中的,南征天竺之事,主要還是要靠羌人自己。當然必須是要在安西軍的指揮之下進行,所以派出一定規模的安西軍是必要的。當然兵力也并不缺,磧西擴軍早已完成,北庭、安西二都護府各自都有五萬兵馬,北庭軍參與了北征回紇,安西四鎮漢軍大部分卻都閑了太久。也該到了出動的時候了。

就在象雄王宮大殿之中,馬璘和杜環岑參二人最終確定了派出一萬安西四鎮漢軍精銳參與南征天竺。與安西新軍相比,普通的安西軍如今亦是裝備了騎弩,火雷短矛天雷箭一應俱全,差的只有元戎弩而已,也沒有那么多陌刀騎士,不過戰力是不成問題的。

四鎮漢軍靠近龜茲,裝備比北庭軍要好上不少,就最重要的硬弩來說,原本的制式硬弩之中。除了增加了大量的新式八牛弩之外,伏遠弩也被保留了下來。擘張弩、角弓弩、單弓弩這三種皆是棄之不用,一律換成了鋼制騎弩。如今在四鎮漢軍之中,也就八牛弩、伏遠弩和騎弩三種硬弩了,騎弩已經做到了一人一把。這樣的一支軍隊,遠程火力的優勢也是足夠的,征伐天竺是不成問題的。

當然,馬璘看重人命,所以這支軍隊便是南征中的機動力量,打頭陣的自然是羌人騎兵。象雄人比天竺人還是彪悍得多,非必要時刻,唐軍是不會投入戰場的。

象雄這邊的事情就這么確定下來了,至于征伐恒河流域的另一支遠征軍,那要等到張巡的回信來了之后再說。

馬璘等人正在象雄王宮里商議之時,十東岱之地的頭人們漸次離開了受降城,到城外帶著自己的護衛,直接離開了。

這一次的事情,對于整個象雄王國來說乃是大事,對部落而言也是改變命運的時刻,頭人們都要快速返回部落,為接下來的遠征做些準備。

出動多少兵馬,多少人留守部落,這些都是要合計好的。不過大部分的人都不準備藏私,都是想盡可能的多出動軍隊,以在南征之中多撈取好處。

護法戰神祖師說得明白,每一個部落都要證明自己是有用的,才能在南征之中獲取利益。族人不再挨餓的夢想,終究是得在戰場上一刀一槍來換取。不過這本就是應當應份的,世上哪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對于他們而言,爭斗是尋常之事,既然南邊有比邏些河谷更富饒肥沃的地盤,那就帶人搶了便是。這次有著唐人在背后撐腰,取勝是一定的,能夠撈取多少好處,那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總的來說,一句族人不再挨餓的保證,已經足以讓他們傾盡所有。羌人貧苦,頭人們其實也談不上富裕,大部分的頭人都是有著讓族人吃飽穿暖的愿望的,所以他們這個時候,心中的血都是熱的。

臨走時頭人們都帶走了不少糧食,這是他們用噶倫部落的人頭換來的,當然并沒有花光所有的賞賜,不過由于來的人不多,也就能帶這么多了。噶倫部落的教訓亦是讓他們印象深刻,不過離開城門時再看到那座京觀,頭人們都是沒什么同情。本來是能帶著族人吃飽飯的,偏偏選擇和大唐作對,和護法戰神祖師作對,這不是找死是什么!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計劃逐漸變得更加完善,各項準備工作便慢慢開始提上日程。鷹奴在受降城正式設立據點,命令不斷從這里發往龜茲,接到命令之后,龜茲那邊就會開始完成前期的工作。從四鎮抽調漢軍精銳,調配糧秣讓興胡商人開始運送,對于南征的后勤事宜進行公開招標……這些都有固定的規矩,按部就班的進行,不會出什么問題。

制度已經在磧西邊軍之中基本上建立起來了,各種體系都已經有了輪廓,需要的就是在實踐中逐步完善而已,而學堂的建立,將會有助于各種體系的徹底固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磧西邊軍將會變得更強,不單單是在武器和火力投放方面,便是制度和效率至上亦是如此。

改變在潛移默化里慢慢發生,許多東西已經開始生根發芽,終有一日會變得極為茁壯,改變整個磧西,甚至改變這個帝國的面貌。當然,這個時候僅僅是有些端倪而已,說這些還為時過早。

如今安西軍出動,后勤上基本不再依賴長行坊,主要是靠商人,不管是西征大食還是北征回紇皆是如此,長行坊只負責運送軍械,其他的都交給商人,可以說后勤體系已經逐步商業化了。甚至不關緊的軍械,比如鋼箭橫刀之類,亦是交給了商人來運送。這無疑是大大減輕了軍隊的負擔,可以把重心放在作戰之上。而每次出兵都不多,最多也就萬余,這也保證了就食于敵的可能,萬一后勤斷絕,靠著狠辣的手段也足以保證軍隊的供給安全。

當然改變不止后勤上,還包括了磧西邊軍的方方面面。

幾日時間過去了,安西那邊不斷有獵鷹飛過雪山,把消息帶了過來。磧西總督府基本上是以原先的大都護府為班底,這幾年已經運作的極為順暢,發布的命令正在有條不紊的被執行著,一切都是井井有條。

兩所學堂依舊在熱火朝天的建設著,李岫大匠對于這事極為上心,作坊里的事情暫時都放到一邊,主要就是督促著這兩件事情。馬璘心腹都知道他在馬璘心中地位,如今他在磧西實際上是地位最高的,他不擅長日常事務,卻是將作監少監出身,對于建造上是極為在行的。

又過了幾日,獵鷹帶來的消息之中,包括了來自長安的一個消息。不過卻并不是張巡的回信,消息的內容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記載了玉真公主去世的事情。

歷史還是會改變的,這個唐玄宗最為寵愛的妹妹死的時間,比原來的歷史要早了五年有余。

當然,已經沒有什么唐玄宗了。按照謚法,先明后暗曰玄,由于歷史已經改變,安史之亂并沒有爆發,李隆基的一生沒有污點,文治武功都達到了極致,與先明后暗沒有絲毫關系,所以他的廟號自然并非是玄宗,而是武宗。

玉真公主據說是王維的情人,和李白也有些瓜葛,當然這些都是稗官野史,未必可信。不過對馬璘而言,當初李綰拿去賄賂玉真公主李持盈的十萬緡錢,卻的的確確是通過了李綰的族兄李白。

李持盈接受了十萬緡錢,是因為她習慣了豪奢,又發下愿心請李隆基停止她的公主俸祿,當時過得很窮。馬璘這個天賜神將的名號,就是這位修道的公主給的,李持盈自稱夢到了祖宗老子,老子告訴她馬璘是他派來輔佐大唐的。收了錢,也辦了事,這便是兩家之間的關系。由于這件事情,李綰在長安時每年也以馬璘的名義送給玉真公主上萬緡錢的錢帛。

如今玉真公主死了,李綰卻已不再長安,馬家舉家都到了安西,那邊也沒人了。長安城里安西密探還有不少,米雪卻也已經回到了龜茲。不過這件事情,還是得處理一下,總不能當真人走茶涼,畢竟當初的那一番話,對他的幫助還是很大的。

所以馬璘也就發出命令,讓李綰寫一封信給李白,托他去一趟玉真公主府上,帶十萬緡錢給玉真公主家人。至于錢帛直接去馬家商行去取,如今馬家雖然撤離長安,在長安的生意卻托付給了可靠之人,這十萬緡錢,也算是了結了這樁事情。

又過了幾日,張巡的回信亦是經由安西,傳到了受降城這邊。

感謝書友“隆隆書友”、“稻草人”的打賞支持_(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邊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