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約阿希姆第2章 亂世之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歲約阿希姆 >>萬歲約阿希姆最新章節列表 >> 第2章 亂世之源

第2章 亂世之源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30日  作者:天空之承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天空之承 | 萬歲約阿希姆 

《》


純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迎著清清的晨光,一架傘型機翼的飛行器以輕盈的姿態越過山麓和田野,覆以水滴形玻璃蓋的駕駛艙里,蓄著大唇胡的年輕飛行員一臉嚴肅表情,胸前的星月國徽以金、綠、紅為主色,正如同這架飛機稍顯花哨的涂裝。..他時而眺望天際,時而俯瞰地面,視線中漸漸出現了一座城市的輪廓,它沒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醒目的建筑很多都有穆斯林風格的圓形尖頂,城區漫過了昔日的壁壘和護城河,一座座高聳的煙囪冒出淡淡的灰煙……視線越過城市,地平線的遠端矗立著許多外觀如一的油井,那些廢氣燃燒塔上燃著明火,灰黑色的煙柱裊裊上升,彌散于碧空藍天。這一幅生機勃勃的繁忙景色背后,卻是若隱若現的炮聲。掠過油田區之后,這架愛爾蘭制造的無武裝軍用偵察機沒再繼續往北飛,但飛行員突然發現,北面天際出現了幾個黑點,他凝目注視,然后臉色大變,一邊以無線電聯絡己方指揮部,一邊駕機低飛,快飛到城市上空時,他移開艙蓋,用信號槍打出紅色的信號彈。仔細觀察,這座城市有些許建筑殘缺不全,還有被火燎燒過的痕跡,護城河周圍的空地上部署有防空陣地。看到示警的信號彈,這些陣地哨聲大作,戴著德制鋼盔但普遍蓄須的軍人紛紛跑向戰斗位置,這里有德制m1916型77毫米和m1917型88毫米高射炮,也有各種自裝高射支架的機槍,每一處炮位旁都插著一面奧斯曼陸軍的紅底星月旗。

這里是北高加,格羅茲尼,昔日的“可怕要塞”。這座著名城市的歷史卻很短,俄隊于1818年在此建立要塞,到了1870年才有格羅茲尼市,居住于此的主要是信仰伊斯蘭教的車臣人。1919年,趁俄國發生革命和內戰,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翻過高加山脈,格羅茲尼由此“回歸伊斯蘭世界”,而后新生的蘇俄政權不斷向奧斯曼政府提出交涉,要求土軍撤回到1916年劃定的停戰線,但奧斯曼政府不僅無動于衷,還向北高加地區增派部隊,沿邊界地帶修筑了防線。到了1926年,緊張的北高加局勢終于因為雙方軍人的“不克制”而失去控制。俄土兩隊先是在距離格羅茲尼九十多公里的莫茲多克發生激烈沖突,雙方雖未相互宣戰,卻各自調集重兵,圍繞這座城市展開了激戰。

格羅茲尼早年是俄軍在北高加地區的戰略據點,由此可見它的重要位置。自19世紀發現油田以來,格羅茲尼迅速發展起來,俄國人在此修建了通往里海西岸港口的輸油管道。土耳其軍隊占領這里之后,奧斯曼政府撥出專款恢復和擴大這里的石油開采,短短幾年時間,格羅茲尼油田就成為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自營的最大石油產地,除供應本國工業生產之用,大部分用于對外出口,逐漸成為奧斯曼政府的支柱性收入之一。因此,蘇俄轟炸機第一次攻擊格羅茲尼之后,土耳其軍隊立即對俄國城市展開了報復性的轟炸,雙方你來我往,空中較量不斷升級,北高加地區霍然成了檢驗空戰和防空技戰術發展的試驗場。

二十多分鐘后,由十數架飛機組成的蘇俄機群進入了格羅茲尼防空圈,地面開始響起密集的槍炮聲。從地面看去,當空綻放的團團煙云橫阻在了蘇俄飛機的航上,然而高射炮的火力對那些飛機的實際威脅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俄國飛機大多安然無恙地越過了土耳其軍隊的防空火力。它們的外觀輪廓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在陽光下呈現出平滑的金屬光澤,駕駛艙和射手戰位都采用了相對封閉的構造,有的還是老式布質蒙皮、敞開機艙,參差不齊的性能讓它們無從保持緊湊編隊,每架轟炸機攜帶的炸彈數量有限,但因為抵達投彈位置的時間間隔較大,對城市的轟炸前后持續了十幾分鐘。

隨著黑色的炸彈從天而降,地面在聲聲巨響中猛烈顫抖,爆炸所產生的煙塵直沖云霄。一座煉油工廠遭到攻擊,當即燃起了駭人的大火,城市里到處是驚慌失措的呼喊聲,人們在濃煙中推著古老的壓水消防器具趕去滅火,結果自然是杯水車薪。除去一架不幸被擊落的轟炸機,余下的蘇俄轟炸機迅速踏上了返航的道,土耳其人的反擊如期而至:十余架雙翼戰機呼嘯而至,金色、綠色、紅色相混的涂裝讓它們看起來像是兇猛的食雀鷹。當它們快要趕上俄國人的轟炸機群時,幾架墨綠色涂裝的戰機突然從高空俯沖而下。俄國戰斗機的數量雖比財大氣粗的土耳其人少,但蘇俄飛行員的技巧和斗志顯然要勝出一籌,他們如騎兵一般沖入步兵陣列,左殺右砍、勇猛異常,一轉眼的功夫,兩架土耳其戰機便拖著黑煙墜向地面——外界所認為的軍事沖突,早已演變成為真刀真槍的流血戰爭,雙方死傷將士及不幸喪命的平民早已超過千人!俄土戰機纏斗之時,一群灰色戰鷹從西南方向高速飛來。德國人雖未直接參與奧斯曼帝國對北高加的擴張,卻也是土耳其人奪取格羅茲尼油田的經濟受益者。應對高加的緊張局勢,德國在國共管的巴庫地區加強了軍事部署,戰功卓著的德軍第4戰斗機聯隊從海灣地區調往巴庫,這支長期部署海外的空軍力量裝備著性能卓越的福克xi型雙翼戰斗機,每一名飛行員都擁有至少200小時的飛行經驗,是令俄國人頗為忌憚的力量。蘇俄飛行員放棄了進一步擴大戰果的機會,掩護著己方轟炸機迅速撤回到邊界一側,德軍戰斗機依然沒有卷入戰斗,而是如禿鷲般在戰場上空盤桓一陣。危險解除后,其中兩架福克xi在被擊落的蘇俄戰機殘骸附近降落,飛行員在現場進行了拍照記錄,然后重新駕機升空,跟隨己方機群返回位于巴庫附近的軍用機場。由于意識形態的對立,蘇俄政權自誕生起就受到了西方國家的聯合抵制,德奧土法英美意等國代表均在1919年的柏林公約上簽字,聲明對蘇維埃俄國采取外交和經濟封鎖,然而1926年俄土發生沖突后,軍事觀察家們驚訝地發現,蘇俄軍隊裝備的武器不少都帶有鮮明的美式或英式風格,甚至干脆就是美國制造、英國制造。蘇俄空軍裝備的新式戰機數量不多,但在北高加地區的軍事沖突進一步升級成為局部戰爭之前,雙方投入的兵力有限,這就讓蘇俄飛行員在跟土耳其空軍的對抗中占據了上風。在地面,蘇俄軍隊裝備的野戰炮,射程、射速均優于土耳其軍隊所使用的德制m96型77毫米野戰炮,德事觀察員在提交給總參謀部的報告中判斷,俄國人使用的火炮很可能吸收了英軍13磅野戰速射炮的經驗——這種英制火炮在大戰期間曾給德軍官兵留下過非常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土耳其人還觀察到蘇俄軍隊裝了兩種型號的履帶戰車,一種類似于美制m2輕型戰車,還有一種跟德軍的胡伯特14重型戰車相仿,而在此前所有的情報當中,都未曾出現過有關蘇俄軍隊裝備坦克的描述。

對伊斯坦布爾的當權者們來說,1926年肯定不是一個愉快的年頭,在北高加地區,面貌一新的俄隊讓他們由最初的信心飽滿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困境,而奧斯曼帝國在埃及的統治也遇到了新的挑戰:埃及多地爆發武裝起義,要求脫離奧斯曼帝國版圖獨立建國,并成功擊退了前去鎮壓的土耳其駐軍。奧斯曼帝國對埃及的統治已經維持了四多年,這里的資源和經濟產出遠不如北高加和外高加地區,但蘇伊士運河的戰略價值高,是掌握地中海控制權的必爭之地,而稍有戰略頭腦的人都知道,即便埃及未能獨立,只要蘇伊士運河無法正常通航,同盟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部署尤其是海軍力量將受到很大的影響。以奧斯曼帝國戰后有增無減的軍事實力,埃及人僅憑自己的力量并沒有獨立的把握,可是他們的起義部隊卻在對土耳其軍隊的戰斗中展現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實力,土耳其人在戰場上繳獲了大量美制裝備,后來還俘獲了一名美官,同盟國陣營遂以此為由對美展開外交攻勢,但美國無論政治外交還是經濟金融都無需過多仰仗歐洲,對于德土等國的指責,他們牽強地敷衍著,等到德國宣布出兵埃及之后,又聯合英國抨擊德國的侵略擴張。正當全世界的關注目光都被北高加的烽煙和埃及的戰亂所吸引時,因連年耗費巨資發展海軍而導致經濟倒退,財政和戰略資源枯竭,工農業生產陷于崩潰邊緣的的日本,發生了一場軍人政變,它所帶來的影響絕不僅僅是給人們增添談資。政變結束后只過了一個多月,駐扎在南滿鐵沿線以及朝鮮地區的日本軍隊“里應外合”,突然對中國東北發動襲擊,迅速占領了多座政治重鎮和多處交通樞紐,而且無視德奧意等國的聯合照會,將更多陸軍部隊從本土調往朝鮮和中國,吞并中國東北的野心畢現無疑,在此期間,美、英、蘇俄的沉默給人以無限的遐想。194123128oo567


上一章  |  萬歲約阿希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