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約阿希姆第140章 曲線策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歲約阿希姆 >>萬歲約阿希姆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0章 曲線策略

第140章 曲線策略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30日  作者:天空之承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天空之承 | 萬歲約阿希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天空之承)


英國海軍接連敗于海戰,英國陸軍在西線戰場牛入泥潭,英國的經濟、工業因德國的海上封鎖受到重創,英國的國際聲望也一落千丈,可病怏怏的獅子對付一頭綿羊還是綽綽有余的。品文吧正因為英國在愛爾蘭的軍事力量還很強大,夏樹和他的愛爾蘭盟友們決定采取明智的迂回策略,新一批運抵愛爾蘭的德軍部隊及作戰裝備全數在戈爾韋港登岸。緊接著,夏樹給愛爾蘭的德國遠征軍指揮官威廉格里恩茨將軍傳去密信,要求他以集結兵力奪取利默里克為由,盡速從愛爾蘭各地抽回德軍作戰部隊。

歷史上,動輒數月的戰役屢見不鮮。利默里克戰役從1914年11月下旬拉開帷幕,期間德愛聯軍一度對利默里克港形成包圍,隨著英國陸軍新編第4師和加拿大第3步兵師的抵達,聯軍被迫后撤,并在利默里克以南阻擋住了英聯邦軍隊的反擊。進入12月之后,德國海軍陸戰部隊傾力投入法羅群島戰役,派往愛爾蘭的兵力只有小幅度的增加,而在沒有制海權的情況下,愛爾蘭獨立武裝也不愿意在利默里克集結重兵,雙方由此進入拉鋸戰。按照德國海軍的原定計劃,夏樹隨行的這一批德軍部隊將在距離戈爾韋百余公里的香農灣南岸登陸,配合在此作戰的聯軍部隊發動攻勢,德國遠征艦隊的戰斗艦艇也將溯流而上,策應聯軍再次進攻利默里克港。

現在,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在戈爾韋登陸的八千多名德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并不急于奔赴前線,而是不慌不忙地安營扎寨,休整待命。抱夏樹大腿的愛爾蘭團結會和愛爾蘭自由軍拉立即得到了獎賞——堆積如山的軍用物資裝上了他們的卡車,團結會和自由軍的武裝人員“一夜暴富”,不足萬人的部隊配發了200支左輪手槍、100支麥德森輕機槍以及20挺馬克沁重機槍,而且彈藥充足、輔助裝備齊全,不起眼的雜牌軍搖身一變,立馬成為武裝到了牙齒的精銳之師。

得到夢寐以求的武器、彈藥、糧餉之后,熱血沸騰的團結會和自由軍戰士卻沒有被派往戰場,而是在德軍官兵的教導下進行日復一日的作戰訓練,一些接受過文化教育的愛爾蘭戰士還被選去學習火炮操作,編屬團結會和自由軍的炮兵聯隊很快組建起來……

在愛爾蘭武裝的實際控制區,所有的德軍海軍陸戰部隊都毫不猶豫地執行了格里恩茨將軍的命令,盡管愛爾蘭戰士們被告知德軍的撤離是為了集中力量進攻利默里克,但有關德軍撤離真相的消息很快在戰士們中間傳播開了:德國人支援愛爾蘭獨立的條件是讓他們的小王子約阿希姆登上愛爾蘭王位!

由于德**隊沒有大張旗鼓地撤離前線,英**隊直到月底之前都沒有大的動作,而據英軍控制區的情報人員刺探到的消息,這段時間有不少英軍部隊登船離開愛爾蘭,看樣子是返回不列顛本島增強防御力量,似乎德**隊將在英格蘭南部和蘇格蘭北部登陸的傳言已經讓英**民人心惶惶了。

面對德**隊釜底抽薪的舉動,在科克港指點江山的愛爾蘭共和國首腦們是又惱又懼。現在,他們雖然斷了德國人摘取愛爾蘭獨立戰爭勝果的捷徑,卻把自己推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沒有了德國人的炮兵和突擊尖兵,愛爾蘭獨立武裝的攻堅能力被削弱了一大半,但事已至此,登上權力寶座的共和兄弟會頭目們無路可退,他們將愛爾蘭南方諸郡的主力部隊集結一處,意圖重新攻取早先落入英軍之手的都柏林。

自中世紀以來,都柏林一直是愛爾蘭的首府,同時也是愛爾蘭島最大和最富有活力的城市。愛爾蘭獨立戰爭至今,雙方軍隊已圍繞都柏林展開多次較量,規模較大的會戰就有兩次,德國和愛爾蘭聯軍曾短暫地占領過都柏林,但由于都柏林附近海域完全處于英國海軍的控制之下,聯軍很快就被英聯邦軍隊擊退,而這場敗仗也讓所有支持獨立的愛爾蘭人萌生挫敗感。在愛爾蘭人的心目中,十個科克也抵不上一個都柏林。

2月初,第三次都柏林會戰打響。由于沒有了德軍的支援,投入進攻的愛爾蘭將士大多感到信心缺乏,好在英國海軍主力已遭殲滅,余下的戰斗艦艇正在東部和東南部海岸全力御敵,來自海面的炮火壓制要少很多,而且情報顯示駐守都柏林的英軍部隊不足萬人,愛爾蘭獨立武裝幾乎擁有以十對一的優勢。

戰斗伊始,愛爾蘭志愿軍的精銳部隊兵分三路,在短促炮擊之后向英軍在都柏林外圍的防線據點發起了進攻。往日的耳濡目染,愛爾蘭武裝已將德**隊擅長的步兵突擊戰術學了個七八分,這讓他們在對付防御實力較弱的英軍時手到擒來。只用了一天時間,愛爾蘭武裝就切斷了都柏林與外界的陸上聯系,并突破英軍外圍防線,兵臨都柏林城下。

是夜,部分都柏林民眾多處縱火,襲擾英軍。城外的愛爾蘭武裝以為時機成熟,遂從西、南兩個方向發動攻城戰。都柏林的古城墻早已經失去了軍事意義,但在這一晚,矗立在城區的斷壁殘垣卻見證了一場觸目驚心的血戰。

在1914年的西線戰場,德軍的機槍部隊曾創下一個上午射殺了兩萬多名法軍士兵的駭人紀錄,深受進攻主義荼毒的法**官們看到前面的部隊攻不上去卻不知變通,硬是驅使一批又一批步兵頂著德國人的機槍火力往前沖。在隔海相望的都柏林,相似的一幕就此載入人類戰史:英軍在岔路口、高地以及堅固建筑部署了六十多挺機槍,每一挺機槍都配備了十到十二人的機槍組,儲備了大量的彈藥,而且機槍陣地附近都是訓練有素的步槍手。這一晚的月光也成了英聯邦軍隊的“殺人幫兇”,在給愛爾蘭戰士們照亮前路的同時,悄無聲息地將他們引入了死神的懷抱。

這一晚,愛爾蘭人的攻城戰持續了4個小時,從晚上11時許打到了凌晨3點多。幾乎每一個投入進攻的愛爾蘭戰士都自信滿滿地以為自己將在都柏林港口迎接新一天的日出,可是他們的夢想卻被英國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亞人、新西蘭人甚至一些愛爾蘭人砸的粉碎。

血肉之軀如何敵得過密集彈雨?

付出6000多人陣亡、8000多人負傷的慘重代價之后,愛爾蘭武裝的瘋狂進攻終于在天明時分戛然而止,遍布田野、道路、河渠的尸骸讓所有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接下來的一整天,愛爾蘭人的救護隊和收尸隊幾乎沒有一刻消停。防守都柏林的英聯邦軍隊在夜間的戰斗中也有不小的損失,但是他們的傷亡跟愛爾蘭人比起來就要輕微得多,無論是扣扳機扣到麻木的機槍手,還是重復裝填到了忘我境界的步槍手,白天的時候都沒有再發一槍,而是懷著極其復雜的心情看著對手將垂死的傷者和僵硬的死尸運走。

接下來的幾天,愛爾蘭獨立武裝調整戰術,以穩步進攻、陣地滲透逐步壓縮、瓦解英軍防線。愛爾蘭志愿軍的精銳部隊,裝備水平本來就跟英聯邦軍隊相差無幾,戰斗經驗還比后者豐富一些,一旦拋開了浮躁心態,放下了心理負擔,往往能夠打出漂亮的配合。那些曾讓無數愛爾蘭戰士橫尸于前的山丘、城堡、屋舍、林地,漸漸成了英聯邦士兵的葬身之所,戰場形勢悄然發生著變化,照此趨勢下去,用不了多久愛爾蘭人就能觸及到他們渴望的勝利。

就在這時,兩艘老邁的英國戰列艦在幾艘驅逐艦和魚雷艇的簇擁下駛入都柏林港,它們就如同白發蒼蒼、身形佝僂的老頭,吃力地揮舞著生銹的鐵劍,看起來滑稽可笑,卻讓既缺少火炮又不懂得運用火炮的愛爾蘭獨立武裝無可奈何。

緊跟著,大批英國海軍陸戰隊士兵乘船跨過威爾士利恩半島與都柏林之間寬僅一百公里的海面。接舷跳幫作戰早已退出歷史舞臺,這些陸戰隊員不再是海上蛟龍,但在沿海陸地,他們勢如猛虎,銳不可當。在這支生力軍的反擊下,愛爾蘭獨立武裝節節敗退,派往都柏林以北封鎖陸路的數千戰士反過來受到了英軍的包圍……就在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抵達都柏林的第二天,德國愛爾蘭聯軍向利默里克發起聲勢浩大的進攻。它是芒斯特行省的首府,是愛爾蘭西海岸最大的城市,是香農河上的重要樞紐,若能拔除這個釘子,英國的軍事力量將被徹底逐出愛爾蘭西部,分割愛爾蘭獨立武裝的最大陸上界限不復存在,英國在愛爾蘭的戰略形勢將變得更加不利。戰斗打響的第一個上午,兩艘德國裝甲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便在多艘掃雷艇和魚雷艇的直接掩護下強行突入香農河下游水域,將長期盤踞于此的的兩艘英國防護巡洋艦轟成了渣滓,然后逆流而上,一邊掃清隱藏在河灣中的英國魚雷艇,一邊沿途炮擊英軍陣地,策應地面部隊向利默里克穩步推進。.

歡迎您訪問,


上一章  |  萬歲約阿希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