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約阿希姆第129章 厲兵秣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歲約阿希姆 >>萬歲約阿希姆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9章 厲兵秣馬

第129章 厲兵秣馬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8日  作者:天空之承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天空之承 | 萬歲約阿希姆 

年月,但澤,弗里德里希皇家船舶造修廠。

在寥寥數百名海軍官兵和船廠工作人員的注視下,甲板及以上部分涂成淺灰色、艦身為乳白色的“俾斯麥”號裝甲巡洋艦非常緩慢地移入p號船塢。塢閘關閉之后,臺大馬力抽水機同時開始工作,它們將在個小時內抽干大約。萬立方米的海水,接著多名船工進入船塢工作,除一少部分人負責艦體外殼的清理和檢修外,其余人員將日夜輪班,對這艘萬噸級戰艦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現代化改裝。改裝期間,所有施工、監督人員均領取雙倍工資,條件是不得離開船廠,與家人的通信、電話聯系中不得透露有關這艘戰艦改裝的任何情況。

這項預算經費達到萬馬克的舊艦改裝工程,從規劃、設計到施工皆由夏樹親自領導,而名工程師組成的核心技術團隊,僅人是上了歲的資深艦艇專家,余下的面孔都是近幾年才嶄露頭角的青年工程師,另有多名來自胡伯特航空的動力工程師全程協同配合。整個改裝工程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把德國海軍第一代以“俾斯麥”命名的軍艦改裝成為全世界第一艘直通甲板式的航空母艦!

夏樹之所以挑選“俾斯麥”號,首要原因同它的艦名無關。把舊式戰艦改裝成航空母艦的念頭其實由來已久,年前,夏樹就開始了航母技術圖紙的繪制工作。可是,歐洲列強密切關注著海軍技術的革新和運用,任何一個國家的新舉動都難以做到掩人耳目,在德國造船業實力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夏樹有意將航母這一秘密武器藏到最后,而要在短時間內擁有航母,改裝舊艦是成本最低、見效最快的方式。

翻開德國海軍的艦艇清冊,適合改裝航母的并不多。老式鐵甲艦缺乏長度,防護巡洋艦缺乏寬度,新一些的裝甲巡洋艦和戰列艦又都有著各自的價值使命,艦齡不足年的“俾斯麥”號是綜合條件最合適的備選。它年開工,年服役,設計建造時列為一等巡洋艦,標準排水量為。萬噸,擁有米長、。米寬的艦身,初始裝備是和維切爾斯巴赫級戰列艦相同的毫米速射炮。在帝國國會核批它的建造預算時,“俾斯麥”號的用途就明確為“執行海外派遣任務”,故而采用了高干舷設計。服役后,它一直在德國的各殖民地間奔波,適航性能經受住了各種惡劣天氣的考驗,但這種高強度的航行任務加速了艦艇的損耗,而海外殖民地也缺乏本土港口那樣的檢修條件。在兩艘沙恩霍斯特級裝甲艦服役后,“俾斯麥”號得以從緊張繁忙的巡航任務中解放出來,年,它返回國內并列為預備艦只,供水雷學校訓練使用。年,“俾斯麥”號回到建造地——基爾海軍造船廠,進行例行檢修,夏樹委派海軍工程師團隊對它進行了一次全面評估,這艘舊戰艦的設計結構和艦體狀況已不適合作為戰斗艦艇沖鋒陷陣,但改裝成為非直接交戰的輔助艦艇還是完全可以勝任的。

確定了用“俾斯麥”號進行航母改裝,夏樹隨即著手進行準備工作。技術設計,他親自捉刀上陣,僅從弗里德里希船廠和胡伯特航空各調數名青年工程師計算數據;硬件施工,他他于年秋指示弗里德里希船廠新建兩座萬噸船塢。當年月,第一座新船塢動工修建,次年月份完工,工人們隨后投入第二座新船塢的修建工作,年月完成第二座兩萬噸級船塢。就在業內普遍揣測弗里德里希船廠將拓展大型艦艇建造市場時,夏樹向海軍技術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對艘前無畏艦(德意志級、布倫瑞克級和維切爾斯巴赫級)進行現代化改裝的方案。方案中,所有戰艦的改裝工作將在年月前完成。由于各大造船廠的大型船塢都在進行無畏艦或戰列巡洋艦的建造工作,這些改裝將在弗里德里希船廠和碩效船廠進行,艘由弗里德里希船廠施工,艘由碩效船廠施工。

對于這份總投入相當于建造兩艘國王級戰列艦的大規模改裝方案,技術委員會的投票結果是少數贊成、多數反對,而提爾皮茨對這一方案也不甚贊同,他覺得一艘經過現代化改裝的舊式戰列艦,戰略威懾力并不比一艘沒有改裝的高出多少,而艘經過改裝的舊式戰列艦,不論心理意義還是實戰價值,都比不上兩艘全新的無畏艦。

升級舊艦或者追造新艦,夏樹有自己的理解并堅信自己的判斷,既然常規路線無法獲得通過,他便帶著自己的方案覲見德皇,當面力陳得失。五艘維切爾斯巴赫級建于年至年,五艘布倫瑞克級建于年至年,五艘德意志級建于年至年,也就是說,這艘戰艦在短短十年內集中建造,這十年恰恰是威廉二世歲到歲的人生黃金期,作為一國之君,他年富力強、雄心勃勃,而他的國家欣欣向榮、國力日增,他的海軍也從一支不起眼的艦隊邁入了強國之列。正因為抓住了人的這份特殊情感,夏樹成功取得了威廉二世的支持,而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政治體制下,君主的意志往往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德國沒有在戰爭爆發前追加兩艘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建造完成的無畏艦,而是選擇了前后耗時不到一年的舊艦改裝方案。

年月,第一批接受現代化改裝的戰艦,維切爾斯巴赫號、施瓦本號和維丁號、梅克倫堡號、扎林根號分別駛抵但澤的兩大造船廠。它們同屬排水量。萬噸的維切爾斯巴赫級戰列艦,是德國海軍最后一級以毫米速射炮為主炮的戰列艦,也是第一級使用維克斯滲碳鋼裝甲技術的德國戰列艦。因為延續了那個時代德國主力艦強火力、重裝甲、慢航速的設計思路,維切爾斯巴赫仍被英國海軍列為“鐵甲艦”,但它們的航速相較于同時期的各國戰列艦并不遜色,除施瓦本號因設計缺陷而僅有。節,其余四艘最大航速均在節左右。此次現代化改裝,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將它們全部臺燃煤鍋爐中的臺改為燃油鍋爐,將四分之一的燃煤艙相應改為燃油艙,將座舊型號的往復式蒸汽機換成功率更大而運作方式基本不變的新型號,全部取消了它們的水下魚雷發射管,并順帶升級了它們的無線電設備和光學觀瞄設備。

得益于造艦聯盟的運作,兩家但澤造船廠選擇了戰略合作而非獨立競爭,共贏的模式給它們以及德國海軍都帶來了看得到的好處。個半月之后,艘戰列艦悉數完成改裝,重新試航時,這些本已跟不上時代節奏的鋼鐵戰艦,至少在動力方面又重新煥發了活力,接近節的極速和節的長時巡航速度使得它們具備了與主力艦隊協同作戰的能力。

年月,艘布倫瑞克級戰列艦按計劃抵達但澤。它們的改裝方式與維切爾斯巴赫級基本一致,座老式的圓形鍋爐換成燃油鍋爐,座水管鍋爐得以保留,但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清洗整修,受限于蒸汽輪機和往復式蒸汽機截然不同的結構配置,座往復式蒸汽機只更換成輸出功率更大的新型號,不利于提高航速并存在一定戰斗缺陷的水下魚雷發射管全數取消,而隨著基爾運河的拓寬工程即將結束,布倫瑞克級服役時的舷側副炮位置問題也將不復存在,移動式炮座得以改回固定式,從而減少了副炮因機械故障而失去戰斗力的隱患。

由于技術人員和船工們通過改裝維切爾斯巴赫級積累了經驗,在以艦艇施工效率聞名的弗里德里希船廠,進入p號船塢的“黑森”號和進入q號船塢的“普魯士”號分別只用了天和天就完成了預定改裝。在隨后進行的海上試航中,它們如同下山猛虎,分別跑出了。節和。節的最高航速,幾乎達到了新建服役時的水平,要知道經過多年的海上航行,艦艇航速通常都會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布倫瑞克級戰列艦原本就在戰斗桅桿上設置了火力指揮室,此次加裝了火控系統,升級了光學觀瞄設備,其英寸艦炮的理論準度應有明顯提高。

按照原定的改裝安排,艘德意志級戰列艦應在月中旬之前進入船塢,而由于“俾斯麥”號計劃的啟動,原定在p號船塢接受改裝施工的“波默恩”號只好轉往隔壁的碩效船廠進行改裝。

原版歷史上相當“長壽”的德意志級,是德國海軍邁入無畏時代前建造的最后一級戰列艦。得益于機械技術的改進,在未增加噸位的情況下,其綜合性能較布倫瑞克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最高航速也突破了節。在夏樹為它們制定的現代化改裝方案中,動力的修復和提升仍被放在第一位,其次是新的火控觀瞄技術,包括已在無畏艦上使用、造價高昂的全艦統一方位射擊指揮系統。

隨著時間的流逝,p號船塢里的功勛老艦很快變得面目全非。在一臺臺氣焊切割設備和大型吊機的作用下,它的艦橋、桅桿、煙囪、主炮塔逐一消失,艦體以上空空蕩蕩,幾乎回到了當初剛下水時的狀態。接著,工人們切開它的舯部甲板和內部隔艙,像是清理魚腹一樣將里面的鍋爐、輪機、管路、轉軸一一吊出,在船體內部安裝新的支座,把嶄新的、體型相對小巧輕便的燃油鍋爐和蒸汽輪機吊裝進去,并將分列式排煙管路置于艦體右側,然后逐個復原內部隔艙,并在舯部加裝了兩臺直通下層艙室的升降機。施工面返回甲板之后,工人們用鉚機、焊機在甲板上層搭建奇怪的鋼架結構,并在右舷安裝排煙口——不同于將原有煙囪簡單放倒,新的排煙管路斜向下伸出舷側,總的排煙容積也較原來使用燃煤鍋爐時的大煙囪小了很多。

進入施工工期的最后兩周,工人們開始在鋼架結構上方鋪設雙層柚木板,而直到這個時候,大多數參與施工的技術人員和船工都無法理解這種怪異改裝的用意所在,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歸于泛泛之輩。從艦上安置升降機、布局下層甲板開始,胡伯特航空的工程師們每天都要登艦察看技術施工標準,一些技術人員從中瞧出了“端倪”,平坦開闊的上層甲板顯然不是為賽車或球賽準備的。

另外一邊,遵從海軍總參謀部的作訓安排,德國海軍第航空大隊的小伙子們正日復一日地進行著特殊的起降訓練——場地從開闊的大草坪變成了長米、寬米,由木板條鋪成的區域。若是遇上側風,就算最好的飛行員也很難保證起降的距離和位置,而且除了少數軍官,大部分人都對這種怪異的訓練方式感到十分的疑惑。要給艦艇配上飛機的話,彈射起飛、水上降落、吊裝歸艦的既有模式既簡單又方便,更可以像英國人一樣裝備專門的水上飛機母艦,何必要用這好似走鋼絲的方式?

由于艘舊戰列艦的現代化改裝和“俾斯麥”號裝甲巡洋艦的技術性改裝總耗費接近億馬克,自預算案強行通過以來,一些國會議員和海軍官員不斷發出質疑,而且這種質疑不同于以往的技術性爭論。在年初,夏樹不得不在國會會議和海軍高層會議上為自己的方案進行辯解,甚至拿出了弗里德里希船廠的內部數據,以證明艘舊艦的改裝僅為船廠賺得非常微薄的利潤。

之所以如此,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政體結構有關,更重要的是,德國海軍的一系列人事變動已悄然改變了海軍內部原有的權力格局:前公海艦隊司令赫爾岑多夫上將退役,馮英格諾爾從總參謀部調任公海艦隊,接替艦隊指揮官職務。推崇“艦隊存在學說”的海軍上將馮波爾成為德國海軍總參謀部的領導者,負責海軍作戰計劃的擬定和各個海區兵力的分配,而海軍內閣長官、海軍上將穆勒也是“艦隊存在學說”的支持者,他掌握著海軍內部軍官任命和人事調動的大權,而提爾皮茨的海軍理論屬于“海軍戰斗學說”,艦艇建造、艦隊訓練和人事任免都是為戰而備。海軍理論存在根本性的分歧,近幾年又是戰爭危機頻發的高風險期,波爾、穆勒以及海軍高層為數眾多的艦隊存在學說派有意將德國海軍的締造者架空在海軍國務秘書的位置上,將他的實際權力局限在海軍組織和物質保障領域。

在眾人眼里,夏樹同提爾皮茨的師生關系十分密切,而他所發表的策略見解、所攥寫的理論文章皆是典型的海軍戰斗學說派,即便他是德國皇室的直系成員,又深得德皇威廉二世的信任,仍受到了這種權力爭斗和排擠的影響。而夏樹和提爾皮茨,這對有分歧也有合作的師徒,對這種局面雖有清醒的認識。無奈威廉二世十分看重海軍艦隊,同時又對英國海軍心存畏懼,主觀上更愿意接受海軍存在學說理論,他們只好在沉默和退讓中等待一個證明自我的機會。

“俾斯麥”號的改裝結束后,夏樹面見德皇,呈請他免去自己在海軍辦公廳的造艦總監和在海軍參謀部的技術處主管職務,以海軍少校的身份調任公海艦隊,成為一名專職的戰斗人員。威廉二世顯然清楚海軍內部的派別之爭,他猶豫再三,最終同意了夏樹的要求,并親自簽署命令,晉升其為海軍上校,調任公海艦隊司令部。

年月日,經公海艦隊司令馮英格諾爾上將推薦,夏樹獲任艦隊作戰參謀長,并在這個崗位上傾聽日益臨近的戰爭腳步。


上一章  |  萬歲約阿希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