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萬名書友共聚,與您共享讀書的樂趣!
茫茫風雪中,在南巴倫支海的上空,4架機身和機翼涂有紅色五星的活塞式單翼飛機以松散編隊朝著西北方飛行。領機座艙里,蘇俄海軍第14航空團指揮官、蘇俄飛行勛章獲得者阿列克塞蒂格列夫上校瞪大雙眼觀察四周。天氣本就糟糕透了,向來工作穩定的無線電通訊器居然罷工了,郁悶之至,煩躁情緒正在悄然滋生。
在無法利用自然參照物推測方位且無線電設備工作不正常的情況下,蒂格列夫只好利用最原始的方位、度、時間三元素推算自己的位置。在風力的影響下,這種三元素測位法的誤差往往較大,即便是他這種經驗極其豐富的老飛行員,兩三百公里的航程,偏差也可能達到三四十公里。不過,此次攻擊目標是移動中的海面艦艇,它們不同于固定不動或移動緩慢的6上目標,每小時的位移可以達到2o海里也即38公里以上,飛行路線的偏差可能讓飛行員們離他們的目標更遠,也可能讓他們誤打誤撞地找到目標,一切全憑運氣!
一陣強勁的橫風吹來,蒂格列夫不得不緊緊握住操縱桿,從而讓他駕駛的這架雅克7保持既定的飛行方向。等到風頭過后,他回張望,霍然現三架僚機離自己更遠了。
“海鷹1號呼叫雛鷹,聽到請回答!”
蒂格列夫試著通過無線電聯絡僚機,然而耳機里傳來的只有單調的、無休止的滋滋聲。
低低地罵了聲“見鬼”,蒂格列夫再次環顧四周,一成不變的雪景讓他的眼睛陷入到了疲勞狀態。從軍多年以來,記憶中只有在高加索的那個寒冷冬天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假如我們的飛機上也裝備了雷達,在這樣的天氣搜尋敵機敵艦應該不會太困難吧!”蒂格列夫在心里對自己說。日蘇戰爭期間,以德國為的西方同盟國曾秘密調派航空部隊支援蘇俄,其中就有裝備先進雷達設備的特種偵察機和遠程轟炸機,它們不僅能為蘇俄空軍提供了有效預警,甚至探查到了日軍在本土的戰略部署情況。蘇俄軍隊能夠在戰爭中數次扭轉不利形勢,最終迫使日本放棄視若寶庫的中國東北地區,可以說從中獲益匪淺,當時身在一線的蒂格列夫多次率隊護航,得到過近距離接觸西方同盟國戰機的機會,對它們的先進性能有較為直觀的了解,所以會有這般無奈而又羨慕的感慨。
不多時,蒂格列夫忽覺心神不寧,頓時有種不好的預感。轉眼之間,一架淺灰色涂裝的飛機猛地從正前方的雪幕中鉆了出來,帶著嘹亮的轟鳴聲從蒂格列夫座機上方掠過,留下蘇俄海軍的王牌飛行員坐在那里目瞪口呆。
難道這只是偶然?
片刻過后,當第二架淺灰色涂裝的戰機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擦著自己頭皮飛過時,蒂格列夫心中僅有的一絲僥幸蕩然無存。
這,就是技術差距的體現!
蒂格列夫扭頭往后看,只見演習中的敵方飛機又以剃頭式的飛行狠虐了自己的僚機。身為一個有著上百次實戰經歷、屢屢刀口舔血的飛行王牌,他很清楚雙方的表現在實戰中意味著什么對手能夠輕輕松松地將自己這邊的飛機盡數擊落!
放棄嗎?返航嗎?還是硬著頭皮繼續搜尋敵人的艦隊,只為給蘇俄海軍扯一塊遮羞布?
蒂格列夫心里矛盾極了。此時聯系不上基地,也聯系不上僚機,何去何從,全在自己一念之間。
正當他猶豫著,躊躇著,一陣熟悉的轟鳴聲從上方傳來。他抬頭一看,淺灰色機翼上的三葉草徽標是那樣的醒目而刺眼。
蒂格列夫嘴角泛起酸澀笑意:自己又被擊落一次,而且毫無掙脫之力!
幾乎是下意識的,蒂格列夫推動操縱桿,使飛機向海平面加俯沖,這是他在戰場上遭遇敵機追尾時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招式。當年他飛過雙翼的伊15和單翼的伊16,這兩種戰斗機在面對德制福克xi、福克g51或是日制九七式戰斗機、零式戰斗機時并無技術優勢,但蒂格列夫在他的戰斗生涯中保持著令他驕傲不已的勝率,這得益于信仰的偉大精神力量還有他個人出色的飛行技巧以及把握時機的能力
通常情況下,中短距離的俯沖之后,蒂格列夫會駕駛戰機進行螺旋擺脫或急爬升,而他最擅長的莫過于德國人創造的“殷麥曼翻轉”動作,也就是半筋頭翻轉的垂直機動戰術,堪稱是空戰中的拖刀計,用來對付后方尾追的敵機非常有效。可是,在這種視線糟糕的壞天氣,在連敵機蹤跡都無法判定,如何能夠施展出自己的空戰技巧呢?
情緒的驚惶不定分散了蒂格列夫的注意力,但即便如此,長期養成的習慣還是讓他一邊盯著飛行高度儀,一邊盯著右側機翼下方的景象,任何一邊的異常都會引起他的警覺。當意識到翻滾的波浪看起來已經貼近機翼時,蒂格列夫連忙拉起操縱桿。此刻高度計讀數仍有2oo米,可在飛機改平后,目測的高度絕不過五十米,也就是說再遲疑一下,他和這架造價遠遠高于伊16的雅克7可就要一頭栽進海里了。想著這種可怕的后果,蒂格列夫頓時冷汗直流,心情之緊張,比起他第一次駕機飛行有過之而無不及。
該死,一定是寒冷而又潮濕的環境影響了儀表的準確度,返航之后一定要對全團的飛行儀表進行全面徹底的檢修!蒂格列夫在心里嘀咕著,而當他再一次意識到自己走了神時,耳邊清清楚楚地傳來了那種要命的轟鳴聲!
第三次被擊落么?
蒂格列夫循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這一次,淺灰色的戰機沒有像前面兩次那樣呼嘯而過,只見一架機頭粗圓、機尾窄瘦,側面輪廓猶如異形紡錘的單單座戰斗機從斜后方飛到了跟自己齊平的位置。在那聳立于機背的氣泡式座艙里,戴著氧氣面罩的新聯合王國海軍飛行員轉過頭看了自己幾秒,眼神中似有漠視之意。沒等蒂格列夫做出任何表示,他將視線轉回前方,令俄國飛行員大為驚訝的是,這架ir44t機翼下方的火箭彈竟然冒煙噴射了,四枚身形修長的空空火箭彈就這樣飛了出去,并在幾公里之外落入海中。
這……是在向自己示威告警么?
俄國海軍王牌飛行員正納悶著,耳邊的轟鳴聲驟然提高了音量,旁邊這架在艦載戰斗機領域號稱“世界前三”的ir44t猛然加向前。在展示了出色的水平加性能之后,它突然拉起機頭來了個“旱地拔蔥”,其強大的垂直加能力讓蒂格列夫深為驚嘆,這還不算,在爬高了大約2oo米之后,新聯合王國海軍飛行員來了個他再熟悉不過的“殷麥曼翻轉”確切地說是從“殷麥曼翻轉”衍生出的空戰機動戰術,通過連續的水平翻滾和垂直扭轉再一次來到了蒂格列夫后方,再接著,一連串的曳光彈從它左右兩側機翼的翼根位置迸射而出,在下方海面激起連串水柱。
4門2o毫米機關炮的威力,足以在瞬間將一架雅克7的機翼或機尾撕成碎片,駕駛艙的防彈裝甲也不足以抵擋2o毫米穿甲彈的攻擊……
一氣呵成地走完了擺脫攻擊轉入攻擊完成攻擊的整個流程,ir44t重新回到了跟蒂格列夫這架雅克7齊平的位置,那個戴著氧氣面罩的新聯合王國海軍飛行員左手四指并攏,向上、向前復又向上、向前,似乎是在示意“輪到你上了”。
蒂格列夫深吸了一口氣,他不確信對方是否握有自己的技術情報,了解自己的操作習慣,但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他沒有選擇的余地,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捍衛蘇俄海軍航空部隊的榮譽。于是,他沖對方揮了揮拳頭,轉頭,推油門,加平飛,減油門,拉操縱桿,調控襟翼,將他最為擅長的蒂版“殷麥曼翻轉”施展出來。憑著深厚的飛行功力,他硬是在這種糟糕的環境中把雅克7的技術性能揮到了近乎極致的水平,可即便如此,當他完成整套技術動作的時候,視線中沒有敵機的身影。蒂格列夫心一沉,朝透過后視鏡一看:那家伙緊緊跟在自己身后!
第四次被擊落……
蒂格列夫突然陷入到了無盡的絕望當中。他在高加索跟最優秀的德國飛行員交過手,曾經以一敵二最終全身而退,他在波斯高原擊落過歐洲志愿飛行員駕駛的戰斗機,迫使西方同盟國在外交上做出了讓步,然而過往的榮譽和驕傲在這一刻被殘酷的現實打成了碎片。“信念壓倒一切敵人”,這個曾經讓他深信不疑的觀念,仿佛被眼前的風雪所凍結,縱觀歷史,確實有不少國家能在武器技術落后的情況下贏得戰爭勝利,但勝利的代價往往十分沉重,而相對的,有更多的國家依靠武器技術的優勢取勝,它們往往贏得非常輕松。人固然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但絕不是唯一因素,當交戰雙方的技術差距達到一定程度,就如同自己此刻遭遇的尷尬局面一樣,領先一方或將毫無懸念地碾壓滿懷信仰與斗志的落后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