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當軍閥第三百五十九節 堵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明末當軍閥 >>回到明末當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九節 堵門

第三百五十九節 堵門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7日  作者:狂人阿Q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狂人阿Q | 回到明末當軍閥 


“我是廣昌伯手下千總劉飛,城內有人作亂,奉豫親王和廣昌伯軍令把守此門,無軍令者不得通過!”

大東門口一員大將威嚴的對一隊百人左右的精兵喝道。

這隊精兵頭領惱恨道:“瑪的,老子就是奉了豫親王軍令,去鎮淮門匯合的。”

劉飛一聽又仔細辨認了一番,接著媚笑道:“原來是漢八旗的大爺啊,誤會,誤會,大水沖了龍王廟,您老請過!”

說完一擺手,他身后士兵讓開一條通道。

漢八旗的軍隊毫不懷疑,急著奉命去匯合,立刻鉆進了城門洞。

但是他剛剛進去,就感覺到不太對勁,旁邊堆放著一大堆尸體。

他不由發問:“這是何故?”

劉飛緊跟著過來:“這是叛軍的尸體?”

漢八旗佐領深深懷疑,手都摸到了刀把上,可是瞬間他感到左腋下一痛,一把刀子已經捅了進來。

同時他看到一陣陣寒光閃過,他手下正在前進的士兵,同時受到攻擊,是門洞中號稱廣昌伯的士兵,他們的長槍幾乎是同時刺向了自己士兵的側身。

“瑪的,廢話真多!”

劉飛拔出刀子,將漢八旗佐領扔到一邊,手下立刻將他們的尸體抬起來,扔進人堆中,不讓擋了道路。

“謝總爺,又有買賣上門了!”

這時候一個士兵低聲喊著。

劉飛大步走出去,罵了那士兵一句:“老子是劉飛,廣昌伯手下千總,給老子記好了,在亂叫打你軍棍!”

說話間一隊士兵跑步前進到了城門口,看到城門這里有士兵把守。立刻就停了下來。

劉飛一個人走出幾步,大聲喝令:“我是廣昌伯手下千總劉飛,城內有人作亂。奉豫親王和廣昌伯軍令把守此門,無軍令者不得通過!”

大東門外。此時趙康也在跟一隊清軍對峙。

“我是廣昌伯手下千總劉康,城內有人作亂,奉豫親王和廣昌伯軍令把守此門,無軍令者不得通過!”

但是對面回應的是一串烏拉鳥語,趙康完全聽不懂。

心里頓時懊惱,倒霉的碰上了滿八旗或者蒙八旗了,要是漢八旗就好了,匡進城門中。輕松就解決了。

不等趙康說第二句,對方已經拔出了刀子。

趙康也二話不說,全軍沖鋒吧,對方也就一百來人,而自己可是有上千人的。

戰斗結果沒有意外,一百多八旗兵全部被殺,尸體被拖進了城門洞中藏起來,這些尸體都是錢啊,身上不藏個幾百兩銀子,那就算窮鬼了。

但是沒人敢輕動。私藏繳獲,是要斬首的,海州那時候繳獲那么多。每個人都分到了數百兩銀子,可是最后發現有個別人四場了幾兩銀子,就被斬首了。

而在大軍之中,是不可能保密的,誰拿了銀子,總是會暴露出來的,無論什么時候,一旦被查出來,那就是掉腦袋的事情。但是如果不私藏,最后多少都會分一些。

因此沒人去碰那些尸體。也不想去看韃子搶了多少東西,見到東西如果忍不住。那就壞事了。

就算新兵沒有這個經驗,想要賺點外快,也會立刻被經歷過的軍官喝止,弄不好還得先打一頓再說。

收起尸體后,趙康繼續假扮劉良佐手下千總,倚門賣笑一般的迎接著各路回援的清軍。

趙康不知道的是,多鐸幫了他們大忙,他倉皇出逃之后,到了鎮淮門立刻讓守門士兵,手持他的令箭,直接沖到東關街和其他各種八旗兵集中的區域傳令,讓零散的搶劫的士兵聽到軍令,立刻到鎮淮門集結。

結果這些零散的八旗兵不敢怠慢,就這樣零零散散的緊急往回趕,幸好八旗兵向來以牛錄為單位行動,劫掠的時候雖然分散,但是一旦招呼很快就能集合一個牛錄,生活戰斗都是如此,所以他們還能集結百人規模的隊伍,要是換做那些三五一群的降兵,恐怕連十個人湊在一起都夠嗆,沒個把時辰,都不可能回援的。

于是在多鐸的軍令下,一個個紀律嚴明的八旗兵,就這樣一百一百,添油一般的匯聚到兩個城門,最后很委屈的死在趙康和謝飛的刀下。

總督府中。

楊潮正在喝茶,好東西真多啊,雖然多鐸自己沒有出面搶劫,但是他的手下們還是將劫掠的一大半乖乖的交了上來,當然僅限于八旗兵,降兵暫時還沒有這個覺悟,也沒有這個習慣。

當然八旗兵搶劫的地方也比降兵好了不是一個層次,降兵分到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貧民區,能分到一些手工匠居住的地方,那已經算是幸運了,而八旗兵,尤其是滿八旗,他們分到的地盤可都是肥的流油的鹽商園林,哪一家不是家資百萬的豪富。

只是楊潮發現,多鐸這里只是上交了五百多萬兩銀子,還有大批珍珠寶玉之類的東西,要么是八旗兵沒有搶到豪商家的銀窖,要么就是他們還沒有發現。

其實很可能是豪商們早都跑了,留著看家的仆人根本不知道銀窖在哪里,所以想搶也搶不到。

但是金珠寶玉這些首飾之類的就不用藏起來了,都是家眷的日常用品,如果沒有帶走,就只能被八旗兵搶走了。

除了這些,其他奢侈品一應俱全,什么西湖獅峰的龍井了,窖藏三十年的美酒了多了去了。

楊潮發現一罐用白玉小罐裝著的茶葉,不用說都是好東西,就那沒有瑕疵的白玉罐子就值幾千兩銀子,茶還能差了?

所以請人跟她一起飲茶,這人一口就喝出這是杭州的龍井,還是獅峰的地道極品。

“衛小姐好品味!”

楊潮可是絕對喝不出這是什么茶來,能喝出是綠茶就已經不錯了。

衛淑貞搖頭道:“無他,唯熟爾!”

“嫩娘你喝喝,覺得如何?”

葛嫩娘也在。不是楊潮要她跟著,而是她根本不走,她說自己能舞十八斤的大刀。能身披雙層的鎧甲,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為什么不能跟著一起殺敵。

于是跟著軍隊一起入城,一起廝殺,已經殺了好幾個人了,見她殺人不眨眼的樣子,楊潮也無話可說,這女人比自己最精銳的士兵還猛,除了心里略微覺得女人不該拿刀子的大男子主義外,楊潮找不到任何理由趕她走。

于是將軍務都分配下去后。楊潮立刻帶兵回到總督府,并且堅決把葛嫩娘帶了過來。

葛嫩娘開始還不肯,他爹是給八旗兵殺死的,她有這個機會自然想多殺幾個韃子報仇。

但是楊潮問她,她來是保護自己的,還是報仇的,葛嫩娘很老實的說是保護楊潮的。

于是她只能老實跟在楊潮身邊了。

葛嫩娘喝了好幾口,搖搖頭:“喝不出來。”

不是每一個官家小姐都是什么都懂的,葛嫩娘家里不過是一個武將世家,琴棋書畫可以找師傅教。但是日常起居的品味,不是幾代人可培養不出來,所謂富貴三代。才懂得穿衣吃飯,這卻不是一句玩笑話。

而衛家是官宦人家,已經不知道富貴了幾代了,衛淑貞琴棋書畫這些就不說了,那只是基本功,像什么衣著品味等等比秦淮河的姑娘不遑多讓。

“楊伯爺這么快就反攻回來,真是讓小女子意外。小女子以茶代酒,斗膽敬伯爺一杯,還望伯爺不要嫌棄!”

衛淑貞又倒了一杯茶。茶是她泡的,泡的很慢。務要色相濃淡都合適后,才會喝。

楊潮笑著接過茶杯:“衛姑娘敬茶。敢不從命。”

楊潮一口喝完,一口清香,似乎感覺跟隨便泡出來的不太一樣,至于到底哪里不一樣,卻也品不出來。

衛淑貞低頭輕笑,喝茶可不是牛飲,她也沒有挑理。

突然嘆了一聲:“忠義伯既已反攻,小女子心愿已了,可以給家父帶去一個好消息了。”

衛淑貞還是要殉節!

楊潮叫她來喝茶,就是想化解一下她的情緒,好死不如賴活著,遇到這種家國劇變,女人都是身不由己,失節就要死的話,那得死多少人。

楊潮不由勸道:“衛小姐大好年華,何必輕生呢?”

衛淑貞道:“此生已無可戀!”

楊潮心里明白,哀莫大于心死,失節對于古代人來說何等重要,尤其是女人。

秀才進士投降,他們自己不說什么,可要是家里那個女子被人侮辱,卻要大書特書,如果不自盡,好像就是天塌了一樣。

楊潮嘆道:“如此大好年華,當真可惜啊。”

衛淑貞道:“身為女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抬,又無經綸報國之才,僅剩名節也已不保,有何可惜!”

禮教制度下的女人,自尊激起強烈,失去名節,她們發自內心覺得自己是一個爛貨了,活著真的沒有什么意思。

但是衛淑貞的話,讓楊潮不由一動,她好像只是覺得生存沒有意義了,那么給她找點有意義的事情,是不是就能挽救她一條性命了,她缺少一個生存下去的動機。

想到這里楊潮試探道:“衛小姐切不可如此自輕,誰說女子不如男。不說別人了,就說我們嫩娘,拿著大刀就能砍人的。”

葛嫩娘一聽說自己,心里得意,臉卻紅了。

衛淑貞笑道:“小女子可沒有葛姑娘的本事!”

楊潮笑道:“你卻有其他本事,了不得的本事,打仗不但要有兵,還得有糧,有餉。”

衛淑貞搖頭道:“衛家雖然略有薄財,但叔伯兄弟尚在,小女子卻做不得主。”

楊潮笑道:“不是要你衛家募捐,不過要是衛小姐出面,能給在下募集千百萬兩軍資,不知道衛小姐愿不愿意做呢?”

衛淑貞根本不信:“忠義伯說笑了。”

楊潮卻認真道:“這卻不是說笑。衛小姐琴棋書畫、禮樂文章樣樣在行,可不輸給秦淮河的名妓了。”

衛淑貞一下子跳了起來,臉上通紅:“忠義伯是在嘲笑小女子失節下賤嗎。”

說完冷笑起來:“要是忠義伯覺得小女子賣到青樓去,可以籌措一些軍資,那忠義伯請便,小女子不敢不從。但小女子絕不會偷生接客。”

這女人太敏感了。

楊潮搖頭道:“不是要賣你,也不是讓你自己賣自己,是讓你賣東西!至于什么東西。就先不告訴你,你只管說你愿不愿意就好!”

衛淑貞頓時尷尬。她反應過激了,只是這段時間她內心太復雜了。

“如此的話,小女子責無旁貸,如果能幫著伯爺,看到伯爺北伐中原,收復百二河山的那一天,小女子也有顏面面對家父在天之靈了。不過伯爺要是拿小女子尋開心,小女子雖然不能拿伯爺怎么樣。但是傳揚出去,怕是于伯爺面子上不好看。”

楊潮道:“放心吧。不過你恐怕會非常辛苦。不瞞你說,我家小妾去歲去了倭國一趟,在倭國賣了幾十萬兩的商貨,這每一兩銀子,可都是我兵士手里的刀,口中的糧啊。”

衛淑貞臉色微變,看楊潮的神情都變了,讓自己的小妾去倭國,這是什么人啊。太沒有人品了吧,還有沒有心肝啊。

只是她卻沒有說出來,心里反而在想。如果換做自己,去一趟倭國,能給大明官兵掙幾十萬兩銀子的軍資,似乎也不是壞事,反正自己已經是卑賤骯臟之人,大不了一死而已。

看到衛淑貞重燃了希望,楊潮適當的跟她告辭,然后處理軍務去了。

戰況不斷的傳回來,目前都很正常。

楊潮讓謝飛和趙康各自帶一千兵阻斷大小東門。這兩道門是東西兩城連同的必經之地,此時清軍絕大部分都聚集在東城。要去鎮淮門匯合,就必須經過這兩道門。

因此留趙康和謝飛兩人把守。來一個殺一個,清軍如同添油戰術一樣,只是送死罷了。

除了這兩個城門,舊城之中,溝通南北的汶河上還有八座石拱橋。

從最北的奎橋到最南邊的義濟橋每座橋上都把守三百士兵,等于是中斷了橋兩岸交通。

又有十個把總隊,總共四千人,在西城各條街道上請教,遇到士兵就殺。

西城是舊城,居住的都是縉紳,雖然沒有東城商人那么富,但是比普通百姓要強得多,大都是殷實之家。

因此整個西城也不可能給降兵搶掠,而是一萬漢八旗和蒙八旗的搶掠地盤,這些情況楊潮已經打聽的清清楚楚了,隨便抓一個降兵都清楚這些地盤劃分,畢竟多鐸多次跟他們強調各軍的地盤,不讓他們過界劫掠。

對付一萬各自分散搶掠的蒙漢八旗,楊潮出動了陣型嚴整的四千大軍,勝算應該很大,而且此時各部八旗兵竟然都開始行動,朝著鎮淮門前進,但是交通要到都被楊潮卡住,讓他們無法集結太大規模。

而且他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知道按照軍令趕緊過去集結,因此并沒有浪費時間恢復建制,基本上跟城門哪里一樣,最多也就是一百個人左右,但是面對一批又一批順著街道截殺他們的鐵甲精銳。

他們又因為劫掠的關系,大都沒有披甲,因此他們的命運早就注定,大多數都是在十幾個,幾十個人面對四百嚴陣以待的鐵甲兵沖鋒下,無助的死去。

楊潮自己身邊只有一千多人,就坐鎮總督府,第一時間是保護這里的財物,第二也是讓手下休整一番。

這一千多人可都是老兵,最最精銳的老兵,其中不是參與過海州血戰的,也是海州民壯出身,經歷過的血戰最多。

留這些人休整一番,接著就要交給他們最重要的工作了。

一個時辰后,按照預定任務完成清剿作戰的把總隊開始回到總督府復命。

這些人以把總隊為單位,各自分了一條西城較大的街道,然后從東到西,或從南到北,見人就殺,剛好殺一個來回,然后回到總督府。

他們清剿的都是主要大街,而且多集中在汶河兩岸的繁華地段,而八旗兵搶劫的地盤,也主要集中在這個區域,清剿了這一帶之后,基本也就基本上剿滅了八旗城西的主力了。

然后就該楊潮出擊了。

當最后一個把總隊回到總督府休整后,楊潮立刻帶著一千多精銳出發了,目標鎮淮門。

趙康和謝飛都傳回情報,說多鐸就在鎮淮門。

楊潮打算跟多鐸來一個王對王,親手滅掉他!(未完待續)

新筆趣閣


上一章  |  回到明末當軍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