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醒:“平南言情”無彈窗,建議您收藏,以便能夠輕松訪問!
第1頁
作者:狂人阿Q
鄭鴻逵不是一個尋常角色,他是縱橫大海的狠角色,昨夜不過是被楊潮突然抬出來的上面的人給唬住了,當時腦子就犯迷糊,最后讓出了太多的利。復制網址訪問: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
今天醒來之后,突然就感覺這件事不是那么靠譜的,皇帝走私這種事情聞所未聞,弄不好他還真的被楊潮那廝給騙了,因為楊潮說的,只有五個人知道,可是這五個人都是不可能暴露出來的人。
鄭家不可能跟史可法驗證,就算能見到史可法,詢問這種事,如果是假的,史可法肯定暴怒,責問他污蔑皇帝,當即拿下送入牢中,殺頭都不稀奇;如果是真的,史可法弄不好會直接殺他滅口,畢竟這件事是說不出去的。
皇帝他更不可能去驗證了,鄭家還沒能力見到皇帝,別說皇帝了,就是見朝廷大員,都未必能見得到。
唯一能夠驗證的,也就是那個太監王承恩了,但這件事又不好直接問,想來想去,還真給鄭鴻逵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想到這里,鄭鴻逵咬了咬牙,再次送了一份大禮,再次宴請王承恩。
言語試探了好久,而且將王承恩灌了個半醉,總算得到了一些有用的消息,王承恩這次來南京,確實是傳一份中旨,讓楊潮去金華府剿匪。
最后鄭鴻逵終于使出了殺手锏,直接告訴王承恩,自己跟楊潮之間的交易,表示海貿生意利潤豐厚,但是關系門路必須夠硬,否則做不長久做不安穩,鄭家可以和楊潮做這種生意,也可以和其他人做這種生意。
公開的告訴王承恩,說鄭家愿意跟王公公做生意,還埋怨楊潮開價太黑了,詢問王承恩的意思。
結果王承恩連連擺手,說這生意他做不得,叮囑鄭鴻逵好好跟楊潮做。不要生出其他心思。
鄭鴻逵這下子才不疑惑,這么豐厚的利潤,這么貪財的太監,卻不敢做,要說他是怕楊潮,鄭家可不信,這足以證明。這樁生意里頭,有一個王承恩都惹不起的人物。除了皇帝還有誰
于是鄭鴻逵在不多疑,心下對楊潮更是心生震驚,楊潮的背景他早就調查了個清清楚楚,先是幫助周延儒再相,接著一手翻云一手覆雨,只掌間平息了讓所有人頭痛的書生哄鬧,現在竟然能夠替皇帝做生意,這種人讓鄭鴻逵驚嘆的同時,也只剩下敬佩了。
天下能讓鄭鴻逵敬佩的人不多。從此又多了一個楊潮。
當天鄭鴻逵就將銀票交到了金釵樓,交到了康小寶手上。
然后寫了一封密信,將事情原原本本報告給了鄭芝龍,解釋他為何又給楊潮讓出一倍利的情由,結果鄭芝龍不但沒有怪鄭鴻逵,反而回信說他做的很對,大肆表揚了一番。交代他繼續跟楊潮合作,同時給他詳細解釋了一番,鄭家現在不缺錢,缺的是根基,鄭家海盜出身,可總不能永遠做海盜。
尤其是現在已經家大業大。要守住這份基業,不是那么容易的,擁有自己的實力自然重要,找一個靠山也很重要,交代鄭鴻逵,如果上面那位胃口大的話,隨他開價。只要鄭家能保本,白白給他干都行
當然這是后話了,此時鄭家眼里的紅人楊潮,已經踏上了戰船,并且一路順利的趕到了鎮江。
前面的張大桅已經聯系好了王家的人,王家在鎮江的掌柜做不了主,但是也提供了一批船幫忙運送物資去了杭州,然后不久杭州就傳回來消息,讓沿運河所有商鋪全力幫助楊潮,必要的時候,停止王家的生意,也要給楊潮騰出船來。
不是王家仗義,而是因為本就是結盟,權力和利益的結盟,要不是打著楊潮的旗號,王家八輩子也殺不進淮安的鹽業中去。
在楊潮看來,這沒有什么可恥的東西,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每個國家都存在政商關系,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那本來就是一種權力,而所有的權力都是需要軍事來保護的。西方人哪一次戰爭背后,不是站著一群磨刀霍霍的資本家呢。
中國還算好的,資本對國家權力的滲透沒有那么徹底,因為中國統治文化歷來都是脫胎于農耕的地主階層文化,統治中國的思想從來都是那些耕讀傳家的縉紳階層的思想,這些人對商人鄙視了幾千年了,所以商人反而要變著法的巴結他們,形成中國特有的政商文化。
楊潮給王家提供方便獲取商業利益,王家楊潮,取得軍事勝利,這就是結盟,沒有寫在紙上但大家心照不宣。
所以楊潮安心接受王家貨船的服務,不但讓他們運送軍事物資,而且還運送人。
這可是不小的壓力,因為楊潮帶來的人可不止五千戰兵,這幾天別以為楊潮光是在南京城陪著王承恩打秋風了,楊潮可是讓黃鳳府帶著人緊急在難民中招募了兩萬人,這不是私自擴軍,因為這些人只是民夫而已,幫助楊潮運輸補給罷了,大明朝的軍隊出征,哪有不帶民夫和輔兵的。
但是誰敢說這些人被楊潮帶起東陽接受一下戰爭的洗禮,然后拿起武器不是一個軍人
合理合法,連史可法都楊潮帶走這些難民,畢竟留下這些人史可法也養活不起。
楊潮的工程現在基本都停止了,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難民勞力,因此這些人再一次失業了。
但是楊潮還真舍不得把這批難民趕走,因難民中有人才啊。
這次招募的兩萬人中,光是識字的不下兩百,百分之一的識字率看起來不算什么,跟大明朝的識字率也差不了多少,但是愿意跟著楊潮跋山涉水的去戰場的讀書人能達到這個比率,那簡直是奇跡,除了難民迫于無奈之外,還因為這批來到南京的難民中識字率竟然奇高有關。
一開始楊潮到沒有注意,要不是這次招募的民夫中出現那么多識字的人,楊潮就忽視了。
后來一調查,加上合理的推理,楊潮才明白原因。
這些難民有來自九江的,也有來自湖廣一帶的,調查了一下發現。竟然八成以上都不是普通百姓,而以中小地主和商人居多,細想一下也不難理解,這年代,普通百姓哪里有能力千里迢迢逃到南京呢,這些人也都是小有財富的,家中小有資產。才能在戰亂中,舉家遷徙。
地主和商人的識字率顯然比佃戶和貧農高得多。因此這批難民的識字率遠超平均水平,抽樣調查一下發現,男人中的識字率經常接近一成,簡直讓人匪夷所思,所以才出現了兩百號愿意跟楊潮上戰場混口飯吃的人,更多的讀書人其實還窩在碼頭上到處打零工呢。
除了讀書識字的地主家子弟外,能夠算賬的商人子弟楊潮也不想放過,臨走前叮囑張大桅,讓他放開手腳繼續招募。以賬房的名義統統塞到船上去。
除了地主、商人家庭外,另一個主體則是吃水上飯的船夫之類的,這群人更是張大桅急需的人才,也是大力招攬。
再然后其中有一技之長的工匠等,也不能放過,可惜這種人太少,第一本來數量就少。第二有一技之長的在南京混口飯吃還真不難,所以早就脫離了難民群體。
[本章未完,請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共2頁當前是第1頁1您可以按←鍵和→鍵翻頁
(逍遙夫子)(沙漠)(開荒)(孤寂之狼)(我本瘋狂)(霧外江山)(陳佳豪)(小橋老樹)(冷云邪神)(閃閃發光)(蕭潛作品集)(混沌本生)(笑星柚子)(奶瓶戰斗機)(黃土守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