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當軍閥第四百四十六節 反腐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明末當軍閥 >>回到明末當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六節 反腐敗

第四百四十六節 反腐敗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30日  作者:狂人阿Q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狂人阿Q | 回到明末當軍閥 

《》


喊這些人回來,其實是休息一下,讓他們堅定一下信念,至于具體情況,他們不是很關心,只知道手里有糧有錢,今年能夠打仗就行了。

楊潮期待的大家熱烈的討論沒有發生。

唯有黃鳳府憂心忡忡,認為楊潮的財政政策太過冒進了。

“大人,今年還要發債券啊?”

“發,至少兩千萬,兩千萬不夠就發三千萬。”

黃鳳府道:“去年的一千萬今年就該還了,我預計了一下,今年收入最多也就兩千萬,浙江、江西和山東三地去年都有戰事,大人您說要免稅一年的。今年軍政兩方如果支出照舊,怕是還不上這些錢,怎么還敢借?”

楊潮道:“正因為還不上,所以才要借啊。”

黃鳳府驚嘆:“這不是拆東墻補西墻嗎,這利滾利,什么時候能還清啊?”

楊潮道:“誰說本督打算還清了。不還,只要官府信用沒有破產,總能借到錢,還利息總比還本金要劃算的多。”

后世的大英帝國欠著幾億荷蘭盾,每年利息兩千多萬超過兩百噸白銀,但是他們還了三百年都沒有還本金,絕對不是還不起,而是他們認為還利息更劃算。

只要政府信用不破產,總能夠借到更多的錢,這就是為什么后世的政府動輒欠債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原因,不過也只有政府能夠這么玩,其他實體一般不具有這么堅挺的信用。

大明朝壞就壞在扯淡的財政上,空有全世界最多的國民,最龐大的經濟體,竟然是因為沒錢窮死的,如果崇禎每年有五千萬財政,給西北一年撥去一千萬擔漕糧,只要餓不死人,鬼會造他的反。

黃鳳府聽到楊潮這種利滾利打算把閻王債背到底的決心,一點都不認同。但是卻不好反對,反正官府嗎,沒錢了大不了賴賬,誰還敢造反不成。

“鳳府啊。你還可以這么想。那些土財主一個個都把銀子埋在地里,讓他們都拿出來變成債券,我們在把錢花出去,這樣很多百姓就有了生計,是百姓之福啊。”

黃鳳府嘆道:“為百姓謀福。可也得量力而行啊。去年一千萬兩銀子,三分月息,一年就是三錢六,這就是三百六十萬兩啊。白白就花出去了。”

楊潮道:“這不算貴了。誰讓大明的官府沒有信用,去年借錢給官府的,那都是愛國人士,土財主就沒有幾個,大多數都是老百姓,這怎么行?把百姓手里的錢都抽出來了,他們怎么做買賣。怎么添置織機擴大生產,還是要讓土財主支持咱們。土財主認錢不認人。”

黃鳳府點了點頭。

楊潮又道:“如果士紳都借給我們錢了,你說他還敢不支持我們?”

這句話讓黃鳳府眼前一亮,他覺得這才是楊潮的目的,原來隱藏的這么深啊,難怪他過去就沒見過楊潮有什么愛民的舉動,連給受災的百姓建房子,都是借錢給他們,還要收利息,過去的官府那絕對是直接撥付磚瓦木材的。

原來楊潮的打算在這里啊。欠了縉紳的錢,縉紳就不敢給官府惹事了,不然沒人還錢了,高。實在是高。

“那我們今年還是三分息?是不是太高了?”

黃鳳府依然覺得三分月息太高,如果能降到一分息就好了,可是降到一分,他又怕沒人買了。

楊潮道:“月息就不降了,但是年限可以加長,今年我們發三年期的。”

后世年限越長的債券。利息就越高,就跟存款一樣,三年期的固定存款利率肯定高過活期和一年期的利率,債券發的時間長,意味著償還的年限長,借款的成本其實是大大降低的。

但是對于沒有任何投資,只吃利息的投資者來說,他們倒是無所謂,反正閑錢埋在地下又生不出錢來,借給官府,一年得到三錢六的利息,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當然前提是,他們充分信任官府會還錢。

“所以這份報告可以發到報紙上去,同時加點內容,把去年償付利息的數字也加進去。我發現我們借出去一千萬兩,可是按時取利息的只有六百多萬兩的債券,很多人都不打算收取利息啊。這是完全支持官府。這種節操很好,但是做法是不對的。我們不能讓支持官府的愛國百姓吃虧不是。號召大家都來取息,不要怕官府還不起錢,官府有的是錢。”

讓大家看看,楊潮治下每年可以收取將近兩千萬稅銀,而且有意愿支付利息,這信用肯定會大漲一截的,如果真能把埋藏在地主家里的銀子撬出來,那可比從日本每年刮來那點銀子多了無數倍啊,通過銀票變成貨幣后,大明朝可能一下子就不缺貨幣了。

后世的專家推算,整個大明一朝,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量在一億到兩億,而其中大部分被窖藏了起來,只有六千萬兩左右在市面上流通,顯然是不夠的,所以出現大量鑄造私錢的情況。

而中國歷史上可不止大明一朝流入白銀啊,從唐宋時期就開始了,只是前期畢竟少而已,但是中國古代自己也挖掘金銀,幾千歷史滴水成河絕對不會少于一兩億,歷朝歷代挖掘的貴金屬又不會消失,也不可能都被皇帝帶進棺材里去了。

假如歷朝歷代積攢的白銀有兩億兩,從唐宋到大明流入兩億兩,明代又流入兩億兩,這就是六億兩白銀,只會少不會多,如果能將這些白銀都存入銀行做資本金,就會變成六億兩銀票,甚至可能更多,因為楊潮跟拿騷商定的制造貨幣的模式中包括一個銀行購買官府債券的方法。

官府的債券也可以作為本金發放紙幣,紙幣通過購買債券流入官府的金庫中,然后花出去這給市場釋放了一大批貨幣,基本上達到了控制貨幣發行量的目的,這樣大明的經濟,就不會在受到貨幣不足的制約了。

“所以發三千萬兩債券,百姓認購剩下的,江南銀行包銷了。不要愁沒錢花。今年最多三千萬兩,明年就可以擴大到五千萬兩銀子。相信我,十年后你不發一兩億兩銀子。你都不好意思見人。”

楊潮對黃鳳府循循善誘道。

黃鳳府完全被驚呆了,一億兩銀子啊,光是利息就是三千多萬,如果崇禎在世。知道自己欠這么多錢,估計寧可不做皇帝了。

“你今年的任務是,將官府弊端完全革除,官府是很敏感的地方,官府不穩。百姓就不會穩,所以快刀斬亂麻,一年時間必須把政局穩定下來。我要你組建一個跟軍隊一樣令行禁止的官府,從南京發出的政令,十天之內我要治下每一個縣都開始實施。你可有成算?”

黃鳳府狠狠道:“考成法,剝皮充草!”

他打算采取嚴刑峻法了,采用張居正制定的考成法,完不成任務的官員,直接用朱元璋的辦法剝皮。

“太過,太過了。本督想來主張。輕刑罰,嚴執法!你只有執法嚴厲了,才不會有人犯法,至于你懲罰是打一頓板子,還是直接砍頭,其實效果是一樣的。只要知道伸手必被捉,就沒人伸手了。你不執法,哪怕就是把法律定的株連九族也沒有意義。”

“那大人的意思是,不用考成法了?”

“用必須得用,但是懲罰依照大明律即可。在本督更改律條之前,大明律是有效力的,大家都必須遵守法律嗎。”

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對貪腐的懲治力度。大概是世界上最嚴格的,但是大明的官員,卻是最貪腐的,因為陣型法律的是文官,貪腐的也是文官。

“還要要完善檢查制度,軍中還得抽出三百個讀書人給我。我要組建一個秘密巡視組,常年秘密巡視各地。”

“錦衣衛?”

黃鳳府一驚。

“什么錦衣衛,這叫廉政公署,只對最高權力負責,有權力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拘留任何官員兩天,你也包括在內!”

黃鳳府不由心里一寒,以為楊潮打算以軍法治國了,這活脫脫就是明初朱元璋那套嗎。

唯一不同的是:“嚴格控制貪腐,同時提高官員待遇。今年縣令一級的,月俸一百兩,年底發三個月獎金,如果有小錯,獎金扣除。一個不犯錯的縣令,一年能拿到一千五百兩,足夠過上不錯的生活了。”

黃鳳府道:“可是他們隨便動動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縣令萬把兩銀子也是撈得到的啊。”

楊潮道:“所以才要有嚴格的監察機構嗎。”

過年后,轟轟烈烈的發腐敗運動就開始了。

去年軍中科舉選出來的官員也分派各地,雖然他們是執法官、督糧官和練兵官,可是各地都將他們當成了監督人員。

豈不是真正的監督人員,正在軍中選拔呢。

三百個識字,并且會看賬本,在軍中經常幫忙糧草出入賬的士兵,被召集了起來。

這些人的背景都一一核實過,基本上都是最貧賤的家庭出身,而且都是流民出身。

很顯然這種人對官府的恨意那是滔天的,哪一家沒有被官府逼的破產的血淚史。

讓這些人去監察官員,就算沒有任何錯誤的官員,在他們眼里也都跟賊一樣。

“你們都是苦出身啊。都被貪官污吏逼的家破人亡,要四處逃難。本督跟你們一樣,最恨貪官污吏。所以現在讓大家來呢,就是監察貪官的。但是要監察貪官,我們自己就要以身作則。貪官貪腐還罪不至死,但是你們中的人,只要拿了一兩銀子,就得軍法從事。你們都清楚了吧。記住你們不是為自己,是為全天下百姓監察百官的。你們手里的權力大的很,你們身上的責任也重的很。天下百姓能不能安居樂業,天道能不能彰顯,就靠你們了。”

楊潮極力勾動這些的使命感,就好像當年香港政府組建廉政公署的時候,清一色的使用年輕大學生,因為這些人身上才最有使命感。

一項項政令從新年伊始頒布下去,包括提高所有官員俸祿,知府一級的官員,每年就可以拿到三千兩銀子,巡撫是一萬兩,而最高的楊潮薪俸則是十萬兩銀子。

提高俸祿的同時,頒發嚴格的反貪污法,對貪污采取絕不姑息的態度,以前既往不咎,從隆武二年起,但凡貪污一兩銀子的官員,立刻革職,并且抄家,但不滅族。

只要拿一兩銀子,哪怕你是萬貫家財,全部抄走,杜絕那些為了家人撈一筆,然后寧可去坐牢的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家伙。楊潮認定,貪財的人必定愛財,與其冒險家產被抄沒,不如從此開始廉潔起來,這樣還能保住以前貪污的財富,再說了還有提高的俸祿,最重要的是權力階層受到的社會尊重,這種權力的味道,才是最讓人著迷的。

同時悄悄派出去一波波檢察官,這些人都拿著楊潮的密令,每到一地但凡發現問題,立刻找帶兵的練兵官,將官員捉拿,開始嚴查官府賬冊,同時審問一個個相關人員,審問出來有貪贓枉法收受賄賂的官員,即可查辦。

三個月時間,竟然查辦了一百多個官員,在江南制造了一陣陣恐怖氣息,官員收斂了不少,只等這股風氣過去在撈錢不遲,誰想到這股風終其一生都沒有停歇。

“一年時間足夠我肅清吏治了,五十萬大軍也該有戰斗力了。但愿今年在我整頓官府的時候,不會發生太大的戰事。”

楊潮一直都把整頓官府痹癥放在首要,所以在軍事、經濟之后,最后一個動官府痹癥,也正是看到今年的態勢應該不會發生太大的戰事,才敢這么干,要是清軍像去年那樣,隨時都可能攻入江南,楊潮是不敢這么做的,萬一這么做,清軍一到,各地官員紛紛開城投降,那還是很麻煩的事情。

從第四個月開始,江南的罪官慢慢的少了,但凡是獲罪的家伙,立刻有軍中考核過關的讀書人頂上。

但是軍隊中的讀書人就少了太多,慢慢有回到過去那種都是文盲軍的趨勢。

書生哄鬧,然后被充軍的好事,可遇而不可求,現在江南的讀書人都學乖了,知道罵楊潮兩聲沒有關系,去鬧事就慘了,所以沒人鬧事,也就沒有合理的手段抓人了。

楊潮只能登報招募,招募讀書人從軍。(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回到明末當軍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