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女生
當然,他們這也只是開玩笑的想想。◎,
魅力不魅力什么的那是主觀的東西,到底因人而異。但是客觀的說,梅林運氣或者說運勢是眾所周知、無法辯駁的好。
比如梅林面對大黃,就差沒直接把“思想有多遠,你就滾多遠”寫在臉上了,大黃也不以為意,雖然大黃平時行事喜歡小坑上梅林幾把(梅林怒:你們確實是‘小’?!),卻也沒表露出后悔跟梅林結下契約的意思,甚至還一副挺待見梅林這性格的態度。
有些時候,或者說所有時候,梅林不樂意大黃插手自己的事,大黃還偏偏主動幾次救梅林于危難之中,幫忙打大(群)戰(架)的時候更是積極的不行,梅林攔都攔不住...
這就是梅林的運道了,讓人不服不行。
尤其是菲尼克斯有那么一群簽了個異獸跟供了個大爺似的、讓對方幫幫打個大戰還得三催四請并許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玩家對梅林是嫉妒得不得了。
嫉妒歸嫉妒,眾人也不是不知道梅林的苦,比如吧,契約者實力太強,性格還肆無忌憚,想壓壓不住的時候就太讓人頭疼了——傲嬌和兇暴,如果可以選擇,他們想自己還是寧愿選前者,哪怕自家傲嬌的小伙伴實力比之大黃差了一籌(也許不止一籌?)。
畢竟,就是他們這些旁觀者都偶爾生出一種主次顛倒的不適感,身為局中人的梅林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不難看出,或者說,不難推斷出,大黃是自己找上梅林的,畢竟單梅林一人,也許搭上他們菲尼克斯整個公會,是不可能壓著大黃這種水準的神獸跟梅林定契。
畢竟,雖然梅林惡意地用大黃這么個像狗的名字稱呼對方,不代表對方就真能變成狗了...龍族的高傲毋庸置疑,尤其五爪金龍是龍族皇族,在龍族中僅次于神圣巨龍的存在。
大黃如果沒惹事,或者沒因為變異被親身父母厭棄,他在族中的地位恐怕可以與如今索蘭、海曼在海族的地位一比。
不過,大黃心態如何高傲他們不在意,菲尼克斯眾人更關心自家伙伴的感受。
所以,他們更好奇是什么情況,什么人,讓梅林對大黃如此惡感滿滿,可是又促使他接收下了大黃這個契約伙伴——哪怕實力差距宛若天塹,梅林內心亦有不輸龍族的驕傲。
眾人的猜測五花八門,只顧忌梅林對此避之不談的態度和敏感的神經,他們沒在他面前多提起罷了。
無疑,眾人中盛亞維是最接近真相的那一個。
她記性一向很好,想起梅林在提及徐風之谷的經歷時(也就是幫盛亞維找到月沉耳扣的地方),曾語氣忿忿地嘟噥過“死變/態”“長蟲”什么的,一切還不清楚嗎?
梅林不是個心窄的,不是多次重音殺身之仇(可能還是虐殺),他必定不會幾十年不給一個天天見面的人好臉。
體型有幾分似華夏神龍、有種怪異美感的變異版五爪金龍,在受了魔法文明影響、審美類似地球西方人的米斯特瑞玩家看來,可不就是長蟲嗎?
一想到,拿盛亞維做幌子誘梅林去徐風之谷的人是賽洛大師,這件事就說得通了——不是盛亞維自傲,能讓梅林忽視既定印象,與一個...或者說一頭他本能抵觸的龍簽下契約,除了她,也就只有對梅林有不小影響力的賽洛大師有這本事了。
盛亞維見了大黃幾面,便能大致腦補出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比如,一頭被驅逐、鎮壓在徐風之谷的神龍異類,在被困的歲月中年復一年地等著一批又一批的誤闖者和探險者,來給無聊而漫長的谷底生活添些樂子、做些調劑,并伺機逃出那囚籠。
可惜,隨著時間流逝,以及一代代人有去無回,徐風之谷只剩惡名漸漸傳開,關于寶藏、巨龍的傳聞一點點消失在歷史中,擅入者越來越少了...而封印雖然經年減弱,可封印之下的神(惡?)龍卻也同樣實力變弱,樂子少了,自身境況只見變壞未見變好,沒變成蛇精病全賴這頭龍性子本就怪異(或者說,他本身就是蛇精病?)。
又是一段無法計算長度的時間過去,沉寂已久谷底再一次迎來了一個被人算計的愣頭青,巨龍本未在意,只當又可以‘玩’上一段時間了。
不過很快,巨龍就發現這個愣頭青要比以前的那些有趣的多,有幾分特別的天賦,還挺經得住摔打...最重要的是,對方身上兩股力量中有一股于巨龍有用,可以...幫巨龍脫困。
巨龍靈機一動,以多年努力之下掙脫束縛的一絲神魂之力,幻化出老者模樣現身,以愣頭青尋找的東西為誘,以考驗為名,騙著、引著那愣頭青幫他沖擊封印。
龍族甚至還聯合了神族布下的封印,豈是那么好沖擊的?愣頭青少年自然死了,然后...又活了。
巨龍樂了。
這次是真的自由有望了!
至于許給對方的重寶、立下的契約?
呵呵,脫困之后先把東西給對方,再滅殺之,東西不就又回來了嗎?又沒違契...他們龍族的寶貝拿著可是會燙手的。
然而,看著那愣頭青死了又死,而且還有不少次是被巨龍故意誘發的封印之力、甚至是封印減弱后巨龍親自出手弄得慘死,愣頭青仍舊是一副死不放棄、勢要達成目的的執拗模樣,巨龍的心情開始有些復雜了...
巨龍承認自己一直對這小家伙是滿懷惡意的——雖然小家伙能幫、并正在幫自己脫困,但是,這小家伙在不是銘文師的情況下便能解開封印本就說明了一點,小家伙的(一半)力量與當初施加封印的人系屬同源。
不然,巨龍也不會在看到對方死在封印之力下時,心中快意升騰;不然,巨龍也不至于毫不猶豫地定下稱得上恩將仇報的殺人計劃。
封印之力是用來消磨巨龍力量的,其中痛苦沒有比經受了不知多少時間折磨的巨龍更清楚,愣頭青少年雖然身負一半同源之力,但別忘了他體內還有另一半別的力量。
痛苦雖然有所削弱,卻也不是一個連神話級都沒到、肉/身恁的脆弱相對巨龍的強橫體魄來說的小小人類所能承受,一次、兩次還好,八次、十次就...
封印的變/態可能就在于——你連麻木都做不到。
懷著三分感同身受,三分欣賞,三分仇視,一分好奇,眼看封印破除還需一段時間,巨龍便開始用偽造的前輩身份跟他眼里螻蟻一樣的少年交流起來。
不知道是因為少年本身性格投了巨龍的喜好,還是因為巨龍太久沒和別的智慧生物像這般長時間和平相處,亦或者少年流露出的對那源自光明力量不怎么重視甚至有點抵觸的態度讓巨龍滿意了,巨龍對對方的仇視心理一點點削弱,欣賞和喜愛日漸增多...
從“殺人奪寶”“看在他性格跟我有幾分相似的份上,也許可以放他一馬?”“其實可以把他收為眷屬?這小家伙還蠻意思的,多相處相處也不錯”“收為眷屬氣果斷是個好主意,還可以氣死光明派系那些神明們,嘿嘿,就這么愉快得決定了!”,這樣的心路變化只需要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發酵。
巨龍覺得自己的這個主意好極了,自說自話中卻忽略了一些事情,小看了我們的梅林少年。
就比如,梅林少年也許直覺不及黙言,觀察判斷之能不及盛亞維,在一開始被巨龍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但能一直站在玩家頂端的梅林肯定自有其不凡之處,巨龍態度發生變化后,梅林還察覺不出異樣、推斷不出一些真相那他就真辜負了他大神的名號了。
轉過彎了的梅林肯定立刻停下了破除封印的進度,說不定后來還機變地還反將了巨龍一軍,坑著巨龍立下了另一個類似“事后一定時間內不可以任何形式傷害他”的誓言。
有了底氣的梅林自然不再壓抑性子,和巨龍撕破了臉,不用以“前輩后輩”這類的稱呼和態度麻痹巨龍。梅林擺明車馬,以利用者和被利用者、交易雙方該有的,精明到刻薄的態度跟巨龍交流起來。想來,如果不是梅林有“幫盛亞維拿到月沉耳扣”的執拗心理,早在發現巨龍的欺騙之初就掉頭離開甚至轉頭加固封印了,哪還會跟巨龍虛與委蛇。
而后巨龍的神眷之說,得到的自然是梅林嗤之以鼻的態度。
梅林、盛亞維他們這樣的人,相對于成為神眷,他們更愿意選擇...自己成為神。
雖然成為神眷可以說是一步登天的最快、最輕松捷徑,但對于他們這類人,成為誰的附庸才是更不能忍受的事情吧?心底的抵觸遠遠大于了力量的誘/惑...
要不怎么說人性本貝戔呢?這理論不僅放在許多人身上適用,放在龍族這樣的智慧生物同樣適用,至少,巨龍沒逃過這個怪圈。
如果梅林接受了巨龍的提議,說不定巨龍脫困之后,過了新鮮勁兒就不會太把梅林當回事兒,但梅林拒絕了,而且不是普普通通的拒絕,拒絕的態度是不加掩飾的不屑一顧,語氣那叫一個咬牙切齒,真心的讓巨龍想把對方的反應歸為欲擒故縱都不行,反叫巨龍上心了。
頗有一種“你想事后一拍兩散,不想跟我扯上關系,呵呵,我還偏不讓你如愿!”的貝戔性。
破除封印,拿到月沉耳扣,梅林知道自己暫時無法把巨龍怎么樣,哪怕巨龍剛剛脫困、還處于虛弱狀態。
短時間內報不了殺身、欺騙之仇,梅林沒有糾纏,二話不說便跑了。
巨龍估摸著想先恢復實力,或許還想先回神界找當初封印他的正主報仇?也沒立刻追上去。
等巨龍恢復泰半實力出關,四處轉了一圈才發現,世界變化太大了。他所知道的神界與人間界的道路,要么斷了,要么看守者、看守勢力他暫時動不了。
巨龍想了想,便掉頭去找梅林,打算一邊跟這個他欣賞的小家伙玩好打發時間,一邊尋覓回神界的機會。
這一玩,就玩出出乎巨龍意料的后續了。
梅林雖然處于潛力無限、實力還弱的尷尬狀態,但梅林的后臺,賽洛大師可不弱,賽洛大師米斯特瑞第一劍圣、戰士公會史上最強的會長這些名頭是不摻水分的。
且賽洛大師算計梅林前往徐風之谷不是隨便算計的,甚至賽洛大師清楚巨龍的底細,比巨龍自己還清楚他的性格。賽洛大師敢攛掇自家唯一的傳承弟子前去,必然有把握自家寶貝徒弟不會有去無回。
“野心勃勃”的賽洛大師算計到巨龍頭上,難說沒有給自家寶貝弟子劃拉一個強大助力的想法。賽洛大師也沒管自家弟子稀不稀罕這個助力,就跟所有父母都想把最好的東西送到自家孩子面前一樣。
賽洛大師要得是給自家弟子添底牌,而不是添個妨礙修行的麻煩。
如果巨龍不糾纏梅林,賽洛大師雖然遺憾,卻也不會強把巨龍算計到梅林身邊,畢竟梅林對巨龍的反感已經到了不加掩飾、無法磨滅的地步,而巨龍好歹也是一有自主思維的傳說人物,賽洛大師也不是無德無恥之人,做不出那種“打著為自家弟子好的旗號,便能完全無視對方意愿”、“為了自家弟子得益,便拿其他智慧生物當物件兒看”的事。
可巨龍偏偏掉頭了,于是賽洛大師主動現身到巨龍面前,開始著手把麻煩轉化成助力。
至于后來,巨龍到底是怎么被忽悠著答應跟梅林簽下共命契約,亦或只是順勢而為?梅林又是怎么被賽洛大師規勸,亦或只是被巨龍騷擾煩了無奈同意(有好處的被動糾纏總比無意義的被動糾纏好吧)?
反正只看現在的情形就知道,結果是賽洛大師如愿了。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