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蘭第二百零二章 態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嫡蘭>> 嫡蘭 >>嫡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二章 態度

第二百零二章 態度


更新時間:2015年08月08日  作者:素色的灰  分類: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素色的灰 | 嫡蘭 
其他網友正在看:

文章名稱

作者名稱


蕭一奇要的,是他的態,或者說,是要他給出一個明確的,要何時何地,用何種方法,來處置蕭遠的決斷,君一言,駟馬難追,今日,他若當著這滿朝武的面兒,把話說出來……那便意味著,將來,他也不能再反悔了!

隆慶皇帝從沒見過這樣的蕭一奇,這個一直讓他放心,讓他覺得無可指摘的兒,這到底是,受了什么樣的委屈,才……

毫不掩飾的恨。

仿佛眼珠里,都要冒出火來。

或許,他真的該騰出些時間,著人去探聽和詢問一下,蕭遠跟蕭一奇之間,到底是有什么樣不同戴天的仇怨了,對,就是不共戴天,除了這個詞,他再也尋不出更為貼切的話來形容。

明明是兄弟,為什么不能好好相處?

明明…

“兒臣拜見父皇,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緩步走進大殿,穿著不合規制衣裳的蕭一奇,一如既往的給人一種需要仰視的感覺,即便是他大殿正中,面朝隆慶皇帝,單膝跪下的時候,也是如此,沉著,干練,不卑不亢。

“免禮。”

隆慶皇帝不自覺的抿了抿唇角,伸手,端起自己面前的琉璃盞,將里面的大半杯梅花酒一飲而盡,伸手,指了指那個被四騰出來的坐席,示意他就坐,“你深入民間,體察姓疾苦,朕甚欣慰,但……事有先來后到,這事兒,你稍后再說。待朕把已經著人擬好了的詔書說完了,你再說……”

“兒臣遵旨。”

隆慶皇帝的反應,有些出乎蕭一奇的意外,雖然,他的確是希望盡早解決掉蕭遠,但,卻并沒料到。會只因為這么一點“小事”。就讓隆慶皇帝選擇了低頭。

他想過許多種,隆慶皇帝遭他逼迫,不得不下旨處置蕭遠的情況。卻唯獨……不包括這一種!

“你,告訴大家朕的決定。”

隆慶皇帝早就想好了對蕭遠的處置,也跟監總管問起過,他這樣決定。是不是有些顯得過無情了,結果當然是否定。

隆慶皇帝并不傻。之前時候,皇城里的緊張情形,他也是親身經歷,只不過。他原本是打算,等出了正月,再遣人把蕭遠押解出京。送去西北,讓蕭遠在皇城再過一個年。再吃喝上幾天好的,將來,待他去了西北……他是大明朝的皇帝不假,但這并不能否定他還是一個父親的事實!

蕭遠再怎么不忠不孝,也是他的兒,他親眼看著,從一個小小的“肉團”,長大成了如今這般……英姿颯爽的少年,他想為蕭遠再做最后一件事,哪怕在旁人看來,于他這一國帝王而言,萬般的微不足道……

罷了,罷了,清閑道長說的沒錯,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善報也好,惡報也罷,從來都不會多,也不會少,從來都不會早,也不會遲。

監總管早就得了隆慶皇帝的吩咐,這會兒聽了隆慶皇帝吩咐,哪還能不明白他的意思?忙輕咳一聲,清了清嗓,一臉正經的跟滿朝武“宣讀”起了隆慶皇帝的“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昔陛下為穩民心所收義蕭遠,行刺陛下于前,伙同賊臣謀反于后,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萬死不足以償所犯之罪,陛下恩德,令免其死罪,發配西北苦寒之地,生不得回返中原,死不得厚葬,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罷隆慶皇帝下的詔書,在場的武官,連同蕭一奇在內的所有人,齊齊跪地稱頌,但,與蕭一奇的好心情相比,在場的眾人之中,卻是有不下分之一的人,要覺得這餐宮宴味同嚼蠟,惶惶不可終日了。

當然,這覺得內心惶恐的人里,不包括德平伯李銘。

就在前些時日,德平伯李銘的“識時務”,已經得到了隆慶皇帝的諒解,雖然,被罰了一年的俸祿,但比起現如今這些人的提心吊膽來,還真就不算什么……只是,李銘想了好幾天,讓人查了好幾天,也沒能查清楚,隆慶皇帝這到底是在什么地方藏下了他不知情的勢力,這被隆慶皇帝隱藏起來了的勢力,到底,是有多大……

“星宇,徹查與蕭遠有勾結的賊臣一事,就交給你督辦,望你能秉公處置,不要冤枉一個好人,也不要放過一個惡徒。”

隆慶皇帝自以為是的覺得,今天若不能給蕭一奇一個滿意的結果,蕭一奇就不會告訴他該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蝗災,所以,在對“與蕭遠有勾結的人員”上,也不得不狠心下了大手筆,“這事兒,你跟皇商議著辦,朕信任你,不要讓朕失望。”

“星宇定不負陛下所托!”

聽隆慶皇帝把這么要緊的事情交給自己,姜星宇不禁微微一怔,忙不迭的又朝著隆慶皇帝單膝跪下,對他的信任表示謝意,“請陛下放心!”

隆慶皇帝出的這一招,不可謂不巧妙,讓蕭一奇查處“賊人”,一來,可以對蕭一奇起到安撫的作用,二來,還可以借蕭一奇的手,把前些時候的一些有反心的臣揪出來“依法”處置,來,還能表現出自己全不把那些“上躥下跳”的人放在眼里,故弄玄虛的讓給他賣命的臣武將們摸不清他的真正底細,不敢再有不該有的想法,而讓姜星宇督辦,則可以掣肘蕭一奇,讓蕭一奇不能全憑自己喜好和親疏的處置他的臣,不能把他的權力架空。

“父皇英明!”

蕭一奇了解隆慶皇帝,自然,也就更容易想明白他的打算,在心里暗罵一句“老狐貍”,臉上卻不動聲色,只中規中矩的朝著隆慶皇帝一跪,點頭應承下了他的“吩咐”,“兒臣定秉公行事,不負父皇信任!”

能混到參加宮宴級別的臣武將,都不會是傻或者莽夫,聽隆慶皇帝把這么重要的事情委托給蕭一奇,哪還能不明白,此時的蕭一奇,已非彼時的那個母家無權無勢,壓根兒不值得結交的皇?

但,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如今的蕭一奇已不像以前般得“置身雪中”,哪里還看得上他們捧上來的炭火?

做完了“該做”的事,眼角的余光見蕭一奇的唇角揚起了笑意,隆慶皇帝才是稍稍松了口氣,說來,也是他這當父親的失職,他并不了解蕭一奇,至少,是不了解八歲以前和十歲以后的蕭一奇。

隆慶皇帝自己也知道,蕭一奇是他所有孩當中,跟他最為相像的一個,以致于他每次看到蕭一奇,都本能覺得,是在看他自己年幼時,鏡里的虛像,但,偏偏就是這種感覺,讓他無論如何也提不起心情,對蕭一奇這他明知虧欠最多的孩,表現出半分的疼惜,不是不喜歡,也不是不想關心,只是,做不到。

或許,這就是命罷,就如他父皇臨終時所說的,孩,莫怪我,我首先是大明朝的皇帝,然后,才是你的父親,為重,社稷為先。

隆慶皇帝輕嘆了口氣,沖著蕭一奇淺淺一笑,端起自己面前的琉璃盞,把監總管給他斟滿的酒再一次的仰天飲盡,然后,才緩緩張口,跟蕭一奇說了一句,“你可以說你想說的了,一奇,面對這即將到來的蝗災,你有何見解和打算?”

隆慶皇帝終究不是正當壯年,未吃一口菜肴,就連飲了兩盞酒下肚,一下,就讓他的臉上泛出了紅云來(未完待續)

ps:感謝大家的支持,謝謝你們了!

其他網友正在看...


上一章  |  嫡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