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蘭第一百三十八章 領命而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嫡蘭>> 嫡蘭 >>嫡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八章 領命而去

第一百三十八章 領命而去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8日  作者:素色的灰  分類: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素色的灰 | 嫡蘭 
古言


熱門、、、、、、、、、、、

蕭一奇領命而去,很快便把一眾言官諫臣說得啞口無言,懊惱又無奈的四散退去。

蕭一奇知道,這事兒,并不會就這么輕而易舉的完了,那些被他“說服”并離去的人,尤其是李一波為首的蕭遠一派,之所以會這么做,說句不客氣的,也只是以退為進,不想一下子把隆慶皇帝給得罪透了,以后不好說話而已。

這些老家伙們很聰明,確切的說,是在上一次逼迫隆慶皇帝,不讓他推翻嘉靖皇帝的詔令,說皇妃壓根兒就沒死,完全就是因為護佑百姓,才遭了嘉靖皇帝薄待這事兒時,攢下了對付隆慶皇帝的經驗。

隆慶皇帝是個把面子看得很重的人,而且,還很容易心軟,這會兒,他正在氣頭上,當然態度堅決,但等過后一些時候,他火氣下去了,這些大臣們再來跟他勸……結果極有可能,就會跟現在,截然不同了!

打蛇不死,必有后患,更何況,還是蕭遠這條母親家里與三大軍營中的兩個,都關系密切的“百足蟲”?

江南大營的主將,已經因為姻親的關系,而倒向了蕭遠一派,東北大營更是蕭遠母親家的嫡系,在東北戍守了好幾輩兒人的李氏一族!

蕭遠的手里,有東北和江南兩個大營的支持,他的手里,卻只有姜老將軍“義子”姜星宇這一張底牌,現如今,姜星宇又被隆慶皇帝賜了蓬萊公主這門親事……雖然,瞧現在,姜星宇還是一心向著隆慶皇帝,不肯與蕭遠同流合污的,卻難保以后。也是如此!

天知道他這么一個孩子氣的人,會不會在成親之后,被蓬萊公主的花言巧語迷了心竅,也成了蕭遠的黨羽之一!

姜星宇再怎么跟他蕭遠親,也是君子交淡如水,如何取舍,顯而易見……即便現在。有蕭遠與江南大營主將勾結。意圖謀害姜老將軍夫婦的這事兒,即便現在,有王諾蘭給二老醫病的這事兒……

姜老將軍已是古稀垂暮。姜星宇,卻是正當壯年,若有朝一日,姜老將軍和老夫人撒手人寰……誰敢保證。那時的姜星宇還不會對他倒戈相向?

這世上,最最難測的。便是人心。

蕭一奇這般想著,又深深了吸了口氣,這一次,蕭遠已經徹底的跟他撕破了臉皮。如果不能一下子把蕭遠“打死”,將來,蕭遠再掙扎著爬起來的那一日。就是他蕭一奇的死日了!

東北和江南兩個大營,正與燕京成犄角之勢。

燕京的城衛軍有三萬。神機營有兩萬,總共加起來,老弱病殘都綴上,也不足六萬人,江南大營有小二十萬人,東北大營更是近三十萬人,如果戰爭打起,燕京直接就是腹背受敵,根本等不及姜星宇從西北帶了兵馬來支援,就得被攻破城池!

“一奇,父皇眼見著也是知天命的年紀了,很多事兒,都有些力不從心……你也不小了,總該幫父皇分擔一些才是……”

輕輕的拍了拍蕭一奇的肩膀,隆慶皇帝疲憊的向后倚在了御輦的軟墊上,年紀,果然是不饒人了,他原本以為,他還能跟年輕時候一樣,策馬三千里,一日到封城,現在看來……真是想不服老,都不能了,“老祖宗們說的沒錯兒,人老了,就該做些老人該做的事情,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什么的……”

“父皇休要自貶,四十多歲,還正是壯年的呢!”

蕭一奇知道,隆慶皇帝真的是老了,但,卻不能就這么順著他的話來說。

從那一年,孝恪太后亡故,群臣堵門,不讓隆慶皇帝為孝恪太后發喪守孝的那事兒之后,隆慶皇帝就一下子老了,一夜之間,青黑的頭發白了一半兒不說,連走路,都不像以前時候般得硬朗了。

隆慶皇帝是個孝子,卻被一群大臣們逼迫的,不能對生母盡孝,這樣的打擊,于他而言,真是無異于滅頂之災的。

這些,蕭一奇都知道,只是彼時,他也無能為力罷了。

“我一直想著,要把蕭遠培養成個有益于大明朝江山社稷的接任者,畢竟,我還是個王爺的時候,被你皇爺爺遣去苦寒之地,他娘那大家閨秀出身的,也一直沒嫌棄過我,一直陪著我在那邊受苦。”

提起已故的裕王妃李氏,隆慶皇帝的臉上也是不自覺的露出了絲絲歉意,他困苦時,她不顧家族反對的嫁給了他做皇子妃,他失意時,她伴了他去往艱難險地,與他一起忍饑挨餓的艱難度日……可就在他情境漸好,地位將升,眼見著就要能回返皇城的時候,一場大病,奪了她的性命!

她陪他吃了十幾年苦,卻沒能跟他享上一天福,這,是隆慶皇帝一直都覺得滿心愧疚的事,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對蕭遠和蓬萊公主兩人,才會比對他的其他子女,更多了許多的寵溺和放縱!

“陪父皇吃苦的人,不是只有裕王妃。”

聽隆慶皇帝這么說,蕭一奇便是本能的心里不悅了起來,他母親雖然身份卑微,卻是先陪了孝恪太后居住冷宮,又陪了他隆慶皇帝遠赴封地的,真要比起吃苦,他母親所吃的苦,可比裕王妃要多的多!

裕王妃再怎么吃苦,也終究是主子,充其量,也就是吃的比在皇城差些,他母親,卻是要又做針線活給那連俸祿都拿不到齊全的破舊王府換糧食糊口,又不舍得自己吃用,積攢口糧出來,勻給隆慶皇帝這夫君……

到后來,更是因為生了他這個八字不好的兒子,而不得不去尼姑庵里“出家”,糧食沒法兒省了,就努力做事,每月初一十五,背上厚厚的一打兒針線活兒下山來,賣去裁縫鋪子里面換錢,然后,再打著“化緣”的名義,把得到的銀子,送去裕王府里去,交給當是還是裕王的隆慶皇帝花用!

真說吃苦,誰還能比他母親更苦!

隆慶皇帝并不是個蠢人,聽蕭一奇這樣說話,哪里還能想不明白意思?

回想起當年,蕭一奇的母親,為了皇妃和他而受得那許多苦,費盡心力,徹夜不眠的做針線活兒,只為了能讓他過的更好些的疲憊和辛勞,隆慶皇帝不禁微微滯愣了一下,輕嘆口氣,伸手,拍了拍蕭一奇的肩膀,“我不是個忘恩的人,你娘為我做的一切,我都記得,這輩子都會記得……我覺得對蕭遠他娘不起,是因為……她走的早,只跟著我吃苦,卻沒能,跟著我享上一天的福……你不要瞎想,我絕對沒有要忘了你娘的意思……”

隆慶皇帝跟旁人說話,從來都是以“朕”自稱,唯獨跟蕭一奇這個,一直讓他覺得愧疚的兒子,會用“我”字,蕭一奇聽在耳朵里,也不多去想些有的沒的,依然是該如何跟隆慶皇帝恭敬,就如何恭敬,從不自以為是的覺得,他就是與旁人不同。

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隆慶皇帝對他的親近,也才只是比蕭遠這個嫡子,要略差了那么一點點。

“父皇若是得閑,不妨微服去一趟兒臣母妃那里,或許,會發現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也未可知。”

蕭一奇稍稍沉默了一下,對他母妃的不爭,很是有些無奈,她總也邁不過自己是都人出身的這坎兒,所以,在應對旁人刁難的時候,總會本能的選擇忍氣吞聲,“我母妃她……或許并不像父皇期望的,過的那樣好……”

隆慶皇帝知道,蕭一奇,這個從來都只會讓他覺得省心的兒子,不是那種喜歡搬弄是非的人。從小長在軍營里的他,不知不覺間,就養成了一種凡事能依靠自己的本事去做的圓滿。就絕不會煩勞他人的習慣,這一點。跟他母妃很像,只是,他要比他的母妃,更有開闊的眼界。(未完待續)

ps:求包養啊求包養!


上一章  |  嫡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