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王侯第六十三章風起青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錦衣王侯 >>錦衣王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風起青萍

第六十三章風起青萍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7日  作者:黃梁生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黃梁生 | 錦衣王侯 

“禍事?能有什么禍事?”楊承祖壓根就沒在意,“可是有什么人前來滋事,我這就去收拾了他。”

“不是什么人來滋事,而是確實有事上門了。”如仙小心的關上房門,坐到楊承祖身邊道:“我開這茶樓,一半是為了找個營生,另一半也是為了替你打問消息,做個耳目用。方才有幾個生面孔的來喝茶,我就格外關注了一些,結果他們口內居然談些大逆不道的言語。聽他們這意思,這話還不是他們自己知道,而是很多人都在傳。這我聽著,可像極了當初白衣軍大亂時,檄文傳到北直隸的情景。別處鬧什么亂子跟咱沒關系,可若是這亂子鬧到滑縣,兄弟你到時候少不得又要征殺在前,難道這不是禍事?再說,我怎么聽他們說,鬧災的事?”

她于迎來送往上是個好手,各路客人不管身份,她總是能讓對方滿意而去。滑縣這地方守著碼頭,水路來的客人很多,這種過客來歷復雜,但是不管什么來路,如仙也都能應付。方才這幾個客人一看就是跟著漕船跑碼頭的行商,如仙原本并不曾在意,只是既然是老板娘,怎么也要招呼招呼。

可她聽到對方言語里提到了天子,就留上了心,接著就聽對方幾人說起,正德天子血脈不真,不是先帝后裔,而是張太后從民間抱了個孩子即位,并沒有資格坐這個天下。大明不管輿論如何寬松,這等話也是要殺頭的,她聽了幾句,越聽越不是路數,特意過來給楊承祖通消息。

“那幾個只是過路客商,不像是什么歹人。說的那些,不過是顯示自己見多識廣,知道的事多,倒不是有意鼓動些什么。可越是這樣,才越是可怕,這種消息已經傳到了這個層面,說明信了這個話的人很多,總覺得這是要出事啊。”

當初白衣軍造反時,就有人說過正德血脈問題,這也是這個時代慣用的謀反路數,把皇帝的血脈否定掉,為自己的謀反增加正當性。楊承祖問道:“那幾個人說話什么口音?”

“湖廣那邊的。咱們這里的商人,湖廣來的不少,都是跟著漕船做生意的。要不要我去叫人,把他們都捉了。”

“在咱的茶樓里拿人,不管怎么樣,都會影響生意,等我過去和他們聊聊再說。”楊承祖到了外頭,按著如仙指引來到那幾個湖廣客人的鄰桌坐了,聽著幾人在那聊的正歡。這幾個客人看穿戴都是有錢的主,又看如仙煙視媚行,似乎很容易上手,其中就有人動了些心思。

見如仙出來,坐在首席的客人客人又來了精神,先是要了壺好茶,接著就道:“這位娘子,我這回要在滑縣做生意了,回頭這場面上的事,還是得您多幫忙啊。我不是本地人,不知道什么地段好,認識人也有限。你只要幫我把這事辦成了,我少不了你的好處。我這次的生意一本萬利,有的是錢,到時候為你打一支金如意也不算難事。”

如仙微笑道:“這位客爺說的客氣了,您來小奴這茶樓,就是我的財神,給您幫忙不是應該的么?只是您在湖廣那地方多好,怎么想起來到滑縣這小地方做生意了?又不知道您做的是什么生意了。”

“我這生意啊,好做的很,糧食。很多的糧食。”

如仙直接坐在他身旁,輕笑道:“您這一嘴沒實話,咱的買賣就沒法談了。糧食生意在家鄉就能做,何必跑到河南,費這人吃馬喂,流水人工?您要是信不過我啊,我可就走了,您愛找誰幫忙就找誰幫忙去吧。”

那商人忙一拉如仙的袖子,見她并不反抗,更覺得心猿意馬,也就大這膽子道“小娘子有所不知啊。我這糧食在湖廣賣不出價,卻得到了河南才能發財。你不知道吧,今年湖廣和陜西,都鬧災荒,大家日子不好過。接著就聽人說,要打仗了。這下可就待不住了,紛紛都要逃荒,又有人說,河南才能得救。我估摸著用不了多久,這河南八府就熱鬧了,到時候這糧食啊……能值金子價。你看看,我把這么重要的消息告訴你了,你怎么謝我?”

他邊說邊去捉如仙的手,不想如仙卻異常巧妙的滑開。笑罵道:“您就別拿我開心了,這河南八府又不是啥富庶之地,老百姓憑什么往這跑啊?再說不是災荒么,你哪來的糧食?我看你不是好人,嘴里就沒實話。算了,不理你了,我招呼生意去了。”

她那輕嗔薄怒,簡直讓這商人魂都飛了,忙道:“別走啊。小娘子,你聽我說,我說的都是真的。這是有仙師指路,說只有到河南才有活路,大家才往這里來,沒錯的。我們幾個都是糧商,什么時候,我們手里也得有糧啊。要是沒我們,湖廣怎么鬧災啊。這個你就別問了,小娘子,我便宜點賣你糧食不行么?我這還有個朋友,手里有幾千斤新茶呢,你用的上。”

如仙靠著幾句話外加幾個笑臉,就把楊承祖想打聽的消息掃聽了個八成,接著就尋了個由頭擺脫了幾個商人,去招呼其他人了。楊承祖聽了一陣,知道這幾個客人應該沒什么城府,左右不過是被如仙的姿色迷了,所以話就多了一些。

他對如仙使了個眼色,起身出了茶樓,直接到了衛里。正惦記著找幾個老人過來,說說這個動向,不想宋連升搶步上來道:“大侄子,我們在鄉下收到消息,咱們滑縣來的流民,似乎有點見多啊。聽口音,大多是鄰省過來的,莫不是黃河又發水了?”

大明朝一等一花錢的勾當就是河工,每年投到河工上的銀子都是一個天價,但不投又不行。大明的江山細說起來,都是龍王保佑,當年大元搞河工搞的天怒人怨,石人一眼,才有了大明如今的社稷。后世者絕不敢把水利輕視了,不管財政如何緊張,用在治河上的銀子,從不曾短缺過半文。

可是黃河水患到這個時侯,已經不是單純有錢以及肯花錢就能解決的,很多時候就是河也治了,錢也花了,該發水還是發水。眼下又是到了水生時節,這么多難民過來,讓宋連升敏感的意識到,是不是哪里又黃河泛濫,導致災民都逃來了?

要知道每到這個時候,都是錦衣衛最緊張的時刻,一大群沒飯吃的饑民湊到一起,很容易產生治安問題。更有可能是某人振臂一呼,就來個攻州奪縣。楊承祖聽了這個消息之后,忙問道:“現在外面糧食什么價?”

“糧食?怎么問開這個了?”這回輪到宋連升愣了

“你擔心災民來了之后,糧食漲價?這個你倒是多慮了,他們想買糧也得有錢才行。我看他們都是逃難過來的,手里沒錢,想買糧也買不起,應該不至于糧食漲價。聽說縣里幾個大戶,已經開始準備賑濟災民了,咱只要防著有人鬧事就好。我已經派了人下去,先去探探他們的口風,若是有人煽動民變什么的,咱們直接動手拿人,再不成調動軍衛就是。這糧食的事,歸衙門口管,咱不操這個心。”

這就是當下大明文武衙門的一大弊病,誰都只管自己,不管其他衙門的死活。左右是自己的差使能交代下去,其他人愛死不死,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楊承祖笑了一笑,卻是吩咐人去給自己準備了一身短褐,頭上換了塊包頭巾,又在臉、脖子、手上涂了些土,頓時就成了個干力氣活的苦力模樣。

宋連升道:“大侄子,這打探消息的事,輪不到你,有別人出手就夠了。你何必自己去那受這個罪。”

“多謝宋叔關照,這事吧交給別人辦,終歸是不如自己走一趟放心。自己去一趟,就什么都清楚了。那些難民又不認識我,我自己有把握的,就算認出來,他們也最多就是不說什么光天化日,不敢拿我怎么樣。”


上一章  |  錦衣王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