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王侯第七百四十一章內閣之怒(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錦衣王侯 >>錦衣王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四十一章內閣之怒(下)

第七百四十一章內閣之怒(下)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13日  作者:黃梁生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黃梁生 | 錦衣王侯 
·正文

現在的內閣是楊廷和一家獨大,他為人又足夠強勢,在他的獨斷之下,這個處理意見順利通過,作為內閣的意見送交天子裁度。

在東南亞目前的政治經濟體系中,一旦大明宣布對某個國家實施絕罰,也就是不把這個國家看做自己的藩屬,其意義相當于在后世阿美利戈王國宣布某個國家為邪惡軸心,又不受任何國際公法保護。當然,這不一定其肯定會被滅掉,但是在政治外交上,都是大明朝表達的一個態度,且對那個國家也肯定不是好消息。

直到晚上回到紗帽胡同的家中,楊廷和長子楊慎及二子楊惇都已經回了家,各自上前回稟著自己所見所聞“父親,您的處置已經傳到了翰林院內,嚴嵩不發一言。不過翰林院內有些人頗有微詞,覺得如此一來,又會像武宗朝一樣,讓武人得功。再者,東南太遠,朝廷難以監管,恐有殺良為盜,又或是虛報戰功之事。”

“兵部那里也有人,在東南編練練兵,就是在勞民傷財,于國事無補。”

“他們的什么,我想也想的到。這幫人,要么是書生之見,要么就干脆是為別人搖旗吶喊,東南豪門這次是下了大本錢,鐵了心要禁海。”

父子三人來到密室之內,楊廷和的面色漸漸凝重起來“數百名倭國貢使,就能血洗寧波,寧波市舶司衙門在其中自有過錯,不過如果把過錯都壓在市舶之上,或是禁海斷貿就能平倭,未免也太看我楊某了。”

“父親,今天幾位同鄉上門拜訪,的也是海禁之事。看來東南豪門勢在必得,已經在所有關節處都用了心。夏言上這本章未必一定是受了好處,也可能是不希望東南的局勢更惡化下去,他或許也看出來,這次寧波之亂是東南豪門在后面出手。而且這僅僅是個開始,東南之亂,不知要亂到什么時候。解鈴還須系鈴人,若是能夠讓豪族大家出手,或許倭患真能迅速平息。”

楊氏父子對于夏言的看法并不算差,至少比起他的那位大同鄉嚴嵩來,夏言為人剛直,有什么什么,并不阿諛權勢,≠★≠★≠★≠★,m.∧.c¤om還是屬于那種堅持本心的諍臣。反倒是嚴嵩那種不顯山露水,有什么話都藏在心里的,在他們看來才真正是有問題。

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楊廷和顯然不滿意夏言的看法“亂象始生,就該用大力消除。夏言此人忠正則有余,但是務實上就未免不足,一旦海禁,這倭患怕是真要連綿幾十年,不知道東南要死多少百姓,朝廷將來要花費多少力氣,才能真正把倭患平息掉。海為閩者田,若是不讓他們下海,福建的百姓,難道就等著餓死?那是逼著他們去做強盜!東南名門這些人,他們不會去干涉倭寇,又或者,到了那一步,他們也干涉不了。不過他們壓根就不在乎,只要絕了朝廷貿易,自己就能獨霸海貿之利,這種心機,也只好瞞瞞夏言這種只講道理,不講實際的書呆。老夫為相多年,不上這個當。”

他在自己兒子面前,也不隱瞞自己的想法“他們覺得,我裁撤太監,廢外四家軍,與他們必是一路之人。可笑!為父何等樣人?我罷鎮守,廢錦衣,皆出于公心,為百姓謀福,怎么會去和他們同流合污?區區倭寇,也敢于我大明東南橫行,讓我向他們低頭?”

楊慎笑了笑“父親,您的不錯。不過若是想要在東南用武,是不是把楊承祖先調回來?現在萬歲要重立錦衣衛,正好讓他回來主持局面,免得他貪天之功……”

“慎兒,為父并不喜歡楊承祖,我不希望朝廷里再出一個江彬,也不希望今上成為武廟。可是在這件事上,我覺得他留在浙江更為適合。這次寧波之亂,他能帶人斬殺數百強人,總算是挽回了大明的臉面。此時此事,此人正當其用。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我和楊承祖的事,是大明自己的事,輪不到倭人揀便宜。他有手段,有心機,對付倭人,就得用這樣的角色。慎兒,你準備一下,為父替你告假,你也去東南。”

“父親,您的意思是?”

“我不是讓你去搶功,也不是讓你去掣肘,而是要你去給楊承祖幫忙。那些東南豪門手段多,門路廣。在東南練兵,他們不知道要做多少手腳,不定到時候還要背后捅刀。為父倒要看看,我這個首輔的長子在那,還有誰敢動手?”

楊廷和如今差不多就是宰相,不管那些豪門大族有多少膽量,若是他真把自己的兒子派過去,卻是比朝廷放一口尚方寶劍還要有用。那些世家豪門,怎么也不敢把首輔的公子坑死,就算再怎么不高興,也得去盡力配合。

楊慎自己也是名動天下的大才子,去東南也自有文壇好友往來,就算在南方住上十年八年,也有忙不完的詩會、文會。走上這一回,用的雖然是訪友的名目,但是隨行帶上了楊府的護衛、幕僚,儼然就是個練兵衙門。有他居中協調,東南地方衙門,于練兵抗倭事上,必然要更加勤勉。

楊廷和看著密室門外,目光清澈堅定“倭寇荼毒百姓,殘害生民,這次老夫就要教他們一個道理: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我們既然坐在這個位置上,就要為百姓做些實事,也要讓那些蠻夷知道,什么叫天威赫赫。”

就在這個夜里,燈市胡同附近的嚴宅之內,嚴嵩看著手中早已寫好的奏折,反復看了幾次,卻還是拿不定主意。其妻歐陽氏哄睡了兒子,來到他身邊“老爺,還是為了寧波的事?”

“是啊,今天已經有三個舊識前來拜訪,你不是也知道么。即使不考慮他們,也得考慮一下繼卿先生。他與你爹,還是舊交,他的態度……”

歐陽氏溫柔一笑,“相公,你是個聰明人,自然值得如何取舍。在我們困頓之時,不管是繼卿先生,還是你的舊識,可曾有人給予我們一絲助力?是誰讓咱們一家有如今的日子,又是誰救了藩兒的性命。再者,陛下的心里向著是誰,相公心里也自該有數。”

“娘子,你這么一,為夫就有決斷了。楊賢弟待我有恩,我也要對的起他,這一份奏折雖然分量有限,不過也算是嚴某的心意。”

承天殿內,嘉靖的聲音在殿內回響“黃伴,這次朕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你,一個是張佐。本來朕本意是要張佐前往,不過想起黃伴安陸殺賊之功,或許這武事,還是黃伴比較擅長。希望這次,你不要讓朕失望。”

五日之后,在首輔的強勢,以及天子的支持下,數道圣旨下發。準浙江編練新軍十營三萬,以備平倭保境。

命黃錦任浙江鎮守太監,賞王命旗牌,便宜行事。命都察院監察御使張嘉印為浙江巡按御使,武定侯郭勛任浙江總兵,原山東登州衛指揮僉事戚景通,升登州衛指揮使,實授浙江寧紹參將。楊承祖加封二品都指揮體統行事,繼續視察東南武備,并剿倭事。

至于提出廢市舶司,禁海貿的夏言,則于兩日后被外放為河南南陽府推官。歷史上的一位名相,從此隱沒于大明萬千官僚之中,不復為人所知。


上一章  |  錦衣王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