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王侯第五百九十四章名位初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錦衣王侯 >>錦衣王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九十四章名位初定

第五百九十四章名位初定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5日  作者:黃梁生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黃梁生 | 錦衣王侯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尊父皇為本生興獻帝,尊母后為本生興獻后,明明就是朕的父母,加上本生兩個字是什么意思,好不別扭。”乾清宮里,剛剛把母后迎進皇宮,并結束了家宴活動的嘉靖皇帝,對于這個階段性的勝利并不滿意。

在他心里,壓根就不想去繼承孝廟香火,于本生這個稱號前綴,自然也就充滿了不滿與意見。不過他是個知進退的人,知道目前這個勝利就已經可以適可而止,大家各退一步,局面才能穩定下來,楊廷和也不會一下就讓自己宣布與孝宗一系斷絕關系。

事實上,眼前這個階段性勝利,也是楊承祖居中協調,用欺騙的手段,忽悠了幾個文官挑頭,帶動了整體的發動。

對于這個大功臣,嘉靖心里也自感激,現在大殿內只有君臣兩人,他也沒必要刻意保持君王的威儀。整個人就那么懶散的靠在龍椅上,發表則對內閣的不滿“這幫人,不知道吃錯了什么藥,全都要我去繼承孝廟的血脈。朕明明是有父母的,憑什么認個別人做父親,還什么本生,難道他們家中,除了父親還有個本生父?”

“陛下,這事說來也不奇怪,誰讓孝廟是這些文官眼里的圣君,可比仁宣二廟的角色呢?你看,武宗那邊就不行了。明明他已經絕后了,但沒人提給他找個香火的事,這幫人都是感激著孝廟,不想讓他的香火絕了而已。”

“讓他們做夢去吧!不過這次,多虧了大哥從中調度,才能那么順利就讓這幫人低頭。嚴惟中,還有那個張璁,都是朕的功臣。大哥舉薦有功,朕給你記下了,將來定有封賞。不過張璁這個名字不好,當初點他做進士時,朕就覺得不妥。他的名字與朕的名諱相同,身為臣者,該當避尊者諱。朕決定賜他個名字為孚敬,再賜他個字為恭茂,大哥覺得如何?”

“升賞罷黜,皆為萬歲的恩典,無須問臣下。”楊承祖恭敬的回答道,他對于張璁是何許人也,只是隱約記得個名字,事跡就沒有影響了。

不知道他是因為自己請嚴嵩出馬,而跟風殺出來的刷名聲者,還是歷史上確有的人物,并不希望其獲得太高的位置。但是皇帝既然想要賜他名字,自己又何必做小人?

他只是提醒道:“萬歲,其實這次楊廷和之所以低頭低的這么快,除了嚴嵩等人的功勞,另外一點,就是夷人生變,生的恰倒好處。滿剌加、北邊,接連不斷的警報,使那些大臣們沒法再堅持下去。不過這也是個警兆,那些佛郎機夷,不可不防。”

朱厚熜的表情也漸漸嚴肅起來“是啊。北虜賊就沒什么可說了,年年春秋二防,都是要和他們打仗,打了這么多年,始終都是那個樣子。薊遼那邊也忒沒用了一點,不過是聽說北虜大集,就要上書告急求發糧餉。平日里多半是疏于操演,貪墨了不少糧餉,真到用武之時,就無兵可用。這佛郎機夷,居然這么兇狠,直接就殺了別人的國王,奪了人家的基業。聽說還要讓人都信他們的神,這也忒霸道一點了吧,其實朕也想幫滿剌加討一個公道,大哥若是有興趣,這個元帥就由你來當。”

與北虜這種老對手不同,佛郎機夷這種新對手的出現,其實大家心里都有點緊張。畢竟這是一個沒正式打過交道的國家,如果其懷有惡意,那么大明朝要防范的敵手就又多了一個。

其實在眼下,并沒有人會覺得大明打不過一個不知道哪冒出來的佛郎機,就算是知道對方銃炮犀利,觀點上也沒發生過變化。自己是天朝大國,對方只是個化外番邦,打起來肯定是自己贏。所要考慮的,無非是跟這個番邦打,會帶來多大的開支,為戶部增加多少預算。

包括楊承祖自己,其實也是支持這種觀點,在現在這個時代,大明打本土防御戰,是不會輸的。距離的限制,導致西洋國家的投放能力有限,最多不過投放幾千人過來,再經過疫病減員,還能剩幾成力量?前世他看的某些小說中,在明朝就考慮如果不怎么怎么樣就可能被西洋殖民,純粹是杞人憂天或者叫吃飽了撐的。

直到另一個時空里的大清,被洋人悶頭爆打,也和軍事科技的關系不大。上千清兵被七個太平軍舉刀追砍,這種部隊不是說給他們快槍大炮就能打勝。

同理,眼下大明的士兵沒這么爛,真和佛郎機打,也沒什么可怕,唯一要考慮的,就是值不值的問題。

明朝雖然是東南亞朝貢體系的共主,不過近年來周邊國家對于大明這個宗主國的態度也一般,更多是拿朝貢當成發財的機會而已。而且大明當年幫安南復國,搞來搞去搞成滅國戰爭,糜費錢糧無數,有這個前車之鑒在,對于幫助滿剌加的興趣也不是太大。

朱厚熜只是年輕氣盛,再者就是楊承祖在安陸的教學中,也向他講解過西方的概念。雖然并沒有給他講萬有引力,地球是圓的等道理,但是他至少是知道佛郎機這些國家的存在,也知道這些國家雖然遠不能和大明相比,但也并非是什么番邦小國。

從他的角度看,這種國家攻打了自己的藩屬,并且不是劫掠而是滅國,順帶還要推行自己的信仰,這絕對是個危險的信號。加上滿剌加是他登基后第一個來求援的國家,他也想幫了這個忙,算是確立一下君主的威信。

不過楊承祖搖頭道:“別想這事了,行不通的。戶部會告訴你沒錢,錢都拿來修先皇陵寢了,沒錢發軍餉,沒錢掏開撥費,打什么仗?再者,打仗的事,也不要交給我,否則一定會輸的。佛郎機夷也不是一定要打,就如臣在安陸對萬歲建議的那樣,這些人其實是可以坐下來談生意的伙伴。我們大明的瓷器、字畫、茶葉賣給他們換銀子,比起打仗合算多了。不過夷人畏威而不懷德,現在談生意,多半談不成,總要把他們打的疼了,生意才能談下去。”

“這個事朕有分寸,先禮后兵么,總要有人去走一次,與對方接觸一下,才好決定是戰是和。這個事除了大哥恐怕也沒有別人更合適。至于滿剌加那邊,就先讓他們在京里住幾天,再做計較。”

君臣二人為著這次的勝利而歡喜,為著未來,該當如何應付佛郎機的問題而定著計劃,卻不知,在另一邊,一些足以稱為才俊或棟梁的人物,正在聯手編網,這張網的目標,正是這次禮議之爭中的第一功臣,楊承祖。


上一章  |  錦衣王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