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王侯第五百二十六章龍起安陸(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錦衣王侯 >>錦衣王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六章龍起安陸(七)

第五百二十六章龍起安陸(七)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03日  作者:黃梁生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黃梁生 | 錦衣王侯 
歷史軍事第五百二十六章龍起安陸七

第五百二十六章龍起安陸七

梁儲、毛澄兩人互相對視一眼,說著些不相干的閑話,議論著安陸的風景人情,仿佛對所發生的一切根本不在意似的,走入了房中。¤頂點小說,一路上,張鶴齡類似的閑話已經說了不止一次,不過不出意外,每次都沒人搭腔。

當初正德在位時,張氏一族靠著皇帝的威風,大肆聚斂財富。這樣的行為,不可避免的要傷害一部分世家大族,地方豪強的利益。如今皇帝沒了,新立的皇帝又不是他們是屬意的蜀王,那些占下來的利益,多半是保不住的,其心情肯定不會好。

接下來那些大族豪強的反撲,也不是那么好招架的,張鶴齡心情郁結,說話難聽一點,也是情理之中。作為大明文官系統中頂階的存在,這點涵養功夫總是有的,不可能真的與他發生什么爭吵。

院子里,張鶴齡依舊在喋喋不休的抱怨著,指桑罵槐的罵著某些人忘恩負義,言而無信。兩位老者微笑了一下,這小門小戶出身的勛貴,就是缺乏涵養,連這點表面功夫都不會做,又能做成什么事?

毛澄看看館驛的布置,點頭道:“安陸這地方,確實是個福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仲德兄也算是有福氣,在這里做長史,真個是逍遙賽神仙。我輩在京師之中為國事勞神,他倒落個自在。”

他是弘治六年的狀元,而王府長史袁宗皋則是弘治三年的進士,論科分,在毛澄之前,論位階則在毛澄之下。兩人當初在京里,還有一點私交,算是個可以說上話的朋友。而梁儲則是成化年的進士,算是著兩人的士林前輩。他點頭道:

“這里確實是好地方,不過光是地方好是沒用的,最重要的,還是人要好。如果人不夠好,好山好水,也會被糟踐了。當初這里的知州萬同,老夫是知道的,那是難得的好官啊。可惜,被白蓮亂賊所殺,案子好象一直還沒破,等到孔州牧來時,我們要好好問問他,這官是怎么當的。”

方才他們進安陸時,孔璋這個地方官帶著京山知縣在州境迎接,這是題中應有之意,不過由于十分倉促,兩下并沒顧的上對話。及后,整個欽差隊伍太過龐大,孔璋饒是所準備,也忙的手忙腳亂,暫時還沒抽出時間來拜見。

不等他來,大家先等回來的是谷大用,院子里,張鶴齡的冷嘲熱諷如同連珠炮,朝著谷大用傾瀉而去。好在后者是宦官,忍受辱罵是起碼的本事,并不怎么在意。反倒是賠著笑臉,說著小話。

罵了幾句之后,張鶴齡也覺得沒什么意思,又擔心谷大用真的在新君面前留了名字,將來被這等人報復一下,滋味并不好受。漸漸收了聲音。

谷大用又過來與二老道了個歉,然后才回了自己房里,毛澄看看梁儲“厚齋公,你說這閹人在世子那里,可曾討了好么?”

“若是他討了好,是不會這么快回來的,態度也不回這么謙和。這干閹人都是一般的為人,得志便要猖狂,絕不會韜光養晦。他如此的忍氣吞聲,依老夫看來,多半是他連王府的門都沒進去。”

毛澄點頭道:“若果然是如此,那便好了,新君不用宦官,這是國朝中興之相。”

梁儲也道:“石齋公的眼光,我是一向信服的。只是這個世子畢竟在安陸,石齋公也沒親自考校過,只怕難免有所偏差。若是他真的信用谷大用,老夫就想見面時,勸他幾句。可如今看來,我輩的眼光遠遜于石齋,這世子確實是個賢君之相,親賢臣,遠小人,不用宦官。不過這只是一面,待會等到孔州牧來時,有些話還要問問他,畢竟他是這一方父母,最清楚情形。”

不多時,院子里復響起張鶴齡的抱怨,這次是抱怨招待的規格太低,準備的太過寒酸,認為是地方官府做事不用心,怠惰公務。另外一個聲音,則承認著錯誤,說著道歉的話。

梁儲搖頭道:“眼下國喪之時,諸事從簡,本來就該如此。可惜啊,泥孔璋連這話也說不出來,幸虧世子賢德,否則安陸城里,必然是藩王跋扈,有司束手,黎民涂炭。”

孔璋安頓了欽差的隊伍之后,就要來拜見各位傳旨欽差,這也是官場禮節的一部分。不過他并沒有準備土特產,也就難怪張鶴齡不高興,可也正是因為他沒準備任何土產,梁儲、毛澄兩人對他的看法倒是好了不少,雙方交談的氣氛也很融洽。

除了問問日常的庶政外,這兩位京師大佬關心的事一是興王府在本地的風評,二是萬同的死因。孔璋小心翼翼的回答著,將那早已背的滾瓜爛熟的答案匯報上去,他并不清楚這些答案出自誰的手筆,只是早在正德病危時,安陸的幾位名流就通過某些渠道,把這份答案交到了他的手上。

這種表態比較清晰,如果孔璋不能很好的配合這些士紳的話,他的知州也就當到頭了。這些士紳如果聯手的話,摘掉他的知州印,也并不是什么難事。

一如預料,兩位老臣聽完這些匯報,并沒有做出任何表態,面上也不見喜怒,只是吩咐著孔璋去通知王府,準備明日迎接圣旨。另外就是吩咐著,安陸從現在開始,就不能再看成湖廣的直隸州,而是要看成是國都,是嗣天子的駐地。如果世子出了任何閃失,都要孔璋粉身碎骨也難抵萬一。

徐光祚等人來時,已經知會了湖廣巡撫,從他那調了一支標營即將開拔過來。但是人馬的安置,以及本地駐軍的調度,都需要有人操辦才行。作為地方官,這活自然就是孔璋的。

除此以外,辭陵、送行,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這些工作都得由安陸衙門完成,并且時間很緊。在這個時候,一些人情往來就講究不得,就連接風宴也談不到。吩咐完了差事,孔璋告辭而出,回到州里開始布置。

這些事事實上早在十幾天前,就已經在著手操辦,并不會擔心完不成任務。大家要做的,就是要演出手忙腳亂,連夜操辦的假相,以顯示自己對這一切都不知情。師爺見他愁眉不展的樣子,忙問道:“東翁,可是我們還有什么疏漏?又或者是梁閣那里又有什么新要求?”

“都不是。這種事哪會有什么新要求,無非就是讀圣旨,進京,繼位。現在的安陸,也不會出什么問題,沒事。你們做的已經很好了,只是本官自己不舒服,心疼,主要是良心疼。我騙了閣老,騙了同僚,最重要的是,不知道騙了大明的社稷,將來或許有報應的。”

他搖了搖頭,起身看著館驛方向,心中忽然升起一個念頭:若干年后,操辦這一切的人,回想起今天來,會不會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上一章  |  錦衣王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