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452章 特別朝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晚明之我主沉浮 >>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452章 特別朝會

第452章 特別朝會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02日  作者:藍盔十九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藍盔十九 | 晚明之我主沉浮 
正文

從采兒的身上起身,朱由檢就在坤寧宮用過早膳,他將昨晚寫好的幾條意見,著太監送往偵訊處,然后才回到乾清宮。

整個上午,朱由檢就窩在乾清宮,對著一份地圖研究了半天。

第二天,朱由檢召開特別朝會,三院十部的大官員都參加了這次朝會。

這次朝會相當冷清,現在十部的官員各負其責,解決不了的問題,就交給內閣總理,如果內閣總理也不能決定,再轉交到朱由檢的手上,也許例行的朝會已經沒有舉行的必要了。

“陛下,四川成都至陜西西安的道路,有了大的進展,路基已經完工,現在開始水泥路面的澆灌,按照計劃,明年年底以前,應該可以通行。”交通部長李長庚本來沒準備啟奏,畢竟只是路基完工,他準備等到道路通行再向朱由檢匯報,但今天朝會,大臣們都是無本可奏,他才向皇帝匯報了這條重要的道路建設情況。

“奧,拿地圖來。”等李長庚拿出隨身攜帶的地圖,朱由檢并沒有讓太監張彝憲呈上來,而是離開龍椅,直接來到李長庚面前,張彝憲搬過一張半人高的方桌,將地圖平鋪上去。

“陛下請看,”李長庚用手在地圖上一指,“成都與西安之間,被嘉陵江、涪江、沱江隔斷,又有秦嶺、大巴山、劍門山等山勢相阻,交通極其艱難。”

“這個,朕知道,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嘛!需要搭橋、開山、添壑等,李愛卿辛苦了!”朱由檢也知道,蜀道之難,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得盡的。

當年漢高祖劉邦就是依靠地勢之險,在實力不濟的時候入蜀將養生息,一旦養成氣候,就從陳倉出兵,最終建立強漢;三國時期,劉備的實力明顯不如曹魏,仍能偏安與成都,也是因為蜀道的艱難。

正因為如此,朱由檢才將這條道路放在心頭,責成李長庚早日勘探修筑,如果這條水泥大道修筑成功,四川就將融入關中,對四川的異族歸化和經濟發展,必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大明也可借此修筑起包含所有漢民族統治⊙↖⊙↖⊙↖⊙↖,m.√.c±om核心區的環形水泥大道。

“這是臣的職責,”李長庚沒想到,朱由檢也能出大道修筑過程的艱難萬險,明白修路工人的日常艱辛,“從西安向西,直至鳳翔的一段,乃是陛下在陜西任職時所修建,早已通行,然后從鳳翔向西南,經過略陽、陽平關、廣元、昭化、劍閣、青川、江油、綿陽、德陽,最后到達成都。”

這應該就是后世“寶成鐵路”的大致走向,在這樣的山勢中修路,完全依靠人力,傷亡是可想而知,現在修路的都是戰俘,道路通行后,沒有人為他們建造紀念碑,但是,為了大明,這些戰俘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的代價,朱由檢的臉上陰郁了起來。

“陛下?”李長庚及時發現了朱由檢臉色的變化,他不明白自己錯在哪兒,實際上,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筑好路基,他還是十分滿意的,至于戰俘的事,他壓根兒就沒有關心過,他們是戰俘,能給他們活命的機會,大明已經是十分仁慈了。

“沒什么,”朱由檢知道現在不是同情戰俘的時候,“李愛卿,那些修路的戰俘也很辛苦,將來還要在其它地方修路,要善待他們,盡量讓他們生活得好一。”

“是,陛下。”李長庚這才知道,朱由檢想要這些戰俘,給大明修筑更多的道路。

“對了,這個劍閣,可是當年姜維大戰鄧艾的地方?”朱由檢見氣氛有些凝重,趕忙岔開話題。

“陛下,正是這里,當年司馬昭命令鄧艾、鐘會兩路伐蜀,鄧艾領正兵從劍閣入,遇上蜀國姜維攔截,寸功未進,鐘會領一支奇兵,從路奇襲,卻是輕松拿下成都,可見劍閣之險。”《三國演義》成書已久,李長庚自然不陌生。

“哈哈,當年鄧艾沒有征服的劍閣,今天卻被李愛卿的筑路大軍征服了,可喜可賀!”朱由檢認為,這條路的關鍵是路基,只要路基完工,可以分頭澆灌水泥,工期應該不會太長,反正現在有的是戰俘,“朕這兒也有一份地圖,眾卿不妨看看。”

朱由檢拿出的地圖,圖上只標注了南洋地區,眾人都是不解,只有李春燁看到右上角的呂宋省,才能知曉它的大致位置,“陛下,可是南洋戰事結束了?”

“李愛卿得不錯,鄭芝龍在南洋的確打了大勝仗,”朱由檢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悅之情,“鄭芝龍在麻六甲完勝葡萄牙,又挾勝利的余威,正在與荷蘭人和談,應該很快就有最終的訊息。”

葡萄牙完敗,大明控制麻六甲水道,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朱由檢已經向鄭芝龍發出訊息,同意成立大明自治省,與荷蘭人的和談,應該很快就要結束,這樣南海艦隊就會建立一條從廈門、廣州,到臺灣省大員、呂宋省蘇比克、蘭竹省古晉,直至麻六甲城的海軍基地,大明將正式掌控南洋。

“恭喜陛下,南海艦隊又為大明開疆了!”

“賀喜陛下!”

大臣們已經習慣了大明軍隊的勝利,從遼東,到西藏,到呂宋,到緬甸,直到現在的麻六甲,自從朱由檢登基以來,大明的外戰保持全勝,疆域已經擴大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黃立極、李春燁等人估計,朱由檢今天召開朝會,大概又是要設立新的行省了。

“眾卿看這幅地圖,”朱由檢讓三院十部的主官圍攏在自己的身邊,而級別低的官員,就只能待在后面,拼命伸長脖子,卻是只能看到前面人的后腦勺,所有的官員安靜得如同是等待自己命運的宣判,“這里是大明的呂宋省。”

“在南面,是南海艦隊新收復的土地,蘇拉威西島和香料群島,在它們的西南,是一個巨大的島嶼,叫做婆羅洲,大明的典籍也曾稱為渤泥,將成為大明的一個自治省,而這里,叫做麻六甲,是當年鄭和下西洋時的屯兵之所,也是大明艦船進入西洋的必經通道,后來被葡萄牙人占領,現在,它終于回到大明的懷抱……”

為了讓大臣們不至于太過驚詫,朱由檢偷換了大量的概念,比如,在麻六甲水道,鄭和當年只是建立里貿易貨棧,為防海盜騷擾,留駐了一些士兵,但這時候經過馬刺加國同意的,需要交納場地費,實際上連軍事基地都算不上,更不用是大明的國土了。

比如婆羅洲,在不同的時期,大明的典籍稱呼也不相同,乃是因為島上建立了不同的國家,雖然這些影響力大的國家,都是大明的藩屬國,但大明的商人、軍人基本沒有染指這些島嶼,只是島上的國家遣使入京朝貢,大明的皇帝,恐怕連這些島嶼究竟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而蘇拉威西島、香料群島,都是西夷來到這里后給予的命名,至于它們以前叫什么,朱由檢不知道,三院十部的大臣們就更沒聽過了,它們連大明的藩屬地都不是,八桿子都打不出關系。

“陛下,南洋要設立行省嗎?如果設立行省,臣也好先做準備。”人事部部長王永光對這些島嶼不太感興趣,他已經在做準備,一旦設立新的行省,就必然需要新的官員,自從朱由檢登基以來,大明在邊疆新設了太多的行省,朝中的官員有些不夠用了。

朱由檢沒有回答王永光的問題,而是讓地圖在大臣們手中過了一遍,地圖上用紅線圈起的三塊土地十分醒目,但地圖上沒有比例尺,誰也不知道這三塊土地到底有多大。

待所有的官員都看了一遍,朱由檢咳嗽一聲,制止了朝堂的議論,“既然回到大明,當然要設立行省。”朱由檢用一個“回”字,想要打消大臣們的疑慮。

“陛下,究竟需要設立幾個行省?如果設立一個行省,這些島嶼之間的距離,似乎太遠了……”李春燁最明白朱由檢的心思,朱由檢還是信王的時候,曾經對他展望過大明的未來,現在正朝著這些目標一步步邁進,有些目標已經完全實現。

正如朱由檢所的,大明在實現這些目標的時候,并沒有因為戰爭的緣故,而讓國庫空虛,百姓流離失所,相反,每一次對外戰爭,大明都能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這些銀子又轉化為國內建設所需要的資金。

也就是,每一次對外戰爭,不僅能開疆,還能促進國內的繁華與進步。

“首先是蘇拉威西島與香料群島,”朱由檢原本打算將這些地方劃入呂宋省,后來考慮到這兒距離呂宋太遠,又沒有陸路相通,管理多有不變,而且呂宋省本身的歸化工作還遠遠沒有完成,根本無力在新收復的土地上開始漢化事宜,還是單獨設立行省妥當,“眾卿不要看島嶼的形狀不好看,但土地的面積,可以比得上整個河北省。”

“整個河北省?”不知誰聲了句,就有人重新拿起地圖,恨不得將眼珠子都投放到地圖上。

“朕打算在此設立一個新的行省,”朱由檢正色道,“王愛卿,可有掌管這個新省的合適人選?”

(ps:多謝悠悠閑人ln、冬臨淵、原是儒醫、木泊云、布伯等朋友們持續紅票,多謝朋友們訂閱支持)


上一章  |  晚明之我主沉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