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350章 第二十三個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晚明之我主沉浮 >>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0章 第二十三個省

第350章 第二十三個省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13日  作者:藍盔十九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藍盔十九 | 晚明之我主沉浮 
正文

依靠漢人、安撫土著、搜查金銀珠寶,是鄭芝龍征服臺灣每一個城堡后,不變的三步曲,現在的臺灣,西班牙人已經死絕了,南部只有數百荷蘭戰俘,其余的全部是土著與漢人。精彩東方文學(看最新章節請到:文學樓wenxue6)

據鄭芝龍估計,土著大約有十萬人,他們大多是不同時期從大陸渡海而來,只是他們失去了自己的歷史,如果有家譜,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們的祖先。

不過,從他們的方言當中可以看出,這些人說的話與閩南語非常相近,相互之間能勉強聽得懂對方的話語,應該從福建來的居多,福建與臺灣,只隔著一條狹窄的海峽。

至于漢人,大約有三萬,他們說的是正宗的閩南語,應該從福建來的時間還不長,如果時間久了,他們的方言可能要發生一些變化,到時候又可能找不到自己的祖先了。

如果現在不及早歸化,將來臺灣島民智得到開發,會不會脫離大陸自立,誰也說不準,畢竟臺灣是孤懸在海上,與大陸隔著一道比心還寬的海峽。

鄭芝龍要做的,先要讓漢人歸心,再利用漢人與土著的和睦關系,一步步同化當地的土著,當然,他只是軍人,只能做好現在的事。

在大明的地方官員來到臺灣之前,南海艦隊充分利用當地的漢人,協助陸戰隊在各地建立地方軍政府,初步有效統治臺灣各地。

等朝廷向臺灣派來大批的地方官員后,南海艦隊就會從軍政府中撤出,將臺灣交給這些文官們,南海艦隊還是要回歸到征伐的本色當中。

在朝廷派來的官員到達之前,南海艦隊已經占據了整個臺灣島。

梁用的陸戰第十旅駐扎在臺灣南部,以大員為中心,城堡還包括汕尾,附近村落由于遭到荷蘭人的欺凌,在明軍到來之后,由于漢人的引導下,土著也能親近大明。

吳才茂的陸戰第十一旅,已經完全蕩平了大肚王國,建立以彰化城為代表的統治中心,但在此處,由于明軍采用了高壓政策,當地土著只是表面上歸附,統治極不穩定。

北部地區,駐扎的是金會的陸戰第十二旅,師長鄭興暫時也在這兒,西班牙人修筑的圣多明戈城和圣薩爾瓦多城都被明軍接管,這里的百姓曾經受到西班牙人奴役,與南方的境況差不多,當地的百姓,無論是漢人還是土著,都是比較親近大明。

鄭芝龍要抹去西班牙人曾經統治過的痕跡,他將圣多明戈城依照附近的河流,更名淡水城,圣薩爾瓦多城改用原來的名稱,雞籠,但他認為,‘雞籠’這個名字,太過土氣,難登大雅之堂,遂用了同音字:基隆。

三個陸戰旅通過臺灣西海岸加強聯系,相互協作。

為了防止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從南洋派出艦隊,前來報復,鄭芝龍將南海艦隊集中到大員港口,同時傳令,滯留在廣州與廈門的南海艦隊余部,盡快趕到大員,與他匯合。

在清理財產的時候,鄭芝龍發現,圣多明戈城與圣薩爾瓦多合在一起,都比不上一個熱蘭遮城,兩城這僅僅搜出價值五十萬兩的金銀,加上城中的財物和港口商船上的貨物,價值也不過八十萬兩左右。

而熱蘭遮城一座城堡,就搜出價值一百二十萬兩的金銀財物,如果荷蘭東印度公司愿意用每人五百兩贖買人質,又有三十萬的收入。

西班牙在臺灣的貿易,已經遠遠不如荷蘭,由此可見,雙方在東方的貿易對比。

在京師的時候,朱由檢曾經口授鄭芝龍,讓他在臺灣和南洋地區搜集西夷的火器、技術和書籍。

通過與大明的對比,鄭芝龍發現,荷蘭與西班牙的火炮,口徑比大明的略小,射程也近,使用的還是實心彈,他們的的火槍還停留在火銃階段,比大明的燧發槍整整落后了一代,對大明沒有多少借鑒作用。

在海軍的艦船方面,西班牙在臺灣僅有的幾艘艦船,已經被鄭興一怒之下,全部擊沉了,失去了比較的可能,荷蘭的艦船,噸位比大明的廣船小,火炮的數量卻比廣船多,結構上肯定有一些參考的價值,不過鄭芝龍已經為大明找了一位精通造船技術的荷蘭人斯特恩。

斯特恩現在已經去了福州的造船廠,參與大明的艦船射擊,但鄭芝龍還是將俘獲的荷蘭艦船開往福州,必要的時候給斯特恩作為參考。

關于科學方面的書籍,鄭芝龍倒是搜出幾本,主要是孩子們學習的書籍,他命人在荷蘭人的協助下,翻譯成漢語,為了防止翻譯上的錯誤,鄭芝龍是命令兩套人馬分別翻譯,等完工后一并送至京師,但這個過程時間比較長,不是幾天就能完工的。

鄭芝龍給國防院發出軍報。

在軍報中,鄭芝龍不僅匯報了臺灣的戰況,也匯報了剿滅大肚王國的事,最后,他向國防院建議,從福建抽調陸軍駐扎臺灣,南海艦隊只能駐扎在大員,無法駐扎在整個臺灣。

臺灣戰爭順利結束之后,鄭芝龍遵守了自己的諾言,釋放了荷蘭駐臺灣的最高長官普特曼斯,讓他回到巴達維亞。

接到南海艦隊的戰報,李春燁絲毫不敢怠慢,他立即入宮,求見朱由檢。

看了南海艦隊的軍報,朱由檢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候質,你說這鄭芝龍,到底打的是什么仗,這么快就平定臺灣了?”

“陛下,鄭芝龍膽子再大,也不敢在這件事情上欺瞞陛下吧?”李春燁有自己的判斷,如果鄭芝龍晚幾天打下臺灣,沒有人認為他作戰不力,也不會影響他的軍功,整個朝廷,除了朱由檢與國防院,恐怕找不到幾個關心臺灣的人。

“鄭芝龍還不敢欺瞞朕,朕只是覺得,南海艦隊的進軍速度,似乎比陸軍還快。”朱由檢就像是毛頭小子初婚,沒入洞房的時候,天天盼著入洞房,跟猴急似的,真要入了洞房,也就那么回事,反而少了幾分興奮,期待永遠比得到更加刺激。

“陛下是說,鄭芝龍推進得太快了?”李春燁咧嘴大笑,“臺灣是一個**的島嶼,就是推進得快點,應該也不會有什么后遺癥,難道當地的土著會展開反撲?”

“朕倒不是這個意思,土著連數百荷蘭人都打不過,難道還能打得贏大明的上萬士兵?”朱由檢微笑著搖頭,臺灣戰爭,他知道一定會勝利,但沒想到勝利來得如此之快,“朕是說,這才一個月的時間,鄭芝龍就平定了臺灣,人事部怕是還沒安排好赴臺灣上任的官員。”

“陛下……”李春燁也是笑,“臺灣既已收回,今后如何納入大明的地方管理?”

“臺灣的管理,自然是立省。”朱由檢一副云淡風輕的樣子。

“立省?應該是大明的第二十三個省,”李春燁板起手指頭,快速數了一下,“陛下,臺灣乃彈丸之地,要是立省,地域是不是太小了?”

“太小?不會。”朱由檢拿出一份新近繪制的《大明疆域圖》,“朕還是信王的時候,候質就知道朕對大明的展望,現在候質知道朕為什么發展海軍嗎?”

“海軍自然是維護大明的疆域,為大明的商隊護航。”李春燁知道,朱由檢從來不會為了排場,做些沒有意義的事,他發展海軍,絕對不會是為了宣揚大明的所謂國威。

“候質說得不錯,”朱由檢差點就說出‘知我者,候質也’,“可是,要維護大明海疆的安全,為出海的商人護航,海軍必須要進入大海,候質看這份《大明疆域圖》,看看大明面向大海的東部,有什么感想?”

李春燁接過朱由檢遞過的《大明疆域圖》,與普通的《大明疆域圖》不同,這份《大明疆域圖》的東面,向外擴展了很遠,“陛下,這琉球的東面,這蔚藍色的部分,到底是什么?”

“大海,這才是真正的大海。”

“大海?”李春燁瞪大眼睛,他發現,琉球島的東面與西面,是一樣的蔚藍色,“陛下,難道琉球的東面,也是大海?”

“當然,候質你看,大明與琉球之間,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海,但是,如果大海僅僅在這兒,那大明的海外貿易,也只能是大明與琉球之間的貿易,以琉球的彈丸之地,這些貿易能抵得上大明一個府,就頂天了。”

“陛下,大明的海外貿易,不是在南方嗎?”

“候質只是說對了一半,”朱由檢先是用手指畫出南方的貿易通道,基本上就是當年鄭和航行的路線,“這一條貿易路線,早已存在,是西夷最近才開辟的,但是,漢人早就發現了,稱為‘海上絲綢之路’,只是因為朝廷不重視海外貿易,這才逐漸廢止了。”

“陛下,南海艦隊將來開辟的就是這條貿易路線?”

“嗯,鄭芝龍在南洋行商多年,他知道這條貿易路線的巨大利潤,以及對大明的重要性,”朱由檢指著《大明疆域圖》上沿途的口岸,“可是,候質看看,這條貿易路線,對大明來說非常狹窄,要是沿途出現一個稍微強大的國家,這條貿易路線就可能被掐斷。”

李春燁從廈門、廣州開始,一路看下去,果然沿途的出口很少,也很狹窄,貿易路線很容易被別人攔腰斬斷,“陛下,這些島嶼,大明有辦法去除嗎?”

(:回車Enter)


上一章  |  晚明之我主沉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