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327章 麻六甲海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晚明之我主沉浮 >>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7章 麻六甲海峽

第327章 麻六甲海峽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2日  作者:藍盔十九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藍盔十九 | 晚明之我主沉浮 
正文

“大首領,紅毛以后還會來,如果兄弟們遇上紅毛,還是不能抵擋,有了城墻,兄弟就可以退回城內,明軍也會在城內保護兄弟們,再說,大首領的參將府還沒有修建,難道大首領準備將參將府修建在城外?要是紅毛來了,大首領怎么辦?”

原來筑城是為了對付紅毛!大首領放下心來,“好,我一定帶著兄弟們加緊修筑城墻,一定在紅毛再次來臨之前,將城墻修筑完畢。.c...㈨.㈨.oMWww.Jcdf99.Co手打(看最新章節請到:文學樓wenxue6)”

“那我就先謝過大首領了,城墻修筑完畢,我們就開始修筑軍營和參將府。”

在巴爾虎的帶領下,布里亞特人重新修筑城墻,這一次,他們像是換發出青春的少年,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剩余的城墻就修筑完畢。

洪承疇要給城池取個名字,本來可以依著河流命名,但城池處于安加拉河與伊爾庫特河交界的地方,這兩條河流都不像是漢人的名字,洪承疇根據朱由檢的習慣,他要先給河流更名。

洪承疇雖然是進士出生,多年的戎馬生涯,讓他更敬重歷史上的名將,其中最讓他敬佩的,莫過于大汗的衛青與大唐的李靖,衛青,之仲卿,官至長平候;李靖,字藥師,官至衛國公。

他將安加拉河更名為長平河,伊爾庫特河更名為藥師河,這兩河交界處的城池,就叫長平城。

在修筑城內營房的同時,洪承疇開始收編布里亞特人。

布里亞特人已經同意歸化為漢人,自然要用漢人的名字登記,洪承疇給這個部落賜姓周、吳、鄭、王,巴爾虎更名周虎。

他根據貝東城的做法,長平城的布里亞特人也是分配至各個家庭,周虎因為是部落首領,又是主動歸順,洪承疇讓他挑選了四個女人,其余的壯丁,都是由明軍分配,實行一夫一妻制,孩子都隨母親生活。

多余的一百八十布里亞特女人,都被洪承疇編入果蔬營。

這樣一共組織了三百余家庭,洪承疇在城內安置了一百余家庭,他們將來在城內都會有房子,但耕地卻在城外,都是靠近城墻不遠的地方,白天出城勞作,晚上回城休息。

另外二百戶,分成兩個村落,分別安置在城東藥師河南岸和城南長平河西岸。

洪承疇雖然給三個村落的人都劃分了土地,但現在已經過了作物的播種期,只能偶爾開開荒,其余的時間,他們還是按照原來的生活方式,繼續捕魚、狩獵、采集,直到明年開春,才開始播種各種農作物。

洪承疇相信,赤塔附近能種植的作物,這里也一定行,產量不高也沒什么關系,現在是人少地多,大不了給他們多劃分些土地,另外,到了農閑的季節,他們還可以繼續原來的漁獵生活,貼補些食物和收入。

只是長平城缺少種子和農具,必須早日向史可法求援。

史可法聽到洪承疇已經完全占領貝湖南部,不禁熱血沸騰起來,洪承疇不過帶走四千士兵,卻能為赤塔省向西開疆千里。

他一面給政務院上疏,要求增加種子與農具的數量,一面決定親自去貝湖看看。

赤塔現在風平浪靜,一府兩縣的百姓,正是農忙之前的自由調整期。

春小麥耐旱,播種之后,只要偶爾除除草,基本上就是靠天收,百姓不是在放牧,就是在為牲口準備過冬的牧草,或者去森林狩獵。

如果到了秋收的季節,各種農作物大面積歉收,才是百姓混亂的時期,搞不好就是民變,真要是這個時期,史可法絕對不敢離開赤塔太久。

在洪承疇的陪同下,史可法視察了貝東、青葉、長平三城。

三城視察完畢,史可法決定在青葉立府,而貝東、長平,是隸屬于青葉府的兩座縣城。

他的理由有兩個:一是青葉位于貝湖以南,左有長平,又有貝東,有利于管理兩縣;二是青葉的南面是喀爾喀蒙古,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漠北蒙古,大明需要在此駐扎重兵。

這樣嶺北省就有了第二個一府兩縣。

至于青葉人口過少,目前不過千人,史可法并不著急,貝湖周圍還有好些閑散的漁獵部落,將來他們歸化了,就遷到青葉,以增加青葉的人口。

為此,他將貝東知縣馬如來調到青葉,任職青葉知府,正式任命周虎為長平縣參將,專門負責聯絡、歸化附近的布里亞特人,一旦有人接受歸化,便遷居青葉。

本來洪承疇還想繼續西進,但史可法否定他的想法。

史可法認為,青葉剛剛立府,人心暫時不附,必須在軍隊的扶持下才能開展正常的工作,再說貝東縣今年已經開始種植農作物,萬一秋收的時候,農作物歉收,百姓缺少糧食,民心就會不穩,只有軍隊的彈壓,才能維持安定的局面。

但洪承疇立功心切,最后與史可法達成協議:貝湖的南半湖已經開府立縣,明軍將沿著貝湖逐漸向北方推進,爭取將整個貝湖收入囊中,假如明軍捕獲少量的當地百姓,就遷居到青葉,如果遇上人數多的部落,就在當地設立府縣。

遠在京師的朱由檢,接二連三收到來自嶺北省的訊息,雖然這些訊息都是他最期望的,但他的心思已經轉向關內。

原來他著急沿貝湖向西擴張,主要是擔心烏拉爾山以西的那個大國,但“雙頭鷹”發回的訊息告訴他,那個大國現在受到西南面的波蘭與西面的瑞典的欺凌,南面的喀山汗國也在奧斯曼帝國的扶持下,不斷侵蝕它的草原。

它自己尚自顧不暇,哪里還有力量向東擴張?

那些打著國家旗號的人,實際上并不是國家的軍隊,更不是聞名歐洲的哥薩克騎兵,而是一些皮毛商們自己的武裝,因為是私人性質,人數不會太多,戰斗力也不會太強。

這些武裝起來的皮毛商,利用火器的優勢,對付當地行漁獵生活的百姓還可以,如果遇上大明的正規軍,自然是要栽跟頭的。

所以朱由檢不再關心嶺北省的事,他只是囑咐史可法與洪承疇,開疆的步伐不要太快,一切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壞了大好的局面。

他現在的心思,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內的改革。

他推行的改革,現在只是在北五省試點,但遲早會推行到中五省與南五省。

也許別人暫時看不出來,這種改革要是失敗了,那大明就會回到天啟年間的原點,那自己這幾年的辛苦,完全白費了,就算積為朝廷積累一些金銀,遲早也會敗在某個皇帝或者大臣的手上,大明在關外和西南收復的大片土地,遲早還會丟失。

如果改革成功了,大明就是羽化的毛蟲,從此振翅高飛,不輸鳥雀。

別說過去的西班牙與葡萄牙,現在的荷蘭,就是將來的英法,在于大明的較量中,也不會占據上風,以大明這么大的體量,又處在世界科技的最頂端,就是西夷聯手,怕是也只能望大明的項背了。

改革之帆已經起航,朱由檢也沒法讓它停下來。

而且,這一次的改革,只是起點,還會有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的改革在等著他。

現在的大明,是朱由檢所說的“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時期,只有熬過了這段時間,大明才有可能步入正軌。

現在朱由檢就像是正在孵蛋的母雞,特別當心羽翼下的雞蛋。

他的另一個心思,就是南洋。

大明國內的改革,離不開資本的積累,也就是缺少第一桶金,現在的海外貿易,就是大明第一桶金,雖然這個第一桶金,將來可能落入私人之手。

只要這第一桶金在大明的國內,就會促進大明工商業的發展。

海外貿易的利潤雖然巨大,但大明從事海外貿易的人數太少,主要是被被人卡住了脖子。

這個咽喉要道,就在南洋。

大明要進行海外貿易,必須經過南洋,特別是麻六甲海峽,但現在的南洋,已經被西夷完全掌控,大明的海商即使出海,也只能撿些別人的殘羹冷炙。

為了大明,朱由檢必須打通麻六甲海峽,即使大明不能完全掌控,至少也要讓大明的商人能自由出入麻六甲海峽,賺取最高的商業利潤。

朱由檢登基之后,就一直在做著相關的準備,組建南海艦隊,就是最重要的環節。

南海艦隊是朱由檢打通南洋的唯一依靠,所以他特別關注可能的南海艦隊司令鄭芝龍。

現在他的面前,正攤開大量的關于鄭芝龍的資料,這些資料,大部分是參謀部提供的,也有一些是廣東的錦衣衛飛鴿傳入京師的。

“……鄭芝龍早年投靠了漢人海盜首領李旦,因為有膽識,被李旦重用,李旦去世后,留下的大部分財產被鄭芝龍掌握,他因此成了東南沿海一帶勢力最大的海盜,多次與經營海上貿易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發生武裝沖突……”

“……鄭芝龍有時也劫掠但沿海的居民,但他以劫財為目的,從不傷人……”

“大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鄭芝龍接受福建巡撫熊文燦的招撫,被授予海防游擊一職,統領大明東南水師,接受招撫后,他以大明游擊將軍的身份,不再從事海盜活動,并自覺以‘剪除夷寇,剿平諸盜’為己任。”

“大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鄭芝龍掃除叛離自己、投靠荷蘭人、繼續從事海盜活動的以前部下李魁啟、鐘文武……”

(:回車Enter)


上一章  |  晚明之我主沉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