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83章 要掙錢,找工商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晚明之我主沉浮 >>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3章 要掙錢,找工商業

第283章 要掙錢,找工商業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06日  作者:藍盔十九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藍盔十九 | 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283章要掙錢,找工商業

第283章要掙錢,找工商業

書生們被一頓亂棒,打出衙門,府尹親自走到堂前,他躬身低首:“楊先生,書生們惡意搗亂,已經得到了教訓,你看這件案子……”

揚子摸摸猶在流血的口鼻,“府尹大人,書生們意氣用事,固然得到懲罰,但草民被衙役責打,該是如何處理?”

“衙役?你們誰干的?本官讓你們去請楊先生,你們竟敢對楊先生無禮?”府衙目光兇狠地從衙役們的臉上一一掃過,“誰干的?站出來!”

那名打人的衙役“噗通”一聲,跪在府尹面前,“大人……”

“你好大的膽子!”府尹向那衙役努了努嘴。

衙役膝行到揚子面前,“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你大人有大量,就繞過小人吧!”

“大人?哈哈,我就是一草民,辦份報紙而已,哪是什么大人?”

揚子苦笑著搖頭:“算了,你既已認錯,我也不會深究,今后,凡是去報館搗亂的人,希望你們嚴懲不貸。”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揚子回到報館后,經常有錦衣衛在報館附近晃悠,大家這才知道,報館的東家果然不是揚子,看來,報館的水太深了。

報館一如既往刊登各種政論性文章,文人可以爭論,但僅限于在報紙上。

關于是否解散宗人府的爭論,開始的時候,反對的居多,但各路才子們發現,自己的文章要想刊登在報紙上,還是支持解散宗人府的觀點為好。

就在這類文章在報紙上爭論不休的時候,《明報》頭條刊登了一則訊息:朝廷即將在京師、濟南、開封、太原、西安五府,各設立一所師范高等學校,招收秀才以上生員,學習科學知識,學制一年。

生員一旦被各地的師范高等學校錄取,吃穿住將由朝廷免費供給,畢業后,赴本省各地任中小學教員,教員享受當地縣令一半的俸祿。

對于科學知識,很多學員都不懂,但朝廷包吃穿住,頓時吸引大批寒門學子,而且,將來作為中小學教員,還會享受縣令一半的俸祿,也很吸引屢試不第的人,畢竟他們將領取到朝廷發放的俸祿。

但秀才們很快就發現,各地師范高等學校,對生員的要求也很嚴格,有一定科學基礎的人員優先,如果都是科學盲,則需要年齡在四十歲以下、立志終身從教的秀才。

一時間,北五省的首府,有關科學的書籍,被秀才們搶購一空,沒有買到科學書籍的秀才們,只好恬著老臉,等同伴下半夜睡覺的時候,將書籍借來閱覽。

《明報》的雜談上,也隨風轉向了關于師范高等學校的設立,至于解散宗人府的事,暫時告一段落。

經過兩次延期,北五省師范高等學校的招生考試,定在臘月初八。

北直隸師范高等學校,招生異常火爆,因為全國有許多學子待在京師,加上北直隸自身的學子也很多,本來只招收兩千學子,結果前來參加考試的學子超過五千。

入學考試一共分兩輪,第一輪考試是單個進行,考題也只有一道,主辦方從題海中任意抽出一道科學試題,只要應答者不是一無所知,就算過關。

過關的學子,留下姓名、籍貫和住址,就可以回去準備復試了。

復試的考題,是一張科學試卷,試卷用白話文寫的,上面都是科學試題,科學試題雖然淺顯,卻是五花八門,比如:樹葉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水泥是用什么材料燒制的?青菜豆腐,為什么能保平安?等等。

北直隸的人口,已經超過千萬,所以招收的學子比較多,達到兩千,而其它各省,都是招收一千學員。

看到學院的成績,朱由檢傻眼了,北直隸錄取的兩千學員,以卷面一百分計算,平均分還不到十五分,最高的才二十六分。

朱由檢想想,現在他們沒有一點科學基礎,關鍵還是接下來一年時間的學習,將來師資充分了,可以讓他們返回學校重修。

朱由檢這段時間,一直不聞窗外事,他窩在大明科學院,與科學院的科學大師們,共同編寫師范高等學校的教材。

教材一共有三門:數學、科學和體育。

師范高等學校現在招收的是速成班,主要是小學教員,科學知識比較籠統,朱由檢打算,將來的中學教員,科學應當分科,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必須單獨設計。

在科學院的時候,朱由檢會見了院長徐光啟,徐光啟向朱由檢提出,在火炮與燧發槍上,設計一種缺口型瞄準裝置。

“準星與罩門!”朱由檢馬上就想到了后世的火器。

有了準星與罩門,火器的命中率會大大提高,這種提高,依賴的是機械,而不是槍手本身的熟練程度,這會縮短#槍手們訓練的時間。

朱由檢讓徐光啟親自跑一趟火器局研發員,指導研發員的人員,在火器上安裝準星與罩門,他則心滿意足地回到乾清宮。

他的八項改革,府兵制已經廢除,失去土地的府兵,已經移民遼寧省,義務教育以著手實施,大明第一份報紙,已經公開發行。

其余的幾項,除國民平等需要一個很長的適應過程外,最大的阻力,不是來自工商,也不是來自士林,而是來自宗室,特別是分封各地的王爺們。

十二月十八日,乾清宮就來了兩位不速之客。

這兩人是漢中的瑞王朱常浩和洛陽的福王朱常洵。

根據大明新政,解散宗人府、解禁宗族子弟后,封地在各地的王爺們,在新元的時候,可以自行回京慶祝,但平時依然要待在封地,朱由檢已經盤算好了,解禁各地的王爺們,要循序漸進。

“哈哈,兩位叔王爺啥時回京的?”朱由檢將兩人讓進正廳。

“回京不過兩天。”福王朱常洵王椅上一座,肥胖的身軀,占據了椅子面上的所有空間。

“兩位叔王爺一路鞍馬勞頓,怎么不在王府多休息幾日?才剛回到京師,就要來乾清宮看望小輩,朕于心何安?”朱由檢讓太監們給兩位王爺上了茶。

“哎!”朱常浩嘆口氣,“還不是其他的王爺們上門哭著求著!”

“哭著求著?”朱由檢頓時明白了,一定是為了宗族的事,瑞王與福王,是自己的親叔叔,血緣關系最近,所以其他的王爺們,就鼓動他們前來勸諫,再不濟也可以打探一下風聲,“兩位叔王爺,這里是乾清宮,咱們關上門說自家話,你們到底有什么訴求?”

“陛下,所有的土地,都要繳納農業稅嗎?”。朱常洵試探著。

“這是新政的基礎,萬萬不可動搖!”朱由檢的態度,異常堅決,“福王叔家大業大,在河南,恐怕是數一數二的大戶了,還在乎這點農業稅?”

“陛下,臣蒙萬歷爺賞賜土地,的確不少,然而臣子孫眾多,一旦分配下去,怕是養活他們,都有些困難。”朱常洵再也沒有了上次的豪氣,他似乎學會了哭窮。

沒錢還養許多孩子干嘛?朱由檢一頓腹誹,“福王叔,現在大明的良田,逐漸集中到宗族與大戶手中,隨著宗族人口的增加這種趨勢還在發展,如果大戶不納稅,那朝廷何來糧食?”

“陛下,宗族人口增加是不錯,但百姓的人口,也在增加,他們不是繳納更多的糧食嗎?”。福王還在打著擦邊球。

“沒有土地,他們拿什么納稅?難道福王叔希望陜西的民變,在河南再發生一次?萬一河南發生民變,那福王叔的損失,恐怕就不是這點賦稅了吧?”

“陛下,依靠租種土地,他們也可以養家糊口,陜西發生民變,乃是因為連續數年大旱,陜北的莊稼顆粒無收。”

“百姓是可以養活自己,但朝廷呢?朝廷何來糧食?難道讓朝廷向這些勉強糊口的百姓,增加賦稅?”

“官逼#民反,兩位叔王爺,哪一個朝代的終結,不是因為土地兼并?現在朕沒有收回你的土地,只是讓你們依照田畝的數量納稅,你們就心疼了?萬一要是激起民變,哪一朝的王爺,有好果子吃?”

“陛下,臣也緊緊能養家糊口而已!”朱常浩哭喪著臉,他的土地在漢中,那是山川之地,地方貧瘠,比不得福王爺家大業大。

“瑞王叔,這兩年在水泥廠,沒少攢銀子吧?這些銀子,難道還比不得農田上的賦稅?”

“這……”朱常浩一時語塞,他與朱由檢在陜西合辦的水泥廠,這兩年確實攢了不少銀子,但與朱常洵比起來,他依然是一個小康之家。

“瑞王叔要看清形勢,朝廷需要足夠的糧食來供養百官與軍隊,災荒之年,還要賑災百姓,瑞王叔如果要銀子,不應該抱著土地不放,而是向工商業看齊,你看看這水泥廠,已經讓你攢得盆滿缽盈了,要是多辦幾個廠子……”

“陛下的意思,是讓臣等多辦其它的廠子?”朱常洵聽出門道了。


上一章  |  晚明之我主沉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