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55章 地球是圓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晚明之我主沉浮 >>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5章 地球是圓的

第155章 地球是圓的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0日  作者:藍盔十九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藍盔十九 | 晚明之我主沉浮 

“杜大人,你……”袁崇煥一時語噎,但很快就反應過來,“杜大人,陛下有旨,第二軍和第三軍都受袁某節制,你敢不聽軍令?

“袁大人不要隨便給別人扣帽子,”杜文煥滿不在乎,甚至還挑釁了袁崇煥一眼,“軍令也不是你袁大人能一個人下的,最好是大家商量杜某這次是領了薊遼總督孫大人的令,不知道是否算得上是軍令?”

“你……”袁崇煥有心要和杜文煥理論,又不愿雙方鬧得太僵,現在正是打擊建奴的最佳時機,“杜大人,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屬下沒什么意思,屬下就是奉了孫大人的軍令,來錦州殺建奴而已。,”

“杜大人,你的屬下的士兵沒有與建奴作戰的經驗,我將它們放到寧遠,也是為他們的安全考慮。”

“袁大人這話就不對了吧?你的第一軍是四武營整編的,他們以前也沒來過遼東,更別說見過建奴了。”杜文煥調整了語氣:“第二軍受你節制不假,但袁大人也不能厚此薄彼,第一軍在前屯殺敵,第二軍只有瞪眼的份,第一軍去了寧遠,第二軍接管前屯,難道第一軍打下寧遠,第二軍就呆在寧遠喝西北風袁大人,你吃肉,總得讓別人喝點湯吧?”

袁崇煥再次說不出話來,他仔細一樣,杜文煥說的也有點道理,軍人都必須上戰場歷練,再說,沒有上戰場的機會,哪來的軍功?也許自己太關注建奴,而忽略了友軍的感受,他們名義上還是受自己節制。

“杜大人,你看這樣可好,你的第一師已經抵達錦州,就不用回寧遠了,免得又是長途奔襲,但你的第五、第六師,暫時在寧遠駐扎,如果錦州需要的話,我們再調動?”

杜文煥想了一會,既然第四師駐扎錦州,那自己這個軍長,也可以呆在錦州,“行,我聽袁大人的,不過,我請求和第四師一道,呆在錦州。”

“杜大人,你如此要挾袁某,袁某必上達陛下。”袁崇煥也有些惱火,他的確有些貪功,但為了彌補過失,已經一再退讓,而杜文煥卻是得寸進尺。

“袁大人,你不必拿陛下來壓杜某,大家都是軍長。”杜文煥毫不示弱。

“杜大人執意如此。袁某也只好讓陛下裁決為了表示袁某的光明磊落,袁某上達陛下的文書,杜大人也可以看一看,如果杜大人不反對,也可以在文書上簽上你的名字。”

遼東前線傳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讓朱由檢在朝堂的威信逐漸高漲,因為這些都是他登基后組建的新軍所立的戰功。

兵部、戶部和工部密切配合,積極給遼東前線的軍隊運送糧草,補充彈藥,發放撫恤和獎勵。

京師軍整編已經全部結束,兵部開始整編山西和山東的軍隊,以登州為母港,衛信為司令的北海艦隊正式浮出水面。

北海艦隊再也不用在登州附近偷偷摸摸訓練了,現在兵部已經正式承認和接管了北海艦隊,所有的艦船上都配備了燧發槍、火炮和開花彈,火器局還改良了成祖年間的圖紙,結合朱由檢的指點,為北海艦隊配備了用于近戰的熱火箭、水底雷、水底龍王炮、混江龍、火龍出水等。

熱火箭并不是丁嵐研制的那種用于升天的火箭,而是將普通箭矢的中部挖空,裝上火油,平時堵住火油的出口,射擊時,拔除塞子,讓火油流出來,點燃外面的棉布,然后射到敵方船只上,由于火箭中不斷有火油漏出,大火燒得很旺,極容易將對方的木制船只燒毀。

水底雷、水底龍王炮、混江龍都是用于水底作戰、炸毀對方船只的水雷,里面都裝有火藥,不同的是,水地雷需要點燃引線,為了防水,引線外面需要用很長的防水紙保護起來,使用極為不便,生產量并不大,主要作為教學和聯系時使用。

水底龍王炮是用牛脬做外殼,內裝黑#火藥,用香的燃燒時間來引爆水雷,是實際上的定時爆炸水雷。使用這種水雷,必須預先知道敵方船只經過的具體時間,在軍事訊息不太暢通的時代,實際上很難預知對方船只經過的時間,所以使用并不廣泛。

真正能廣泛使用的水雷,還是混江龍,這是朱由檢費盡千辛萬苦,結合火器局所有相關工匠研制出來的,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種觸發式水雷。

火龍出水并不是朱由檢想出來的,而是劉一飛從火器局的故紙堆中找出來,按劉一飛的估計,應該出現在萬歷年間,因為時代久遠,根本找不到具體設計的人員,最后朱由檢將發明的功勞記在劉一飛的名下,以獎勵他保存文獻的功勞和對火器的實際貢獻。

按照設計者的圖紙,龍身是一個一點六長的薄竹筒,前段裝一個木制龍頭,后端裝一個木制龍尾,龍身內裝有火箭,引線從龍頭下的孔中引出。在龍身的下方,前后共裝有四個火藥筒,分別用引線連接起來。

發射的時候,先點燃龍身下方的四個火藥筒,推動火龍向前飛,火藥桶燒完后,龍身內的火箭被點燃飛出,射向敵人。由于有了龍身的支持,火龍出水可以在水面上飛行五千米。

火龍出水已經運用了兩級火箭的理論,朱由檢從來沒聽說過同時期歐洲有這種火箭,他估計,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從戰艦上發射的大型遠程火箭,很可能就是反艦導彈的祖先。

朱由檢沒有時間從事具體的工作,他只是提供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思路,表示一下對先進科技的支持。

具體的工作自有別人去做,火器局負責研發、生產,兵部負責部署到北海艦隊,而北海艦隊負責訓練士兵的使用。

八月八日,朱由檢利用不上朝會的時間,兌現了自己的諾言親自給大明科學院的學生授課。

第一節,朱由檢給地理班的學生授課。

聽說朱由檢親自授課,不僅地理班的學生爆滿,沒有一個請假,還有很多其他班級的學生也是擠到地理班,甚至很多教師也是擠到學生的座位上,班級后排臨時增加了許多課桌,還是不夠用。

看到教室有這么多人擠在一起,侍衛長付小劍非常緊張,從頭至尾,他就像模特似的,站在講臺上,朱由檢的側后方,隨時防范有刺客藏在人群中。

朱由檢準備了一張大大的地圖,還有十個訂制的地球儀。

“同學們,現在我不是大明的皇帝,而是你們的老師,如果有什么問題,你們盡管可以提問。”朱由檢將地圖掛到黑板上,他發現學生太安靜,都是大學生了,怎么還像小學生似的,難道因為自己是大明的皇帝?

下面依然很安靜,朱由檢想到自己的學生時代,老師要想活躍課堂氣氛,必須為學生創造動手、動腦的機會。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認識大明,認識世界’,你們誰能從這幅地圖上找到大明的位置嗎?”

地圖很大,又是用毛筆做了標注,至少前排的學生看得很清楚。

前排終于有一名學生站起來回答了:“陛下,我找到了……”

朱由檢微笑著擺擺手:“叫老師。”

下面的學生開始竊竊私語,朱由檢也不阻止:“這位同學,你說說,大明在什么地方?”

“在地圖是中心,那一片大海的邊緣。”

“對,你說得很好,這兒的確是大明所在的位置。”朱由檢用教鞭在大明的邊界上畫了一個圈。

“啊?這就是大明?”

“怎么這么小?”

“我們是住在海邊嗎?”

發現朱由檢不反對他們在下面議論,學生仗著人多,膽子漸漸大起來。

“我聽見了你們的議論,不過,我希望你們說話的聲音大一點讓全班的人都能聽到,現在我解答你們的疑問。”

“剛才有誰說,大明這么小,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覺得大明太大了。那就要看你們跟誰比,大明是一個領土非常廣闊的國家,但在整個世界上,大明所占的土地還是很小,你們看,這整張地圖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而大明,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老師,除了大明,世界上還有別的國家嗎?”

“當然有,所有的大塊陸地上,都有人類居住,”朱由檢在地圖依次指點:“這兒,是大明的藩屬國,朝#鮮;這兒是東瀛,他們現在的國名叫日本;這兒是南洋,有很多漢人在這兒謀生。”

“朝#鮮這么小,難怪要依靠大明。”

“日本人全部居住在島上。”

“南洋和我們隔著大海,漢人是怎么過去的?”

“當然坐船過去的,難道他們會飛嗎你們看過《西游記》嗎?”說道飛,朱由檢馬上想到《西游記》,《西游記》已經成書多年,朱由檢估計,這些學生大都看過。

“看過,看過。”學生們顯得相當驕傲。

“那你們能說說唐僧取經的路線嗎?”

“《西游記》上說,唐僧去西天取經,當然往西走。”朱由檢在地圖上找出西安,也就是唐朝時的國都長安,然后一路向西指引,學生們以為朱由檢會一直指引下去,但朱由檢的教鞭卻向南一轉,又緩緩指向東方,“最后是天竺的大雷音寺。”

“這不是向南嗎?怎么叫西天取經?”一名學生鼓起勇氣,向朱由檢發問。

“對,天竺的確是在大明的南方他們現在叫莫臥兒王朝,但是它和大明之間隔著喜馬拉雅山世界上最高的山脈,中間無路可通,所以唐僧才借道西方,經過無數的小國,最后才千辛萬苦到達天竺。”

朱由檢又將漢唐時代的“絲綢之路”和成祖年間鄭三寶下西洋的路線在地圖上畫出來,這兩條線路的終點交匯在一起,“這就是歐洲,我們通常叫西夷,他們有很多傳教士到達大明大明科學院就有來自歐洲的老師,他們能來大明,但大明的人卻去不了歐洲。”

“這是為什么?既然他們能來大明,說明歐洲和大明之間有路可通。”

“你說的很對,的確有路,但大明找不到,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圓的。”


上一章  |  晚明之我主沉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