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28章 三位尚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晚明之我主沉浮 >>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8章 三位尚書

第128章 三位尚書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5日  作者:藍盔十九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藍盔十九 | 晚明之我主沉浮 

十二月五日,朱由檢在乾清宮召見黃立極、李春燁、畢自嚴。

“臣等叩見陛下。”黃立極三人不知道朱由檢為何召見,他們先恭恭敬敬給朱由檢行了大禮。

“三位愛卿免禮。”朱由檢又轉向曹化純,“化純,賜坐、上茶。”

三人對望了一眼,到底還是在朱由檢的對面坐下。

“三位愛卿,可知朕召你們何事?”

“臣等不知,請陛下明示。”三人又要下跪聽訓。

朱由檢揮手阻止了他們:“三位愛卿是朝中重臣,即是朕的肱骨之臣,這些虛禮就不用了——以后也不要行這些虛禮。”

朱由檢不管三人還在揣度,“也沒什么事——朕只是想問問三位愛卿,今后如何施政?”

黃立極和李春燁還沒動,畢自嚴卻是向朱由檢拱手行禮:“陛下,臣定會廉潔自守,絕不做那貪墨之事。”

朱由檢緩緩點頭,畢自嚴是朝中少有的中立派,與閹黨、東林黨的關系都不深,卻也都有往來,這次兩黨大對決,他是僅有的沒上彈劾名單的重臣,但他主動交出五萬兩銀子,并且在廉政文書上簽了名字。

“朕相信,畢愛卿會像他的名字一樣,嚴格要求自己。”畢自嚴還沒來得及高興,朱由檢話鋒一轉:“你們知道朕為何選你們擔任尚書嗎?”

三人都是一愣,現在朝廷沒有內閣,六部尚書乃是最高的文官,特別是黃立極,他是朱由檢欽定的六部尚書之首,是皇帝一人之下,百官萬民之上的大明第二人。

“臣等愚鈍,求陛下明示。”

“哈哈,”朱由檢先輕松一下氣氛,隨即正色道:“黃立極,原內閣首輔、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李春燁,原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兩人均托身魏閹門下。”

黃立極和李春燁二人皆嚇得冷汗浸浸,連畢自嚴都是心神不寧。

朱由檢繼續說道:“中五在任內閣次輔的時候,恰逢魏閹選內臣出鎮,中五上疏力諫,維護大明法紀;在魏閹將勸諫的諸公私自入獄時,中五曾經上言‘國家設立三法司,無非欲祥刑明允……宜仍下法,以見朝廷之平’,也是維護大明法度;魏閹欲殺御史方震孺等人時,中五更是明確反對,并且積極營救,最終使方震孺等人得以赦免。”

黃立極的臉色逐漸恢復常態,李春燁隱隱感覺到什么。

“與中五比較,侯質做得更加堅決。天啟三年,侯質任吏部給事中,正值楊連、左光斗彈劾魏忠賢而被迫害,侯質仗義為他們執言上諫,被貶為湖廣參政;侯質還曾查登萊巡撫陶朗先、巡按游士任、招練副使劉國縉等人侵冒軍餉、賑銀一事,為朝廷追回數十萬金錢;從擔任工部給事中一職開始,不斷上奏要充實府庫、精訓兵員、淘汰老弱、加緊京城防衛等,都被先帝采納。”

朱由檢看著李春燁,心里說,還有與朕之間有默契。

“你們二人雖然托身魏閹,但你們并沒有無辜殘害東林黨人,甚至為了正義,敢于同自己的主子對抗;雖然也有不法行為,但貪墨的財產不多,認罪比較徹底,有改過自新的基礎和可能。”

三人都不敢說話,會客廳靜穆得有些怕人。

“畢自嚴,是朝中少有的能在閹黨和東林黨之間左右逢源的人,以明哲保身為主,自身貪墨有限,多是逢場作戲。”

“在朝廷貪墨公開化的環境中,基本廉潔自律,這就是朕選用你們的原因——雖然中五和侯質對朕有擁戴之功,但比起你們的品行,真更看重后者。”

三人懸到嗓子眼的心,這才完全放下。

“朕年輕,不懂政務——正因為不懂,朕沒打算按常規的方法理政。”

“臣等恭聽圣諭。”

“恭聽?好。剛才畢愛卿說道廉潔自守,很好,但朕還要補充一點,不僅你們自身,還包括你們的下屬——如果誰的下屬出現貪墨行為,他貪墨的數量,同樣算在長官的身上。”朱由檢語氣一緩,“當然,如果有權臣阻撓、干涉你們正常的工作,你們可以直接來找朕。你們,能做到嗎?”

三人都默不作聲,顯然在仔細思索,朱由檢提出的對下屬負責,他們從來沒想過,所以需要時間消化。

最后還是李春燁站出來:“陛下,臣主管兵部,所屬的軍隊數量太大,只怕……”

“朕一會再說軍隊的事,先管好你的兵部,可有問題?”

“那就沒有問題了。”

李春燁已經表態了,雖然黃立極、畢自嚴還不能肯定自己能絕對掌控下屬,也只能跟著表態:“臣也沒有問題。”

“下官犯事,連帶長官。這是亙古未有之事。朕也知道難度極大,所以朕給你們每人三次機會,如果誰的部下第四次被查出有人貪墨,那是,你們也就等著致士吧!”

“臣等一定嚴格約束部下。”有了三次墊底,三人的信心大增。

“不僅你們,其它三部也是一樣,不久之后,朕會以文字的形式簽發下去。”

三人都是點頭,特別是李春燁,眼神中不是自己即將面臨的壓力,而是滿懷對朱由檢的期待:難道陛下真的像以前說的那樣,開始振興大明了?

朱由檢又對黃立極說:“黃愛卿兼領六部,由于六部都有尚書,不需要你對其它各部的官員負責,但你要監督百官各行其職,不得推諉。”

“是,陛下,臣明白。”黃立極剛才沒想到其它各部的事,經朱由檢提醒,才又嚇出一身冷汗。

“黃愛卿主管禮部,目前的主要工作方向是搜集、整理各民族、各藩國、周邊國家、西洋諸國的資料。”

“陛下是指……”黃立極不明白,禮部不是主管祭祀、禮法的嗎?雖然也管著外邦國家,但那只是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一般是外邦有使者來訪時,禮部負責接待。

“所有國家現在的概況,越詳細越好。”

“臣明白了,臣回去后,就著手準備。”

其實,李春燁比黃立極更明白,但在朱由檢面前,他也不好提醒黃立極。

“畢愛卿主管戶部,現在銀子充裕,但要用到刀刃上——畢愛卿知道大明的刀刃在哪兒嗎?”朱由檢這次共收刮了兩千七百多萬兩,他將其中的一千四百萬兩直接納入自己的內庫,其余的一千三百多萬兩交到國庫,也就是畢自嚴主管的戶部。

“臣恭聽圣諭。”

朱由檢知道畢自嚴沒有后世的眼光,“朝廷遲早大規模出兵遼東,永除建奴后患,所以畢愛卿雖然現在富裕了,但日子還要節儉,將可能征集的糧食和銀子,盡快運至遼東,以備國戰。”

國戰?李春燁的眼睛又一次精亮起來,他想起了那個曾經與他展望未來的少年信王,難道陛下要出征建奴了?

“李愛卿,剛才說到軍隊的事,朕現在就說說軍隊。”

三人都洗耳恭聽,國戰,那可是動用大明一切的力量,無論勝負,對大明的影響都是深遠的。李春燁緊盯著朱由檢,生怕漏聽了一個字。

“大明包括各地的府兵,一共有二百多萬,朝廷現在根本無力支付全部的軍餉,但要保證遼東、京師和陜西邊軍的軍餉。”

“朕先說說陜西。長城之外的韃靼蒙古,表面上臣服大明,但漠南多是苦寒之地,食物嚴重不足,難保沒有部落叩長城入關,搶奪大明的財物和婦女。不管他們實際搶去的財物多寡,但每次搶奪,對土地的破壞和對百姓造成的傷害,都是很深刻很久遠的。”

所以,朕打算,等京師的軍隊整頓結束,下一步將在西安設立火器廠,專門為陜西邊軍生產火器,同時,按照京師的方式,全面改編陜西的邊軍“

“陛下,陜西有三十萬邊軍,數量是否過多?”李春燁認為,陜西沒有像遼東那樣的關外之地拖累,完全可以憑長城據守,可以減少軍隊的數量,節約有限的軍餉。

“不多。”朱由檢自有他的一盤棋,“陜西的河套地區沒有長城,寧夏軍鎮就是大明與蒙古直接對峙的最前線,況且,長城自成祖之后,再無大修,多處城墻已經不堪大用,不能單純依靠城墻。”

李春燁想起了,朱由檢在展望大明的時候,對于北方的蒙古,他根本不準備和蒙古分長城而治,而是要徹底臣服蒙古。現在朱由檢當了皇帝,有了臣服蒙古的機會,不知這種機會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

“再說遼東,軍士在前線日夜拼命,他們流汗流血,甚至埋骨他鄉,軍餉、撫恤絕不能拖欠,一定要足額、及時供給。”

“是,陛下。”李春燁知道遼東在朱由檢心中的位置,朱由檢對未來的展望,基礎就是遼東,如果不能及時平定遼東,大明長期處在建奴的威脅之下,那一切展望都是鏡花水月。

“最后說說京師,皇家第一軍和皇家第二軍是朕的親軍,軍餉和訓練的事,朕會親自負責;新組建的第一至第六軍,都是以火器為主,是將來北伐的主力,一定要讓他們的錢糧、彈藥充足;第七和第八軍,是純粹的騎兵,他們基本不配備火器,但要給他們配備最精銳的戰馬和最鋒利的馬刀。”朱由檢轉向畢自嚴,“畢愛卿作為戶部尚書,一定要充分配合李愛卿,萬萬不可有任何刁難。”

畢自嚴點頭認是,但他反問了句:“陛下,將來北伐建奴,難道不是遼東軍,而是京師軍?遼東可是公認的大明最精銳的軍隊呀!”

(ps:感謝書友書友ha1846的打賞,感謝辰源、安東野、那一抹、紅塵的紅票幫助,感謝無數留名或者不留名的朋友的支持)


上一章  |  晚明之我主沉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