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18章 軍隊改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晚明之我主沉浮 >>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8章 軍隊改革

第118章 軍隊改革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05日  作者:藍盔十九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藍盔十九 | 晚明之我主沉浮 

大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十九日,朱由校“九虞”之禮的最后一項“送葬”在幾筵殿舉行,喪禮由英國公張惟主持。

朱由校的靈柩靜靜矗立在中堂,英俊而年輕的黑白畫像,就正靠在靈柩的大頭。

先由太師、太傅、太保參拜靈柩,然后是三孤、三公參拜,然后是宗人府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都督、左右宗人參拜,然后是六部尚書、左右侍郎參拜,然后是京師的其他官員參拜,最后是兩京十三司派入京師的代表參拜。

朱由校沒有男丁,朱由檢以弟弟的身份、張嫣以內眷的身份還禮,但他們的身份都是太高,沒有在幾筵殿下跪,只是分別站在靈柩的后面,隔著布簾躬身還禮。

所有人員參拜完畢,禮部官員鳴炮十五響,預示朱由校是大明的第十五任皇帝。

已時整,朱由校的靈柩被抬上靈車,在一片哭鬧聲、送行聲中,靈車緩緩離開幾筵殿,駛向宮門,駛向皇陵。

張嫣哭得死去活來,在靈車離開的一剎那,已經暈了過去。

即使張嫣是清醒的,作為女人,她也不能隨靈柩一道,親眼看著朱由校下葬。她只能茫然地呆在幾筵殿,靈柩離開幾筵殿的時刻,就是她和夫君的永別……

喪禮完畢,全國停止一切祭祀朱由校的活動,國家同時步入正常的軌道。

九月二十二日,朱由檢召見兵部在京的三大尚書崔呈秀、李春燁、王永光,四人密談大半天,中午朱由檢在乾清宮賜了宴,直到黃昏,崔呈秀、李春燁、王永光三人才離開乾清宮。

十月一日,朱由檢召開第一次正式的朝會。

崔呈秀、李春燁、王永光三位兵部尚書聯名拋出一份《大明軍隊改革方案》。

《大明軍隊改革方案》已經印刷多份,在朝堂散發給參加朝會的主要官員,《大明軍隊改革方案》主要內容有:

一、撤銷京師三大營,重新編制新軍;

二、新軍以班為基本單位,每班十人,另外設班長一名,三個班組成一個排,三個排組

成一個連,三個連組成一個營,三個營組成一個團,三個團組成一個旅,三個旅組成一個師,三個師組成一個軍。

每個軍有三萬三千至三萬八千人。

營以上設長官一人,副長官一人,參謀一人。

三、四武營改編成新軍第一軍,軍長袁崇煥,下轄第一師,師長李紅軍;第二師,師長寧顯龍;第三師,師長劉玉閂。

四勇營改編成新軍第二軍,軍長杜文煥。

四威營改編成新軍第三軍,軍長俞沖霄。

神機營改編成新軍第四軍(軍長洪承疇)、第五軍(軍長沈希夷)、第六軍(軍長陳有杰)。

以上各軍隊全部配備火器,從即日起,學習火器的使用,為期五個月。

各軍配備直屬軍部的炮兵團。

三千營改編成新軍第七、第八軍,軍長分別是滿桂、成必用。

第七軍和第八軍,各下轄三個騎兵師,基本不配備火器,但配備大明最鋒利的戰刀、最精銳的馬匹,從即日起開始整頓,為期三個月。

四、皇帝直屬的親軍十六衛,除錦衣衛之外的十五衛,改編成皇家第一軍、皇家第二軍。

皇家第一軍軍長為原四武營特戰隊隊長王慕九,皇家第二軍軍長為原金吾右衛指揮使李元亭。

五、待京師各軍的火器配備、士兵整頓結束,再依次整頓各地方衛所軍隊。

六、組建大明海軍。

立即以登州為母港,組建北海艦隊,北海艦隊附設陸戰第一、第二、第三師。

逐漸以廣州為母港,組建南海艦隊。

七、各新軍的軍餉由戶部直接劃撥兵部,兵部按整編部隊的實際情況足額發放。

八、大明軍歌為《精忠報國》,軍旗為藍底紅日黃月的日月旗。

軍隊改革在朝廷不啻于一顆重磅炸彈,但朱由檢是新君初立,有些大動作,也是在所難免。

大臣們絕大多數沒有在兵部任過職,對軍隊改革的利弊一時半會還看不清,他們都是從政治的角度去解讀。

“陛下,改變之后,京師的新軍達到三十多萬,戶部無論如何,都無法提供足額的軍餉。”戶部尚書李起元首先反對,他是從大明戶部的實際情況出發,沒有半點私人的意見。

“李大人,京師的新軍,只是原來軍隊的改編,換個稱號而已,人數沒有增加,為什么原來戶部能發出軍餉,現在就發不出了?”李春燁早就是朱由檢的堅定支持者。

“這……”李起元被打在七寸上,原來京師的軍隊號稱三十萬,但空餉嚴重,實際不足紙面上的六成,現在是在朝堂,李起元如何能說出口?

崔呈秀見李起元吃癟,不禁幸災樂禍:“軍隊改革,是陛下和兵部嘔心流血整頓武備、提高軍隊戰斗力的結果,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可以看出,如果反對軍隊改革,就是反對兵部,反對陛下。”

崔呈秀這么早就將反對陛下的一頂帽子扣下,誰也沒有發聲,朝堂暫時陷入寂靜。

“眾愛卿,這樣吧,朕和你們一條一條解讀,看看到底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朱由檢開始偷換概念,《大明軍隊改革方案》是一個整體,單個的一條,與大臣們都沒有什么關系。

朱由檢見群臣都是無聲,便對崔呈秀說:“崔愛卿,你來解讀吧!”

“是,陛下。”當朝被朱由檢重用,崔呈秀感到無尚的光榮,“這第一條,撤銷京師三大營,重新編制新軍,諸位可有異議?”

群臣都知道朱由檢去奮武營、四武營后,在沒有增加軍餉的情況下,軍隊的戰斗力都是大大地提高了,他們心中雖然隱隱覺得不妥,但一時之間,卻是沒法提出法對意見。

“好,既然沒有反對的,這第一條,過。”崔呈秀也沒給群臣更多的思考時間,“第二條,諸位看看,可有不妥之處?”

第二條是軍隊改變結構,與其他的大臣更是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第二條,過,第三條?”朝堂只有崔呈秀的聲音。

第三條是軍隊的指揮官,除了第一師的三位師長是朱由檢的人,其余的軍官,基本都是東林黨人,這與大明原來的軍事格局也是一脈相承。

東林黨人不會將自己的人驅逐出軍隊,閹黨的人也能接受這樣的結果,況且還有個崔呈秀在上蹦下竄。

“第三條,過,第四條?”

這是朱由檢改組自己的親軍,可以說,這是朱由檢的私事,兩位軍長都是朱由檢的親信,他們與兩黨都不沾邊,兩黨都不會觸朱由檢的眉頭。

“第四條,過,第五條?”

“陛下,地方衛所也要整頓?”戶部尚書郭允厚雖然是閹黨成員,不愿意掃崔呈秀的臉,但戶部現在的財政已經枯竭,一旦皇帝要整頓地方衛所,戶部必須撥出軍餉,現在地方衛所的軍隊,戶部根本不會撥給軍餉,而是讓他們自生自滅。

“郭大人可是擔心軍餉?”一直沒有發言的王永光接過話頭:“郭大人放心,在戶部不能增加收入的情況下,在戶部無力支付衛所軍餉的情況下,地方衛所的軍隊,暫時不會整頓。”

“陛下,如此臣就放心了。”郭允厚退回自己的位置。

崔呈秀不待別人發問,趕緊高聲宣布:“第五條,過,第六條?”

“陛下,大明因何要組建海軍?”薛鳳翔知道海軍的費用龐大,成祖年間,大明的海軍楊威南洋,但那時用銀子堆起來的,現在大明已經日薄西山,連陸軍的軍餉都開不出,更別說要支撐一支龐大的艦隊了。

“這……”崔呈秀和王永光都是被朱由檢召見時,才聽朱由檢說要組建海軍,他們攝于朱由檢的皇威才勉強同意,至于為什么要浪費銀子,他們也說不出原因。

“諸位同僚可知,大明有四大水師,分別駐守天津、登州、福建、廣東,北海艦隊只是將天津水師和登州水師合并而已。”李春燁也學會了忽悠,“將來組建的南海艦隊,只是將福建水師和廣東水師合并而已,便于統一管理。”

“原來如此。”大臣都以為朱由檢是借機獨攬兵權,反正國家都是他的,自己又沒打算謀反,既然兵部的幾位尚書都不反對,那就由他胡鬧去吧!

崔呈秀見大臣們小聲議論,沒有人挑頭反對,急忙宣布第六條獲得通過,再議第七條。

第七條是軍餉的下撥問題。

原來大明的軍餉,是戶部直接發放給各支軍隊,現在戶部財源枯竭,軍餉嚴重不足,各地衛所怨聲載道,紛紛將矛頭對準戶部,就是皇帝,在尋找替罪羊的時候,也是拿戶部問責。

如果軍餉改由兵部直接發放給各支軍隊,那軍餉不足的時候,戶部還可以和兵部扯扯皮,至少在追究責任時,由兵部和戶部共同承擔。

戶部的幾位尚書,少有的意見一致,齊聲謳歌軍隊改革的好處。

朱由檢暗暗松了一口氣,軍餉由誰發放,誰就會取得對軍隊的直接控制權,他原本擔心戶部和兵部爭奪軍隊控制權的局面沒有出現。

最后一條,只具有象征意義。

《精忠報國》作為軍歌,早就在四武營和軍校推廣了,現在只是以律令的形式確定下來。

至于軍旗,誰都沒有見過,也絕對不會損害現在朝堂內任何一位大臣的實際利益。


上一章  |  晚明之我主沉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