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說就來6毛()
位置:科幻變異
從沒有過這樣一刻,讓黃淵感覺自己身體之中的精力如此澎湃,甚至像海浪一般翻滾不休,連綿不絕。雖然已經足足十幾個小時沒有休息,但黃淵沒有感覺到絲毫疲倦。
但黃淵知道,現在就去將自己的計算結果公布是不合時宜的。這些奇思妙想源于自己的一次靈光一閃,在自己的計算之中也確實得出了理想的結果,但它們還未經過進一步的驗證。
于是黃淵壓下自己心中的興奮,用了兩天時間,將自己的構思再度整理了一遍,用更為冷靜與嚴謹的思維對其中的計算過程分別進行驗證,確認一切無誤之后,才召集科學規劃委員會內所有具有一定分量的科學家來到了會議室中。
這突如其來的召集令讓與會者們都感覺有些奇怪。畢竟現在并不是例行會議的時候,與會者們的身份與數量也不像是來參加一次平常會議的。這讓人們心中出現了一些猜測,但卻又不敢肯定。
據人們所知,最近并沒有什么大的事情發生。如果硬要說的話,之前所發現的那種奇異現象最終被證明為仍舊在現有理論的框架之中,并不是什么新的物理,將近五年時間的心血與巨大投入幾乎完全白費,這件事情大概可以說比較重要,可是此次事件人們都已經知道了,并沒有必要再召開一次會議專門通報。
或許……黃淵博士真的有了什么發現?
當精神昂揚,身體也比以往挺直了許多的黃淵博士最終來到會場之時,人們的議論聲瞬間消失,所有人的視線同時集中到了黃淵身上。黃淵則緩緩掃視會場一周,用充滿力量與喜悅的聲音宣布了自己的進展。
“之所以將大家召集到這里來,是因為我有了一個解決當前危機的新的思路。我們不一定必須要獲取基礎科學的突破才有希望打破困境,借助當前的科學框架,我們仍舊有做到這一點的可能。”
“什么?!”議論聲再度嘩然而起,“這怎么可能?我們不可能借助現有科技驅散面包星云又或者治愈那種疾病的,也不可能找到足以抵擋那種致命輻射的材料。”
黃淵并沒有理會會場之中的議論,而是慢慢的等待著。直到那議論聲全部消失之后,黃淵才低下頭,用手中筆在虛擬屏幕上開始書寫,投影設備則將這些東西都投射到了黃淵身后的巨大屏幕之上。
當第一行公式與數據出現之時,人們的目光便瞬間被吸引。再過了片刻,議論聲再一次響起:“黃淵博士似乎是在闡述那種最近發現的電磁作用力的變異形式。這不是已經被證明為不具備太大價值了么?”
“嗯?一種新的推進設備?借助這種新的電磁相互作用力來達到影響巨型氣態行星的目的?這有什么目的么?”
“這……這似乎是在描述兩顆氣態巨行星融合的過程。沒錯,一定是這樣。”
黃淵博士的書寫耗去了很長時間,人們則一直在聚精會神的觀看著,偶爾與同伴低聲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在剛開始的時候,這些議論聲還很少,但伴隨著公式與數據的增加,那議論聲便逐漸增大了起來,甚至開始有爭吵聲出現。到了最后,爭吵聲也漸漸平息下去,會場開始變得鴉雀無聲。
當黃淵博士書寫完最后一行數據,最終抬起頭來的時候,會場內并沒有出現預料之中的歡呼與掌聲。黃淵觀察片刻,便看到與會者們面面相覷,眼中盡是茫然。
面對這種情況,黃淵心中滿是詫異,甚至有些懷疑自己是否犯了什么低級的錯誤——如果自己珍而重之的召集了所有人,但結果卻是自己的結論根本不能成立的話,那么此次會議將會成為真正的笑話。
但思考片刻,黃淵沒有找到任何疏漏的存在。于是黃淵問道:“大家沒有什么要提問的么?”
一名與會者率先舉起了手,獲得允許后說道:“黃淵博士,很抱歉,我并不是太理解您所描述的。您描述的每一個過程單獨拆分來看的話,我都可以看懂,但組合在一起就有些不明白了。請問,在過程一和過程二之間您是否遺漏了某些東西?”
在這名與會者之后,質疑聲開始不斷響起:“我不明白您是如何從之前的論證得出后續的結論的。它們之間似乎并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
“楊—米爾斯方程可以用在這里進行計算么?它們應該屬于不同的領域。”
“奧托里克定律似乎并不適用于這種極高能級下物理過程的描述。唔……等等,我不太確定,它用在這里也是可以成立的,不,這應該有些問題,嗯?它……”
黃淵漸漸察覺到,并不是自己的計算過程存在什么低級錯誤,而是……似乎自己的思維太天馬行空了一些,導致同事們并沒有理解這些公式與數據。
黃淵知道,自己應該可以稱得上是一名杰出,甚至頂尖的科學家,自己有這個自信。但如果說自己的能力遠遠超出同事們,甚至于達到了同事們無法理解自己思維的地步,那就有些夸張了。
“或許在那巨大的壓力之下,我偶爾靈光一閃,以超出我以往水平的思維能力才完成了這次計算,如果是正常狀態下的我,別人將這些計算放到我面前,我應該也是看不懂的。”
黃淵心中隱隱有了這樣一個猜想,這讓黃淵有些哭笑不得。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這些計算的價值,這些公式與數據甚至有可能改變整個文明的命運。同事們的質疑自己也可以做出完美的回答,但這樣一個重大的發現卻源于偶然狀態下的一次靈光一閃,這或許只能歸結于幸運。
平靜一下思緒,黃淵輕咳一聲,說道:“象聲,你可以理解這些計算過程么?”
莫象聲關閉手中的小游戲,抬起頭來認真說道:“雖然有些困難,但還是可以理解的。”
黃淵臉上便出現了一些笑意:“你認為這有沒有可行性?”
莫象聲認真思考片刻,說道:“完全具有可行性。”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莫象聲神經有些不正常,但沒有人可以否認他的科學天賦。他既然說出完全具有可行性這樣的話語,便意味著黃淵的計算真的極有可能是正確的。
“好,你來向大家解釋一下。”
莫象聲沒有推辭。他走上前臺,首先放大了一組公式,說道:“新發現的變異形式的電磁作用力擁有以下特征,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這種作用力,在不接觸新木星或者新土星的前提下對其施加作用力,且損耗極小。計算表明,如果我們可以制造出功率達到一定數值的推進設備,便完全可以緩慢的改變其軌道,并最終讓兩顆行星融合,以達到將其變成褐矮星的目的……”
“我們真的有能力將兩顆氣態巨行星融合為一顆么?”
“原本不具備可行性。可是新發現的電磁作用力在特殊環境下的一種異變,讓我們擁有了這種能力。鳳凰星系中的兩顆氣態巨行星,新木星的質量高達十一倍木星質量,新土星則高達兩倍木星質量,這兩者融合,剛好可以達到褐矮星的最低質量,一旦它被點燃開始進行恒星級別的核聚變,再為其加速,我們便可以躲避在它的羽翼之下,由它保護著我們沖出這茫茫星塵。唔,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適用楊—米爾斯方程,是因為以下原因……”
褐矮星雖然只是失敗的恒星,但在形成初期,它內部同樣會進行核聚變,同樣可以向外界輻射能量,同樣可以依靠恒星風來營造自己的恒星圈。而恒星風可以驅散星塵,在它周邊營造出安全地帶,屆時,人類的飛船只要躲避在它旁邊便可以避免受到面包星云的影響。
“我注意到,就算有這種新型的推動設備,以融合之后褐矮星的質量來計算,我們最多也只能為其施加每平方秒不足零點一毫米的加速度,這種加速真的有意義么?”
莫象聲轉頭再度看了一眼那些公式與數據,才說道:“理想狀態下,我們通過這些設備能為褐矮星施加的極限加速度是零點零八毫米每平方秒,當然,實際情況可能要比這更小。不過如果以零點零八毫米這個數字來計算的話,航行過二十光年的距離,大約需要兩千兩百年。這個數字對我們在座所有人來說沒有什么意義,因為我們不可能有那么長的壽命。但是,對于我們文明來說,我認為這是有意義的。”
首先推動新木星與新土星融合,令其變成褐矮星,再連續為這顆新誕生的褐矮星加速兩千余年時間,依靠它的庇佑,在面包星云之中航行足足二十光年的遙遠距離以離開它的影響范圍,這個計劃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充滿了瘋狂,大膽與不切實際的味道。但黃淵博士書寫出的那些神奇的公式與數據,則將這個計劃從幻想拉到了現實之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轉載于網絡,若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本站管理員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回應,感謝您的合作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