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蓬!
閆法桀連續攻擊,血脈爆發后戰力完全飆升一個臺階,刀法攻勢更是兇猛強悍,宛如一頭受傷兇獸,不過靈魂力受傷,對閆法桀來說,戰力無疑大打折扣。
若是最佳狀態下,配合蒼天之芒,林峰眼下早已敗北。
但眼下,林峰反而氣勢大盛,修羅殺意令得殺心更是爆棚,半步不讓。
因為林峰很清楚,只要他退后半步,那么今日這一戰他就輸了。贏的可能性很低,但就算只有不到一成的幾率,自己都會拼到底。
“萬湮絕!”林峰決絕的攻擊,引到萬湮絕的變化。
無比的專注,極致的刀意,萬湮絕的意境隱隱間好似有所感悟,修羅殺意本就蘊藏暗殺之道,與萬湮絕不謀而合,相得益彰,眼下周圍光之元素躍動更是強烈,閆法桀光線之道的刀法,更令林峰感悟深刻。
“就是這種感覺!”
“光線,以光連成一線,為其身,以暗殺之道相凝,為其心。”
林峰再一次被擊退,蒼天之芒的領域就好似一條條絲線捆綁著他,但每一道絲線蘊藏的光線奧意,卻似穿透萬湮絕的光線之道,令林峰融會貫通。
“再來!”林峰的刀法氣勢如虹,萬湮絕攻擊速度更快,更是迅猛,如從一條巨蟒化身成為異蛟,各方面都是蛻變。
“好小子!”閆法桀贊嘆不已:“越戰越強了。”
眼眸一綻,天罡地煞身霎時點亮72個脈絡光點,刀法相連,暗含空間之道,一縷縷的刀意形成七十二道刀芒,閆法桀的攻擊四面八方而至。
啟源榜最強者,殺招盡出。
以點破面,林峰此時宛如一把尖刀刺入敵陣。
萬湮絕的領悟,逐刀加深,盡管身體宛如被千刀萬剮,但修羅王鎧驚人強大的防御,令林峰更加專注果決。
既戰斗,自不應前懼后怕。
戰至極限!
“轟!”“轟!”“轟!”
激戰的兩人完全忘乎所以,一旁觀戰的東煌被這激烈紛呈的戰斗所吸引,尤其是光之大道的展現,更令他受益匪淺,雙眸閃爍,饑渴地吸收。
“太強。”“真的太強了……”喃喃自語,東煌手中不停比劃。
這一刻,無論最終誰能贏下戰斗,他都已經不在意。
“多少年了。”
“你是第一個逼出我全力的人。”
閆法桀此時身體72個光點閃爍已黯落,取而代之的是36個更大光點,戰刀上的金龍完全膨大一圈,氣息強度,光之元素凝聚比之前強之數倍。
林峰亦不遑多讓,拼盡全力的戰斗讓他受益匪淺。
萬湮絕的感悟,每一秒都好像一個升華,隨著光之元素極致吸收,光之神紋愈加璨亮,光暗融合更是平衡,之前早已達至極限的融合基礎,眼下水到渠成。
光暗融合,基礎第七階段!
“融為一體。”
“這就是融為一體。”
面對著閆法桀驚天一刀的落下,三十六刀化作一刀,林峰同樣施展一刀,直破天穹,光暗光芒將所有一切仿佛都是遮蓋。
一刀劃出,空間碎裂。
刀意后發先至,光暗融合第七階段的強橫,夾雜無盡修羅殺意,凝于戰刀黑礱,化作精煉極限的一刀,萬湮絕100奧意施展。
轟!!!
驚人強悍的一刀。
十陽斷廊道劇烈震蕩,連那十個烈日仿佛都被這強橫極致的一刀擊破,石破天驚,一旁的族長東煌體外早已凝聚一層光罩,嘖嘖稱奇,嘆為觀止。
“太厲害。”這一刀,完全將族長東煌折服。
同樣包括啟源榜最強者,閆法桀。
“我輸了。”閆法桀嘴角殘留血漬,目光炯炯地望著林峰,身體依然屹立,周圍蒼天之芒光芒黯淡,已是被破。
“不,前輩你還沒輸。”林峰對立著閆法桀,受傷也是不輕。
雖然自己占據了上風,但自己清楚,閆法前輩仍有再戰之力。尤其是自己感覺,閆法前輩的刀法仍未到極境,似是還有所隱藏。
“哈哈哈”閆法桀開懷大笑,既不承認也沒否認。
“就此作罷吧。”
“再戰下去,只怕非你我所愿。”
閆法桀雙瞳精亮,額頭上雙彎鉤光芒閃逝。
手中戰刀亦發出錚鳴之聲,收入刀鞘,戰意瞬間煙消云散。
“嗯。”林峰也收回黑礱。
再戰下去,就是死戰了,以自己和閆法前輩現如今的戰力、個性,只怕不到一方身隕難分出勝負。閆法前輩應該還有更強殺招,但已難以完美控制。
更何況全力以赴的狀態下,真的很難分心留手,因為這樣會對自己本身實力造成影響。
自己同樣也是,崑靈心箭第三重仍有一擊之力,但再施展就會像上次一樣,自己和閆法前輩的較量是切磋,而非生死相搏。
“那…這算誰贏了?”族長東煌好奇道。
閆法桀哈哈一笑:“我既然認輸,光之一方的名額自然是林峰的了。”
“前輩大氣,但這名額我不能收。”林峰非厚顏之人,未分勝負就拿這個名額,怎么也于心不安,閆法前輩禮讓,但自己不能就這么收下。
四目對視,惺惺相惜。
“收下吧小兄弟,以你的實力進入后三道輪回,大有一番作為。”閆法桀目光炯動,輕吁一口氣:“但我的實力提升已達瓶頸,短時間內再難提高。”
“就算闖過第四道輪回,第五道輪回已經很勉強,更不用說和祂爭第六道輪回。”
林峰自知閆法桀意思。
閆法前輩的目標一直都不是晉級,而是天命輪回中的最強者,唯一的巔峰神靈——混猄。天命輪回有且只有一個繼承者,要闖過全部輪回,必須要面對混猄。
不過,這并不是自己接受的理由。
“別人搶得頭破血流,你們兩個還推來推去。”東煌笑著說道:“這樣吧,現在也別爭了,五百年后再比一場如何?”
閆法桀望向東煌,挑了一眼,似是知東煌心中小九九,笑道:“也可以。”
“沒問題。”林峰應聲。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