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第二十四章 林嘉的筆記(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天門 >>天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四章 林嘉的筆記(下)

第二十四章 林嘉的筆記(下)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08日  作者:夜深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夜深 | 天門 


求推薦票!!!!求收藏!!

萬平方公里,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蘇逸辰和萬長春忍不住面面相覷,他們怎么都沒有想到這個地方會是如此廣闊,如果再加上林嘉所看見的海洋,也許這個最終數字還要翻上許多倍。

無比的震驚從心底涌起,蘇逸辰和萬長春根本無法想象究竟是誰建造了這么大的一個世界,而且從林嘉之后的記錄里可以看出,林嘉也在懷疑這個“世界”的來源,但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他又無法得出結論。

接下來的記錄比較枯燥,基本都是林嘉在這個世界的探索記錄,其中有著許多對于地質、植物包括土壤方面的資料記錄,但這些記錄中林嘉同樣也寫到,根據他的專業角度來判斷,許多問題都有這不可解釋的奇異之處,除了是人工方面的因素外,自然界是絕對不可能產生這種地貌現象的,這也是林嘉無法解答的一面。

大約過了一個多月,也就是筆記本中的記錄寫到7月0日的時候,林嘉終于重新返回了原來所出現的地方,也就是靠近兩棵巨樹的這片草原。站在巨樹下,林嘉用復雜的目光抬頭仰望著,神色中帶著疑惑。

“我從挎包中拿出一顆果實,這顆果實是從巨樹上摘下來的,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它并沒有腐爛,也不像放久了的普通果實一般表面逐漸失去水份從而變得皺巴巴的樣子。反而,它的表面依舊光滑如夕,甚至由于放的時間長了還散發出一股誘人的香氣,這股香氣很好聞,很讓我有一種咬上一口嘗嘗味道的沖動。最終,我考慮了下,決定吃上一口試試,因為在這個世界中我發現除了我自己之外就沒有任何人了,一個人的孤獨和寂寞是讓人會發狂的,與其這樣下去變得發瘋還不如在死前品嘗一下這果實的滋味,就算它是有毒的,那也是讓我早解脫而已。

可當我咬了一口果實后,果實的滋味卻令自己有些驚奇,這果實并不難吃,甚至于味道還很不錯,清香中帶著濃濃的甜味,吃起來的感覺和蘋果沒什么區別,甚至在味道方面比我吃過的任何一種蘋果都來得干脆可口。

幾口吃完了果實,有些疲倦的我靜靜躺在草地上,把手枕在腦后,抬頭看著巨大的樹冠。我不知道這果實會不會讓我送命,但現在想來不太可能,既然如此就讓我休息一下吧,也許一覺睡下去,不是永遠不再起來就是再一次蘇醒。

我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因為我的手表前幾天莫名其妙地壞了,可能是因為這里有磁場的原因所至,而在這個地方我又沒辦法找工具修理,只能憑著經驗去估算時間了。當醒來之后,我的腦子有些發蒙,當然不是吃了果實的原因,是因為我做了個古怪的夢,在夢中我夢到了一個熟悉的名人,這個人全世界大部分人基本都聽過他的名字,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牛頓。

傳中的牛頓爵士就是躺在劍橋的一棵蘋果樹下思考問題,被熟透了的蘋果砸到了腦袋才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我為什么會突然做起這個怪夢來呢?難道是因為之前吃的果實味道有些像蘋果么?這讓我有些自覺好笑,可當我坐在草地上像個傻瓜一樣大笑著的時候,突然間一個假設從腦海深處冒了出來,這個假設一下子把我自己都給驚呆了,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會有這種奇怪念頭的?難道是真的瘋了么?”

呆呆的看著這兩顆巨樹,還有樹上掛著的紅色果實,我突然間就想到了蘋果。不過,這蘋果和普通的蘋果可不一樣,而是一種西方人人皆知的“蘋果”。

如果,人類所知的最有名的蘋果是什么,那絕對不是我們平常吃的國光之類的蘋果,最有名的蘋果當然屬于《圣經》中所描述的伊甸園內那兩棵蘋果樹上所結的蘋果了。

雖然我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我的祖母卻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基督徒,的時候,當我啟蒙后,不認識字的祖母經常會拉著我的手,讓我幫她念誦《圣經》,直到十四歲時祖母去世那年為止,這段經歷至今我還記憶猶新。所以,對于《圣經》的內容我不陌生,其中關于伊甸園的描述我也記得非常清楚。

伊甸園,本來的意思是指“樂園”,而它在拉丁文中還有另一個含義,那就是“關鎖的園子”。創世記中是這樣寫的:耶和華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那里地上撒滿金子、珍珠、紅瑪瑙,各種樹木從地里長出來,開滿各種奇花異卉,非常好看;樹上的果子還可以作為食物。園子當中有善惡樹。還有河水在園中淙淙流淌,滋潤大地……。

這段描述雖然有著神話的夸大其詞,可我突然間發現。除了金子、珍珠、紅瑪瑙這些外,其余的和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卻如此相象。《圣經》中寫著:耶和華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對于這個所謂的“東方”和“伊甸”這個地名,歷史學家一直都認為是在中國,對于這西方學者們,包括神學家們的觀基本是一致的,可奇怪的是從西方古代文獻來看,上古時期的西方和東方之間沒有什么交往,可為什么《圣經》中會如此明確指出伊甸園會在東方呢?

姑且就認為伊甸園在東方或者中國……不!應該姑且認為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那傳中的伊甸園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這個世界有很大部分和傳中的伊甸園太類似了。

東方、奇花異卉、河流、森林等等描述簡直一模一樣,最關鍵的還是《圣經》中所提到的兩棵善惡樹,也就是被亞當和夏娃所偷食的“禁果”。

對于“禁果”的描述,后人有很大一部分認為這“禁果”指的就是蘋果,而那兩棵善惡樹也就是蘋果樹。那么,如果把自己面前這兩棵無比巨大而又奇異的樹和傳中的善惡樹劃上等號的話,那么這里不就是傳中的伊甸園么?

借著這個思路繼續往下推測,《圣經》中又寫道,由于亞當和夏娃沒有經受住蛇的誘*惑,從而違反了耶和華神的命令偷吃了“禁果”,從而被趕出了伊甸園。亞當和夏娃在西方被稱為人的始祖,亞當是男性,夏娃自然就是女性,可如果換一種角度和思路,那么是不是可以認為亞當只不過是男性人類的通稱,而夏娃又是女性人類的通稱呢?

假如是這樣的話,那么是不是又可以作出一個新的大膽假設,那位耶和華神在這個地方創造了一個伊甸園,然后又創造出代指男女人類的亞當和夏娃,把他們安置在這個世界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可是后來,由于某些原因,耶和華神把這些人類從這個世界驅逐了出去,從而使得他們返回了外界的大自然。就像我們做生物科學研究一般,先是建造了一個飼養動物的封閉場所,然后以旁觀者的目光觀察著它們在里面繁衍生息,在完成所有研究后,把動物再放歸大自然……。”

《圣經》包括它所描述的神話,在國內一向是被批判的“大毒草”,按照常用的法是屬于封建迷信的東西。不過這些只不過是對于普通人而言,甚至于可以,目前中國大陸真正能了解《圣經》的人們并沒有多少。

但是,萬長春卻不同,要知道萬長春少年時期是在教會學校讀過書的,而且年輕時還留過洋出過國,對于《圣經》內容他不陌生。至于蘇逸辰,他雖然沒有讀過圣經,可是由于羅妍的原因,在大學的時候蘇逸辰為了鍛煉自己的外語能力,閱讀和背誦過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甚至于可以,蘇逸辰對于這些作品的了解已經熟悉到了可以倒背如流的地步,何況他還經通拉丁文、法文和德文,在大量閱讀原版世界名著的時候,那些作品中對于《圣經》和伊甸園的描寫不在少數,所以和萬長春一樣,他對這些也不陌生。

此時此刻,蘇逸辰和萬長春兩人情不自禁地對視了一眼,同樣從對方的目光中看到了無比的驚愕。

(新書沖榜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拜托大家投下推薦票,記得順手收藏!謝謝!)


上一章  |  天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