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第二十一章 筆記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天門 >>天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一章 筆記本

第二十一章 筆記本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08日  作者:夜深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夜深 | 天門 


“萬老師……?”

蘇逸辰不知道林嘉是誰,他也沒聽過這個名字,所以當萬長春作出這個舉動的時候有些疑惑不解。萬長春等鞠完躬,按捺不住的蘇逸辰忍不住就詢問起林嘉的身份來,這時候萬長春才告訴了他林嘉的情況。

林嘉是一位在國內非常有著名的學者,他是中國在農業化學方面首屈一指的專家,曾經擔任過bj大學農學院土壤系助教,中國科學院助理員,助理研究員,sh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等職務,1978年,林嘉調任西北科學院擔任副院長和教授,主持西北地區的科研考察工作,在職期間他曾經十多次深入西北腹地進行科學考察,甚至還帶隊穿越過沙漠進行第一手的科研工作。

1980年6月,也就是三年前的時候,林嘉又一次帶隊進入大漠進行科學考察,由于考察工作進行到中途時候,后勤方面出了些問題,隊伍發生了嚴重缺水情況,當時林嘉主動出去尋找水源,可誰想他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從而就此失蹤了。

林嘉的失蹤在當時是一件大事,當發現林嘉失蹤后科學考察隊就地就組織了搜尋,可始終都找不到林嘉的下落,接著,當失蹤消息傳到西北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后,兩院的領導,包括中央首長尤其重視,甚至發動了附近駐軍部隊在方圓幾十公里范圍內進行拉網搜尋。可是,最終的搜尋工作雖然持續了很長時間,可依舊沒有找到林嘉的下落,結果就是人不見人,死不見尸。

林嘉出事的時候,蘇逸辰正是在參加銀河巨型機集成電路項目中最關鍵的時刻,每天泡在實驗室里的他對于外界的新聞報道絲毫沒有留意,何況林嘉雖然是國內知名學者、科學家,可他研究的方向和蘇逸辰所關注的完全不同,所以蘇逸辰不知道林嘉的大名也是正常的。

但萬長春卻不同,一方面他和林嘉的年齡相差不遠,兩人是屬于同一時代的科研工作者。另一方面,同為國內知名科學家,萬長春雖然沒有見過林嘉,更沒直接和他打過交道,但對于林嘉這人是早就有所耳聞,甚至當林嘉失蹤的消息傳來后,萬長春當時還為國內失去了一位如此優秀的科學家而痛惜了一番。

可誰想到,早在三年前就失蹤的林嘉居然會在這個地方發現他的尸體,這個情況簡直有些令人匪夷所思,難道當初林嘉的失蹤和他們一樣是遭遇到了意外,從而神秘地落到這個地方的么?可就算這樣,林嘉也不應該死在這里啊!難道在他之后又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一些事?

短暫而肅穆的默哀后,萬長春緩緩蹲下身子,翻了翻林嘉隨身攜帶的垮包,包里除了一個水壺、一個搪瓷茶缸、一把耗盡電池的手電筒、一只損壞了的軍用指南針再加上其它些野外作業使用的的工具外就沒別的東西了,隨后萬長春把目光注視到了尸體的胸口,伸手輕輕把那支別著的鋼筆給抽了出來,當他看到鋼筆的筆桿上刻著林嘉的名字時,此時此刻可以確信無疑,對方就是在沙漠中神秘失蹤的林嘉了。

一位令無數人至今牽掛的科學家,一位受人尊敬德高望重的學者,他的遺體在這個地方被發現,這讓在場的三人感慨萬千。雖然,他們不知道林嘉究竟遭遇了什么,也不清楚林嘉究竟是怎么進到這地方來的,可不管怎么,中國人講究死者為大,入土為安,讓林嘉的遺體如此躺在通道中終究是一件很不合適的事,為此萬長春建議把林嘉的遺體稍作安置,這個建議很快就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

蘇逸辰主動脫下自己的外衣,在胡志軍的幫助下把林嘉的遺體稍作包裹,準備一起移到合適的地方進行安置,等之后有機會的話再想辦法把他的遺體給帶出去。可當他們剛抬起林嘉的遺體時,只聽到噠的一聲輕響,低頭一看,一本筆記本靜靜躺在地上。

這是一本很普通的筆記本,封面還印著“工作手冊”四個燙金的字,只是這四個字由于時間的原因顯得有些黯淡了。筆記本應該是屬于林嘉的,而且被他塞在懷里,所以之前萬長春并沒發現,而當他們抬起遺體的時候這才從懷中意外地掉落出來。

“等等!”萬長春連忙喊了一聲,俯身撿起筆記本,下意識地翻開看了看。看了幾頁,他就發現這個筆記本的內容是林嘉用來進行記錄工作和日記的時候,頓時揚了揚眉。

眼下暫時還是需要先安置林嘉的遺體,萬長春按捺著心里的好奇,把筆記本先收了起來,等三人搭手把遺體抬到原來進來的岔路口,找了個比較空曠的地方放下遺體,這時候萬長春這才拿出筆記本繼續翻閱。

林嘉是一位嚴謹的學者,而且他的專業更是農業化學方面,同時對地質勘探也深有研究。由于長期的戶外科學考察,養成了他隨時記錄的習慣,所以這個筆記本里詳細記錄著他進行考察的許多細節,包括考察地區的地形、地貌、土壤、地質結構等等各方面的數據。

從筆記本的最初日期來看,應該是林嘉調任到西北科學院時開始記錄的,萬長春對于前面的內容只不過是粗粗閱覽可下,接著就快速翻到后后面,當他翻找到1980年6月11日的時候,萬長春的目光頓時一緊,因為他知道這一天就是林嘉失蹤的前一日。

“6月11日,天氣晴,氣溫7至8度。今天是考察隊進入沙漠的第五天,我帶著王和唐對這片沙漠進行厲行的資源和條件調查,結果很不樂觀,由于近些年西北沙漠化的加劇,自然環境的惡化已經非常嚴重……按照出發前的資料記載,這附近應該有暗河存在,但是我們搜尋之后并沒有找到這條暗河,甚至連沙漠中遺留的植物跡象都沒發現,也許這條暗河已經干涸,或者因為沙丘導致的地形的變動發生了偏移,考慮到這一,我決定明天向東繼續前進,如果暗河發生偏移的話,最大的可能就是在東邊……。”

“6月1日,天氣晴,氣溫10至9.5度。今天是考察隊進入沙漠的第六天,根據昨天的決定,我帶領隊伍向東繼續找尋那條暗河,在隊伍前進0公里后,我們終于發現了沙漠中植物的跡象,雖然這只不過是幾棵早就枯死的胡楊,經過取樣分析,胡楊枯死的時間并不長,最多也就是四五年的時間,從這可以完全證實了資料中所描述的暗在是真實存在的。更令人驚喜的是,在距離胡楊向東1.公里的地方我還發現了幾株活著的仙人掌,這是一個好消息,仙人掌的發現表示暗河并沒完全干涸,也許繼續往東搜索就會發現沙漠中的綠洲。

按照我的設想,考察隊應該繼續向東再一次搜索,可這時候老馬告訴我,隊伍攜帶的水和汽油已經快耗盡了,老馬建議考察隊暫時停止前進就地扎營,同時通過電報聯系部隊求援。經集體討論,我勉強同意了老馬和同志們的建議,親自起草了電文,由發報員蕭發送了電報,半時后,部隊方面很快回電答應了我們求援請求。

扎營完成,我躺在帳篷里始終無法入眠,隊伍缺水的情況是比較嚴重,可我認為還是可以堅持一下,因為在即將發現綠洲的情況下向部隊求援是件很不慎重的決定。雖然作為隊長,我個人尊重集體意見,可要知道由部隊派車送水過來這需要耗費很大一筆費用,以目前經費緊張的情況,這筆錢足夠用于考察隊干更多的科研工作。

思來想去,我相信自己的判斷不會有錯,就在東邊不遠處就會有綠洲,只要找到水源,我們缺水的情況就能得到緩解,也能夠省卻這筆不菲的費用,所以我決定趁著部隊還未出發的空隙出去找水源……。”

看到這里,萬長春眼框漸漸濕潤了,因為他知道就是這一次找水從而導致了林嘉的失蹤,但他怎么都沒想到,林嘉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獨自離開營地找水去的。當年他得知林夾失蹤的消息時,惋惜和感嘆之余同樣也有著疑惑不解,他怎么都搞不明白作為一個優秀的學者,一位嚴謹的科學工作者,為什么會在沙漠中莽撞地一個人跑出去找水呢?而當看了林嘉的記錄后,萬長春才恍然大悟,深深理解了林嘉當時做出這個決定的想法。

(新書需要大家支持!沖榜時期力求推薦票!求收藏!)


上一章  |  天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