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庭第二百一十七章 商事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庭 >>唐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商事監

第二百一十七章 商事監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20日  作者:金山時雨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金山時雨 | 唐庭 

每次魏華出現無一例外都是前來傳旨的,除了這事,好像沒聽說剛直不阿卓爾不群的魏大爺還有什么其他的差事,這次也不例外,魏華隨著李績前來,依舊是宣旨。

播種機已經開始送往各地,戰事暫時看起來也很順利,不過這些都是花錢如流水的項目,看起來辦的挺歡,背地里國庫就跟底部開了個大洞的口袋似得,不斷的朝外漏錢。

接下來,朝廷開始在‘錢’上面打主意了。

陛下和三省商議過后,決定成立一個單獨的部門,在傳統的五監之外,新成立‘商事監’。顧名思義,專門管理商人和國家的商務。

按照傳統,朝廷設立的五監九寺是個統稱,看上去好像是平級,但具體來說,每個部門也有高低區別。

比如說同樣是五監,國子監、將作監、少府監,這三個部門的一把手都是從三品大員,軍器監長官就只有正四品上,最小的一個部門,都水監一把手,連‘監正’的名號都沒有,叫做‘都水使者’,只有正五品上,還不如將作監的少監官大。

就像是一起去取經的幾位,有的當了菩薩,有的當了佛,八戒就只能當一個使者。

新成立的商事監就是這個‘八戒’。由于這個部門是天地劈地頭一遭,管理的又是向來被視為下賤行當的‘商’行。所以即便皇帝陛下大力主張,也不得不考慮到朝廷和民間的影響反對力量,所以暫時就按照其余五監中最小的都水監規制。設立主官‘商事使’,正五品上的官。

商事監非但整體規制低,連衙門編制都不如其他監,一般監,除了監正、少監,還監丞、主簿、錄事等一大批六到九品不等的官,整個衙門里有品級的至少有二三十人。剩下的為這個部門服務,沒有品級但‘端鐵飯碗’小吏有數十到百人不等。

而這個新成立的商事監。只設了一正一副兩位長官,一把手是‘商事左使’,二把手是‘右使’,同衙門辦差。右使是左使的副手,但并非屬吏,官有大小,職有正負,卻不是上下級統屬關系。

另外給了兩個七品監丞,四個九品主簿的編制,其余的一概沒有。

五監變成了六監,可這個商事監,其實就是個微型衙門。非但最高長官低人一等,連衙門里同等職位的官員數量和品級都比其他幾個監要低。

商事監的一把手,商事左者。自然就是蘭陵男蕭庭。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特權,商事監直接向宮中,也就是陛下負責,不受三省轄制,商事左使有‘圣面直陳’的權力,有什么事情。不需要通過三省,直接和皇帝陛下溝通。當然。皇帝如果因為商事監的事,有旨意涉及的商事監之外的部門,依舊需要和三省商議。

話句話講,這商事監規格不高,但卻類似于皇家的直屬部門。

“這個商事監,麻雀雖小,五臟嘛,其實也不是那么太全的。”

魏華宣讀完旨意,難得的說了一句廢話,讓蕭庭很是意外,這家伙什么時候轉了性子,居然會說和他的差事好像不相關的話了?

不過,魏華接下來的話,卻讓蕭庭明白了,他說的這些,絕對不是和他的差事無關,相反,還是大大的有關系。

新成立的商事監,一共八個‘職事官’的名額,四個主簿兩個監丞未定,一把手商事左使是蕭庭,二把手商事右使,正是這位禮部侍郎魏華魏大爺。

魏華不懂經濟,不明商務,甚至連人情世故都不太明白,但他熟知朝廷禮儀規制,唐律倒背如流,為人不徇私情剛正不阿,有時候甚至有些鉆牛角尖的認死理,朝廷正是要用他這一點,去‘鎮住’新成立的商事監,即可以避免商事監的發展脫離朝廷,或者說皇帝老子的控制,從另一方面,也是對于蕭庭權力的制約。

對于此,蕭庭倒也能理解,大唐的商務是他一手創辦的,那個還不太成熟的商務章程是他起草的,商事監留著的幾個空缺,最早的班底,將來也難免是蕭家的親信,如果不派魏華這樣一個角色進商事監,那商事監簡直就是蕭家的,而不是朝廷的了,任何一個統治者都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說來也巧,魏華的職責還真就是后世的‘紀/委’那一套,不插手商事監的具體政務、決策、人事,但卻用唐律和道德,監督規范商事監的任何活動和人,即是什么都不管,同樣什么都能管。他也能直接向陛下上書,發現有違規之處,能在朝廷上彈劾商事監的任何一個人,或者背后打打小報告,上上密折之類的。

總的來說,讓魏華當這個商事右使,蕭庭還是比較滿意的,魏華這人雖然討人厭,可他沒什么壞心思,為人很正,也有自知之明,應該不會對自己有多大掣肘,最多像唐僧一樣在耳朵邊上嗡嗡嗡。

原先他還以為,一旦朝廷成立商務部門,那位管著內庫的武昭儀八成會來攙和上一腳,要真是那樣才是大麻煩,武媚娘的身份在那放著,一手還攥著內庫這個龐然大物,皇帝的錢袋子,自己無論如何也爭不過她,這個商務部門最后就只能淪為李治武媚娘夫妻兩的小衙門,變成第二個內庫。

商事部成立的時機的確很微妙,正是朝廷造完播種機、勉強支撐西征大軍。已經快要掏空國庫的時候,偏偏又趕上了武昭儀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起來,不便操勞的這段日子。也不知道是李治陛下有意為之,還是純粹的巧合。

果然僅僅是純粹的巧合,只能講李治陛下和自己蕭家的運氣,實在都很不錯。

“我這禮部侍郎說起來,其實就是個閑差,一年三百六十天,倒是有三百天無事可做的。這次商事部初創。如今只堪堪的搭起來一個空架子,有千頭百緒的事要處置。日后我與蕭蘭陵便是同衙辦差了,你我也該竭誠報效,不復朝廷期許才好。”魏華還是那副樣子,一開口就是教訓。

“是是。魏右使說的是。”蕭庭點點頭道。對于魏華的話不必太朝心里去,不過卻是有點疑惑,這事和李績有什么關系?

瞧瞧李敬業,難道李績要把李敬業塞到商事部來?不至于啊,一來這小子年紀太輕,根本沒資格做官,二來他老李家,恐怕也看不上那什么*品的縣丞主薄吧。

“蕭正史。”那邊魏華完全沒有感覺到自己被忽視了,繼續道:“商事部草創。一切還都沒個頭緒,說白了就是個空殼子,當務之急。還得拿個主意,先建一個衙門出來。”

這次蕭庭徹底給震驚了,瞪著眼睛不可思議的望著魏華,這算什么,官小人少沒編制也就罷了,一個監搞到現在也就自己和魏華兩個光桿司令也不去提它了。可居然連衙門都沒?是個畫餅?

“修齊你也要體諒陛下和朝廷的難處。”

李績悠悠的開口了:“朝廷在關內造播種機,對外還在用兵。本就是拮據,這時候拿出一大筆錢來新建衙門實在為難。再說,這商事監雖說是陛下大力支持的,可以商立部,畢竟驚世駭俗,朝廷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拿不出錢這就是個借口,這么大個王朝再窮,也不至于連幾間房子都蓋不起,別的不講,那邊皇帝的避暑行宮九成宮還在蓋著呢,隨便一個偏殿的錢都夠建一個衙門了。

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后面的那一句,新成立的商事監阻力很大,皇權和三省權力分治之下,把商事監成立起來,已經是李治最大的能力極限了。

要知道,戶部可是管在趙國公手里的。

接下來魏華又丟了一個炸彈:“朝廷的意思,既然商事部管著商,那想必是不愁錢的。商事監衙門的開銷,除了你我和幾名監丞主薄的俸祿之外,一概自理……”

他大概也覺得朝廷有點過分了,咳嗽了兩聲,看看蕭庭的臉色,才繼續說:“包括建衙門的費用……”

蕭庭總算是明白了,再接下去,恐怕就是要自負盈虧了。

他很無恥的湊上去,一本正經的問魏華:“這意思,就是建衙門的錢,你出一半,我出一半?”

魏華大驚失色,連忙擺手:“正使說笑了,我哪有那么多錢。”

“要不我這個左使出六成,你這個右使出四成?”蕭庭繼續笑道。

“修齊莫要玩笑了。魏右使清廉是有名的,雖有些薄產,可也禁不住你這么掏。”李績呵呵一笑,打了個圓場,把魏華從尷尬中解救了出來,對蕭庭道:“我今日來,說好了是要謝你的,別的不提,先送你一塊地讓你把衙門建起來再說。”

蕭庭看看李績,有點犯琢磨,恐怕不光是這個目的吧。

“你們兩位,先隨我去看地。至于蓋衙門的錢,修齊你也別揶揄魏華了,老夫做個主,就你家掏了吧。”

李績指指遠處忙忙碌碌的幾個作坊,意味深長的笑道:“賺了朝廷這么多錢,總該有所表示不是?也好讓天下人曉得,你蕭蘭陵是取自于朝廷,用之于朝廷,并非為了一己之私啊。”

“英公提點的事。”蕭庭一抱拳,順著桿子朝上爬:“朝廷艱難,我義不容辭。”

“好好好,先帶你們去看地去,那可是塊好地,若非是修齊你來當這商事監監正,老夫還真舍不得。”李績哈哈一笑。(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150401202205311’打賞支持!


上一章  |  唐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