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庭第一百八十四章 順帶說一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庭 >>唐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四章 順帶說一下

第一百八十四章 順帶說一下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06日  作者:金山時雨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金山時雨 | 唐庭 

堅持少廣告,無彈窗,堅持穩定更新,堅持回復用戶反饋的問題,望書友幫多多宣傳.


老頭子已經搬到了蕭家莊子上來住,簡簡單單的幾個草蘆,面朝大河背對蕭家大宅,環境清幽,抬頭就能望到遠處的終南山,隔三差五的去蕭家蹭個飯,跑孫思邈那蹭點特效藥,想睡就睡,睡醒了就畫,沒半分要操心的事,順帶領著一份朝廷工部尚書的退休俸祿。⊥頂點小說,用他的話來說,這就是神仙的日子。

“改日老夫帶你去平康坊,想當年我年輕的時候,也是平康坊里的常客呢。如今當年那些個相好的鶯鶯燕燕,也都改行當起了鴇母,讓她們給你挑幾個水靈的。”

閻立德最近心寬體胖,食欲大贈,一頓飯干掉一碗沙湯,七八顆牛丸,外加兩個白面饅頭,吃飽了拉著蕭庭去遛彎,一邊散步,一邊和蕭庭大吹特吹他年輕時候的風流韻事。

說道平康坊的事,蕭庭倒是想起來了,上次在平康坊遇到綠帽房和薛萬徹兩個人,心思又回到了朝廷上,就把那天在英公府上的疑惑直接問閻立德。

“咦?這你都不知道?”閻立德極為意外,直愣愣的看了蕭庭半天:“虧你整日來往的非富即貴,連武昭儀尚無子嗣都不知道?”

蕭庭一愣,啥?武媚娘至今還沒個兒子?這不對啊,原本的歷史上她已經生了李弘了吧?難道自己記錯了,還是歷史又開了一個玩笑?

這么一來,倒是說得通了。她跟王皇后都沒兒子,那李大郎這個庶出的長子,自然成了香餑餑,難怪瞧著武媚娘對李大郎挺親熱的,可惜手不夠快。被王皇后搶先一步給過繼了。

不過以武媚娘的生育效率,即便現在沒兒子,將來八成總是會有的,保不準到時候李大郎又會落個怎樣的下場。

不管什么下場,李大郎一口一個蕭叔叔的叫著,蕭叔叔總不能眼睜睜的瞧著他倒霉他死不管。怎么管?螞蟻沒法去管大象的事。說到底,還得蕭叔叔自己變得更強大。

第二天,就找到裴行儉,由他領著去各處軍府處理棉花田的問題。

關內道是大唐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唐軍最大的兵源地,全國最能打的府兵,大半都在關內道,唐軍的威風,有一大半是關內子弟打出來的。僅僅從數量上來說。全國幾百處軍府,關內道就占了三四成,所以說到唐軍,也往往用‘關中子弟’代指。

按照就近就大的原則,先去離著蕭家莊子最近的軍府,下府不考慮,人和地都太少,主要目標是像裴行儉領著的這種有三千人朝上的上府。如果有地理條件特別好的,中府也能考慮。

和大頭兵打交道是件很麻煩的事。對了脾氣什么都好說,不對脾氣啥都別談,但有了李績的那張二指寬的紙條,情況則完全不同。

一路過程出奇的順利,不少領軍的都尉一看到英公手跡,立刻二話不說。蕭庭怎么說,他們就怎么辦,簡直像是在接軍令。

按照府兵制度,十二衛大將軍平時就是個虛職,只有在戰時。將軍們才能調集指揮府兵,打完仗之后府兵們各自回到自己所在的軍府,將軍們平時并沒有實際的兵權,也不能直接指揮府兵,最多帶些親兵;而軍府的長官都尉,只負責操練屯田,沒有朝廷的指令,不得擅自率兵出營,雙方形成一種制約。

換句話講,理論上來說,沒有朝廷的旨意,再大的名將也不可能聚兵造反。

但理論終究是理論,像李績李靖這樣的人物,在軍中的威望太高,不少軍府的長官都尉都是跟著他們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甚至干脆就是原先他們的親衛,對于他們的令比朝廷的旨意看的還重,就算是造反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會毫不猶豫的跟上。對外能平定江山征伐異族,對內在軍中有著絕對的影響力,這是朝廷對武將們看重的原因,即便以趙國公權勢熏天,也不會去沒來由的得罪李績。

前前后后也就跑了十三個府,每個府說了幾句話,五千畝地就已經落實了下來,只等明年開種。

蕭銳老伯伯終于帶著老婆帶著兒子上門拜訪了。按理說本該是幾天前就來的,帖子上也寫的很清楚,不過蕭銳老伯伯偶然小恙,在床上躺了好幾天才痊愈,所以改了時間。

來的時候一路上那叫一個鑼鼓喧囂,儀仗遮云蔽日的,前前后后蜿蜒了好幾里路,隊伍的這頭已經快到了蕭家大門口,隊伍的尾巴還沒進蕭家莊子。

迎接這些皇家出來的家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家丁護衛侍女上百號人都要蕭家接待,對哪一個都不能有半分的怠慢,也不能有過份的抬舉,都有禮數在那約束著,丁點兒錯不得。

下人們也就罷了,反正不用蕭庭受罪,吳嬤嬤和牛老漢熬了兩天總算拿出了個接待的章程,慕一寬那邊也臨時調來了一批見過世面的伙計幫忙。

可接待襄城公主宋國公本人,卻必須由蕭庭親自出面。人家是全幅儀仗拿出來,表示對你最高規格的敬意,蕭家也得拿出蕭庭的全部儀仗,這叫做對等接待。

光是一套完整的男爵行頭就是十幾斤重,朝散大夫和翊麾校尉也各自有一套小行頭,加在一起少說二十斤出頭,花里胡哨的穿著像是要上戲臺子,臉上還得涂脂抹粉,走兩步就冒汗,把臉上的妝給沖淡了,還得隨時補妝。

為了確保不失儀,吳嬤嬤帶著幾個丫鬟‘折騰’了蕭庭大半天,蕭庭好懸沒吐出來,要是把這半天的過程用在逼供上面,他保準能連穿越都交代了。

凈水潑道,男爵府中門大開。丫鬟下人們垂首肅立,一個個跟樁子似得杵在那一動不動。遠處傳來哐當哐當跟打雷似的鑼響,好不容易迎來了蕭銳一家人。

雙方正要相互致辭行禮,還沒等開口說話,遠處忽然馳來幾匹駿馬,停在蕭家大門廣場。

“有旨意!”

來的是最陌生的老熟人。禮部侍郎魏華。

圣旨來的太突然,蕭蘭陵和蕭銳一家子也顧不上相互行什么禮數了,全部齊刷刷的給魏華大爺行禮。

旨意很簡單,蕭庭救了李敬業一命,朝廷給他加了一百戶食邑。

“以男爵享四百戶實封,呵呵,修齊可算是開國以來第一人了。”蕭銳老伯伯撫須長笑。

這得分怎么看,四百戶的男爵當然是少見的,可說到底也就是個男爵。跟那些個公主郡主動不動幾千戶的食邑相比不值一提。不過有勝于無,蕭家莊子上幾個作坊一日比一日紅火,人手已然有些不夠用了,陡然之間多出三分之一的莊戶來,暫時解決了人手的問題。

“到家里說。”蕭庭笑呵呵的把蕭銳一家朝宅子里迎,襄城公主領頭,一家三口三個人從中門大步而入。

雙方都很有默契的忽略了前來傳旨的魏華大爺,好像這個人就是空氣。根本不存在一樣,除了接旨的時候。其他時間沒人跟他多說一句話,甚至沒多看他一眼。

被孤立無視的感覺反而很讓魏華大爺感到受用,極大的滿足了他‘卓爾不群’的的精神需求,非但不怒,還罕見的露出了滿意的神情,像抽足了大/煙似得。一臉心滿意足,打馬悠悠的離開蕭家莊子。

蕭家大宅里,少不得一番寒暄。

當著眾人的面,說的都是能擺上臺面的場面話,不談朝政不談陰私事。所以蕭銳老伯伯沒怎么發揮,倒是襄城公主拉著蕭淑慎問長問短,今年多大了,許了婆家沒有。

“回殿下的話,還沒呢。我哥整日就琢磨著趕緊把我嫁出去,他好娶嫂嫂。”蕭淑慎一臉天真,一副童言無忌的樣子。

“你兩還在鬧呢?”蕭守道沖蕭庭眨眨眼,一臉的促狹,用口型問。

“關你屁事。”蕭庭用口型回答他。

襄城公主手腕一抖摸出個碧玉佛手塞到蕭淑慎手里,抬頭瞪了蕭庭一眼:“你也是個不懂事的,嫁娶還分什么先后,一定要等她許了婆家,你才能娶親?就沒聽過這道理。”

“殿下說的是。”蕭庭嘿嘿一笑。

“既然說的是,你就該上心點。”

襄城公主不依不饒,“不光是這丫頭的婚事,你自己的婚事也不能耽誤了。成家立業成家立業,先成家再立業,我瞧你這業倒是先立起來了,可轉眼就快二十的人了,家卻沒個著落。你倒是給我說說,什么個打算?”

作為一群公主的老大姐,襄城對于衡山的事不可能不知道,相反,由于蕭銳這個太常寺卿的身份,或許襄城公主還是知道的最清楚的。

“還是原來那個打算,可您得容我點時日。”蕭庭心想這話也不能當眾問啊,難道要我當著你的面說我準備抗旨,悖逆你哥你爸,兩任皇帝的意思,硬生生的去搶?

襄城公主說起話來語速極快,像是連珠炮一樣:“我不管你怎么做,你有什么打算也不必告訴我,我也懶得聽。只告訴你一句,要么不做,既然你做了初一,就得把十五給做完了,有個結果出來。若是開頭轟轟烈烈的,過上個一年半載卻沒個下文,我可饒不了你。”

你懶得聽還問個屁?蕭庭覺得這位大姨子還真是奇葩,難為蕭銳老伯伯跟她過了這么多年還能整天笑瞇瞇的,看來老子還得修煉。

至于‘下文’,自然是必須有的,按照蕭庭的判斷,只要蕭家按照目前這個勢頭再發展一兩年,到時候就連趙國公恐怕也要考慮考慮,到底是和蕭家死磕還是舍了長孫詮去結交蕭家。

一兩年,這是最慢的情況,如果中途有什么變故的話,也許根本用不了這么久。至于什么大齡男女,在蕭庭看來就是個屁,上輩子三十歲沒結婚的人滿大街都是,這輩子還不到二十,按禮法說,弱冠之后才成年,沒什么好著急的。

嘮完家常就開席吃飯,男女分桌,男的這一桌,也就四個人,特意把閻立德、孫思邈請來作陪。可孫思邈給襄城公主拉到女桌去了,討論什么養生之道。

私下里,蕭銳老伯伯的話茬開始冒出來了,他跟蕭守道父子兩一脈相承,都是先扯一通無關痛癢的事情,高度贊揚了一番蕭庭的育人之術,連蕭守道這個朽木都能給他雕刻成良材,實在是化腐朽為神奇,守道能有今天,全靠著賢侄你一手提攜指點之類的客套話。

然后來一句‘還有個事,順帶說一下’。

“正巧立德兄也在,有個事順帶說一下。”

蕭銳笑呵呵的說:“修齊你也知道,新官上任都要燒個三把火,守道出任將作監少監,總得有些建樹才是,我跟閻監正也談過,說到底,還要請修齊你幫忙。”(未完待續。。)。.。

我喜歡這本小說推薦

暫時


上一章  |  唐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