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庭第三十二章 一千多年的巨大代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庭 >>唐庭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二章 一千多年的巨大代溝

第三十二章 一千多年的巨大代溝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22日  作者:金山時雨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金山時雨 | 唐庭 
正文

‘掛桶式大功率雙輪畜力水車’的灌溉效果要遠遠超過以前三臺水車的總和,原本需要三臺竹筒水車加上臥牛村百十號人連續奮戰幾日夜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將幾百多畝田澆了個透。

蕭庭琢磨著,既然臥牛村要灌溉,長安縣其他的村鎮想必也缺水,是不是將大功率水車普及開,讓長安縣所有的村鎮都受益。

這樣一來好處是至少有三方面的,對農民而言灌溉完成了,糧食不會減產,來年能不說過上好日子,至少不會餓死人;對自己而言,無論朝廷能不能看得見,這都是一份救人水火的功德;對裴行儉而言,大災中他治下的長安縣如果沒有大規模的減產,絕對是一份耀眼的政績。農業社會嘛,朝廷看重的就是農耕。

萬萬沒料到,這個想法才說出口,就遭來了牛老漢的強烈反對。

“小郎君,這可不是本分人干的事。”

牛老漢一個勁的搖頭:“俺們臥牛村的事,俺們臥牛村自己能做主,其他村子里的事,自有他們的家主、村正和長者管著,餓死也好,撐死也好,都輪不到俺們插手。他們麥子要是真收不上來,鬧了饑荒,來咱們臥牛村要飯,咱們管他們吃喝都行,但別人村里的裝不裝水車,咱們萬萬管不得。那不本分。”

蕭庭不理解了,一開始還以為牛老漢懷揣著自私的想法,不愿意讓別的村莊分享好處,可是聽他話里話外的意思,竟然是責備自己不本份。

不本份?這三個詞讓蕭庭很郁悶。

老子一顆公心,一毛錢好處不貪,就想著讓水車普及開,讓整個長安縣都得利,免得那些農民餓死,這放在哪都是值得表揚的行為吧,怎么到了大唐,就變成‘不本份’了呢?

問牛老漢為什么這么說,他也嘰嘰咕咕的解釋不清楚,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句話,這么干不本份,不能這么干,要是這么干了,朝廷非但不會嘉獎,反而會怪罪下來,別的村莊也不會領情。

說了半天,兩個人就是雞同鴨講,完全說不清。

看牛老漢說話的語氣和表情,蕭庭發現他和自己現在處于兩個難以溝通的極端。自己非常不理解為什么這么做不本份,認為有好的技術普及開是天經地義的,而牛老漢似乎天經地義的就認為這就是不本分,反而不理解蕭庭為什么不理解。

既然講不清,蕭庭也懶得去顧忌別人的想法,在他看來,能多收一點糧食,來年長安縣能少餓死幾個人,這總不會是壞事。于是干脆不顧牛老漢的反對,準備派熊二和宋大頭帶著設計圖紙,去附近的村莊普及。

沒想到,一向以蕭庭馬首是瞻,把蕭庭捧在天上的牛老漢見狀,竟然帶著三個老頭子攔在村口,擺出了一副死諫的架勢,苦苦哀求,為了小郎君的名聲,為了小郎君的前途,誰要是到其他莊子上裝水車,除非從他們的身體上踩過去。

“這到底是為啥啊!”

蕭庭滿頭黑線,雙方都是好心,自己是想救人救糧食,肯定不是錯。牛老漢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也是為了自己好,更不能說他錯了。

事到如今蕭庭只能揮揮手,暫時打消了普及大功率水車的念頭,讓熊二和宋大頭該干嘛還干嘛去。不要講牛老漢是為了自己好,退一萬步,就算是僅僅是因為私心,不想讓其他村莊共享利益,蕭庭也不能真讓人從他們三個加在一塊都快兩百歲的老頭子身上踩過去。

“修齊啊修齊,你是在山里長大的,有些事不明白也正常。牛老漢還真就是為了你好,老人家活了一輩子看的明白,生怕你受了不明不白的委屈,俗話說家有一老勝過一寶,你得好好謝謝人家。”

裴行儉風塵仆仆得來了,一來就聽說了大功率水車事件,把蕭庭拉倒一邊語重心長的說。

“到底是為什么?”蕭庭也知道牛老漢是為了自己好,但就是想不通,“我做好事救人也錯了嗎?”

“修齊你一肚子學問,難道不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道理?士農工商,學子、官員、士卒,各司其職,各行其事,該干什么就干什么,你分內的事你做好了,這就叫本份。不是你分內的事,你做了,那就是不本份,做的越好,越不本份”

裴行儉指指腳下的土地:“這是臥牛村,你是臥牛村的人,你管臥牛村的事,那無可厚非。但長安縣其他的村鎮農戶,有他們自己的村正保正管著,有他們自己的家主管著,你要是插手了,豈不是顯得人家家主、村正都很無能,都不如你?”

他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道:“再說的遠了點,這賑災救民都是朝廷的事,你卻出頭來管,你把朝廷至于何處?百姓是感謝朝廷,還是感謝你?這話要是傳到朝廷上了,說不定就有人會認為你拉攏民心,意圖不軌!”

“那我跟著你和老神仙去救災呢?”蕭庭問。

“對啊,你是跟著我和老神仙一起去的,救災隊伍名義上是長安縣縣衙領的頭,而不是你或者老神仙,所以你這就叫做義民,相反,你要是一聲招呼都不打,自己帶著人馬糧食去救災,那就是亂民,不本份,朝廷上民間還有那些門閥的就能指著脊梁骨罵你,口水都能淹死你,治罪都不冤枉。別的不說,長安縣里有好幾處公主、國公、國侯家的莊子,你若是一聲招呼不打就讓他們的莊戶搞什么水車,你猜會怎么樣,人家直接派人上門拿你都是輕的。你要是想著事先打招呼,你一介白身,人家見都不會見你。”裴行儉道。

裴行儉畢竟是土生土長的唐朝人,又有是世家出身的文化,在官場了混了幾年,也懂政治,溝通起來比牛老漢說的透徹,他這么一通解釋,蕭庭終于明白了。

這不是自己無知幼稚,也不是古代人保守落后,而是一千多年的巨大思維代溝導致的誤會,很多在后世看來很正常的想法,在一千多年前,那就是不可理喻的,甚至是大逆不道的。

打個比方,上輩子蕭庭還算孝順的,但有時候也會和父母吵架拌嘴,說急了摔門就走的情況也有,但這種行為要是擱在唐朝,那就是大不孝,跪祠堂是輕的,亂棍打死也不算重。

說白了就是裴行儉最開始的那句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仔細想想,其實后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樣,任何統治者都希望子民老老實實的,不該你想的不要想,不該你做的不要做,一門心思傻不拉幾的埋頭苦干到死最好。

“說了半天,我算是明白了,這年頭想干點什么事,先有有個名分,是不是?難怪太宗皇帝打這個打那個,有時候明明就是欺負人家,還非得找個大義的名分才能出兵。”蕭庭問。

“修齊這話說的,你叫兄弟我怎么接口?”

裴行儉嘿嘿一笑,撓撓頭:“不過,理是這個理,你若是有個官身,或者有個爵位,哪怕是最小的爵位,根本不管事的閑散官員,辦起事來都方便的多,畢竟官員的職責便是為國分憂,為民謀福。不管辦什么事,朝這上面拉扯準沒錯。”

“得了,廢話少說,你現在就是官,水車的事你去推廣,總沒問題了吧。”蕭庭道。

“呵呵,修齊腦子就是好使,只是這份功勞本該是兄弟你的,若是愚兄去做,只怕要占了大半功勞,愚兄本是來救災的,結果這些日子,非但沒幫上什么忙,然而占了兄弟你不少功勞,心中甚為不安。”裴行儉搓著大手,黑臉微微發紅,有點不好意思。

蕭庭臉一板:“守約兄這又是哪里話,什么功勞不功勞的?百姓能得實惠才是正事!莫非你我兄弟說來說去,是為了一己之私不成?”

裴行儉愣了愣,一個揖彎下來,道:“修齊所言有理,先天下之憂而憂,是愚兄過于惜身**名了。”

蕭庭側身讓過這一禮,心想我是說你可**呢,還是說你實誠過了頭呢?隨口扯兩句大義凜然的話,有必要當真嘛。

沒有幽默感的黑臉男。

(:)

(:Enter)

(:→)


上一章  |  唐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