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準的舉動讓李游感到無比困惑。
如果說不準心懷大志,想在亂世有一番作為,那么他私藏大量兵器倒是可以說得通,要知道自漢室式微,天下大亂繼而三國割據至今稍定。
不管是門閥世家,還是民間一些頗有實力的豪強,有點本錢的在這種環境下都偶會生出逐鹿天下的野心。漢高祖當年出身卑賤,最后卻權重九鼎,難免被后世的草莽英雄們當作“王侯將相寧有種”的成功典范,不準倘若具有一定的實力,懷有改朝換代的野望也說不定。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只是根據李游所了解的歷史當中,不準也就因為《竹書紀年》露了一把臉,而后便沒了任何記錄,從這一兩點里便可以看得出來,后來的不準并沒有走上造反的道路,反而默默無聞,悄然消失于人世間。
李游搖了搖頭,把注意力放回了不準的另一個匪夷所思的舉動中去。更多更快章節請到。明明《竹書紀年》在不準手中,為何不準要去盜發古墓,將此書安置其中,裝成從中出土的古物呢?
雖然無法判斷不準舉動的深意,但李游所掌握的信息其實不少,只要多加用心,將其聯系起來推導一番,哪怕得不到準確的答案,但也能能夠猜中一定的范圍了。
答案肯定是圍繞著陰符展開的,而不準從所謂的《山河譜》里所得到的能力,也是來自陰符力量的加持,李游甚至懷疑,或許不準手里就有著一枚陰符。當然,這個推斷李游發現并不合理,有與陰符融合的經驗,李游并沒有發現,目前這一具身體里有著別的陰符存在的感覺。
對于不準,李游比歷史上記載的內容了解更多。這一切得益于秦弋在青牛觀的發現。那可是不準遺落下來的親筆字刻,價值巨大。但想到這里,李游心里卻突兀驚悚了一下。
因為他發現,不準所留下的字刻,隱隱和莫方圓所講訴的東西并不大一樣。
莫方圓說,不準要去盜墓,然后把《竹書紀年》放進魏王墓里,然而不準在自己的字刻之中,卻說道自己去盜墓,從中獲得了竹書紀年,并且發現自己被人所害!
不準和莫方圓之間,有一個人在說謊!
可是,誰在說謊?李游心里慢慢平復下來之后,開始琢磨著不準當初刻在神像后面的語句。第一時間更新古人的語言簡潔,同時也容易讓后人出現解讀錯誤,所以在解讀的過程之中,必須要小心謹慎。
回憶了不準的遺文之后,李游又發現了一些問題。
不準在字刻里記錄下來的第一個時間是咸寧五年,他從魏王墓里盜取了《竹書紀年》,但是,如今的時間卻是太康二年,咸寧五年,是兩年前的事情了!
想到這里,李游又想起了一個在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事情,那就是歷史學家們一直有個爭議,那就是關于《竹書紀年》出土的魏王墓究竟是那一座,有史學家認為是魏襄王,也有史學家認為是魏安僖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李游驀然來了靈感,會不會莫方圓和不準都沒有說謊,只不過是不準兩座墓都盜了,然后從其中一座魏王墓里得到了《竹書紀年》,然后兩年后盜發另外一座王墓,把竹書紀年放進去,并且制造出大量現象,讓世人發現,因而讓此書出土了?
這樣解釋很符合此刻的現狀,然而問題來了,不準這般做作,究竟是圖謀什么,就算閑著蛋疼也沒必要如此折騰自己啊!
李游暗暗讓自己沉住氣。因為他很清楚,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其實不算困難。聽莫方圓說,此刻不準便是要去盜發一座魏王墓,只要打開魏王墓,確認王墓究竟是屬于魏襄王還是魏安僖王的,部分答案便水落石出了。第一時間更新至于不準的動機,還是可以從莫方圓口中挖出些許,然后再結合現狀和遭遇進行推導。李游就不相信了,不準的秘密他會挖不出來!
當然,李游對莫方圓等人也心存警惕。從字面上的了解,李游也發現不準在刻寫字符的時候,記憶有所恢復了的。那時候不準發出了滄桑的感慨,刻下了“百年一夢”和為“奸人所禍”這樣的滄桑和悲憤的字跡。然后到了青牛觀一帶,因為陰兵鬼將的出現,最終觸發了內心的一些東西,讓他恢復了記憶,最后留下了這些字刻。
這些信息非常直白地告訴李游,不準身邊的人并不可信。很可能身邊的莫方圓,便可不準字刻里所指的人物。尤其在莫方圓的身上,李游還看到了莫連城相似的樣子。靈魂穿越近兩千年,還能遇到熟人,李游可不相信,真的只是巧合而已。李游很清楚,如果巧合出現地太巧合,實際上這種巧合很可能是被有心人刻意安排的。
那么,如果莫方圓是害不準的人,莫方圓的身份又是什么?
想到這里,李游的脊背微微發涼。因為他同樣清楚,有一個組織是完全有這個能力的。鬼網,或者說徐偃王手下的古族。
這些人完全有控制得了不準的能力。只是不準為何會落入他們的手中,李游不得而知罷了。
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李游心里也暗暗有了打算。自己莫名其妙來到這個世界,肯定與陰符有關,想回到自己的世界,必然得找到更多的陰符才有可能。李游很清楚,這世上在哪里藏匿著陰符,那就是不久之前他去過的九鳳朝龍。那里有著兩枚陰符。一枚已經被他捷足先登,另外一枚,在眼下的時空中,還在地下溶洞世界里與世隔絕。
“那么,先按照劇情走,把《竹書紀年》扔到人世間再說吧,然后再到青牛觀,尋找司馬空的幫助……只不過司馬空會不會相信我跟他說的話呢?”李游暗暗想著,心里有些無奈,同時又有點期待。但是,李游心里更深一層又隱隱有些不安。因為他感覺自己似乎漏掉了些什么。只是回想了幾次,卻沒有得到答案,也就只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