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制作第七百七十章 3D總有一天會改變電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好萊塢制作 >>好萊塢制作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七十章 3D總有一天會改變電影

第七百七十章 3D總有一天會改變電影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04日  作者:白色十三號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白色十三號 | 好萊塢制作 

杜克用來拍攝地心引力的方法非常特殊,這也決定了它的后期制作會跟之前的電影很不一樣,早在前期籌備的時候,他這個導演就意識到了這點。

不說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問題,首先面對的難題就是時間。

影片想要趕在新年前做到點映,以獲得報名參加奧斯卡角逐的資格,只有三個月的后期制作時間,對于這樣一部影片來說,其難度可想而知,甚至約翰施瓦茲曼和蒂姆韋伯都勸過杜克,放棄這一屆奧斯卡,等明年也不晚。

但他們不知道杜克的心思,他之所以趕制這部影片,為的就是這一屆奧斯卡,除非黑天鵝也挪到明年在北美公映,否則他不會改變計劃。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黑天鵝已經在威尼斯電影節舉辦過全球首映,也將在十月份正式登陸北美。

拍攝結束后,杜克再次去了一趟工業光魔和喬治盧卡斯的家,地心引力的制作成本也追加到了2億3000萬美元,影片有近三分之二的資金,都將投入到特效制作當中。

這是一個商業社會,只要出得起價錢,就能爭取到足夠多的人手。

工業光魔調動了幾乎所有可以調動的人手參與到地心引力的后期制作當中,不僅僅是北美,工業光魔在倫敦、印度和新加坡等地的分公司也加入到了其中,他們調集到大量的人手和數碼師,專門負責最為耗時耗力的鏡頭渲染工作。

不過杜克很清楚,要讓影片足夠出色,特效制作是一方面,故事的講述也是一方面,地心引力符合現實,卻也沒有死板的完全依據于現實。

比如說,后期制作中,很多太空站和衛星的軌道的高度都被適當壓縮了。

由于影片將使用大量的長鏡頭組成。時間超過五分鐘的鏡頭比比皆是。剪輯工作相對沒有過往那么繁瑣,杜克將初剪工作完全扔給了麥克道森,他則在華納制片廠的影片特效總部里,統籌進行將北美、南亞、歐洲和東南亞囊括在內的特效制作工作。

特效制作早在影片尚未開拍前已經開始。拍攝過程中一直在進行,否則根本無法完成僅僅渲染就要耗費幾個月時間的制作。而且杜克用重資集齊大量人手,許多鏡頭都可以同時進行處理。

當然,后果就是那高昂的制作成本。

但他現在有這樣的本錢。只要制作成本不超過3億美元,相信華納兄弟的審核委員會都不會怎么猶豫。

整個后期制作中。重要的工作非常多,鏡頭渲染無疑是最繁瑣的一項。

按照杜克的要求,拍攝完畢和cg制作的鏡頭。需要增加滲透、閃耀和色差等眾多的鏡頭效果。

因為時間緊張的關系,工業光魔的特效組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打算使用最新開發的命名為阿諾德渲染器的特效開發軟件,這款軟件功能強大,卻沒有在過往的任何影片中實際運用過。

由于是第一次使用。又面對異常龐大的工作量,包括杜克在內,很多人還是有些擔心的,幸運的是,阿諾德渲染器有著超強的記憶管理功能,讓很多復雜的場面也能完成渲染。

這是阿諾德渲染器擅長的東西,用許多復雜的幾何來完成渲染,同時還能做很多光線追蹤,由于渲染的工作時間很長,以及杜克施加的巨大壓力,工業光魔的特效團隊要一直確認做的是正確的,如果做出來的東西對于整部電影的質感沒有什么幫助的話,那無疑是在砸工業光魔的招牌。

而且杜克還讓他們用了很多實例化的手法,以增加畫面的復雜性。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么做有助于觀眾的感官體驗。”

杜克也對工業光魔在劇組的特效總監蒂姆韋伯做了番解釋,以便讓他們了解這樣做的必要性,“因為你在太空拍攝的時候,不可能是用最好的攝影機在拍,也不可能換鏡頭,很多事情都做不了,所以說用那些特效鏡頭是為了展現在太空攝影的感覺。”

根據杜克的了解,在太空拍攝是真的會有一些漏光的,由于太陽的遙遠以及太空的烏黑一片,如果在陰影部分沒有表現出地球反射過來的光的話,那么反差就會變得特別大,比任何在地球上看到的東西都要大。

所以說,在電影里需要很多高對比度的畫面。

要怎么讓觀眾信服在太空發生的事情的真實性是比較讓人傷腦筋的,一般用于太空電影中的橋段杜克都不能用,不管是用模擬還是用特效。比如大氣中放電過程引起的脈沖電磁輻射也就是天電,把遠處的天電處理得悶悶的不那么有力量,是不符合電影觀眾期待的。

還有爆炸,在宇宙中有爆炸的話,也沒有幾個人知道到底那是什么樣的。

因此后期制作時,也不會完全按照宇航員提供的資料,有時候不得不破例,比如說宇航員從太空站出去往往要花50分鐘的時間,這樣的東西肯定不能照搬,到時觀眾們看得正高興,影片就給他們這樣一個東西,后果可想而知。

當然,對于動作什么的,杜克還是會先做得和現實一樣的,也會有些會破例,但是總會讓這些動作看起來是有意義的。

還有一項工作,將直接關系到影片的成敗,那就是3d。

由于阿凡達引發的熱潮,現如今,很多好萊塢公司都準備將旗下的經典電影轉成3d再重新發行上映,以便冷飯熱炒,大賺一筆。

毫無疑問,杜克走在了整個好萊塢的前面,早在年初的時候,魔戒三部曲的3d版本就借助阿凡達的熱潮,從全球收獲了3億多美元的票房。

而對于地心引力而言,杜克決定把它拍成一部3d電影更多是為了它的故事服務,里面的場景,大多是漂浮在外太空之中,用3d的話肯定效果斐然。

在很早之前,杜克就確認地心引力會是一部cg和實景拍攝相結合的電影,但是在開始拍攝之前,他一直沒有決定到底是要用3d直接拍還是后期轉換為3d。

杜克和約翰施瓦茲曼試過用3d拍,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需要在狹窄的燈箱里放好笨重的3d拍攝裝備,很是麻煩。

所以,在當時杜克去了工業光魔然后把3d轉換結果帶回來之后,劇組發現,太空這個特定的環境以及劇組特殊的拍攝方法,實拍轉換之后的畫面和直接用3d拍攝并無區別,而且實際拍起來效率高太多了。

于是,杜克毫不猶豫的拋棄了3d實拍的打算。

但地心引力絕對不會是一部假3d影片,它的拍攝和制作方法都極其特別,與傳統的轉制3d截然不同。

傳統轉制3d的做法是在后期制作的時候把電影轉換成3d,地心引力則不同。

早在前期制作中,工業光魔轉換3d的工作就開始了,杜克的3d總監克里斯帕克斯一直在與工業光魔的相關的隊一起工作,他詳細的向他們解釋了杜克的理念,都是精心思考過的。

比如,廣袤宇宙的空曠和狹窄得幾乎能使人感到幽閉恐懼的太空艙之間的巨大對比。

從一開始,這個團隊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他們必須確保,轉換得來的3d畫面能夠和cgi做出來的3d畫面無縫對接。

實景拍攝之后要轉成3d,cgi做出來的也是3d,兩個都是3d,但是一個是轉換的,一個是特效做出來的。

還有一點,在做這些的時候,他們還無法確保這會是杜克最終會要的畫面,這個團隊要盡力保持轉換過程的彈性和創造力。

不止這樣,他們在工作的時候,地心引力還不是一部已經完成了的電影,他們和劇組一起跟著拍攝進度工作,這個團隊不是在后期才開始轉換,他們一直和杜克的劇組保持相同的進度。

整個后期制作都是緊密相連的,是一個標準的團隊行為,杜克只是其中的總指揮,很多鏡頭都是在洛杉磯和舊金山拿出處理方案,傳送到印度和新加坡,在那里做最為繁瑣的轉描工作,然后傳送到倫敦進行處理,最后轉回洛杉磯,由杜克和視效總監蒂姆韋伯做審核。

杜克要保證所有的畫面都和環境是相符合的,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把環境再弄得更漂亮些,當然這需要整個后期制作團隊同心協力來完成。

在最后的剪輯上,技術上的嚴苛就是把畫面做到無縫對接的地步,讓觀眾看不到剪輯點到底在哪,杜克更多時候是從3d的角度來考慮該在哪里剪輯,整個剪輯小組都是在為3d做同樣的事找到那個微妙的剪輯點,讓畫面看起來像是沒有剪輯過的。

毋庸置疑,地心引力是工業光魔迄今為止完成最為復雜、細節最多的作品。

鏡頭的長度,轉換時候對于細節表現的高要求,杜克都做到了現今條件下的極致,甚至不少看過他已經完成的片段的人,認為3d總有一天會改變電影的。

時間很快就到了感恩節,在感恩節來臨之前,杜克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準備參加哈利波特系列終章的首映式。未完待續。

ps:求月票和推薦票

如果您喜歡這本小說,請把《》加入收藏,以方便以后跟進最新章節的連載更新


上一章  |  好萊塢制作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