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第七百八十九章 潞王府來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武夫 >>大明武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八十九章 潞王府來人

第七百八十九章 潞王府來人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23日  作者:特別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特別白 | 大明武夫 
貼吧吧內搜索搜貼搜人進吧搜標簽

日一二三四五六

簽到排名:今日本吧第個簽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繼續來努力!

本吧簽到人數:0

一鍵簽到成為超級會員,使用一鍵簽到本月漏簽0次!成為超級會員,贈送8張補簽卡日歷上漏簽日期,即可進行補簽。連續簽到:天

累計簽到:天超級會員單次開通12個月以上,贈送連續簽到卡3張關注:5,450貼子:105,353

36回復貼,共2頁

,跳到頁確定

0

《》上架了,求月票,求打賞,求人氣。

官網鏈接:

創世格式抽

貼吧總連載帖:

PS:你的每一個推薦、收藏、每一張月票,都是對作者的和鼓勵!!!

藩王各項減天子一等,他們身邊也是有宦官伺候的,這些人由京師的內廷派出,他們在王府內的地位,卻又比王府文武屬官要高不少了,因為這些宦官都和京師內廷的大佬有這樣那樣的關系。

熊早熊公公比司文軒年紀要小,三十多歲年紀,胖乎乎的一個人,平時顯得很和氣,笑起來看不到眼睛,和寺廟里的佛爺一般,和王府上上下下的關系都是不錯。

“見過熊公公,一切都還好?”在府內地位高崇的司文軒卻不敢對熊早怠慢,原來兩個老承奉公公怎么死的,王爺的一個妃子怎么暴斃,他可是猜到了些緣由。

“司長史好,這次來見咱家,莫非是那注大財要到手了嗎?”熊早笑嘻嘻的說道。

在這王府里,大家所仗恃的都是藩王的尊貴和權勢,司長史想要用魯王的名義去狐假虎威,去壓服地方官府,就要借助這個內承奉的力,從前司文軒自己就能做到,現在卻不行了,既然借一份力,自然好處也得分潤。

長史司文軒做事向來很穩妥,他知道錢是賺不完的,也知道有些大財一個人吞不下,所以自從熊早插手進來,他就干脆利索的分潤,倒是和熊早把關系搞好了,王府的宦官出外也不方便的。

聽到熊早的打趣,司文軒苦笑了聲說道:“這次來見熊公公,就是說那樁事的,打聽消息的各路人都回來了,打聽到的事情嚇了我一條,怎么不聲不響的在咱們兗州府南邊就有了這么一條大蟲!”

屋中沒有外人,司文軒做了仆役的活計,幫著熊早斟茶倒酒,一邊殷勤伺候著,一邊將知道的各樁事說給對方聽。

當說到趙字營的財勢產業的時候,熊早聽得雙眼發亮,開始時臉上還有些不能置信的驚疑,到最后就只剩下貪婪和垂涎,等聽到趙字營的威風事跡的時候,熊早的表情才嚴肅了起來,到最后還帶了幾分恨恨。

“..實在是麻煩。”這是司文軒的結語。

熊早沉默了一會才開口說道:“扣上個謀反的罪名不就得了,那邊離咱們山東近,咱們總是能近水樓臺的。”

謀反是誅九族的大罪,誰被牽扯到就全家死無葬身之地,幾十上百甚至更多條性命就要沒了,可這熊早卻輕描淡寫的說了出來,聽到這個,長史司文軒卻禁不住搖頭苦笑:“熊公公,那趙進手里過萬青壯,手上沾血也不少,南京那邊的幾千馬隊也被他嚇退過,這謀反的罪名管不了什么用,官府敢拿他,拿得住他嗎?”

“過萬青壯算個什么,大軍一到肯定灰飛煙滅,南京那邊真要去了幾千馬隊,又怎么會散了,肯定有內情。”熊早的聲音有些尖利,明顯不耐煩了。

“熊公公,真要大打的話,徐州那邊可就打爛了,而且官兵什么德性咱們又不是不知道,他們過一遍,地面上還能剩下什么?”司文軒耐心的說道。

熊早眼睛一瞪,隨即又是泄氣,焦躁的說道:“咱家兩個侄子都跟著來山東了,他們吃了這么多年的苦,就等著咱家幫著置辦產業,可誰能想到山東這么窮苦,難得有幾處好地方卻早就被王府和孔家分了,這么下去,咱家可對不起我那個早死的哥哥啊!”

“熊公公,不光你著急,司某也想為后人留下些東西,可眼下山東這局面,實在是沒處騰挪,好不容易看到一塊肥肉,卻是長刺帶骨頭的。”司文軒跟著感慨了句。

兩個人齊聲一嘆,司文軒給自己倒滿茶水,搖頭說道:“這趙進突然就冒出來了,我就琢磨著,難不成沈萬三的聚寶盆被他家挖到了,也就幾年的工夫,居然生發到這個地步。”

“算不得什么,咱家在京師不知道看到了多少,宮內宮外那些大珰大佬的親戚,就算原本在街上要飯的花子,也能一朝富可敵國,剛才咱家還忘了問,這趙進背后不是兩京的那位大人物吧?”熊早嗤笑著說道。

司文軒搖搖頭沉聲說道:“沒什么大人物,趙進的爹是縣城守備,他的結義兄弟王兆靖的爹是都察院的御史,這個是最大的一個,再就還有一個守備,剩下的都是捕頭商戶這種,一個清貴御史,在徐州那等荒僻地方,也算是頂尖人物了,搞不好就是他撐起來的。”

到這個時候,兩人已經就是閑談了,可說趙進這些人的背景靠山,卻讓司文軒想起了些什么:“..清貴御史,徐州的,應該不是東林中人,也沒有人會護著,趙進這邊就是靠著這清貴御史才有今天,如果.。。”

斷斷續續的說了幾句,司文軒突然懊喪的把茶碗放在桌子上,悶聲說道:“司某沒辦法了,都被派到王府這等冷灶來,京師那邊又怎么會理。”

熊早搓著光禿禿的下巴沉默了會,臉上卻露出微笑,端起茶碗抿了口說道:“咱家結義兄弟的干爹今年已經進了司禮監,他現在也混上了差事,紅火的緊,若是銀子用足了,還是能辦事的。”

司文軒懊喪的神情一掃而空,緊緊盯著熊早說道:“熊公公,你說京城那邊的關系可好用,若真能用上,咱們怎么也能在徐州啃下塊肉來,弄好了,全吃下來也不是不能。”

“怎么不好用,魏忠賢魏公公的名號在京師可是響當當的!”

四月中的時候,趙進已經回到了徐州,趙龍已經學會了幾個簡單的詞,咿咿呀呀的逗得全家開心,而趙鳳則是學會了嫉妒,看到大家都關心弟弟而冷落了自己,總是會發脾氣或者哇哇大哭。

沒孫子的時候盼孫子,結果看到孫女這樣何翠花又是心疼的要命,徐珍珍也是差不多的樣子,按照趙進觀察,似乎自己母親和妻子更喜歡趙鳳多一點,甚至連木淑蘭都是這樣。

三月初,杭州大火,足足燒了一天一夜,六千多戶人家被焚毀,死了上百人,這災禍可以稱得上是駭人聽聞了。

不過知道這個消息的渠道才是真正有趣的,并不是商戶傳來的消息,而是木淑蘭這邊告訴的。

聞香教教眾香眾潛伏四方,消息傳遞都是用飛簽方式,信使疾走不停,未必比朝廷的幾百里加急慢了。

“..徐鴻儒在東昌府安排了探子,但聞香教都是系出同源,妾身也可以安排人混進徐鴻儒的手下,其實,本就有那么幾個人被安排過去,這些日子試著用了用,發現還是能使喚的..”

這就是木淑蘭的成果,在公事上趙進一向直接的很,他聽后只是詢問:“會不會是徐鴻儒那邊欲擒故縱。”

“會,但妾身并不是用這幾個探子打聽那邊的消息,只是知道飛簽傳信,這個不是假的。”木淑蘭也回答的很直接。

消息有多種,大部分都沒什么意義,但提前比別人知道就有優勢所在,木淑蘭很明白這個。

“杭州大火,只怕會被各路教門大肆宣揚,說是末日將至了,讓大家求神拜佛入教得平安。”

木淑蘭說這個的時候很興奮,趙進知道木淑蘭興奮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消息本身,而是她也能做事了,而且找到了自己擅長的。

“你太好強了,在我身邊不用這么累的。”趙進有些憐惜,木淑蘭的回應只是嘻嘻一笑:“進哥,小時候你說過的,人這一輩子不能停,一停就什么都沒有了。”

不過杭州大火的消息對趙進來說并不重要,他正在等另外的消息,三月二十的時候,從京師王友山那邊傳來急信,說安靜了許久的遼東又有動作,建州女真大軍已經向沈陽而去,沈陽那邊連續告急,不知道結果如何。

遼東有兩座大城,一為沈陽,一為遼陽,兩座大城互為犄角彼此防護,只不過以現在明軍的戰力,互為犄角防護是談不上的,只怕是一城危難,另一個也麻煩了。

就在這密切關注遼東消息的當口,河南衛輝潞王府的人來到了徐州,這次的聲勢頗為不小,王府來了十余人,由一名儀衛舍人率領,衛輝府也有十余名捕快差役來到,帶隊的居然是一名推官,這推官可是掌握刑名罪案的文官。

說起來也巧,趙進回到徐州后的第二天,河南衛輝潞王府的人也是來到。

衛輝府的推官是七品,已經是正途的文官了,來到徐州后,少不得這邊也要派出品級相等的接待,知州也要見面的,接待的很是客氣。

上次周管事一行人連官署大門都進不去,這衛輝推官卻是由徐州推官親自接進去的。

“這案子涉及謀反,還請貴處立刻捉拿嚴辦,潞王妃天天哭求哀告,王爺也是惱怒異常,臨來前也有交待,說如果徐州拖延推搪,少不得要上奏天子了。”衛輝府的推官氣勢很足,茶水還沒端上來就肅聲說道。

徐州這邊的推官姓夏,已經五十多歲,做完這一任就要致仕告老的,他做了多少年的刑名,又是常在徐州,自然明白其中的關節。

聽到對方這么說話,夏推官只是瞥了眼站在一旁的年輕差役,然后皮笑肉不笑的說道:“張大人知道主犯是誰嗎?”

感謝“花笑云白、戚三問、寒夜、元亨利貞、甜蜜的甘蔗”幾位老友的打賞,月底了,不管有沒有雙倍,都把月票投給吧

本文字由啟航更新組萌萌噠萱兒姐姐提供。

1樓2014122910:02來自相關的貼子353552102

收起回復2樓2014122910:03來自

作者坑啊

收起回復3樓2014122910:03來自

收起回復4樓2014122910:03來自

標題剛剛修改

收起回復5樓2014122910:03來自

收起回復6樓2014122910:04來自

收起回復7樓2014122910:04來自

收起回復8樓2014122910:04來自

收起回復9樓2014122910:04來自

收起回復10樓2014122910:16

今天這章字數不少誒,

收起回復11樓2014122911:13來自

本來只想喝采,但是不能不夠十五字

收起回復12樓2014122911:32來自

圖片來自:

收起回復13樓2014122911:34通過上傳

收起回復14樓2014122912:00來自

收起回復15樓2014122912:08來自

收起回復16樓2014122912:09

潞王府來人

收起回復17樓2014122912:27

“熊公公,不光你著急,司某也想為后人留下些東西,可眼下山東這局面,實在是沒處騰挪,好不容易看到一塊肥肉,卻是長刺帶骨頭的。”司文軒跟著感慨了句。

收起回復18樓2014122912:30

熊早搓著光禿禿的下巴沉默了會,臉上卻露出微笑,端起茶碗抿了口說道:“咱家結義兄弟的干爹今年已經進了司禮監,他現在也混上了差事,紅火的緊,若是銀子用足了,還是能辦事的。”

收起回復19樓2014122912:31

謝謝樓主分享,吾輩讀書之人,當要一頂。

收起回復20樓2014122912:33來自

“你太好強了,在我身邊不用這么累的。”趙進有些憐惜,木淑蘭的回應只是嘻嘻一笑:“進哥,小時候你說過的,人這一輩子不能停,一停就什么都沒有了。”

收起回復21樓2014122912:34

收起回復22樓2014122912:46來自

收起回復23樓2014122912:46來自

收起回復24樓2014122912:46來自

趙天王

收起回復25樓2014122912:46來自

你太好強了,在我身邊不用這么累的。”趙進有些憐惜,木淑蘭的回應只是嘻嘻一笑:“進哥,小時候你說過的,人這一輩子不能停,一停就什么都沒有了

這是要搶大婦名頭的前奏

收起回復26樓2014122912:48來自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思;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知足常樂,終生不恥;知止常止,終生不辱;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好術我以誠感之。——弘一大師

收起回復27樓2014122913:01來自

本貼為搬運,不代表本人觀點,只是覺得有些觀點還是分析得不錯

正文:

由于工作和社交的關系,結識了不少香港人(十多個吧,也算不少了我想),基本上都

是35歲左右派駐內地的管理層。最近跟其中一個經常一起打球的聊起歧視和偏見的問題,摘

錄部分如下:

注1:由于我強調了無須考慮個人交情,務必直言,所以以下摘錄我基本上認為屬于對方的真實想法

注2:并非原話引用,而是歸納

Q:你是中國人么?

A:我是香港人,在國外被問起我會說i*mhongkonger,我們管回鄉證叫chinavisa,很

多時候我們會以“中國”代替“大陸”

Q:你怎么看待自由行?

A:十幾年前剛剛開放自由行的時候,香港的旅游、餐飲、酒店、零售業者是非常興奮

的,旅游署甚至找劉德華做了系列公益,有一句話深入人心,就是“今時今日,這樣的服

務態度是不行的”,就是在告誡香港人面對中國游客的時候必須提升服務質量,這樣才能在自

由行中獲益。不過現在,你也看到了,中國游客給香港帶來了太大的壓力,即便是旅游及相

關產業從業人員,也都開始反感中國游客了——除非他是老板,直接賺到了中國人的錢,但

畢竟那是極少數的

Q:你怎么看待自由行中的大陸游客?

A:當你歧視一個人或一個族群的時候,你的眼中就只有對方的缺點。我曾經在廣東道

海港城一帶觀察過,雖然說話聲音普遍比較大,但至少過半數的中國游客沒有任何失禮的行

為,甚至表現出比他們在國內還要更高的素質,比如會在指定吸煙區吸煙,過斑馬線想沖紅

燈時會注意旁邊是否有人在等候。然而因為固有的歧視,一旦港人發現個別不檢點的中國游

客,就會把他們的“個性”與想象中的中國人“共性”重迭起來,繼而得出中國人果然如此的結論

,并促使他們更加歧視中國人。

Q:港人是否普遍歧視大陸人?

A:基本上是吧,講真我還從未見過完全不歧視中國人的港人。我知道在中國流行一個

論調,就是說歧視中國的香港人基本上都是底層民眾或生活不如意者或在中港競爭中失敗的

人,但事實不是這樣的。港媒在報導和評論中國新聞是存在著嚴重惡意傾向的,而8、90年

代的香港電影電視,拿中國的落后與中國人的低素質作為搞笑橋段是必備的。試想我們這一

代香港人,成長于香港發展速度最快、歷史地位最高的年代,卻又被傳媒如此引導,怎么可

能不歧視中國?很多社會地位或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港人,在與中國人交

收起回復28樓2014122913:33來自

聽到對方這么說話,夏推官只是瞥了眼站在一旁的年輕差役,然后皮笑肉不笑的說道:“張大人知道主犯是誰嗎?”

收起回復29樓2014122913:38

你要化過很多濃妝,才會欣賞素顏的清新。你要喝過很多碳酸飲料,才會回歸白水的平淡健康。

收起回復30樓2014122913:52來自貼吧貢獻榜12億22300萬31600萬登錄百度帳號推薦應用

36回復貼,共2頁

,跳到頁確定

分享到:

發貼請遵守停止浮動內

容:使用簽名檔

2015Baidu為興趣而生,貼吧更懂你。或


上一章  |  大明武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