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1879第五十五章 旗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醫師1879 >>醫師187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五章 旗幟

第五十五章 旗幟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06日  作者:草席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草席 | 醫師1879 
超過萬名書友共聚,與您共享讀書的樂趣!


籌建一所醫學院,在未來肯定是個龐大的工程。

事實上因為醫學這個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專業雖然很少,但是開設的課程卻極多,需要大量的教師和足夠的教學實驗室,所以投資比較大。而且僅僅擁有一個學校是無法解決教學問題的,因為最后一年的實習需要在醫院里進行。而教學醫院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將是決定醫學生最后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在衡量一家醫學院的綜合實力時,往往還要把它的附屬醫院也給計算進去,畢竟這些醫院里的醫師們也算是學校的教師。

因此完全新建一所醫學院,真的相當的困難。

但是偏偏在未來的21世紀,生命科學的重要性是無與倫比的,擁有一家醫學院是很多頂級大學夢寐以求的事情。所以像清華大學這樣以工科著稱的頂級大學,在文科、理科領域發力之后,很快就把目光放在了醫學院上面,而且直接盯上了國內最頂尖的協和醫學院。

只不過可惜的是,協和這樣的醫學院畢竟不是清華可以一口吞下的。

所以在經歷了幾年的糾纏之后,清華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發展醫學院,開始在這個領域加大投入。但是當這座國內最有名的大學放眼四顧的時候,才失望的發現,北大、協和、首醫和301并沒有給它留下機會,京城中的三甲醫院幾乎已經被瓜分完畢了……

沒有好的附屬醫院。怎么發展醫學院?

并不到頂尖的醫學院,同城的頂尖醫院又被其他學校瓜分完畢,這對一所大學來說無疑使非常痛苦的事情。而像清華一樣境遇的。還有同樣老牌的名校如南開大學、上海同濟大學等。

當然,這是對頂級大學而言的。

還有一些地方上的小學校就相對容易多了,公辦的可以從專科升到本科,民辦的可以招聘一些醫學院的畢業生,然后找幾個比較出名的老教授或者校長之類的大腕,也可以籌建起了一所可以招生的學校。只不過教育質量,還有未來學生的就業之類的情況。那就……

呵呵。

不過說到底,這是21世紀的情況。

21在美國籌建一所醫學院肯定比中國要難得多。投入也要巨大的多,但是在19世紀末的時候,準確的說在1893年之前的話,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概念了。

一所醫學院而已。有什么難的?

因此在聽了約翰的提議之后,托馬斯的臉上一點兒驚訝的表情都沒有,只是有些為難的說道:“可以倒是可以,不過約翰,如果按照你的方案來籌建一所醫學院的話,恐怕每年又要投入相當一筆錢,這個開銷的話……”

“醫學院的開銷,我自然會另外單拿出來。”

不等托馬斯的話說完,約翰很干脆的就給出了答案。他當然知道對方在顧慮什么。畢竟醫院現在每天都在虧錢,甚至可以說是在燒錢,這要是再養一個醫學院的話。很難說年終那個數字將會大到什么程度了!

“好,那我就沒問題了。”

聽到約翰的這番回答之后,托馬斯頓時松了一口氣道。

他早就知道約翰有建一所醫學院的念頭,并且也覺得如果長遠考慮的話,亨氏綜合醫院確實非常適合支撐起一家醫學院的教學任務。說白了,托馬斯知道約翰讓自己做醫院的院長是必然的事情。但是醫學院那邊的話肯定就沒他的事兒,因此如果細考慮的話。作為亨氏綜合醫院不久后的院長,托馬斯必須要保證不會拖累醫院的發展……

從始至終,兩人誰都沒提是否有實力開辦醫學院的問題。

在19世紀的時候來探討這個問題,尤其是對于約翰這樣擁有數十名歐洲留學生的人來說,是毫無意義的,或者更準確一些來說,1888年在美國開辦醫學院本身就不需要什么太高的條件,很容易就能做到。

這一切,自然和這個時代特殊的情況有關。

未來除了極少數國家之外,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實行醫師準入制度,也就是說必須要完成規定的醫學教育,然后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獲取行醫資格。經濟越發達的國家,在這方面的要求就越高,比如美國本土的醫學院要求只有拿到大學本科學位之后才能報考,而畢業后還要參加住院醫師培訓,最后才能擁有行醫資格。

中國的執業醫師制度,也在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展著。

之前中醫占據統治地位的時期自不必說,包括后來教會醫學院大肆興起,以及國人自辦的現代醫學院出現,其實執業醫師制度都沒有過。而在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制度出現了之后,隨著醫學教育的逐步發展,這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比如說以前可以報考的成人高考、自考,后來不能報考了,還有那些職業技術學院和非醫學專科學校的醫學類專業學生等等,也不再允許報考,以前有希望轉向醫師的法醫、基礎醫學、預防等專業,后來也幾乎都沒有了希望……

時代的進步,就是在這些細微的變化中一點點體現了出來。

好吧,習慣性的扯遠了。

回到1888年的紐約,這個時代的美國人可不會有多少人來關心醫師執業資格的問題,反智浪潮和美國本土高等教育的缺憾,注定了在這個時代提所謂的職業資格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而且從本質上來說,美國的醫學院基本上也教不出符合要求的畢業生——1910年的弗萊克斯納報告非常明確的說明了這一點。

看看同時代的美國醫學院,就知道他們的情況何等惡劣。

哈佛大學醫學院在十幾年前才開始了改革,增加了醫學生們學習的年限和要求,而在此之前,他們招收的學生并不被要求認字,他們的醫學教授甚至不會使用顯微鏡——這是同期最好的醫學院校之一。而對于大多數小學校來說,擁有七名“教授”就可以開業收學生,每人每年100美元的學費是教授們生活的來源,而在醫學院里,這些學生甚至只需要完成前后十個月的學習,就能昂首挺胸的出去給人看病了。

直到1893年,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成立開始改變這一切。

想到這里,約翰的眉頭輕輕一挑,嘴角忍不住彎起了一個美妙的弧度:“三年的時間來籌備,足以建起一所高水平的醫學院,而且絕對能趕在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之前招收第一屆學生!而相比之下,我可以給這所醫學院更大的投資,更大的規模,還有更先進的理念……呵呵,美國醫學高等教育改革的旗幟,看來注定是要留在紐約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醫師187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