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第三百三十四章 清理田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1862 >>穿越1862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四章 清理田賦

第三百三十四章 清理田賦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27日  作者:漢風雄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漢風雄烈 | 穿越1862 
正文

要摸清一個地方所有的田畝,清查隱田,并不是一件輕松就可以辦到的事情。不說地方上的阻力會是多么的巨大,就說上頭派下去的人,在沒有本地人幫助的情況下,他們可能連哪個地方有田地,哪片田藏在哪個犄角旮旯里都搞不清楚。再加上臺灣本地所特有的田畝開墾專利執照制度,要清查整個臺灣的真實田畝數量太困難了。

劉暹從福建方面拿到的臺灣田畝文檔還是道光年間的老資料。歷史上臺灣設省后,并沒有布政使,內務依舊由福建布政使管理。有熟田三萬八千一百余甲,又三千二十一頃五十余畝,谷種折地一千四百三十畝,年征粟二十萬五千六百余石,租番銀一萬八千七百余圓。

臺灣的一甲田相當于內地的十一畝三分,也就是說道光年間統計的臺灣田畝不過七十五萬畝。三萬八千一百余甲*11.33210*10050

滿清在臺灣施行的是薄賦,成田之日,限定經丈八十五石滿斗為一甲,每一甲經租八石。上田一甲收谷七八十石至一百余石,姑按八十石計算,僅納國賦粟二石七斗四升,業戶(地主、自耕農)有上田一甲,每年可收入粟七八十石,十甲為七八百石。但是道光年間的臺灣人口不過百萬人,現在則增長至二百余萬先前數據是本人主觀上估量的,錯誤很大,在這里更改人口。

上次全臺統計田畝至今已過數十年,墾熟田園較前多至數倍,統計全臺之額。臺灣府卻僅征得額銀一萬五千七百四十六兩,洋銀一萬八千六百六十九圓,又榖十九萬八千五十七石,久無報丈升科。

這是劉暹從福州拿到的去年臺灣賦稅,而且也知道至少十年了。全臺沒人上報新墾田畝。這要是真實的數字,劉暹把自己腦袋砍了。就是那道光年間統計的田畝數量,也絕對貓膩重重。

可是官府的稅收少了,在臺的佃農負擔卻依舊一樣的重,較之內地毫不輕減。而詢其底蘊,全系臺灣的紳士包攬。若某處有田可墾。先由墾首,也就是士紳出面遞稟,在官府里承攬包墾,然后分給下面的墾戶。墾首不費一錢,僅遞一稟。墾熟之后,每年抽租一成,名曰大租,又有屯租、隘租各項名目,而糧課正供毫無續報升科。臺北淡水田畝聯袂三百里,僅征糧一萬三千余石,私升隱匿,是不可勝計。劉暹奏請清理田賦的折子送報上北京。北京半點都沒有耽擱,立刻就給了允許的批復。

張守訓開到了淡水,帶著十多個清賦局的人員。這是他第一次接辦這樣雜亂的繁務。第一次塌下身子著手天下最繁瑣也是最重要的田畝賦稅。張守訓不懂得地方很多,萬幸的是他身邊有懂行的。

張守岱支援來的一批人手,在劉暹正式將清賦局的招牌立起來前,陸陸續續的都到達了臺灣。張守岱現在可是戶部的侍郎啊,又在地方任上為官許多年,還有整個張氏家族做后盾。手下資源的豐富,依舊不是劉暹能比的。

張守訓身邊這回就有兩個行家里手。由他們指點著。劉暹也想著鍛煉鍛煉張守訓,這才將他安排到了淡水這地方。

人。張守訓到了淡水。那就該辦事情了。這種事自然是找縣衙戶房的書辦打聽最為直接。可這卻并不容易。縣衙里有所謂三班六房,六房對應的就是朝中的六部衙門。這三班的頭子和六房的書辦都不是好相與的人。大小衙門基層的公務,只有書辦才熟悉,這一點就是他們的本錢。

有句話是怎么說的?百官者虛名,而柄國者胥吏。此話雖短,但是把中國千百年的官場政治生態一語道破。

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在混賬的朝廷也不會讓一個官兒在一個地方當一輩做官,然后接著讓他的兒子當。但是胥吏卻是如此。

爺爺當了,他爹當;他爹當了,兒子當。絕對絕的是鐵飯碗!

這些人家在地方上的威嚴和權勢,在老百姓眼中的厲害成都,比一般的士紳都要重。雖然社會地位很卑微。

自從官、吏變成兩個不可逾越的階層之后,胥吏的舞弊在中國社會就再也無可抑制了。小吏聯手把持政務,架空當官的不是啥稀奇事。畢竟八股考出來的官兒,個個算是文學家,對于如何治理一個地方,如何掌控全局的政務,就多的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就算請了師爺,請了值得信任的幕僚,胥吏們的利益,也依舊碰不得。相反,新官上任后往往還要“以小吏為師”,向這些小吏學習如何辦理政事、處理公文。當時辦理文牘,往往是官員交給書吏,書吏去查閱案例、法律,寫完之后呈給官員,官員只是簽字蓋章而已。后者要糊弄起前者,不要太輕松!

康熙五十年,著名的桐城派文學家方苞因《南山集》案株連,被關在刑部獄。方苞就曾親眼看見三個和他一起被拘捕、受到拷打審訊的人,其中一個給了獄卒30兩銀子,被打傷了骨頭,病了一個多月;另一個加音給錢,只傷了皮肉,十來天就好了;還有一個給了六倍的銀子,當晚就可以行動如常。獄卒對此振振有詞:“如果不區別對待,誰愿意多給我們錢呢?”

尤其讓方苞驚詫的是,刑部的老吏居然在家中私藏官印,擅自更改公文。當時有兩兄弟把持公倉,按律當立即處決。獄吏對他們說給一千兩銀子,就可以讓他們活命。他另外準備份奏章,用從犯中兩個單身漢的名字換了兩兄弟的名字。同伙的獄吏認為不妥,怕欺騙不了主審官。而這名獄吏卻笑道:“倘若主審官上奏,我們是死路一條,他也會因此被撤職,他不可能為了兩個犯人的命丟了自己的官。”這件給犯人調包的事居然辦成了,主審官也發現了獄吏的所作所為,但始終不敢追究。

這群小吏的能量,可見一番。而此跡明清兩朝最盛,滿清又勝過大明。

淡水的戶房書辦叫林明升,本地人士。據說此人的祖輩從鄭明時候開始就是縣里的書辦了。家里藏著許多秘傳的本子,對縣情對官場的一些秘密可謂極其熟悉,方方面面都要賣他一個面子,是本地極吃得開的人物。

兩個懂行的人,一個叫陳亮,另一個叫焦文湛。在這兩個人看來,淡水縣的大戶士紳們并不難治。再偷稅漏稅鐵公雞的大戶,在權力面前也要任由張守訓宰割。他們塵囂至上,貌似強大,實際鏟除不難,而且一旦倒下下頭的人就會一哄而散。無論是親族還是佃戶,根本沒有威脅。相反的是林明升這種人,在地方根深蒂固,關系盤根錯節。這樣的人物才是真正的所謂——看不見的幕后黑手。劉暹在派人下縣的時候親自會見了清賦局的人員,其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抓住那只看不見的幕后黑手。陳焦二人聽了是深以為然。

林明升在縣里,從來都是知縣老爺面前不可或缺的紅人。特別是七年前的那一人縣太爺,愣是讓他全抓了縣里錢糧這一塊,頂替了錢糧師爺的職兒。三班六房的頭頭們里,林明升是真正坐到了第一的位置。

雖然現在的知縣老爺對林明升沒有之前那么的信任有加。但就算如此,見到林明升也要帶上一分笑。(未完待續)




上一章  |  穿越1862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