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九六四 回家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七年 >>崇禎七年最新章節列表 >> 九六四 回家嘍!

九六四 回家嘍!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25日  作者:竹下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竹下梨 | 崇禎七年 
·第946章九六四回家嘍!

李可受臉色變得有些難看起來,輕聲對董策道:“這座村子里頭,本來有兩千多口人,比一般的鎮子還要大了。7⊙頂7⊙點7⊙小7⊙說,..c后來闖賊來了,不過這村子卻有幸躲過了一劫,沒有毀于闖軍之手,但后來官軍又來了。那支官軍的統領,為人刻薄狠毒,貪鄙之極,竟是縱兵將這村子搶掠一空,而后又是一把火燒了,便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董策聽完,沉默半響,實在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只是默然的點點頭。

李可受瞧了他一眼,低聲道:“你知道么,漢臣,我喜歡和你結交,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你這人不但對待自己手下的士兵好,對待手下的百姓也好,不是能干出這種事的人。”

董策點點頭:“你放心,這種事我一輩子都干不出來。”

李可受凝視著他,重重地點點頭:“我相信你。”

約莫一刻鐘之后,李可受便帶著大伙兒來到村中的一處大宅院前。

瞧得出來,這處宅院原來頗為氣派,應該是村中大戶人家的居所。只不過,這會兒門樓也塌了,墻壁也塌了,院子里到處都是倒塌在地上的燒黑的磚塊和梁木,一眼望去,這處原本起碼有三進深闊的大宅子,如同鬼蜮一般。

很快,李可受帶著大伙兒進了院子,而后找到了一口枯井。他指了指那黑咕隆冬的井口到:“東西就在里面。”

董策側感嘆道:“李兄,你還真是把東西藏得夠隱秘的。”

“那是當然。”

李可受毫不客氣到:“這村子早就變成了廢墟,而且因為死了不少人,此處還很有些鬧鬼的傳聞,等閑人是絕對不會來這里的。而就算來到了這里,也未必會找到這家宅院,就算找到了這家宅院,也未必會注意到這口枯井。這口井早就已經枯了,我命人在下面又挖開了相當大的幾個大坑,而后又把你那些財物都埋了進去。至于挖出來的那些土,我都已經命人運到了十幾里之外的河中扔到,并沒有扔在這附近,誰也瞧不出端倪來。”

董策又贊了一聲李兄心思縝密。

而后他便命人往井下放繩子,放的差不多了之后,便讓幾個身手靈活的家丁懸了下去。

很快井下便傳來欣喜的聲音:“大人,挖到了,挖到了。”

董策心頭也是一陣激動,這些搜羅的財財物,可是將來他起家的資本之一啊!在這大明朝末年,想要真正發展起自己的勢力來,沒兵不行,沒武器不行,但沒錢就更不行。

他也早就準備好了,立刻命令道:“來,把竹筐選下去。”

這竹筐是來之前李可受讓他準備的,想來就是為了應付現在這種情況。竹筐選了下去,連著竹筐的繩子一陣悉悉嗦嗦地抖動,而后井下有人重重地晃了晃繩子,略帶些沉悶的聲音傳了上來:“拉吧,滿了。”

方才放繩子的幾個家丁趕緊伸手一拉,卻沒想到這一拉之下竟是紋絲不動。三人頓時臉都有些發紅,感覺自己失了面子,而后三人齊齊嗨了一聲,雙臂一用力,方才將那下面的竹筐給提了起來。

只不過看三人那六條顫抖的胳膊,以及漲紅了的臉和嘶咬著的牙關,想來下面的東西確實非常沉重。

果不其然,他們三人費盡全力將竹筐提上來之后,大伙兒便是瞧見,在竹筐中竟是盛了滿滿的一筐銀錠子。這一筐銀錠子,加起來只怕有數百斤之多,如此重量,也難怪這么難提。若不是竹筐夠結實,只怕根本就承擔不住。

看到這一整筐銀子,大伙都是覺得眼前似乎被耀花了一般,一時間都有些回不過神來。

董策掃了他們一眼,冷冷道:“都愣著干什么?趕緊把這銀子分一分,這些銀子便分成七包。來之前本官不是讓你們準備了包裹嗎?把銀子放進去,每個人包里的銀子有多重,都先過一過秤,好生稱一稱。以后這段時日,這包銀子便由你們帶著,等回到磐石堡之后再行交給本官。記住,這些銀子,不是你們的!不是你們的東西便不要動,聽清楚了么?”

“是,聽清楚了。”

那些家丁聽了董策略帶些冰冷的話,一個個都想起就在不久之前那漢子因為私藏戰利品被當眾鞭笞的那一幕,心里都是一哆嗦,趕緊告誡自己不可貪心。

董策旁邊的白忠旗將這些銀子分成七份,而后一一過秤,過完秤之后將這些銀子發給七個家丁,由他們攜帶。

當然,誰攜帶了多少重量,白忠旗都是記錄的一清二楚。

這也是董策之前就想好了的方法。

這些財物,若是要用大車裝運的話,怎么著也需要幾輛大車才行。大車走的慢,而且目標也大,任是誰一眼看見數百官兵擁著幾輛大車,也能猜出來這大車中裝的是了不得的貴重財物,說不得就會起了心思要來打劫,平白惹出許多麻煩來。

目標又大走得又慢,馬車還容易壞,又容易惹來麻煩,董策便不想這么運輸了。他準備把所有的財物都分成若干份,而后由自己麾下這些軍兵們攜帶,回到磐石堡之后再統一上交。雖然這些財物很不少,但分散到二百多人頭上可就沒有多少了,方便攜帶的很。

接下來便是,從井中往外挖各種財物,挖滿了一筐之后就喊話,讓上面拉上來,把筐拉上來之后,白忠旗便會把這些銀錢一一做記錄,而后再分給家丁們攜帶。

下面的人干上一刻鐘時間左右,董策便會再換兩個人下去,畢竟下面空氣污濁,而且,干活需要消耗的力氣也很大,呆的時間長了肯定扛不住。

這個活兒干的進度并不快,因為在井下埋藏的財寶固然是隱秘了,但同時取出來的時候也會比較麻煩。畢竟井下狹窄,最多也就只能同時容納兩個人在下面干活而已,若是三個人的話就活動不開了。

足足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才算是把所有財物都起出來,董策大致估算了一下,這些金銀珠寶,若是分給二百多個人攜帶的話,每個人身上也就是帶著十來斤左右。

這可不算是什么負擔。

李可受笑道:“你這個主意還真是不錯,每人身上也就是十來斤重,如此一來,絲毫不影響前進速度。”

董策凝視著李可受,忽然沉聲道:“李兄,多謝你。”

李可受故作訝然道:“呀,謝什么謝?為什么突然謝我?”

董策微微一笑:“行了,別裝糊涂了,我知道你心里明白的。這個人情,我記在心里,李兄你以后無論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我必然竭盡全力。”

他和李可受的交情可比和曹文詔要深厚多了,跟別人的時候,他會說你有什么幫忙需要幫忙的,如果我能做到我一定會幫。但他跟李可受壽說的是,你有什么需要幫忙的,我一定會竭盡全力。

潛臺詞自然就是無論我做得到做不到,我都會盡力。

李可受沉默片刻,輕聲道:“我知道了。”

兩人就此別過,李可受回了澄城縣,而董策則是帶著麾下軍兵們將此地的痕跡大略清掃一下之后,便回了營中。

吃過中午飯,董策等人便拔營起寨,朝著自家磐石堡的方向行去。

要回家啦,終于要回家了。

崇禎八年十一月初八這一日,遠遠的,董策終于又一次看到了磐石堡那青灰色的高大城墻。

巍峨如山巒一般的高大城墻,在平地上聳峙起來,構筑了一道堅實的防線。這高大的磐石堡,背倚著青峰山,青峰山雖然不是特別高,大約也就是一百多丈上下,但是在這廣袤的大同鎮以北平原之上突然拔地而起,就顯得格外的高俊,宛如一把直插藍天的青鋒寶劍。

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后接著觀看![]

Copyright(C)20122015版權所有


上一章  |  崇禎七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