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家師學究天人,小侄是萬萬猜度不透的。dm師父這般做,自是有他的道理。”張麻子不喜不怒,淡淡的說了一句,算是把他給不軟不硬的更扯淡了。
南朝劉宋不過傳承短短五十九年,便歷經九個皇帝,而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宋文帝劉義隆為三十年,也就是說,除了他之外,剩下的那八個皇帝加起來在位才二十九年。按照人類的正常壽命,這絕對是不正常的,可見其證據之不穩動蕩。
九個皇帝里頭,好東西沒幾個,而其中登峰造極的就是劉子業。
他畏懼叔父們造反,把他們招來京城,囚禁與皇宮之中,百般毆打侮辱,毫無人性情理可言。
劉子業的叔叔建安王劉休仁和湘東王劉彧、山陽王劉休祐,身體都很肥壯,劉子業于是用竹籠把他們裝起來,稱一稱重量,以劉彧最肥,便給起了個混號,稱為“豬王”,劉休仁稱為“殺王”,劉休佑稱為“賊王”。因為這三王年紀最大,乃是諸王之長威望也是頗高,是以劉子業對他們尤其忌憚畏懼,所以抓來囚禁,時刻詢問,不離自己身邊。其它的宗室,東海王劉祎平庸低劣,被稱為“驢王”,桂陽王劉休范、巴陵王劉休若年紀小,因此兩人都能和劉子業相處。
劉子業曾以木槽盛飯,再放進各種雜食,攪和拌合,又在地上挖一個坑,裝滿了泥水,把劉彧衣服脫光,放進坑內,把盛雜食的木槽放在他面前,命令他像畜牲一樣地用嘴去槽中吃食,以此歡笑取樂。劉子業也不是沒起過殺心,他十幾次想殺劉彧及劉休仁、劉休佑,虧得劉休仁頗有心機,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常常戲諺巧言、阿諛奉承逗樂,劉子業哈哈一笑,覺得留著他們耍弄倒也不錯,這般殺了,實在可惜,是以這幾位逃過一劫。
其中有一次,當時廷尉劉蒙的妾懷孕,劉子業在她臨產時接進后宮,希望她生個男孩,打算立為太子——至于為什么這么做,史書未曾明載,不過鑒于劉子業素來有奸淫大臣妻女的習慣,還可猜度一二。劉彧曾違背其旨,劉子業大怒,于是便剝了他的衣服,捆了他的手腳,用棍杖從手腳內穿過,派人抬著交付太官,曰:“即日殺豬。”劉休仁便笑道:“豬今日不該死。”劉子業問是何原因,劉休仁道:“等皇太子生下來,再殺豬取它的肝肺吃。”劉子業一樂,沒了殺心,便將其交給廷尉,過了一夜就放出來了。
不過殺人不死,終歸埋下隱患,景和元年十一月,湘東王劉彧與親信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兒,暗地與劉子業的親信壽寂之、姜產之等十一人聯絡謀劃共同廢掉劉子業。
當時已經是內外不穩,前朝重臣柳元景、沈慶之等人都先后被殺的,又將宗室諸王軟禁,如家畜一般豢養以之取樂,朝中人心浮動。而地方上,劉子業的弟弟劉子勛鎮守尋陽,尋陽的文臣武將們都擁立劉子勛,起兵造反,各地州郡紛紛響應。
阮佃夫是劉彧的主衣,自然乃是他的親信,一心想宰了劉子業,讓自己主子脫離苦海,也能搏一個前程。而壽寂之則是劉子業的主衣,曾經很是受寵,不過劉子業向來好猜忌,那會兒已經很是厭惡他,壽寂之每每憂懼,生怕哪天就被宰了,阮佃夫一找上他,兩人一拍即合。
劉子業喜歡讓宮女們在華林園竹林堂裸身追逐,有宮女不聽命令,被劉子業當場給斬了。當晚他就夢見有一名女人罵他:“皇帝昏虐無道,就要完蛋了!”劉子業自然害怕,便在宮中到處尋找,拖出了一個長得很像夢中人的宮女,又給殺了。可是噩夢還沒結束,那個被殺的宮女也跑到了他夢里,罵了一番,大意便是:我已經向天帝告狀了,你等著吧,我這就叫人收拾你。劉子業夜不能寐,找巫師來問詢,巫師便稱說竹林堂內有鬼。還被說,這劉子業膽氣也真是壯,或許是少年登基,一路隨心所欲,要殺誰便殺誰,給他帶來了莫可名狀的強大自信心,一聽這個,頓時興奮了,竟然決定親自到華林園竹林堂射鬼。晚上他一個人睡著了,自然是怕鬼的,但人多勢眾的時候,便是不怕了。
特意選了一天傍晚,劉子業領著建安王劉休仁、山陽王劉休祐、會稽公主等隨侍他左右,跟著去竹林“射鬼”。
劉子業在竹林堂中大擺筵席,與他的親姑姑,本來姓劉,后來被他納進宮中改姓了謝的謝娘娘謝英媚、他的親姐姐山陰公主劉楚玉,一同入席歡飲,宮女們四下奏樂,好不開懷。忽有一群人持刀直入,劉子業料知有變,慌忙引弓搭箭,向來人射去,偏偏一箭落空。劉子業向后奔逃,且走且呼,口中叫了數聲,被一刀刺入背中,再一刀斷送性命。
宰了劉子業之后,沒多久,湘東王劉彧登基,不過這位被侄兒差點兒給玩殘的豬王也不是什么好東西,殺了不少兄弟,還寵信佞臣。
之所以弄這么兩句切口,則是為了表達對董卓和劉子業的敬仰感謝之意。
這兩位雖然在歷史上風評都是極差,但對于盜墓四門來說,卻是相當重要,必須感謝的兩位人物。
董卓當年招募盜墓四門眾人,大肆挖掘各地大墓,讓盜墓四門眾人終于能暴露在陽光下,堂堂正正,肆無忌憚的行事,那一段時間,他們在董卓的庇護下,可謂是想挖誰的就挖誰的,也不用擔心官府的追捕,日子過得真真是爽快舒心,可算得上是黃金歲月了。而且當時還沒有盜墓四門的說法,都是分散各地的,相互之間的聯系也不算多,可說是各自有各自的傳承,沒什么往來,盜墓四門也沒成型,壓根兒沒這個說法。正是在董卓麾下效力的那段時間,他們相互切磋,各自取長補短,都是大有長進,也促成了日后盜墓四門的形成。
而后來的劉子業,則是真正第一個史書有載的設立了發丘中郎將這個官職,或許這位荒誕皇帝只是因為好奇而隨手頒布了這么一道命令,但是對于盜墓四門的人來說,這是他們被朝廷承認的象征。
懷有感恩之心,自然也是理所當然。
至于后面兩句,就要淺一些。其中含義,自然不會是說唐太宗和漢武帝這二位加起來都不如秦始皇。
漢武帝的茂陵和唐太宗的昭陵,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墓,但兩者便是加起來,也是絕對比不上一座秦帝陵的。秦帝陵中珍寶無數,更有傳說中水銀為河流,珠寶為日月星辰等等,可謂是綺麗已極,對盜墓賊來說,就更是讓人心馳神往的圣地。他們這輩子的終極目標,便是有朝一日能把秦帝陵給掘開。
至于這年輕人,正是跟隨青云子離開陽和城的張麻子。
青云子帶著他一路到了這宣府鎮,悄悄的進了城。讓張麻子沒有想到的是,自家師父竟然在這宣府鎮中還有產業!乃是一處五進三跨院的大宅子,雖說在宣府鎮城中的位置頗為偏僻,不是什么好地段兒,但問題是,這么大的宅子,又是在這么大的城池中,再便宜能便宜到哪兒去?沒有個上千兩銀子是拿不下來的!
張麻子也算是知道了自己這位卸嶺力士師父到底多有錢——看著窮困潦倒,吃個雞還讓自己出去偷錢買,實際上卻是有錢的緊。想想也是,他這輩子不知道挖了多少大墓,隨便里頭拿出來的一件兒東西便是能賣上不少,這還是因為擔心被官府盯上而急于出手,價格被壓低不少,若不然的話,賣得更多。盜掘了這么多的大墓,窮的了才怪?這自然是青云子之前置辦的產業,他盜墓挖墳大半生,積累財物極多,而由于做的這個行當的原因,每每生怕被官府抓到,是以秉著狡兔三窟的原則,手里不但有好幾張名字,籍貫都各不相同的戶貼——相當于身份證加戶口本兒——而且在許多大城之中都購置了宅子,這些宅子,基本上都不是寫在同一個人的名下的。
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后接著觀看![]
Copyright(C)20122015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