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四七二 講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七年 >>崇禎七年最新章節列表 >> 四七二 講究

四七二 講究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25日  作者:竹下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竹下梨 | 崇禎七年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董策過去瞧了瞧,這影壁高有一丈二尺,寬約一丈五尺,厚有兩尺左右。通體是由磚砌成,還算是頗為講究的那種,由座、身、頂三部分組成,座是須彌座。像是一般人家的影壁,有的是沒有座的。

影壁墻身的中心區域被稱為影壁心,乃是用斜放的方磚貼砌而成,這些磚答題時四十五度角的樣子。磨磚對縫非常整齊,簡單一點兒的影壁上并無雕刻,但顯然李貴等人覺得修建一次房子不容易,還是做得奢侈點兒的噩耗。門前的影壁上面有為數不少的磚雕,上面都是一些吉祥的圖案。這些磚雕主要集中在影壁心的中央和四角,在與屋頂相交的地方還有混梟和連珠——雖然只是一堵墻而已,但影壁墻的頂和屋頂一樣,雖然是磚砌,卻也用磚雕出椽子,并在上設清水脊或卷棚脊的屋頂。

在影壁心的最中間,鑲嵌著四塊磚匾,上面分別雕刻著福祿壽喜四個大字。

雖然沒有后世那五顏六色的鮮艷瓷磚,整個影壁都是用磚建成,圖案都是雕刻在磚上,但卻是精巧細致,別有一番樸實低調的韻味。

其實這還不算講究,人家那真正講究的,院子的大門會退后幾步,在大門左右修建八字墻,跟官府的大門有點兒類似,稱之為燕翅影壁,撇子影壁。

看了影壁,董策便進了大門。

這門樓也是頗為的精致,屋頂的鋪瓦用的是筒瓦,屋頂則規格則是清水脊,在兩邊有兩塊向上的瓦,稱為蝎子尾,又叫鴟尾,朝天笏,在蝎子尾下面有花磚。房檐位于墀頭的位置裝有博風起到保護墀頭墻的作用,博風上面也有磚雕。

這門樓沒用有雀替——這玩意兒是位于檐柱和檐枋之間的木構件,在力學上有一定的作用,但雀替和三幅云更多地是官品的象征。別說是他們了,就算是董策的級別也夠不著,怕是只有景城一些權貴的大宅院才能用雀替。而這里用的如意門的規格,大門就設在檐柱上,因此連雀替的位置都沒有。

門簪把楹固定在門中門檻上,這里是大門,因此用了四顆門簪。門簪露于門外的部分用門簪帽來裝飾,這門簪帽乃是帶有曲線的六角形,上面通通雕刻著一個‘福’字。

大門的門板乃是用老榆木做成的,這里說的老榆木,并不是那種生長了許多年份的老榆樹砍下來的料子,而是指的老陳料榆木,一般來說是指回收的老榆木房梁和老門板料。一棵榆樹,即使生長了數百年,只要是近幾年砍伐的,那也是新榆木,根本不能稱為老榆木。

董策對這個比較了解,因為現下他那府邸里頭的門窗還有廂房里頭的幾張大床都是老榆木做的。這些老榆木也不知道李貴是從哪兒倒騰來的,估計是收的別人家的老榆木大梁。用老榆木做的這大門,邊角為暗黃色,往里則是漂亮的暗紫灰色,紋理通達清晰,刨面光滑,花紋很是漂亮。董策摸了下,光滑堅硬且厚實。

這種木料做成的門板,上漆反而不好,會把本來瑩潤的色澤紋理給遮掩住,有畫蛇添足的意思。面前的門板并未上漆,在門板的中部靠上的位置,還雕刻有門心,上面寫著“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的聯句。門上在中間裝有門鈸,用于叩門,門下方則是護門鐵。

如意門門頭上的磚雕很是精美,門頭從上往下依次是欄板和望柱、冰盤檐、梟混、連珠、掛落板這些部件。

其實門前一個相當大的看點便是門墩,是指門枕石位于門外部的部分,門枕石則是在中間有一個槽用于支撐門框,門內部分有一海窩用于插入門纂也即是門軸的下端,與固定在中檻上的連楹一起起到固定門軸,便于門的開關的作用的一個部件。

門墩通常有箱形和抱鼓形也就是抱鼓石兩種,通常由須彌座,抱鼓或箱形,以及獸吻或獅子幾部分組成,根據門樓的形制不同門墩的形制也有差異。

箱形,其實就是方形,而抱鼓石,實則就是圓形了。

在這個年代,方形還是圓形都是有講究的,方形的門墩多為文官使用,圓形的門墩多為武官使用。其中出處,董策不大明了,可能那些工匠們會知道。

在這方面,講究的國人自然不會出低級錯誤,董策瞧了一眼,這家門口是抱鼓石,看來是給武將系統的一位分的。抱鼓石高約三尺,下面乃是須彌座,整個須彌座乃是祥云的形狀,上面雕刻出了水中蓮葉,意為‘并蒂同心’,代表著夫妻美滿,很是吉利。

抱鼓也就是一個豎立著的鼓,在鼓面和鼓的側面都雕刻有蓮花,而在蓮花之間,則是各種吉祥紋樣。有一只蝙蝠在一個銅錢的錢眼兒里頭的圖案,這叫做福在眼前;有雕刻有麥穗兒,瓶子,鵪鶉的一組圖案,意味著歲歲平安;還有蝙蝠,鹿,野獸,意味著福祿壽;還有五個形態各異的獅子在嬉戲玩耍,意味著五世同居。

整個門枕石由一塊整石雕刻而成,門墩不過是其一部分,可見工藝所在。

怕是這一個門枕石,就價格不菲。

進了大門,迎面也是一堵影壁,這影壁乘坐內影壁,不為了別的,純粹就為了好看,因為如果在這里不設影壁的話,進了大門看到的也是東廂房的山墻,而不會窺測到內院的情況。

這內影壁比之外面那個就要小了許多,只有一丈寬,八尺高,也不是獨立影壁,而是鑲嵌在東廂房盝頂的山墻上。在這里用的是獨立影壁的院子也有,但是那院子得大才成,至少進了大門之后這空間,得比現在這個深上八尺到一丈,若不然的話徒然給人感覺局促,并不舒服。

在內影壁上,鑲嵌著雕刻有松竹的磚雕,倒是頗為的雅致。

進了大門門房,這內影壁前面的這片空間,便是前院兒,由東墻西墻、南側的街門、倒座房、北側的垂花門和游廊共同圍成。前院兒空間不大,也就是相當于后宅的四分之一左右的大小。

往左一拐,便是倒座房。倒座房乃是整個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其檐墻臨外,因此一般不向南開窗。是故門窗都向北,采光便很是不好。一般來說,其最東為私塾,最西為廁所,其間的房子一般為仆人居住。

講究的人家還有屏門——進入大門后影壁的左右兩側分別有一道屏門,向東通向“塾”的小院,向西通往有倒座房的外院。不過這里若是設置屏門,那就純屬多余了,還是那句話,沒有那么大空間。

瞧了一眼這前院兒,便是抬步往垂花門行去。這垂花門又稱二門,開在內外院之間的隔墻上,其位置乃是位于院落正南正北的中軸線上。大戶人家的女眷,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指的便是不邁垂花門。

垂花門的外檐柱不是從地上立起的,而是懸在中柱的橫木上,乃是垂柱,垂柱的下端有一垂珠,彩繪為花瓣的形式,是故稱之為垂花門。為一殿一卷式,即門外為清水脊式,門內為卷棚式。垂花門,門有兩道,一道在中柱位置上,這扇門白天開啟,夜間關閉;另一道則是屏門,在內檐柱位置上,平時關閉,起到隔絕內院視線的作用。

垂花門進入內院是,并非是通過屏門,而是進了相當于第一道的大門之后,通過垂花門兩側內檐柱與中柱之間進入,與抄手游廊銜接,通過抄手游廊進入內院。

進了內院兒,乃是一片相當寬敞的空間,被四周的房子包起來的這片空間南北長約兩丈三尺,東西闊約一丈五尺。在西側的廂房前頭,開了一小塊兒空地,四周拿一圈兒磚圍著,里面種了一棵樹苗。

董策掃了一眼,要比自己那院子小了不少,也就是只有四分之一大,而且正房廂房門口都沒有廊子。房屋的高度,軒敞程度,大小,都是低了兩個級別。

正房三間,高大寬敞,坐北朝南,乃是一家之主的居所。正房的明間即中間一間稱為堂屋,也稱為中堂,三開間的正房堂屋兩側是臥室和書房,作為正房,最大的好處除了空間大,裝修奢華之外應該就是冬天太陽能夠照進屋里,是故冬暖夏涼。董策進去瞧了瞧,這房子進深相當可以,差不多有東西三米半寬,南北接近七米深,面積很是闊大。通常在明間正中排放一八仙桌,桌子兩旁設兩把椅子,在墻上掛著一幅畫和兩副條幅,或掛四幅中堂畫。不過這會兒里頭自然是什么都沒有。院子兩側,便是東西廂房,一般來說,這里乃是晚輩們的住房,東西都是三間。不過雖然間數一樣多,但地位卻不一樣。男左女右,文左武右,男尊女卑,文尊武卑,而若是站在正房前頭,則正好是左手邊為東,右手邊為西。是以理所當然的,東廂房為尊西廂房為卑。一般來說,東廂房住長子長媳,是以在建筑上東西廂房的高度有著細微的差別,就拿這里來說,東廂房比西廂房高二寸。不過這差別太過細微,因此很難用肉眼看出來,但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后接著觀看![]

Copyright(C)20122015版權所有


上一章  |  崇禎七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