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劉若宰便把這一茬子揭了過去,不再說,轉而問起了董策這些時日的情況。dm董策自然是一一作答,當然,只要是揀著功績說,那些進展慢的,則是一語帶過。
聽聞董策麾下已經是打造出來了不少的魯密銃,劉若宰很是高興,他是文人中比較務實的那一派,說起來和那位跨越時代的神人趙士禎還是有些共同之處的。而作為一位常年統兵邊關的文官來說,他也很清楚沒有營私舞弊,合格打造出來的火器的作用。
劉若宰夸贊了幾句,董策謙道:“下官實在是不敢居功,能打造出魯密銃來,上有賴昔年趙士禎大人所著之神器譜,下依仗匠師技藝精湛,不辭辛勞。下官之功勞,著實微薄。說起來,還是要拜謝那位九泉之下的趙大人。”
“你也不用過謙了。那神器譜雖說難買,用心之下也未必尋不到。至于會打造火器的精良工匠,更是所在皆是,為何別人就打造不出來?一句話,無心耳!”劉若宰顯然對他這番表態很是滿意,擺擺手,勉勵道:“你是有心人,做事也勤懇,知道為本官分憂,知道用心向上。本官是很滿意的。至于趙士禎趙大人……”
他搖搖頭,嘆了口氣:“生不逢時啊!”
董策暗道,還好是生在了大明朝,若是再晚生上一些年,怕是這些精妙的發明,直接要給那些辮子們斥為奇淫巧計,人發配邊關,書付之一炬了。
而后董策又是說到了青蚨甲,劉若宰聽了也很是感興趣,仔細的詢問了一番之后,對這件事也是頗為的看好,還讓董策到時候打造好了一定要拿一件兒過來。董策自是滿口答應。
說了一陣兒,劉若宰忽然瞧了董策一眼,似笑非笑道:“漢臣,你門路倒是頗廣啊,竟能走通宣大楊總督的路子?”
董策心里一突,趕緊解釋道:“這事兒說來還真是巧了。當日下官去往陽和城投宿客棧,那客棧名曰悅來客棧,倒也是真有意思,門口書一對聯,上聯乃是‘悅來客棧客來悅’,卻無下聯,店家言道,只要是能對上下聯,鍥合其中含義又和前人對的那些不重復的,便免去一半兒的房錢。下官倒是不貪戀這些便宜,只是一時技癢,便對了一個。正巧當時有個貴公子路過,也對了一個,我二人便是攀談起來,言語之間頗為投緣,交情便也漸漸深了。后來才知道,這位侯公子乃是當今戶部尚書侯恂的公子。他去拜訪楊總督之時,下官便一同去了,侯公子是個熱心腸的,其間便提了一提。”
他解釋的很是詳細,也是生怕劉若宰因為這個心中起了芥蒂。畢竟這事兒可大可小,往小了說算是官場上的交往應酬,往大了說,那就是無視上官。畢竟越過自己的直屬上官去托人辦事兒,那是官場上的大忌。
“嗨,你倒是無需擔心這個。”劉若宰不在意的擺擺手:“能走通這個路子,這是你的本事,你有功勞,卻給壓在上頭下不來,老夫心里也是堵得慌。放心,老夫心胸還沒那么狹窄。”
劉若宰笑道:“倒是那對聯兒,你仔細說來聽聽。”
作為一個文人,顯然他更關注的是這個。
董策聽了,心里一寬,知道這事兒算是揭過去了,便仔細的把關于對聯的那一番軼事說了一遍。
劉若宰聽了,沉默半響,搖搖頭:“在京師之時,便聽聞那位侯公子之才名,他對的那對子,是極好的,卻沒想到,你對的,卻是更勝一籌。”
他自嘲一笑:“真是老了,竟一個都想不出來。”
董策笑道:“您的才學,乃是經世致用,平濟天下的,乃是泱泱大才。下官這個,雕蟲小技而已。”
劉若宰點了點他:“你倒是會說話,只不過,也不能妄自菲薄。見微知著,老夫也知道你字是極好的,讀的書也不少,如此文武相濟,必能成就一番事業。”
說到這個份兒上,已經是很有些勉勵激賞的意思了。一般來說,也就是對自己的門生,才會這般說話。董策知道劉若宰對自己確實是很看重,心里有些激動,又起身謝過。
又說了約莫一盞茶的時間,劉若宰有些困乏了,董策見機,便起身告辭。
劉若宰道:“你那晉升的文書,已經妥當了,估計過了正月十七,就能下來了,且不用擔心,耐心等候就是。”
按照大明朝的慣例,放年假是放到正月初六的。
正月初六日各個衙門便開印上班,但是沒人會真正在意這個,都不正經上班兒,因為兩日之后,到正月初八,就又要放假了。這個假期,乃是上元節的假期。
所謂上元節,就是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之時,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
上元節之節期,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說起來,上元節放十天假期,還是起于永樂年間。自永樂七年為始,永樂帝蓋以上元游樂,為太平盛世之景象,思與臣民同樂,故賜燈節假十日。是以上元節要放整整十天的假期,從正月初八一直到正月十七。
這個假期不但長,更是輕松,蓋因元旦要祭祀拜年,事務繁多,不得休閑。而上元節時期,卻是左右無事,其重點,不過就是一個‘玩’字而已。
是以正月初八這天,又叫‘放魂’,從這一日開始,大明上下,無論是君臣豪富,亦或是尋常百姓,都是開始狂歡玩鬧。自此少年游冶,翩翩徵逐,隨意所之,演習歌吹,唱說平話,無論晝夜……
因此正月初六之后的這兩天上班兒時間,是沒人會正兒八經的處理政務的。相反,這兩日正好是為官員們提供了互相邀請宴飲,大吃大喝的機會。
真要到辦正事兒,還是得到正月十七以后。
董策應了。
劉若宰又道:“對了,崇禎八年這就來了,各軍要重新統計兵丁數目,家丁數目,你回去之后,便可以把家丁數目和士卒數目報上來了。到時候每個月去大敏那里領餉就是。”
他頓了頓,淡淡道:“可以多報一些,分寸自己拿捏著。”
“是,下官醒的。”董策知道這是劉若宰對自己的照顧,又是謝過。
按照這些年以來大明邊軍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規矩,家丁算是將領的私軍,但是乃是朝廷發餉銀給養著的。非但如此,家丁的餉銀還要格外的高一些,就九邊來說,餉銀的多少大致是這樣的一個順序:家丁、南軍、北軍。邊軍南兵也就是客軍,每月有餉一兩五錢,本色米五斗,家丁每月有銀二兩三錢五分,北軍每月止有米一石折銀一兩。
明季末年,克扣成風,自上而下,無有禁止。基本上餉銀的克扣就是三七分,可不是給你發七成,而是之給你留三成。
一般來說,餉銀出京,被京中的文官層層克扣,再來到地方,被宣大的官員,兵備道的官員一層層的上下其手,扒拉一頓之后,最后能到達將領手中的,大約還能剩下五成五到六成左右。下面的士兵想拿到多少,那就得看將領的良心了。若是碰上個戚繼光那樣兒的,治軍也嚴,人也不貪,那就能多拿不少。但是這樣兒的武將,實在是太少見了些,大明朝九邊將帥,十有**不是這樣兒的。
因此大明朝的武將們,想要撈銀子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多多少少也算是對他們地位下降的一種補償。若銀子都不讓人撈了,那未免也太刻薄了一些。而同時,武將越貪腐,自命清高的文官們就越是瞧不上他們,越發的鄙夷。
兵丁的餉銀是很難拿到全活的,但是家丁往往是能夠全額拿到,而且每到年節,家主都會對他們這些私兵進行賞賜獎勵。
劉若宰這般說,就是要給董策下面的士兵定一個數目,以后就能按照人數領銀子了,這也是大大的減輕了董策的負擔。畢竟他是不貪污的,能到手多少基本上就都會發放下去,而士兵們只要是能拿到五成左右的軍餉,再加上家人分的土地,就能過上很不錯的日子了。
當然,董策的分配方式肯定是不會這么初級的,這些銀子,他都會統一調度,然后進行再分配,從而使得自己這個集團內部的人滿意,達到利益的最優化。
不過就算是有這么一筆餉銀,對董策來說,也是只能解一時之渴。畢竟他的志向可不是帶著幾百軍隊,幾十家丁。想要養活更多的軍隊,還得自己開辟財源才是。
“大人,不知黃琬黃參將報了多少家丁?”董策恭敬問道。
“他?”劉若宰瞇著眼睛道:“五百家丁,三千兵卒。”董策點點頭:“下官明白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后接著觀看![]
Copyright(C)20122015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