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就一個商人而言,他的信譽或許是不錯的,商德也是很好的,古代的大商人都很講誠信,不過這也遮掩不了他是一個漢奸的事實。不單單是他,還有另外七大家,以及所有賣給后金戰略物資的商人。
這是資敵!最**裸,最無恥的資敵!
自從天啟年開始對后金進行物資封鎖之后,后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尤其是剛開始封鎖那一會兒,整個遼東,可謂一片狼藉。
在印度神話中有三位主神:創造神、破壞神和調和之神,創造神主管創造,破壞神專管對前者的勞動成果進行破壞,調和之神居中進行協調。努爾哈赤是個純粹的破壞神,在遼東大地專搞破壞,不搞建設——他也不懂建設——占一塊地方就搶光一片,殺光一片,燒光一片。百姓流離失所,許多人淪為包衣,被驅策如牛馬,城池被焚毀,莊稼拋荒,財物一掃而空。
說白了,當時的滿洲八旗,不過就是占了一塊兒地盤兒強盜團伙而已。
當時的遼東窮的老鼠出了寧錦防線都得餓的骨瘦如柴,含著兩包眼淚回來。再加上自然災害連年不斷,受災的可不止是大明,遼東本就是苦寒之地,受災。
而后期的努爾哈赤,更是幾乎變成了一個老瘋子,逮誰殺誰。
他很能打,這是真的;他運氣很好,這也是真的;但說他是個老瘋子,也是真的。什么千古一帝,那是扯淡。
天命九年正月,努爾哈赤下九次汗諭,清查所謂“無谷之人”,并諭令八旗官兵“應將無谷之人視為仇敵”,“捕之送來”,最后于正月二十七日下令:“殺了從各處查出送來之無谷之尼堪”。
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爾哈赤指責漢民“窩藏奸細,接受札付,叛逃不絕”,命令八旗貝勒和總兵官以下備御以上官將,帶領士卒對村莊的漢人,“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馬斬殺”。
大致意思就是:軍隊去了漢人的居住區,然后見人就殺,殺光為止。
遼東五百萬(一說三百萬)漢人被殺的所剩無幾,到了最后,女真人加上漢人加上蒙古人,再加上朝鮮人還有剛從深山老林里抓來的魚皮韃子,整個后金只剩下七十萬人口了。
百姓易子而食,米價高達八十兩一石,布也要二十兩一匹。
就在努爾哈赤一籌莫展的時候,范永斗出現了。
他,還有另外七個晉商大賈的商隊來到了遼東,為窘困中的后金帶來了糧食、布帛、火藥、銅鐵。其實他們之前就認識,早在百多年前,晉商就在遼東做生意,而這些晉商大賈,和滿洲的貴族們很熟。因為滿洲貴族當,家族衰敗以及,甚至難以為繼。而且介休范氏也從中得到了大量的好處。合流之后就是一家人了,范永斗也不吝嗇,先買下了介休一百頃地,然后拿出來作為族中的族產。又搬了族學,高價從府城中請了先生來教學,供族中所有適齡的孩子讀書。然后又重新修葺了已經破敗的祖宅,更是買下了周圍的地皮,大肆擴建,供給族中所有人居住。
更有一些讀書人,范永斗不但資助他們,更是拿出自己的關系來為他們疏通門路,幫助其走上仕途。
這位名叫范棟材的縣尊老爺,便是其中一位,而他,也是前任家主的三子。
這位中了秀才,顯然肚子里是有些墨水的,但是也不甚多,于是考了好幾次,都沒中舉。到了最后,還是范永斗親自寫了名帖著人去太原府幫他運作,讓他成了選貢生。
選貢生,有點兒像是后世的特招生,但也有不同。就像是這個年代的秀才遠比后世的大學生稀少的多,值錢得多一樣,選貢生的稀少程度和地位,也遠遠不是特招生能比的。
在科舉的體系中,第一關自然是考秀才,這就類似于入學考試。考生先后參加由知縣主持的縣試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試,取錄后再應由朝廷派往各省的學道(或稱學政、學臺)所主持的院試。院試錄取者即成為所在地縣學(州學或府學)的生員,初入學的稱附學生員,逐步升為增廣生員和廩膳生員,統稱為秀才。凡取得秀才資格的就可以不出公差和免納田糧。
不過秀才也分三等,只有一等者可獲得官家每月發給的糧食和補貼。
秀才每年由學政考試一次,叫做“歲考“,其作用是督促學習。在大比之年的前一年,由學政主持舉行“科考“。府、州、縣學的生員經過科考成績列為頭等、二等和三等的前三名的,準予參加次年在省城舉行的“鄉試“。鄉試錄取者稱為舉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舉人可于第二年進京參加中央舉行的考試。舉人名額,各省不等,大省有百余名,中小省七、八十名或四、五十名,向有定數,不能任意增減,大抵按照一省人口、物產、財賦等確定。
(舉報錯誤和落后的章節,是您對百書庫最大的幫助,百書庫承諾所有的舉報都會得到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