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一零八章 花錢如流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七年 >>崇禎七年最新章節列表 >> 一零八章 花錢如流水

一零八章 花錢如流水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17日  作者:竹下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竹下梨 | 崇禎七年 
按書名

按作者

把本站分享到:


樣式設置


推薦閱讀:

小貼士:頁面上方閱讀記錄會自動保存您本電腦上的閱讀記錄,無需注冊

由于八騎騎兵普遍都是身穿綿甲,以至于讓許多人以為綿甲乃是后金首創,清朝發揚光大。實際上并非如此,綿甲在蒙元時期就有,從明朝中期之后,更是大量裝備軍隊,漸漸的已經成了明朝軍中最普及的制式裝備。京中禁軍多是鎖子甲魚鱗甲,九邊軍中則以綿甲為主。后金的綿甲,其實是抄襲大明的,不但抄襲,而且幾乎改都不改,完全保存了大明綿甲的樣式。

不過到了這會兒,由于后金很重視軍工生產而大明很不重視,工匠地位極低,貪污**橫行,所以大明綿甲的產量已經是遠遠落后于后金了。在萬歷朝曾經普遍裝備的綿甲,現在在軍中相當之罕見。

這會兒五套綿甲都掛在董策面前,其實這種甲胄在大明官方的稱呼是布面甲。

頭盔是鐵的,外面上了一層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額前正中突出一塊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盤,盔盤中間豎有一根插纓槍、雕翎或獺尾用的銅管。現在這根銅管里面插得是一簇鮮紅的纓。后面是天藍色的絲綢護領,護頸及護耳,上繡有紋樣,并綴以銅泡釘。

整個甲胄是天藍色的,上面的銅釘則是打磨閃亮的黃銅,里面硬邦邦的,固定了大量的鐵片。大體分為三個部分,胸背甲,雙肩甲,以及甲裙。胸背甲就跟一件無袖的上衣類似,雙肩甲要短一些,只到肘部,肘部以下就沒了。甲裙則是甚長,幾乎一直垂到腳踝略略往上一寸左右的位置。棉甲的正面胸口處,雙肩肩部,以及甲裙左右,都是繡著精美的猛獸圖案。董策看了看,應該是的傳說中的彪——那種神話中肋生雙翼可飛行的變異巨虎。

和甲胄配套的還有紅色的拽撒,是穿在里面的。

總體來說,這幾副綿甲和董策從女真人手中繳獲的并無什么區別,只不過絲綢護領短了不少,顏色也不一樣,銅泡釘更加的密集,但是表面的甲葉卻是少了一些,也沒有護心鏡。

論起造工來,雙方并無二致,甚至大明朝的還要精細一些。但是整體看上去,大明的綿甲似乎過于講究精細和美觀了,防御力卻是要弱了不少,董策拿在手中感覺了一下,重量也輕了得有四五斤,繳獲的綿甲董策稱過,頭盔加上甲胄有二十三斤重。

說是要輕便一些,其實也夠沉的,鎧甲就沒有輕便貨色——就連皮甲都有十八斤七兩重。

董策將其命名為青緞銅釘布面甲。

周仲剛剛打獵回來,可謂是滿載而歸,獵到了一頭野豬和一只小鹿,一回來就咋咋呼呼的吆喝著晚上給咱們幾位吃烤野豬肉。

這會兒他也在董策身邊,撇撇嘴道:“這玩意兒能擋得住啥?朝廷忒也小氣,像是頭兒您那鐵閥甲若是能給來上幾套才是爽利。”

“你以為鐵閥甲是什么東西,想要就要?”董策瞪了他一眼,道:“再說了,這些棉甲防御力并不差。”

綿甲厚實的布料中密嵌著鐵甲葉,對冷兵器和火器都有一定的防護能力,不過綿甲的防御和鋼鐵等物質不太一樣,其產生防御的最主要方式是在于其韌性。是利用其材質吸收攻擊攻擊物體的動能,而不是利用其硬度將傷害物彈走。看起來這種防御似乎不太可靠,但實際上,由多層堅韌的長纖維組成的細密網絡對來自外界的沖力有著十分良好的吸收作用。因此綿甲在經受不很尖銳的弓箭和槍彈的射擊時,顯示的防御力是很不錯的。

后世防彈衣的原理和這個頗有相同之處。

當然,其防御力自然是遠遠不能和鎖子甲以及董策的鐵閥甲相提并論。

就在這時候,石進回來了。

董策吩咐把東西放回庫房中,看著周仲親自干這個,董策深深的感覺到,人手太少了,尤其是自己身邊的人手,更是已經到了不敷使用的地步。

這時候周伯等人回來了。

去的時候兩個人,兩匹馬,一褡褳銀子,回來的是一個規模相當龐大的車隊。

足有五六輛大車,上面裝滿了東西,在大車的前頭后頭,則是十來個年輕人,看打扮都是伙計,趕著數十頭犍牛向著這邊而來,一路踏起煙塵滾滾。

他們是從南而來,洢水河上面還有架好橋梁,窄一些的甘河上卻是已經有一座簡易的橋了,一行人便繞到那邊過去。

董策趕緊過去迎接,大車上面載滿了東西,看著那些伙計一樣樣的卸下來,沒一會兒便是堆滿了南門左近,董策感覺花的那些錢也就值了。

除了可五十頭犍牛之外,還有許多的家伙事兒,簸箕、扁擔、籮筐、鋤頭、犁頭、犁架、牛軛、曬席等物堆了滿地。

這些東西都是董策給那些即將加入磐石堡軍籍的百姓們準備的,他們一窮二白的,什么家當都沒有,再不給置辦點兒,讓他們怎么活?

耕牛直接就拉到外面牛欄里面飼養起來,至于這些家當,周仲本來想要入庫,卻被董策阻止了,就堆放在這里,不過要讓那些伙計分門別類的放好,不準混了。

周伯和蘇大成引著一個四十來歲,中等身材的漢子來到董策身邊,這男子白白胖胖的,臉上似乎一直都掛著笑,一臉和氣生財的樣子。他身上穿了一件兒團花綢子的員外衫,上面還繡著金錢圖案。天氣不算熱,但是他身上臉上已經是滾滿了汗。

這漢子跪下磕了個頭,臉上堆滿了笑意:“董大人,小人是‘金慶和’米面行的趙大會,大伙兒給面子,人稱一聲掌柜。”

董策笑道:“原來是趙掌柜,請起,請起。”

他伸手把趙大會扶起來,笑道:“還要多謝趙掌柜把這些耕牛農具帶人送回來,若不然的話,也是麻煩。”

這年頭兒就算是武將地位低,在一個既沒功名,也沒權勢的小掌柜的面前,地位也是足夠的煊赫了,更別說董策之名,已經傳遍大同鎮北左近。趙大會心里頗為受寵若驚,趕緊又是客氣了幾句,他在這兒囔囔的卻是也不說怎么個意思。

董策拿疑惑的眼光投向周伯,周伯過來壓低聲音說了兩句董策才明白。

原來這一次周伯兩人走的很遠,已經到了孤店。孤店比鎮河堡還要往南,離著大同已經是不過三五十里了,附近就是白登山。孤店是從晉中到大同以北各地的必經之路,各地的鹽商向九邊重地西邊兒的幾個重鎮——大同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臨洮鎮、甘肅鎮——運糧,更是必走此處。是以行商不絕于路,非常繁華,數百年發展下來,已經是發展成為不遜于一般縣城的一個大鎮,而繁華程度更是大有過之。

這‘金慶和’米面行說是米面,其實下面店鋪頗多,鐵匠偶,牛行都有,這一次周伯采買的這些東西,都是在這家買的。金慶和在孤店不算是最大的商行,甚至連一流都算不上,大的商行周伯也不會去找,店大欺客這個道理他很清楚的。

而這位金慶和的趙大會趙掌柜之所以會跟著來,則是因為周伯和他談了條件——先付定金一百兩,東西則是須得你幫我運到目的地,剩下的到了地頭兒再說。

五十頭耕牛,大量的各種器具,對于金慶和來說這也是一筆大聲音,因此無有不允。到了這會兒,這位趙掌柜才有點兒后悔——萬一這幫軍爺賴賬可怎么辦?自己又有什么法子?

董策自然是不會賴賬的,不過周伯這個法子不錯,他夸贊了一句,讓蘇大成取出銀子如數交給趙掌柜。趙大會歡天喜地的再三感謝,告了個罪去那邊兒指揮伙計們了。

這會兒董策才有時間詢問這次花了到底多少。

“一共是五百七十兩,其中耕牛每頭十兩,這就花了五百兩,是最大頭兒。”

“牛價這么貴?”董策皺眉問道。

周伯苦笑道:“這年頭兒,活不下去了。頭兒,整個孤店我們都跑遍了,這算是價格最公道的,而且還愿意幫我們送回來。另外買了糧種,除此之外,這金慶和下面還有鐵匠鋪,我們打了五十副犁鏵,一百把鋤頭,五十把鐵耙。剩下的籮筐等器物,則是那趙掌柜送咱們的。”

董策微微一笑:“這廝倒是會做人。”

因著是一筆大生意,趙掌柜的把零頭碎腦兒的去了,最后也要五百七十兩銀。

董策也不由得感嘆,這明朝末年,真真是末世景象了,又是大旱,又是物價飛漲,百姓還怎么活得下去?

沉吟片刻,董策又把趙掌柜叫過來,他也不繞圈子,開門見山道:“趙掌柜,實不相瞞,本官這兒,以后還大量的需要耕牛,你們店里可能供應的了么?”

那趙大會一聽又有大生意上門,笑逐顏開,忙不迭的點頭道:“供應的上,供應的上。”

董策笑道:“本官這般大量采買,你價格可得便宜些才是。”

《》隨夢小說網全文字更新,牢記網址:

本站強烈推薦唐家三少新書《》,風凌天下新書《》

手機用戶登錄m.suimeng閱讀

溫馨提示:按回車[Enter]鍵返回書目,按鍵返回上一頁,按→鍵進入下一頁。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隨夢小說網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書友知曉。


上一章  |  崇禎七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