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我為王第五百八十二章 木馬奪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隋末我為王 >>隋末我為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八十二章 木馬奪橋

第五百八十二章 木馬奪橋


更新時間:2015年08月19日  作者:吳老狼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吳老狼 | 隋末我為王 

袁天罡強烈建議陳喪良攻取的龍山位于太原城西南郊,想取龍山又必須先拿下位于太原城南五里處的汾水橋,而這座木質結構的固定橋梁又是溝通汾水東西岸的唯一通道,戰術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兵力再是如何的緊張,李建成仍然還是分兵千人駐守保護此橋,并且在橋上準備了大量的柴草、硫磺與火油等物,隨時準備在必要時刻焚毀汾水橋,增加隋軍主力的渡河難度。

隋軍主力當然不怕和太原軍打野戰,但隋軍主力又絕不愿意看到太原軍一把火燒了這道重要橋梁,所以如何在保全橋梁的情況下奪取橋梁就成了重中之重。所以經過與眾人商議討論和仔細考慮后,陳喪良決定放棄正面攻打,采孺襲戰術奪橋,殺汾水橋守軍一個措手不及,不給他們放火燒橋的機會。

也正是機會,隋軍主力剛剛移營,各種營防工事尚未修建完畢,按常理來說短時間內不太可能發起進攻,這點多少為隋軍奇襲提供了一些掩護,所以陳喪良最擅長最拿手那些坑蒙拐騙,自然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于是乎,負責守衛汾水橋的太原軍將領郭子武就自然而然的碰到了一件奇事,一個自稱是陳喪良使者傻冒突然跑到汾水橋上求見于他,代表陳喪良要求郭子武率領汾水橋守軍獻橋投降,并承諾只要郭子武獻出汾水橋,那么陳喪良就給郭子武一個正六品的官職,賞賜黃金珠寶,也給郭子武麾下每一名士兵賞賜布匹十匹,旅帥以上每人加賞錢十貫,出價相當不低。

能被李建成派出城來守橋,郭子武當然有著很高的忠誠度與不錯的職業道德,當即斷然拒絕了隋軍使者的收買招降,只是礙于李建成有令在先不得傷害使者,郭子武倒也沒有怎么為難那個隋軍使者,下令趕走了事。可那有些傻冒的隋軍使者卻不肯罷休,一邊掙扎著拒絕太原軍士兵把他架離汾水橋,一邊嚷嚷道:“郭將軍,你不相信我們殿下的誠意是不是?我們說了給你麾下每個弟兄十匹布就是十匹布,一匹不會少你們的!如果你們不信,我回去就把一萬匹布帶來,讓你們親眼看看我們的誠意!”

被架過了汾水橋扔遠后,那傻冒隋軍使者卻還不肯罷休,又沖著郭子武和汾水橋守軍叫嚷道:“郭將軍,太原的弟兄們,你們等著,我回去就把一萬匹布帶來!我要讓你們看清楚,我們唐王大軍是否說話算話,一言九鼎!”

還別說,那隋軍使者傻冒歸傻冒,說話還真的十分算話,到了下午的時候,他還帶著一些民夫拉著五十輛滿載布匹的貨車重新來到了汾水橋前,雖說守衛橋頭陣地的太原軍士兵拒絕讓他上橋,還拉弓搭箭禁止貨車靠近陣地,那傻冒使者卻還是大喊大叫請郭子武來接收唐王賞賜,還讓民夫掀翻了一輛貨車把車內布匹灑滿一地。被糾纏不過的郭子武只得過橋當面拒絕,要求他立即滾蛋否則就放箭射殺,那傻冒使者卻還又上前了一步,說道:“伸手不打笑臉人,郭將軍,泄可是來給你送禮的,就不信你真的會放箭。”

冷笑著,郭子武親自拉弓搭箭,一箭射飛了那傻冒使者的帽子,把那傻冒使者嚇得慘叫一聲媽呀撒腿就跑,他帶來的民夫也是一個比一個跑得更快,還連那五十車布匹都來不及帶走就一起跑得干干凈凈,狼狽模樣讓太原軍將士無不放聲大笑。

布匹是生活必需物資,在這個時代還可以直接當做貨幣使用,隋軍傻冒使者把布車忘了太原軍將士自然不會忘,郭子武也沒忘了,吩咐道:“把那些布匹全部拉過汾水,弟兄門每人兩匹,余下的全部上繳左都督。”

歡呼聲中,太原軍將士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就把五十輛布車全部推上了汾水橋,然后很自然的,當一輛布車經過郭子武身邊的時候,車上布匹突然自行飛上了半空,接著又跳出了兩名手拿刀盾的隋軍士兵,二話不說向著郭子武就是亂刀砍來,郭子武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反應就已經被亂刀砍翻。同時其他布車上也是下餃子一般的紛紛跳下隋軍士兵,刀盾亂揮迅速把守衛橋頭陣地的太原軍士兵殺散,接著毫不猶豫的殺向汾水對岸,之前跑到了遠處張望的那個隋軍傻冒使者也立即發出信號,正在周圍哨探巡邏的隋軍斥候哨隊也馬上吼叫著向汾水橋這邊拍馬沖來。

事發突然,汾水西岸的太原軍守軍同樣是措手不及,八十名隋軍勇士吶喊著都已經沖過了汾水橋了,西岸守軍才凌亂放出第一波弓箭,幾乎沒收到多少效果,然后再到這八十名隋軍勇士殺到面前時,太原軍守軍也就永遠沒有了點火燒橋的機會,被迫陷入近身混戰,還因為無人指揮的緣故,根本發揮不了兵力優勢把這些無恥卑鄙的隋軍士兵迅速殺光。而稍一耽擱后,由精銳騎兵擔任的隋軍斥候哨隊也已經紛紛沖上了汾水橋。

在城墻上居高臨下看到汾水橋告急,太原城內守軍趕緊派出軍隊出城接應,然而太原軍動作快,準備充足的隋軍那邊動作更快,收到信號后,隋軍新營地中立即沖出兩千輕騎,快馬加鞭飛馳南下,然后還有大隊步兵出營,同樣是快步向著汾水橋趕來。除此之外,陳喪良還十分細心的分出一軍直奔太原東城的東門,抵擋太原守軍可能派出城來的軍隊阻攔自軍增援汾水橋戰場。

還是那句話,隋軍方面只怕太原軍燒橋,絕對不怕和太原軍打野戰,仗著以有心算無意的早有準備優勢,距離較遠的隋軍騎兵援軍還比太原軍援軍搶先一步抵達汾水橋戰場,搶先一步進入西岸陣地,太原軍也就永遠都沒有了重新奪回汾水橋控制權的機會。最后再當暴跳如雷的李建成親自率軍出城接應時,隋軍的步兵大隊也已經越過了汾水橋,配合騎兵奪占陣地列陣而戰,奮力接住李建成主力,為陳喪良接下來派出的援軍爭缺間。

無論兵力和戰斗力都是差距巨大,太原軍和隋軍打添油戰當然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激戰到了太陽落山都沒有奪回汾水橋,又看到更多的隋軍援軍已經趕到,李建成無奈的長嘆了一聲,還是無可奈何的下達了退兵命令,“鳴金吧,再打下去已經沒用了,汾水橋拿不回來了。應良賢弟,你的用計,真的已經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啊。”

被陳喪良的變種木馬計搶走了汾水橋,太原軍的軍力損失雖然絕不算大,但是對于整個太原戰場而言,太原守軍卻一下子就變得被動了許多。因為有了堅固寬敞的汾水橋后,隋軍主力就可以隨意在汾水兩岸來回調動,同時威脅太原東西兩城,隋軍發起攻城時,太原軍就不敢所有力量只用于東城一地,必須要防著隋軍突然對西城出手,實質上自行削弱了自軍守城力量。所以退兵回城后,李建成第一件事就是抽調預備隊增強西城防御,怕的就是詭計多端的好友又突出奇兵,又來偷襲奇襲西城重地糧倉、武庫和晉陽宮都在西城,可絕對容不得有半點閃失。

不過這也不是最重要的,熟讀經史的李家兄弟和太原軍決策層更擔心和最害怕的還是另一點,但越怕越沒用,到了第二天清晨時,隋軍主力在加強汾水橋防御的同時,果然又派遣大約兩千兵力西進上山,登上龍山駐扎晉祠,拿下了智伯渠進水口的控制權,隨時都可以切斷晉水,把水流全部逼入智伯渠灌進太原城。

在城墻上遙遙看到隋軍旗幟插上智伯渠,知道智伯渠對太原城威脅有多大的太原軍上下當然是憂心忡忡,李建成卻是仰天長嘆,道:“應良賢弟,你真狠得下心來水淹太原嗎?為了一城之地,一戰之勝,不惜殃及城內十幾萬無辜百姓,你還是當年那位謙虛有禮、以德報怨的應良賢弟嗎?”

殷開山和馮立等李建成心腹都不吭聲,李元吉和李二面無表情,同樣沉默無語,其他的李氏宗族雖然也都沒有說話,卻都悄悄的去看抱傷上城查看敵情的李神通,李神通知道一幫親戚的心思,遲疑了一下,終于究還是開口向李建成說道:“建成賢侄,陳應良尚未攻城便先取汾水橋,又占智伯渠,引水灌城的打算昭然若揭。若真是如此,不知賢侄你打算如何應對?”

“當然是全力固守。”李建成想都不想就說道:“只要發現敵人開始在晉水建壩,那我們馬上就堵死智伯渠入城水口,也堵上太原諸門,以城墻攔水,繼續與敵人抗爭!”

“那如果太原城也攔不住洪水,大水入城,那我們又當如何應對?”李神通追問道。

“堵缺口,居高處,繼續守城!”李建成回答得斬釘截鐵,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聽到這話,在場很多人的臉色都不由變了一變,李神通也微微一驚,萬沒料到李建成的立場會如此堅定,抿了抿嘴才說道:“賢侄,你和陳應良是知交好友,情同手足,即便對陣時也要互相交代后事,托付家人,既然你與他有如此交情,那你為什么就不考慮一下……,考慮一下求和談判?”

包括李二都忍不住有些心跳加快,和所有人一起,全都把目光集中到了李建成的臉上,但李建成的回答卻讓所有人都傻了眼睛李建成竟然神情很奇怪的向李神通反問道:“叔父,你這話什么意思?讓我向應良賢弟求和?你難道忘了,應良賢弟是我的殺父仇人?你叫我忘記殺父之仇,向殺父仇人屈膝求和?”

“那你還叫他應良賢弟?”李神通同樣傻眼問道。

“我叫他應良賢弟,是因為我和他是知交好友,也對他的才學為人欽佩萬分。”李建成嚴肅答道:“但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小侄身為人子,必須要為父報仇。”

李神通徹底無語了,也終于再次確定了一點外表溫和的李建成,骨子里其實遠比和陳喪良有著深仇大恨的李二更剛直更頑固!而看到了李神通的這副模樣,李建成也早就明白了他的用心,便又說道:“叔父,如果你想勸小侄向應良賢弟求和,那就請免開尊口。小侄雖然不才,卻也不是貪生怕死之人,有敢勸小侄求和的人,小侄絕不會輕饒。”

李神通更加無語,李建成卻還是不肯罷休,又轉向了殷開山、馮立和謝叔方等心腹掌兵將領吩咐道:“從現在開始,給我嚴守東西二城,有私自出城與敵軍聯絡者,無論是誰,立即斬首!先斬后奏,不必報我!”

“諾!”馮立和謝叔方等李建成親信一起抱拳,整齊唱諾,還個個態度堅定,神情剛毅。李建成點了點頭,又安排了人手嚴密監視智伯渠動靜,便領了一幫異姓心腹下城,留下一幫李氏宗族在城上愁眉對苦臉,長吁短嘆。

看到李神通吃癟和一幫親戚愁眉苦臉的模樣,早就已經被陳喪良招降打動的李元吉心中暗喜,趕緊湊了上去和一幫堂叔堂兄弟竊竊私語。回城后緊抱李元吉大腿的李二卻難得沒有跟隨,也懶得去偷聽親戚談話,只是走到了城墻內側的箭垛旁,看著下城離去的李建成等人心中盤算,“還真是小看這個匹夫了,還能有這樣的勇氣決心,看來他是寧愿被洪水圍城,也不愿意屈膝投降了。我該怎么辦呢?是改變立場,和他攜手共守太原,還是干脆幫四弟那個草包一把?”

“再稍微等一等吧。”李二很快就拿定了主意,暗道:“四弟和叔父如果想動手,我不阻攔也不參合,估摸著他們也斗不過外憨里精的李建成。如果太原城有希望守住,我就幫著他守,如果沒希望守住,幫四弟他們一把,到陳應良奸賊的麾下去等待時機東山再起,也未必不是沒有希望。”

與此同時,隋軍將士順利奪取智伯渠的消息,也被奏報到了陳喪良的面前,雖說戰事進展順利喜人,可一直在猶豫是否引水淹沒太原的陳喪良卻沒有多少歡喜神色,只是點了點頭,下令給駐守龍山的軍隊送去糧草軍需,以便他們長期駐扎。然而袁天罡卻是歡喜萬分,又迫不及待的說道:“殿下,是否著手修建堤壩了?時不與待,汾水上游的雨季已經在逐漸開始了,越早修建堤壩對我們越有利啊。”

說這話時,袁天罡的語氣不僅頗是激動,臉上還帶著異樣神采,可惜正有心事的陳喪良卻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曳說道:“用不著急,還是先把大營立穩再說,也抓緊時間趕造一些必須的攻城武器。對了,蝦蟆車造了多少了?太原的護城河又寬又深,得多造一些預防萬一,還有攻城云梯車,也一定要備足。”

“用不……。”袁天罡話到嘴邊又改了口,微笑說道:“殿下請放心,這些東西誤不了,臣下擔保為你備足攻城所需。”

“那就好。”陳喪良點頭,又轉向李靖和屈突通說道:“叔父,屈突老將軍,武力攻城的進攻計劃就麻煩制訂了,盡快搞出來,有什么需要的攻城武器,也提前備足。”

李靖和屈突通一起答應,然后屈突通又很小心的補充道:“殿下,何必一定要優先考慮武力破城?袁尚書提出的戰術,不是也挺方便的嘛,還可以讓無數將士不必無謂犧牲……。”

屈突通的話聲音越來越小,因為陳喪良的臉色已經越來越陰沉,直到屈突通徹底閉嘴后,陳喪良才淡淡說道:“那太原城里的百姓怎么辦?十幾萬無辜百姓,我狠得下這個心來?”

屈突通無言可對,那邊的袁天罡卻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么,但三角眼一轉后,袁天罡卻又改了主意,向陳喪良拱手說道:“殿下悲天憫人,體恤百姓,臣下欽佩之至。既然殿下執意不肯以洪水灌城,那臣下也絕不勉強,臣下還有一計,或許可助殿下破城。”

“袁尚書還有什么妙計?”陳喪良好奇問道。

“殿下不妨親臨太原城下,讓李建成出來與你答話,親自招降敵人。”袁天罡建議道:“如此,能夠說服李建成開城投降固然最好,若是不能,也既可彰顯殿下仁義,又可乘機打動李建成的其他部下,觀察李建成部眾反應,以便殿下以其他妙計破城。”

“那有這么容易?”陳喪良啞然失笑,苦笑道:“如果能把李建成招降過來,我早就動手和他聯系了,他又是在雀鼠谷放水淹我,又是把竇建德、劉武周拉進戰場,那里還有可能向我投降?”

憋了滿肚子壞水的袁天罡一聽大急,正要再勸時,陳喪良卻又自己改了主意,點頭說道:“不過也可以去試一試,反正我和建成兄也是快有整整三年沒見面了,去見一見他敘敘舊也好。敬德,你馬上安排,一會我們就一起去太原城下。”

尉遲敬德抱拳唱諾,大步出帳去給陳喪良安排隨從隊伍,李靖卻叫道:“尉遲將軍,多帶著兵馬,最好把報**帶上。”

尉遲敬德回頭來看陳喪良,直到陳喪良點頭才再次唱諾,然后李靖又轉向了陳喪良,道:“賢侄,穿上軟甲,提防李二郎的暗箭,他有這個膽量和射術。”

自打陳喪良自封為王以來,李靖還是第一次對陳喪良用這個稱呼,陳喪良聽了后不但沒有責備李靖的不敬,相反心頭還有一股暖流涌出,點頭說道:“叔父放心,小侄會小心的。”

李靖頜首間,那邊袁天罡又迫不及待請求與陳喪良同去太原城下招降,陳喪良沒做多想隨口答應,袁天罡大喜趕緊謝過,然后再低下腦袋時,袁天罡嘴角邊重新出現頭一天的陰險笑容,心道:“李建成,等著吧,看我給你一個什么樣的驚喜。”

提供提供小說,

以及,武俠小說,網游小說,,校園小說等免費網絡小說閱讀。

**作者吳老狼所寫的為轉載作品,收集于網絡。**

**如果您是《》作品的版權所有者但不愿意我們轉載您的作品,請通知我們刪除。**

如有章節錯誤、排版不齊或版權疑問、作品內容有違相關法律等情況,請聯系管理員。


上一章  |  隋末我為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