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我為王第五百一十一章 注定的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隋末我為王 >>隋末我為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一章 注定的唐

第五百一十一章 注定的唐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08日  作者:吳老狼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吳老狼 | 隋末我為王 
0

老奸巨滑的王世充最擔心的事終于還是發生了,同樣奸詐過人的老對手李密果然還是放棄了河內腹地,調動河內各地軍隊退守河陽,表面上看是集中力量扼守河陽孟津渡,實際上卻是勾著宇文化及軍南下,引著宇文化及來打河陽。

王世充不怕宇文化及打虎牢關,也不怕宇文化及借道河內去打河東,就怕宇文化及來打洛陽,被迫和宇文化及麾下的驍果精銳硬拼,宇文化及從河內南下河南郡,王世充首當其沖,是最大受害者。

陳喪良是第二個受害者,宇文化及繞過虎牢關直取東都,實際上已經威脅到了陳喪良在崤函道的戰略利益,也必然引發各種不可預料的后果,甚至可能導致李密和王世充有意放縱宇文化及直接西進攻打關中,讓陳喪良獨力承擔與宇文化及正面硬拼的苦差使,陳喪良主動請求與李密結盟抗擊宇文化及,拼命修好與王世充的關系,就是為了防著這一點。

李密軍表面上來看也是受害者,實際上卻是最大受益者,表面上看宇文化及從河陽南渡黃河,繞過了虎牢關出現在李密背后,對李密威脅巨大,實際上卻不然,因為就算沒有宇文化及威脅背后,王世充也還在背后盯著洛口倉,李密軍就算憑借虎牢關抗住了宇文化及,只要機會出現,王世充照樣會毫不客氣向洛口倉下手。而宇文化及的主力繞道河陽南下后,李密不僅照樣集中兵力在西線拱衛洛口倉,還可以借王世充和陳喪良的力量牽制宇文化及,讓宇文化及無法投入全力來和李密拼命。

——李密毫不猶豫的答應與老對手陳喪良結盟,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同時東都戰場的水被宇文化及攪渾后,李密還可以乘機贏得東山再起的機會。

王世充和陳喪良再不樂意也沒用,從戰術角度來說,宇文化及繞開虎牢關直取東都雖然是一步險棋,卻也是一著妙棋,至少可以不用去接連攻打雄關堅城,不斷被消耗,不斷被削弱,而宇文化及軍直接殺入東都戰場后,只要把陳王李三賊之間互不信任和互相仇視的矛盾利用好了,抓緊時間趕快滅掉其中之一,獲得穩固立足地或者源源不絕的糧草補給,再想對付其他兩家就可以容易得多。

所以沒辦法,在王世充幽怨的目光中,河內李密軍十分無恥的全線退守河陽橋了,司馬德戡也馬上帶著宇文軍前鋒向河陽殺來了,王世充無奈,只能是一邊向女婿告警求援,一邊盡最后的努力去與李密聯系,要求與李密結盟共討宇文化及,還很難得的主動愿意吃虧,承諾與李密軍締結盟約后,將立即出兵幫助李密扼守河陽橋,聯手抵御宇文化及軍南渡黃河。

李密考慮了一天才在口頭上答應與王世充締盟,而當王世充的使者快馬趕回東都時,王世充才剛出軍隊北上助守河陽橋,河陽那邊就傳來了噩耗,司馬德戡軍已經成功奪取了河陽橋,李密軍大將鄭乾象則是連浮橋都沒有來得及砍斷,就已經被司馬德戡殺得逃回黃河南岸,還直接逃回了偃師。

王世充破口大罵李密軍卑鄙無恥的同時,宇文化及的招降使者也來到了洛陽城中,向王世充出示了冊封他為鄭王的詔書,勸說王世充開城投降宇文化及。王世充一咬牙一發狠,干脆也來一個不置可否,不拒絕也不接受,同時禮送宇文軍使者出城,和李密一樣大玩綏靖政策,不把宇文化及徹底得罪到死,方便下一步找機會讓宇文化及先去找李密麻煩。

連希老魔都被綏靖政策勾得不斷拉長戰線,就更別說是連給希老魔提鞋子都不配的宇文化及了,看到李密和王世充都不敢得罪自己,都含含糊糊的流露準備投降打算,宇文化及的信心難免更是大增,留下長子宇文承基和楊士覽率領一軍守衛黎陽倉,自己親自率領主力西進河內郡,還把當初在江都俘獲的隨駕百官和偽帝楊浩等人全都帶上,準備用來逼迫他們在東都城內的家眷投降。

宇文化及也不算太蠢,知道繞道河內南下糧道很容易受到威脅,所以讓主力軍隊盡可能多的攜帶糧食西進,僅僅糧車就多達萬輛,強迫汲郡百姓拉車運糧弄得天怒人怨,同時也拉慢了進兵速度,給了王世充和李密更多的應變時間。期間王世充當然是趕緊加固東都城池,一再向陳喪良求援;李密也是趕緊加固洛口倉城,抽調主力返回洛口倉守城,并且更加不要臉的抽調西線軍隊回師洛口倉,守衛各處險要,騰出空間讓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放手大戰。

與此同時,人品同樣高尚的王世充和李密還不約而同的各出陰招,分別派遣使者去拜見宇文化及最信任的二弟宇文智及,然后王世充使者向宇文智及呈上李密軍的洛口倉布防圖,詳細介紹李密軍在洛口倉一帶的兵力部署情況和道路情況,把所知道的李密軍情況全都讓宇文化及軍知道。李密軍使者則很大度的呈上了東都城防圖,以及東都朝廷的各級文武官員名單,還建議宇文化及先打洛陽南城奪取立足地,并代表李密秘密承諾絕不干涉宇文化及攻打東都的戰事。

頗有些餿主意的宇文智及也很會趁火打劫敲竹杠,仔細觀看了東都地圖后,宇文智及提出要求李密軍讓出金鏞城給宇文軍立足,換取宇文軍不去進攻洛口倉,而李密明知道這么做無異于飲鴆止渴,但為了避開宇文化及軍的鋒芒,還是咬牙同意了宇文化及軍的要求,答應當宇文化及軍兵臨城下時,李密軍不做任何抵抗棄城而走,讓宇文化及進駐距離東都僅二十里的金鏞城,直接威脅死對頭王世充的老巢。

與此同時,宇文化及派來和陳喪良聯系的使者也終于抵達了關中大興,宇文化及派來的這個使者還不是別人,正好是陳喪良曾經政敵虞世基的弟弟虞世南。見面之后,不等虞世南打開楊浩的圣旨宣讀,陳喪良的茶杯就已經砸到了他的身上,然后指著他的鼻子破口大罵,嚴厲譴責虞世南給宇文化及為虎作倀的種種罪行,虞世南既羞慚又委屈,最后直接在陳喪良的面前放聲大哭,拼命頓首使道:“陳留守,不是罪臣不想為國盡忠,為天子殉葬,宇文化及他們要殺罪臣的兄長虞世基時,罪臣都已經情愿代替兄長而死了,可他們不許,不許,還拿罪臣的侄子做人質,兄長對罪臣恩重如山,為了保住他留下的血脈,不得不如此啊。”

虞世基和虞世南兄弟的故事陳喪良倒是聽說過,和宇文化及一樣,不是什么好東西的虞世基是一個好兄長,替過世的父母把年幼的虞世南撫養長大,與虞世南名為兄弟,實為父子,虞世南本人的性格也比較質樸厚道,不象他哥哥那么奸詐陰險。所以聽了虞世南發自肺腑的哭訴后,陳喪良也收住了本來就是假裝出來的怒火,不再責罵,該為向他了解各種急需了解的宇文化及軍情。

宇文兄弟在用人方面也是一塌糊涂,知道虞世南為了虞世基留下的幾個種不可能叛變,便放心讓他來拜見陳喪良了,結果虞世南雖然確實是不敢背叛宇文兄弟留在關中不走,卻將關于江都兵變的各種情況和把所知道的宇文化及軍情竹筒倒豆子,全都稟報到了陳喪良的面前。陳喪良也這才知道了江都兵變的前后經過,也初步了解了宇文化及軍現在的基本情況。

江都兵變那個浸滿鮮血的夜晚自然無需描述,但鮮血并沒有在那個晚上流完,事后宇文化及又殺了虞世基、裴蘊與來護兒等人,虞世南也確實懇求代替虞世基而死,可惜虞世基的名聲太臭又是唆使隋煬帝遷都丹陽的罪魁禍首,太招人恨被驍果軍執意處死,素有清名的虞世南則為了保全侄子,被迫給宇文化及效力。接著忠于隋煬帝的虎牙將沈光和麥孟才又發起兵變,嘗試誅殺宇文化及給隋煬帝報仇,但沒能成功,沈光和麥孟才等數百名兵變義士盡數被殺,嚇得隋軍名將陳棱也當了軟骨頭,投降宇文化及留守江都。

后來就是宇文化及裹挾百官和六宮北上,也是到了這時候,陳喪良才知道司馬德戡和宇文化及并沒有象歷史上那樣翻臉,同時封德彝和鄭善果等軟骨頭也給宇文化及當了忠心走狗,此外宇文化及還重用了三弟宇文士及,多少采納了一些宇文士及提出的正確建議,所以才勉強維持住了軍隊的凝聚力。至于宇文化及究竟是聽了誰的策略,將計就計陰了李密成功拿下黎陽倉,與老李家到底有些什么瓜葛和交易,因為虞世南并非宇文化及心腹的緣故,全都一無所知。

又詳細問了宇文化及的兵力數量、兵種構成與主要統兵將領,把這些重要情報全都記錄在案后,陳喪良這才擺設宴席款待虞世南,并且象征性的邀請虞世南留下給自己效命。可惜同為凌煙閣名臣之一的虞世南卻只能是搖頭拒絕,并且流著眼淚告訴陳喪良,“陳留守,不是罪臣不想乘機脫身,留在關中贖罪,是罪臣的幾個侄子都被宇文化及握為人質,留在軍中,罪臣若是留下,他們定然無法幸免。”

說罷,虞世南再一次忍不住嚶嚶哭泣起來,陳喪良早知道是這個結果,便嘆氣說道:“好吧,隨便你,我放你回去,等將來我剿滅了宇文化及之后,你再過來也不遲。”

虞世南趕緊向陳喪良道謝,又抹著眼淚問道:“陳留守,宇文化及逆賊派遣罪臣前來冊封你為唐王這件事,不知你打算如何應對?是否有書信讓罪臣帶回去交給那個逆賊?”

“用不著書信。”陳喪良冷哼說道:“給我帶一個口信回去,叫他宇文化及把脖子洗干凈等死,聰明的話趕快放下武器向我投降,我還可以給他留一具全尸,讓他死得痛快些,如若不然,我擔保他死得比斛斯政更慘!順便再告訴他,王世充和李密都已經暫棄前嫌,與我聯手征討他這個弒君逆賊!”

虞世南點頭應諾的同時,陳喪良又突然想起一事,忙問道:“等等,你剛才說什么?宇文化及讓你持偽詔冊封我為唐王?為什么是唐王?我的爵號里沒有唐字啊?”

“哦,留守恕罪,罪臣剛才動情,忘記向你稟報了。”虞世南趕緊解釋道:“先皇在遇害之前,在最后召開的朝會上,已經改封你為大興留守,并且剝奪李淵逆賊的爵號,將唐國公的爵號改封給了你。”

原本只是一件芝麻綠豆大的小事,結果卻讓陳喪良手里的酒杯差點落地,還忍不住脫口追問道:“唐國公?先皇在最后一次的朝會上改封我為唐國公?”

“不錯,也可以說是先皇的最后一道圣旨。”虞世南點頭說道:“就罪臣所知,罪臣的亡兄已經在內史省擬好了這道圣旨,并轉發門下省審核,只是沒隔幾天就發生了兵變,那道圣旨沒能送出來,應該還留在了裴左相手里。先皇下旨時宇文化及也在,知道這件事,所以這個逆賊才矯詔改封留守你為唐王。”

陳喪良的反應繼續讓虞世基和其他在場人員納悶,沉思了片刻后,陳喪良竟然輕嘆了口氣,道:“注定啊,既然是注定的唐,那我就只能是把這個唐國公干得更好了。”

說罷,陳喪良還轉向了自己的相府長史孫伏伽,向他吩咐道:“伏伽,把這件事記下來,明天到了早朝上向陛下稟報,向陛下遵從先皇遺旨,改封我為唐國公。”

大興朝廷實際上就是陳喪良說了算,改封一個區區爵號當然只是一句話的問題,第二天早朝當廷就輕松搞定,還除了陳喪良自己以外,就沒有第二個人在這件事上留心。但區區爵號好辦,隨著王世充的一再告急,宇文化及軍主力的逐步逼近洛陽,東都戰場的問題也到了不能決定應對策略的地步。所以散朝后,就算陳喪良沒有開口,房玄齡和魏徵等心腹走狗便一并來到已經被陳喪良霸占為丞相府的武德殿,主動提起這個問題,要求陳喪良加快拿出主意應對東都變局。

讓房玄齡和魏徵等人有些疑惑的是,陳喪良對這件事竟然并不是十分的關心,還是先處理了手里不算太急的公務,然后才接過話題,說道:“不用急,宇文化及連黃河都沒過,我們急著出兵干什么?崤函道天險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有賀延玉和姚懿在重新修建過的函谷關守著,就算宇文化及突然進兵崤函道,我們也有充足的時間應對。”

“丞相,但宇文化及如果拿下了東都或者洛口倉怎么辦?”魏徵擔心的提醒道:“這個逆賊麾下的兵馬太過強盛,正面交戰,無論王世充還是李密,都絕不可能是他的對手。東都洛陽和洛口倉城,這兩處要害不管被他拿下那一處,他都必將成為我們的心腹大害,再想把他剿滅,我們就是難上加難了。”

“出兵征討宇文化及,這點我在河東時就對伏伽說過,我一定會出兵,還會親自領兵前去。”陳喪良順口答道:“但我后來又仔細分析和推演過戰事進程后,發現我出兵可以,但出兵時間絕對不能太早,必須等待時機成熟再出兵。”

說罷,陳喪良又補充了一句,道:“別誤會,我這次真不是害怕和宇文化及打得兩敗俱傷,白白便宜岳父大人和李密奸賊。我是在擔心李密那個奸賊突然倒戈,突然站到了宇文化及一邊,殺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幫著宇文化及重創我們,還順手滅了王世充。”

“這不太可能吧?”袁天罡驚訝說道:“李密童山慘敗后元氣大傷,在宇文化及的面前已經毫無還手之力,不借助我們和王世充的力量消滅宇文化及就算了,怎么可能還會幫著宇文化及對付我們和王世充?”

“姜維和鐘會的故事,你們總該聽說過吧?”陳喪良輕松說道:“劉禪降魏后,姜維為了復國詐降鐘會,企圖利用鐘會先殺盡軍中魏將,然后再殺鐘會復國,只是運氣不好沒能成功。李密的聰明不在姜維之下,宇文化及要比鐘會蠢得多,同時宇文化及軍中的問題也更多,李密借宇文化及的手削弱我們,滅掉王世充,乘機取得宇文化及的信任,再想效仿姜維把宇文化及取而代之,也不是沒有希望。”

眾人默然,許久后,房玄齡才點頭說道:“不錯,李密有這個可能兵行險著,他是關隴八大門閥之一的李弼之后,在關中驍果軍內部有一些基礎,有條件這么做。而且相對于聯手攻滅宇文化及而言,他這么做的把握可能還要還大一些,因為宇文化及滅亡之后,我們和王世充都絕不會放過他,他不會看不到這一點!”

“李密還不一定要象姜維那么冒險。”杜如晦也說道:“他突然倒戈后,照樣有機會讓我們和宇文化及打得兩敗俱傷,到時候他躲在后方收降納叛,憑借洛口倉存糧重整旗鼓,還有可能成為最大贏家。”

陳喪良點點頭,說道:“我反復推演戰局發現,假如我是李密,我絕不害怕宇文化及打敗大興和東都軍隊,因為宇文化及的內部太不穩,宇文化及本人的能力又太低下,時間一長內部必出問題,我只要低聲下氣的等到這個機會出現,東山再起易如反掌。但宇文化及如果被滅,我就慘了,東都方面肯定要乘機奪回洛口倉搶糧,西都大興這邊不是給東都幫忙,就是要躲在繼續坐收漁人之利,我李密扛得住一個,扛不住兩個,必敗無疑!”

眾人點頭認同的同時,陳喪良又微笑說道:“所以我才主動派人去找李密結盟對付宇文化及,我知道李密肯定信不過我的結盟誠意,但我相信他絕對不會錯過這個把我拖下水的好機會,他也果然答應了結盟,與我簽定了一紙盟書。”

“丞相想用那道盟約離間宇文化及與李密二賊,讓他們徹底反目成仇,翻臉開打?”魏徵疑惑說道:“在李密這樣的奸賊面前,這樣的離間計恐怕起不了任何作用吧?”

“不,不。”陳喪良搖頭,微笑說道:“我與李密結盟,目的并不是為了離間他和宇文化及。我的真正目的是,讓李密和王世充聯手夾擊宇文化及,等他們打得三敗俱傷了,然后我們再出手去摘桃子。”

房玄齡和魏徵等人面面相覷了,然后房玄齡才笑著說道:“丞相,你的胃口讓人佩服,但你這胃口也未免大得太過份了,你那位岳父和李密可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燈,想讓他們其中一人上當受騙都已經很不容易,讓他們倆同時中計,恐怕更沒把握吧?”

“岳父大人確實是聰明過人,李密也是奸詐無匹,想讓他們上當中計是難上加難。”陳喪良微笑說道:“但宇文化及呢?讓宇文化及兩線開戰,同時和王世充、李密干上,對我們來說難嗎?宇文化及把刀子架到他們的脖子上了,他們能不還手?”


容:使用簽名檔

保存至快速回貼


上一章  |  隋末我為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