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我為王第一百九十四章 明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隋末我為王 >>隋末我為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四章 明爭

第一百九十四章 明爭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18日  作者:吳老狼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吳老狼 | 隋末我為王 
當前位置:


李淵試圖阻止商人賣糧給陳應良的動作晚了些,當某個著名黑木耳的父親武士把消息帶到祁縣、太谷一帶,要求當地商號不得向陳應良出售糧時,當地的商號卻大都已經和陳應良做了相與,向陳應良出售了大批糧食,再加上陳應良隨軍攜帶來的糧食,至少在四十天時間內,譙彭隋軍已經用不著糧草不足而擔心。

沒辦法,祁縣和太谷這一帶的商人也不是傻子,還特別聰明,知道勤王軍隊將不斷北上途經本地后,糧食價格肯定會飛漲這點毫無疑問,但是糧食價格漲得再高,被如狼似虎的勤王官軍用刀逼著平價賣糧也是無用,到時候不賣的話搞不好就會落一個溝通突厥的罪名,殺頭抄家還沒地方喊冤,賣的話既賣不起價,十有八九還會是賒帳欠帳。既然如此,與其留在這些糧食被搶惹禍,倒不如趕緊賣給拿出真金白銀高價收購的陳應良。

補充了這批軍糧后,陳應良立即繼續率軍北上,結果在路是也就迎頭碰上了老李家唯一能交心的李建成,故友久別重逢,陳應良與李建成少不得抱在一起大吼大叫幾聲,驚喜為何能在此時此地見面,然后陳應良也沒有客氣,邀請李建成一邊與自己同路北上,一邊在路上互敘別來之前。

李建成并不是一個沒有心機的人,當然也知道被陳應良搶在自己父親前面勤王會有什么后果,但李建成的性格到底是比較厚道,更知道故意遲滯陳應良進兵速度不僅無用,還只會得罪陳應良這個自家人很對不起的朋友,所以李建成也沒有猶豫,馬上就領著隨從隊伍與陳應良并肩急行,還主動把的自己馬也讓了出來幫助譙彭隋軍馱運糧草,替陳應良作戰必須的戰馬分擔壓力。

腳步不停間,陳應良與李建成交談了許久,這才得知李淵就任河東山西慰撫大使之后,李建成就來到了李淵的帳下歷練,陪著李淵先后鎮壓了毋端兒與柴保昌的農民起義,還一度親自上陣殺敵,立了不少功勞,目前在李淵帳下以文職就任。而當陳應良問起李淵父子為何至今還沒有北上勤王時,李建成也如實相告,說明父親收到詔書時身在長平,準備嚴重不足,倉促組織兵馬耽擱了時間,所以至今還沒有率領主力隊伍北上雁門。

聽了李建成的回答,陳應良悄悄的幸災樂禍之余,又直接向李建成問道:“建成兄,既然你們還沒有做好準備,那么我就有可能搶在你們前面先到雁門勤王了,如果真被我搶了先,你怎么想?”

“我當然會覺得賢弟你不夠意思。”李建成倒也坦白,笑著說道:“我父親駐扎太原,與雁門近在咫尺,賢弟你駐扎彭城,距離雁門遠隔千里,結果你卻搶先趕到勤王戰場,讓我父親顏面掃地,愚兄身為人子,當然要覺得賢弟搶功勞搶得太厲害了。”

“兄長果然是實在人,這話太實在了。”陳應良大笑,又問道:“兄長,那你想不想讓我等等你父親,一起北上勤王,或者于脆勸我把勤王首功讓給你的父親,讓他先率軍北上?”

“當然想。”李建成回答得更坦白,又微笑說道:“但我絕對不會說這樣的話,因為我如果說了這樣的話,那賢弟你就會瞧不起我了,我們李家也更對不起你了。”

說罷,李建成忍不住輕嘆了一聲,陳應良也輕輕嘆了口氣,輕嘆一樹之果,酸甜區別為何如此之大?然后早就猜到李建成來意的陳應良也沒猶豫,馬上就把自己為什么會來得這么快的原因大概了介紹了一遍,說明一切都是巧合,收到勤王詔書時,自己的隊伍恰好處于最有利的出兵位置,也碰巧提前做好了一切出兵準備,所以才能反應如此迅捷

聽了陳應良有真有假的介紹后,李建成難免是大為羨慕,無比妒忌陳應良的狗屎運氣,然后又興奮表示,自己終于有機會與陳應良并肩作戰,也終于有機會親眼一睹陳應良的戰場雄風,并笑道:“賢弟,等到了勤王戰場上后,你可要多幫著愚兄一些,愚兄也不貪圖太大的功勞,只要能夠再升一級就行。”

陳應良笑說當然,然后二人又談笑了片刻后,李建成猶豫了一下,突然換了一副低沉語氣,低聲說道:“賢弟,有些事必須要對你說一下,秀寧妹說,柴姑娘至今還在念著你,寧可終身不嫁,甚至寧可自尋短見,也不愿再擇佳婿。還有,柴郡公去年九月突然中風,已經臥床不起快一年時間了。”

陳應良臉上的表情消失了,半晌才哼道:“柴紹肯定更恨我了吧?說不定還會把他父親中風的責任扣到我頭上,認為是我把他父親害成了這樣。”

輪到李建成沉默了,片刻后,李建成才低聲說道:“賢弟,兄長建議,你回到了大興后,不妨到柴郡公府上登門求親,把柴姑娘納為偏房,一來可以⊥柴姑娘不至于終身無靠,二來可以⊥柴郡公死后瞑目,徹底化解這段恩怨。不管怎么說,你們兩家都是世交,讓你的柴世伯安心離世,也是對他的孝道。”

陳應良不置可否,又過了片刻才說道:“以后再說,現在國事要緊,我只能考慮如何殺退突厥,解救皇帝陛下突出重圍。”

李建成又輕嘆了一聲,知道想讓陳應良做出這個決定沒有那么容易,也知道自己家族想要與陳應良徹底化解過去的恩怨情仇,更加是難上加難,所以李建成也不再多說什么,只是暗暗在心里祈禱,“愿上天保佑,父親與賢弟這次能夠拋棄前嫌,齊心協力一次,緩和一下過去的恩怨。千萬別再象以前那樣,互相算計勾心斗角,仇怨越結越深。”

李建成的祈禱注定沒有作用,一天后,當陳應良率領譙彭大軍抵達太原城下后,馬上就收到了李淵已經頭一天率領一萬軍隊先行北上的消息。得知此事,知道自軍根本沒有做好準備的李建成默然無語,陳應良卻是毫不客氣,命令軍隊繼續北上,裴寂和武士等人雖然拉著太原郡丞王威出面,說盡好話邀請陳應良入城用宴,并且主動拿出大批酒肉犒勞譙彭隋軍,也被陳應良借口勤王事大,一口拒絕,根本沒中裴寂等人盡力施行的緩兵之計。

兵馬尚未集結完畢,作戰主力也還沒有趕到太原,李淵卻先帶著一萬軍隊北上了,目的如何陳應良當然心知肚明,既然李淵做在了前面,又想起李淵、李二對自己的恩將仇報,種種陷害,陳應良也不由來了火氣,于脆下令軍隊日行一百二十里,賭咒發誓要搶在李淵前面趕到忻口勤王戰場,狠狠抽他的耳光。于是乎,一場數量多達三萬人的超大規模馬拉松賽跑就此展開。

很幸運的是,陳應良麾下的譙彭隊伍在其他方面或許還有所欠缺,但是在長距離行軍方面卻是一等一的好手,天天在民變四起的青徐戰場上東奔西走,疲于奔命,譙彭隋軍早已經是個個都練成了飛毛腿,也積累了無數的急行軍經驗。比方在無法確認前方水源是否充足的情況下,譙彭隋軍沒有傻乎乎的準備于糧烙餅等于硬食品,選擇了用鹽水淋透草袋,再用草袋盛裝熟飯,裝在車上隨軍前進,餓了就伸手進進袋抓一把就吃,如此一來,鹽水既可以防止米飯腐壞,逐漸滲透米飯后又可以調味和補充鹽分,味道較好,遠勝過去吃那些于巴巴的饅頭大餅,易于直接消化,自然不用大量的補充飲水和尋找水源,行軍速度也可以得到一定保證。

就這樣,雖然譙彭隋軍比李淵隊伍晚出發了一天多時間,但又經過一天多時間的急行軍后,譙彭隋軍還是在汾陽以北逐漸追上了李淵隊伍——準確來說是追上了大批的李淵隊伍掉隊士兵。從這些掉隊士兵得知了李淵隊伍的大概位置后,覺得希望尚存的陳應良大喜,趕緊又命令軍隊繼續保持速度,不能有絲毫的疏忽大意,爭功心切的譙彭將士也再接再厲,不顧疲憊繼續前進。

終于,當譙彭隋軍越過了系舟山抵達嵐水河邊時,終于還是看到了正在渡河的李淵隊伍,譙彭將士歡聲震天的同時,李淵那邊也慌了手腳,趕緊下令軍隊加快過河,過河后不得有絲毫的停留,不可有絲毫的停歇,然后陪同李淵北上的許世緒又建議破壞橋梁,遲滯陳應良的進兵速度,結果卻挨了李淵重重一記耳光,大罵他找死——當著這么多人的面破壞陳應良的進兵道路,遲滯陳應良的勤王速度,陳應良就算告李淵一個謀反罪也有證據

本來譙彭隋軍都建議陳應良搶搭浮橋,立即渡河,繼續和李淵隊伍比拼速度,陳應良稍做盤算后,卻斷然搖頭拒絕,還下令軍隊就地休息,一邊造飯和準備火把,一邊等待李淵隊伍渡河,準備等李淵走了再渡河。眾人驚問原因時,陳應良則笑道:“我已經從向導那里問清楚了,過了嵐水到忻口還有七十里路程,我們在這里休息充足,過了嵐水,可以馬不停蹄的直接到忻口再休息,七十里距離,足夠我們超過李淵了。”

譙彭眾將恍然大悟,忙把陳應良的要求交代下去,讓軍中將士抓緊時間休息,過了嵐水后就立即北上,直到忻口再立營休息,訓練有素的譙彭將士依令而行,無數人坐在地上就直接睡去,耐心只是等待李淵隊伍過河。而與此同時,兩軍相距雖然不過里許路程,卻沒有一兵一卒互相往來,互相競爭的火花摩擦得咔咔作響。

約半個時辰后,李淵七拼八湊起來的勤王隊伍總算是全部渡過了汾水北上,臨行的時候,對李淵忠心耿耿的許世緒又悄悄命令士兵在浮橋木樁繩索上做些手腳,讓浮橋不再那么牢靠。可惜陳應良早就在防著這點,除了讓糧草輜重從固定橋梁上通過外,又派人先過河加固浮橋,釘上新的木樁并仔細檢查繩索,確保隊伍可以安然渡河,自然也很快就發現了許世緒做的那些小動作。

訓練有素的譙彭隋軍渡河時的速度當然要比李淵快得多,天色剛剛微黑,譙彭隋軍就已經全線渡過了嵐水,然后打上火把又馬不停蹄的繼續北上,而與此同時,李淵隊伍雖然也已經打上了火把繼續北上,可是掉隊的情況卻出現得更多,同時因為訓練不足的緣故,行軍的速度也大為放慢,不僅沒有拉開與譙彭隋軍的距離,相反還被譙彭隋軍越追越近,彼此距離迅速被拉近到了十五里內。

當看到后方出現的密集火把時,李淵麾下的一于將領全都慌了手腳,爭先恐后的跑到李淵面前詢問如何是好,李淵遲疑萬分,差點就想采納愛侄李孝恭的建議,讓隊伍以橫隊前進,故意攔住陳應良的前進道路,不給陳應良超越機會還好,最后的理智制止了李淵這么做,遲疑了片刻后,李淵于脆命令道:“傳令下去,讓軍隊在路邊就地休息,明天再北上忻口。”

“什么?休息?”麾下眾將都是大吃一驚,忙問道:“那我們豈不是要陳應良小子超過了?他的中原隊伍,比我們山西的隊伍還要先到忻口勤王,那我們的顏面何存?”

“你們留下休息,我先帶些騎兵北上。”李淵咬牙說道:“只要我本人先到忻口,把河東慰撫使的大旗一亮,就算是我們河東的隊伍先到了”

聽了這個掩耳盜鈴的決定,許世緒和李孝恭等將全都是臉色哭喪,可是殘酷的事實卻擺在了這里,倉促集結的烏合之眾無論如何都跑不贏陳應良麾下的正規軍,別無選擇之下,李孝恭和許世緒等人也只好聽從李淵的決定,讓隊伍在路邊露營休息,李淵則率領五十余騎先行北上,連夜趕往忻口與那里的勤王隊伍會合。

陳應良這邊,看到李淵的隊伍竟然停了下來休息,陳應良難免有些大惑不解,譙彭將士卻是歡聲雷震,腳步益快,沒用多少時間就追到了李淵隊伍的露營處,從李淵營地旁擦身而過。期間兩軍將士仍然還是沒有一言片語的交流,馬拉松得勝的譙彭隊伍笑著揚長而去,李淵隊伍則在許世緒和李孝恭等將的率領下,坐躺在路邊看著譙彭隊伍從面前源源不絕的涌過,目光各異,有羨慕,有憎惡,更多的則是好奇,搞不懂這支中原來的隊伍為什么這么能跑。

既然已經超過了李淵隊伍,陳應良也就沒讓軍隊繼續連夜行軍,越過了李淵營地十里后,陳應良也下令讓軍隊停下來露營休息,待天明后或者發現李淵隊伍北上后再繼續北上,期間陳應良不顧自己兩眼已經盡是血絲,仍然還是親自率領隊伍巡查營地,為士兵蓋被裹單,檢查崗哨,慰問值夜士兵,竭盡全力盡大隋影帝之能事。

李淵都已經先行北上了,許世緒和李孝恭自然是帶著隊伍一直休息到天色大亮才出兵北上,斥候探到這一情況后,讓軍隊好生休息了大半夜的陳應良也立即下令北上,然而領著軍隊還沒走出五里,前鋒哨隊卻突然飛報,說是發現敵情,陳應良聞訊大驚,忙命軍隊做好戰斗準備,又親自到前方查看情況。

到得擔任前鋒的馬三寶隊伍中,陳應良剛勒住馬,馬上就看到前方果然有三十余名隋軍騎兵狂奔回來,后面還有近百名突厥騎兵追趕,接著那伙突厥騎兵也看到了陳應良的龐大隊伍,頓時嚇得嘰里呱啦的亂叫,趕緊掉頭就跑,被他們追趕的隋軍騎兵也得以擺脫追擊,逃脫生天。見此情景,陳應良當然明白只是遭遇了小股的突厥游擊哨隊,除了下令軍隊小心戒備外,再有就是派人去那群被追殺的隋軍騎兵聯系,打聽他們是何處兵馬,忻口前線究竟情況如何。

派去和那些隋軍騎兵聯系的使者上前了,然而讓陳應良摸不著頭腦的是,不等使者接近,那些隋軍騎兵竟然就已經策馬南下,還遠遠的繞開了自己的隊伍,迂回南下。見此情景,陳應良心中生疑,還道他們突厥士兵改扮,便果斷命令騎兵出動,攔截和包圍那些隋軍騎兵,查問他們的身份。張須陀借給陳應良的秦瓊毫不遲疑,馬上率領經驗豐富的齊郡騎兵蜂擁而上,左右包抄,很快就把那些隋軍騎兵團團包圍,呼喝叫喊,要求他們交代身份。

經過一番交涉后,秦瓊很快又解除了包圍,重新帶著騎兵隊伍回到了陳應良的面前,臉上還盡是忍俊不禁,向陳應良笑道:“副使,問明白了,也仔細查過他們的官防魚符,他們確實是我們的自己人,不是突厥騎兵改扮。”

“那他們為什么不來和我們會合?”陳應良驚訝問道。

“因為有人不好意思,沒臉來和你見面。”秦瓊笑道:“昨天晚上,有人率領少量輕騎先行北上忻口,想搶奪我們的勤王首功,不曾想在距離忻口只有十來里路的時候,卻遭遇了突厥的游擊哨隊,被一路追殺到了這里,如果不是突厥騎兵被我們嚇跑,那人跑得掉跑不掉還是個問題。副使,你說他還有臉見你么?”

秦瓊的話還沒有問完,周圍的譙彭將士已經是笑聲如雷,陳應良也不由為之莞爾,笑道:“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想先帶少量騎兵亮出旗號,用耍賴的手段拿下勤王首功,結果卻連命都差點搭上,蒼天有眼,世道公正啊”

大笑過后,陳應良又大聲說道:“既然連老天爺都要把勤王首功送給我們,那我們就不能推辭了傳我命令,全軍繼續北上,把我的帥旗高舉,把我們的軍歌高唱讓皇帝陛下知道,讓我們的忻口友軍知道,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們譙彭齊三郡官軍,是第一支抵達雁門戰場的勤王正規軍”

“狼煙起,江山北望

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千百年縱橫間誰能相抗

恨欲狂長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

讓人熱血沸騰的軍歌在呂梁山脈中回蕩,陳應良的十二郡討捕副使大旗在山風中招展,整齊高唱著嘹亮的軍歌,下午申時左右,兩萬譙彭隋軍終于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忻口聽到這嘹亮雄壯的軍歌,又看到了譙彭隋軍的龐大隊伍,正在周邊巡哨的突厥哨隊斥候一片大亂,爭先恐后的飛奔回營,向包圍雁門、崞縣的突厥主力報告這一突發情況。

與此同時,先行抵達忻口集結的周邊郡縣勤王隊伍也已經被軍歌驚動,這些數量多不過兩千、少甚至只有幾百人的勤王隊伍紛紛奔到營寨旁邊,驚喜萬分的打量南面來援,還有不少山西的本地官員將領激動得放聲大吼,“唐國公援軍到了唐國公的援軍終于到了我們終于有主心骨了終于有一支可以和突厥抗衡的隊伍了”

而隨著陳應良大旗的逐漸逼近,也當逐漸看清陳應良的旗號之后,這些山西文官武將的激動又很快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則是此起彼伏又難以置信的驚叫,“河南道十二郡討捕副使?中原的隊伍?他們怎么可能現在就來了?他們是飛來的?”

這些周邊郡縣的文武官員中,只有一個四十出頭的中年文官沒有驚叫出聲,但也是忍不住目瞪口呆了許久,然后才喃喃說道:“他怎么會來得這么快?竟然比李大使還來得快?他是怎么做到的?”

喃喃說完后,中年文官又露出了一些奇異笑容,自言自語的低聲說道:“先不管你是怎么來的,總之,咱們總算是可以見上一面了,過去的事,你小子忘了,我可沒忘記該怎么收拾和教訓丨你這小家伙呢?我還真有點拿不定主意啊。”

新書推薦: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啦啦文學網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書友知曉。


上一章  |  隋末我為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