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我為王第四章(上) 柳暗花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隋末我為王 >>隋末我為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章(上) 柳暗花明

第四章(上) 柳暗花明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18日  作者:吳老狼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吳老狼 | 隋末我為王 
當前位置:


“我竟然和柴紹結了仇?這家伙可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啊,一直死抱李世民的大腿,又和老李家是近親關系,我和他結了仇,還敢再去投靠老李家么?”

“對了,柴紹那個老婆李秀寧更厲害,文武雙全,還是個軍事天才,娘子關就是因為她守關改的名字!我今天頂了她老公,休了她小姑子,她對我還能有什么好印象了?我再去投靠老李家,還想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么?我就算對老李家再忠心再能干,抵得過這個女人在她老爸面前的一句話么?”

躺在又小又窄的床上,陳應良很是長吁短嘆了一段時間,但后悔已經來不及了,休掉柴紹妹妹的話已經喊出來了,已經咽不回來了,去柴家登門賠罪這樣的窩囊丟臉事,陳應良可絕對做不出來,在已經難以投奔李淵的情況下,陳應良還生出了這么一個念頭,“我何必一定要抱李淵的大腿?他能得天下,是因為王世充、李密和竇建德這些牛人耗空了隋朝的實力,又自相殘殺自己耗空了自己的實力,這才讓躲在太原的他揀了大便宜!”

“既然如此,我為什么就沒想過換一只大腿抱?不管是王世充、李密還是竇建德,都未必沒有得天下的實力和機會,甚至就連隋煬帝,也未必保不住他的江山朝廷,有我幫忙,他們未必就贏不了李淵!如果有機會有運氣,我甚至還可以自己拉一支隊伍,自己當老大和他李淵爭天下!”

“李淵,我和柴家的事,你不插手便罷,如果你敢插手,我就讓你后悔找了柴紹這么一個女婿!”

想通了這些,一度無比失落的陳應良重新振奮了起來,恰在這時,陳老三進來叫陳應良到堂屋吃飯,陳應良也立即從床上一躍而起,腳步輕快的大步出了門。

飯菜仍然很簡單,又是菜葉粥就一小碟咸菜,還有一碗用來給陳應良滋補身體的羊肉羹,盡管陳老三堅決推辭,陳應良還是硬把羊肉羹分了一半給陳老三,感動陳應良終于懂事了許多之余,陳老三突然又想起了一件大事,忙停住筷子說道:“公子,今天光顧著替你擔心了,老奴忘了一件大事,我們家和柴家的訂親信物還沒換回來。”

“訂親信物?什么訂親信物?”陳應良沒留心到這段記憶。

“當年我們家老太爺和柴老太爺給你和柴家三姐姐訂親的憑證。”陳老三解釋道:“老奴聽夫人說過,老太爺給柴家的是一支鑲翡翠的金簪,是老太爺當年請高手匠人打的,翡翠我們家自己出都花了好幾十貫錢,柴家老太爺給你的,是從他身上解下來的玉佩,聽說還是柴家老太爺的心愛之物,還是祖傳之物。”

“玉佩在那里?值多少錢?”陳應良趕緊追問道。

“公子你怎么問我?”陳老三苦笑答道:“夫人過世時,親手把那塊玉佩交給了你,要你小心保管,十八歲時拿著玉佩到柴家提親,后來玉佩一直由你藏著,老奴怎么能知道你放在那里?”

“是嗎?”陳應良仔細搜尋身體前任主人的記憶,發現好象是一塊很珍貴的精美玉佩,可一時半會又想不起來藏到那里,便說道:“是有這塊玉佩,也肯定沒丟,只是我一時想不起藏到那里了,不過沒關系,反正就在這家里,我慢慢想

,順便也等等柴家那邊的消息,如果柴家想把祖傳之物討要回去,就拿我們家的金簪來換,如果他們不想要了,那我們也不用換了,就算價錢方面吃點虧也沒什么了,懶得和柴家計較了。”

陳老三也知道陳應良上吊后記憶有些混亂,便只是催促了幾句讓陳應良盡快找回玉佩,免得柴家再次登門時手足無措,窮困潦倒的陳應良點頭答應,心里則開始盤算如何把那塊玉佩賣一個好價錢,給自己的出人頭地換取第一筆啟動資金。

“院門沒上閂,我這惡鄰就直接闖進來了,應良兄弟可別介意。”門外傳來喬松公子的笑聲,接著白天幫了陳應良不少的喬松公子大步進來,右手抱著一個酒壇,左手里又拿著一個小酒瓶。

陳應良和陳老三慌忙讓座,又邀請喬松公子一起吃飯,喬松公子也沒客氣,直接就坐到了陳應良對面,先把酒壇往桌上一放,又從懷里拿出一個荷葉包放在桌上,笑道:“飯我已經吃過了,和應良兄弟喝幾杯,酒菜自帶,醬肉薄酒,給我準備一雙筷子一個碗就行了。”

說著,喬松公子又把小酒瓶遞給陳應良,笑道:“秦嶺良醫孫思邈的跌打酒,白天柴紹在你胸口上踢那一腳可不輕,涂在淤青處,免得落下病根。”

柴紹那一腳確實不輕,在陳應良的胸膛上留下一大塊青紫淤痕,到現在都還疼得厲害,只是陳應良怕陳老三擔心沒有說出來,同時陳應良更沒想到好鄰居喬松公子會留心到這樣的細節,真心感激之下,陳應良忙起身拱手道謝,“喬松兄,小弟多的話也不說了,若有機會,定當厚報兄長今日之情。”

“客氣,誰叫我們有緣做了鄰居?”喬松公子大度的揮手,反過來招呼陳應良坐下,“一點鄰里之誼,要什么報答?”

說話間,陳老三已然拿來了碗筷,喬松公子毫不客氣\u

7684自己動手倒酒,又給陳應良倒了一碗酒,端起酒碗來說道:“應良兄弟,這碗酒是愚兄敬你的,敬你的錚錚鐵骨,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也敬你的才高八斗,出口成章,能結識應良兄弟你這樣的少年英雄,少年才子,是愚兄的生平大幸。”

“兄長太過獎了,小弟愧不敢當。”陳應良趕緊抬起酒碗,破天荒的在酒桌上說了一句真心話,“兄長,這碗酒應該是小弟敬你的,兄長你扶危濟困,給小弟家中雪中送炭,不畏強暴,面對權貴也仍然敢據理力爭,大恩不言謝,小弟無以為報,今天借你帶來的酒,敬你一碗。”

“舉手之勞,何必言謝?”喬松公子也謙虛了一句,然后與陳應良酒碗一碰,笑道:“套話就不說了,咱們干!”

陳應良大力點頭,與喬松公子一起把碗中薄酒一飲而盡,然后又放下碗對視大笑,彼此都覺得對方順眼投緣,一見如故。

連干了三大碗酒,天色已然漸黑,陳老三摸索想去點燈,可是老陳家窮得連吃飯都要靠人周濟,又那里找得出燈油點燈?喬松公子聽了陳老三戰戰兢兢的解釋后哈哈大笑,道:“三叔,今天月色甚明,還用點什么燈?把門打開就行了,你去忙你的吧,我有幾句話想單獨和應良兄弟說。”

陳老三抹著眼淚答應,打開房門后去了廚下忙碌家務,也是到了這個時候,喬松公子才好奇的問道:“賢弟,有件事愚兄很奇怪,賢弟你今天為什么突然會想起向我打聽唐公李淵的情況?難道賢弟的長輩與唐公有什么交情?想請唐公出面,教訓柴紹強行退婚的橫蠻之舉?”

“當然不是。”盡管已經放棄了去投奔李淵的打算,陳應良還是忍不住苦笑了一聲,然后如實說道:“不瞞兄長,小弟是想去投軍,謀一個晉身之途,尋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只是沒想到,唉……。”

“投軍?”喬松公子對陳應良的這個回答頗為意外,疑惑問道:“賢弟怎么會想去起投軍?賢弟的家世愚兄也有所耳聞,雖然有些沒落了,但也算是名門之后,怎么會突然想起當兵吃皇糧?”

“投軍是苦,也危險,但機會也最多。”陳應良坦然答道:“亂世出英雄,現今天下群寇四起,已露大亂之象,正是英雄用武之時,所以小弟才想到去投軍立功,尋一個安身之所,也爭取重新光大已經衰敗的家業。”

“天下已露大亂之象?”喬松公子看了看陳應良,又喝了口酒,這才說道:“賢弟,你說這天下已露大亂之象,此話是否言過?不錯,短短兩月之內,齊魯一帶是數傳噩耗,孟海公、孟讓、郭方預和郝孝德等十幾股逆賊聚眾作亂,再加上年初在靈武造反的奴賊白瑜娑,始終沒有剿滅的清河高士達與東郡瓦崗賊,算得上是狼煙四起,是對于大隋天下來說,這些螻蟻小賊不過是疥癬之疾,舉手可滅,賢弟為何要說天下已露大亂之象呢?”

“兄長,天下大亂的根源不在這些亂賊,在皇帝身上。”

無知者無謂的陳應良一句話,驚得喬松公子差點也跳起來了,可是沒點油燈的房間里看不清楚喬松公子的緊張恐懼神色,所以陳應良又繼續說道:“當今皇帝確實是雄主,鑿運河通南北,加強南北聯系,平邊患抗突厥,護我華夏子民,又數征高句麗,不惜代價要把高麗蠻夷亡國滅種,永除東北隱患,這些事樁樁件件,都是足以永載史冊、造福萬世的大業偉業。”

“可是,皇帝太心急了,他一心只想流芳百世,卻忘了百姓負擔。”陳應良又說道:“本來要五十年才能做完的事,皇帝偏偏要在五年之內做完,這些雄功偉業又需要從百姓身上征收賦稅錢糧才能完成,五十年的賦稅要在五年之內從百姓頭上征收完成,這一點讓百姓如何能夠承受得了?”

“所以小弟認為,皇帝如果再這么心急下去,再這么好大喜功下去,這些看似螻蟻的逆賊就永遠無法剿清剿滅,還只會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逆賊越剿越多,越剿天下就越亂,最終疥癬之疾變成心腹大患,甚至變成我大隋亡國的掘墓人…………。”

陳應良說的這些話,當然是后世對隋煬帝的評價,在后世絕對不足為奇,可是在大業九年隋朝京城大興城里敢說這番話的,絕對也就有陳應良剛剛從現代社會來到這個時代才兩天的愣頭青了。結果是陳應良敢說,喬松公子都不敢再聽下去,趕緊向陳應良連打手勢,低聲說道:“賢弟,夠了,夠了,別再說了,這樣的話可不是能夠隨便亂說的,賢弟到了外面,可千萬不能再這么直言無諱,否則小心有性命之憂。”

得喬松公子的提醒,又想起古代的言論管制,陳應良這才發現自己的話有些冒險,便也趕緊住嘴,尷尬笑道:“兄長勿怪,小弟這些話也就是敢在你面前說說,到了外面,小弟絕對不敢胡說八道。”

“賢弟敢說,愚兄都不敢聽啊。”喬松公子苦笑,又叮囑道:“賢弟,這樣的話今天出了你口,進了我耳,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這倒沒什么,可是到了外面,賢弟可千萬不要再這么直言無諱,小心禍從口出。”

陳應良也知道喬松公子是為了自己好,便也一口答應,喬松公子這才稍微放下些心來,再細一回思陳應良剛才的議論,喬松公子卻又馬上發現,陳應良的話確實很有道理,現在這個皇帝干的幾件大事,其實出發點都非常好,只是太過好大喜功,太過心急想要成事,所以才造成了現今這個民變四起的局面。

驚奇陳應良這個十七歲少年能有如此見識之余,喬松公子不由生出了繼續試探之心,便又說道:“賢弟,有個話題我們可以繼續談談,你剛才說皇帝征討高句麗是雄功偉業,永除華夏東北隱患,可是高句麗已然臣服我大隋,先帝時高麗國王還上表以遼東糞土臣元自稱,對我大隋已然俯首稱臣,賢弟為何還要堅稱他們為東北隱患?”

喬松公子不提高麗棒子還好,提起高麗棒子陳應良就滿肚子火氣,因為在后清時,曾經有南棒子丟了錢包到局子里報案,又沒提供足夠的線索破案甚至記不得在何時何地丟了錢包,讓陳應良的部下大感為難,一時難以破案,結果南棒子就不高興了,一邊舉出某地的后清捕快為倭寇找車的例子,堅決要求陳應良的部下立即破案當天就破案,一邊找到陳應良的上司大鬧,害得正在嘗試沖擊副局職位的陳應良前功盡棄,從那件事起,陳應良就對棒子恨之入骨,痛恨程度還在對倭寇的憤恨之上。

忿怒之下,陳應良干脆背起了網上流傳的千古名句,大聲說道:“彼高麗者,邊夷賤類,不足待以仁義,不可責以常禮,古來以魚鱉畜之,雖日殺萬夫,不足為愧!”

新書推薦: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啦啦文學網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書友知曉。


上一章  |  隋末我為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