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第一百五十八章、皇太極的否極泰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大穿越時代 >>大穿越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八章、皇太極的否極泰來

第一百五十八章、皇太極的否極泰來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6日  作者:老老王  分類: 科幻 | 時空穿梭 | 老老王 | 大穿越時代 
0



南直隸,江北,揚州府

這片土地最早是吳國的邗城,在東晉設廣陵郡,至唐代改稱揚州,它南臨長江,北通中原,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大運河最古老的一段便在此處,由吳王夫差所建,時稱邗溝。

至隋代南北大運河開通之后,揚州更是成為了江海合一的大型港口,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天下航運和商業的中心。隨著唐朝中期之后中國的經濟中心慢慢南移,江南地區的人口增加、經濟發展,使得揚州的商業地位更加穩固,它通過長江流域連接巴蜀、兩湖、江西、江浙,通過大運河連接北方,通過沿海連接福建、廣東,還有跟日本、大食、波斯、印度的海外貿易,一時間成為了唐代中國最為繁華的商業城市,詩稱“十里長街,十萬人家,夜市千燈,高樓紅袖。”就連著名的日本遣唐使也往往在揚州登陸。

在明代,京杭大運河全程貫通,再無陸路中轉,揚州因為地處于大運河的黃金地段,南北交匯,故而繁極一時,人口一度多達八十萬。這里不僅有富可敵國、奢侈無度的鹽商,讓天下好色之徒垂涎的揚州瘦馬,還有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橋風月,各路文人墨客流連其中,留下無數千古傳誦的詩句。

雖然在經歷了聞香教徒和明朝官軍的大半年拉鋸戰之后,這座淮左名都的風韻已然被戰火摧殘了不少。但在來自于遼東白山黑水的滿洲韃子眼中,依然是繁華富饒得令他們贊嘆和垂涎——盡管這些滿洲大爺已經不再是過去僻處邊荒的鄉下土鱉,而是在這一年來的中原征伐中,見識過不少市面了。

“……古人有云,帶錢十萬貫,騎鶴下揚州!這淮揚之地,果然是繁華富庶,可以供養十萬大軍吶!”

皇太極興致勃勃地手握馬鞭,策馬緩緩行走在揚州府城的街道上,一邊欣賞著四周鱗次櫛比的樓宇,一邊如此說道,“……親家!你看,我大清雖然稍有小挫,但畢竟得祖宗庇佑,還有這上千里的繁華地盤,還有這許多能征善戰的八旗勇士,可謂是爭霸天下的基業尚存,只要一旦時來運轉,又何愁不能再興呢”

走在皇太極身邊“伴駕”的本代衍圣公孔胤植聞言,只得擠出一副比哭還難看的笑容,點頭附和說,“……皇上說得甚是,皇上乃是天庭星宿下凡,肩負世間大氣運之人,不日必定能否極泰來……”

“……是啊!如今朕已經將你們孔府抬入我正黃旗下,不僅賜姓愛新覺羅,還讓孔家跟我滿洲八旗通婚聯姻,從此與我大清一榮俱榮。所以這大清的江山社稷,也有爾等圣人后裔的一份啊!”

剛剛納了孔家大小姐為妃的皇太極笑瞇瞇地說道,“……日后還請國丈先生多多相助了!”

聽得這話,衍圣公孔胤植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腦袋后面的金錢鼠尾發辮,嘴上雖然連連謝恩不止,心中卻更是陣陣發苦——被大清皇帝皇太極抬旗賜姓之后,他們這一家圣人后裔都已經被迫改姓愛新覺羅,天曉得還算不算漢人了!天底下的讀書人,以后還會認可他們這一家子圣人后裔的尊榮地位嗎

如果一個運氣不好的話,說不定就會被南方那幫該死的破落戶,給搶去了衍圣公府的招牌……

(北宋滅亡的時候,一部分孔府后裔留在老家投靠了金朝,但也有一部分人跟隨宋室遷往江南,另立門戶。在大明帝國建立之后,這一南一北兩個孔家,還為“誰才是正宗圣人后裔”而打了好久的官司。)

說起來,如果有選擇的話,衍圣公孔胤植絕對是一萬個不愿意被抬入什么滿洲正黃旗的。

問題是,在滿洲八旗大兵的刀劍弓矢面前,他根本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

——之前,當范文程按著禮數前來曲阜衍圣公府通報,說是大清皇帝要來“巡幸”孔府的時候,孔家還專門為此開了一場閉門會議。盡管不久前皇太極在徐州稱帝的時候,孔胤植不僅主動上了勸進表,進貢了銀錢綢緞等財物,還寫了幾篇極為肉麻的文章,拼命拍清廷的馬屁,可謂是極盡阿諛之能事。

但問題是,有句老話叫做此一時彼一時。七月份那會兒的大清帝國,確實是橫掃中原無敵手,有著一副席卷天下、并吞*的氣勢。但時隔三個月之后,眼下這個不僅丟了遼東老家,又被關寧軍給趕出北京的大清帝國,在孔府眾人的眼中就變成了冢中枯骨,只剩下茍延殘喘的本事了。

不過,雖說眼下這個仿佛喪家之犬的清廷,明顯已是落毛鳳凰不如雞,怎么看都蹦跶不了幾天了,但好歹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至少那幾萬彪悍嗜血的韃子鐵騎,肯定是孔府這幫富貴閑人擋不住的。

所以,孔府上下商議了一番,最后決定還是客客氣氣地招待這位蠻族皇帝,送上一堆奉承話,實在不行就再給點兒犒勞兵馬的銀錢糧秣,總之就是擺出送客的姿態,盡量把這幫滿洲大爺給平安送走便好。

遺憾的是,這些孔丘的子孫后代們,終究還是嚴重高估了這幫滿洲韃子們對孔圣人的敬畏程度,沒有在第一時間內舉家逃亡,結果就讓他們一大家子陷入滅頂之災:皇太極帶著大軍剛剛進了曲阜,就下令包圍孔府,不許圣人后裔走脫,然后假惺惺地召見了衍圣公孔胤植,表示要給他抬旗賜姓。

孔胤植最初還推脫了一下,但在得知假如他堅決不肯抬入正黃旗的話,大清皇帝就只好砍了他的腦袋,換個更聽話的人來當大清的衍圣公之后,這貨就十分可恥地縮了,從此成了正黃旗人,改姓愛新覺羅。

再接下來,皇太極又下令曲阜全城百姓剃發易服,在刀子的威脅下,衍圣公一府老小不得不帶頭積極響應,并當眾舉行了極為隆重的剃發儀式。作為回報,皇太極不僅繼續將孔胤植封為大清的衍圣公,還給了他一個禮部尚書的空頭官銜。只是剃了頭受了封還沒完,既然孔家也成了正黃旗人,那么他們全家自然就是皇太極的奴才,而奴才的東西就是主子的東西,主子的東西還是主子的東西……

咳咳,跑題了。總之,按照上述邏輯,孔府的田地產業就全部成了八旗大爺的皇莊,孔府的佃農則統統成了八旗的包衣奴才,孔家的金銀財寶從此也都屬于皇太極這個正黃旗主。至于那座輝煌壯麗的衍圣公府,也被皇太極下令征辟為大清行宮,用于安置一部分從北京輾轉來歸的八旗家眷。

但問題是,這樣一來的話,既然孔家的產業都換了主人,那么孔家人自個兒又該搬到哪里去呢

對于這個問題,皇太極很豪爽地大手一揮:孔府的年輕女眷,都可以跟八旗主子睡一個被窩嘛!

于是,自皇太極以下,好些八旗貴胄都在曲阜身體力行了一回“滿漢一家”的民族大融合之道。那幾位金尊玉貴的孔家小姐,全都被如狼似虎的八旗權貴們瓜分一空,運氣好的還能當上嬪妃或側福晉,運氣差的只得了個侍妾的名分。更糟糕的是,就連衍圣公孔胤植和他兒子最喜愛的幾個漂亮小妾,甚至還有兩個明媒正娶的孫媳婦,都被幾個貝勒爺蠻不講理地搶了去,從此只能在這些八旗貴胄的胯下嬌吟承歡……

至于孔府的男人也不必擔心沒事做,身為正黃旗丁,天生就是皇帝的奴才。當孔家女眷在給滿洲大爺侍寢的時候,那些劈柴打水喂馬打掃屋子之類事情,自然要讓男人來承擔。就算不會干活也沒關系,大清八旗從來不養懶人,一律打死喂狗便是——于是,在死亡的威脅面前,這些原本需要被人伺候的老少爺們兒,很快就學會了各種伺候人的活計:沒學會怎么伺候人的,據說都被埋進亂葬崗了。

當然,作為山東孔府的當門人,衍圣公孔胤植和他的兒子們,倒是不必操持此等賤役,而是享受著伴隨御駕的殊榮,可以天天得到大清皇帝陛下的耳提面命,教導他們各種做正黃旗奴才的好處……

相比于衍圣公一家的欲哭無淚,大清皇帝皇太極如今卻稱得上是春風得意了。查抄孔府的收獲遠比想象之中更加豐富,光是糧食就抄出了五十萬石,至于金銀珠寶、綾羅綢緞、香料布匹之類,折合現銀更是價值高達三百多萬兩。讓八旗將士們很是發了一筆橫財,個個樂得合不攏嘴。雖然按照這個時代的道德標準,此等劫掠孔府的舉動堪稱是喪心病狂,簡直可以說是與天下讀書人為敵,自絕于中原士林。但皇太極也是非常無奈:在喪失了故土,又屢遭慘敗之后,他對滿洲八旗的約束能力,已經急速下跌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程度。如果不能盡快找一只肥羊宰了,滿足八旗將士的胃口,大清帝國只怕是真的要土崩瓦解了!

而如今的北地屢遭戰亂,已是殘破至極,除了地位超然的孔府之外,又哪里還有別的肥羊可宰呢

幸好,在范文程等一干文臣的巧妙宣傳之下,皇太極此次對山東孔府名為“結親”,實為抄家的強盜之舉,居然被包裝成了心慕教化、禮遇儒家的表現——要不然大清皇帝怎么會迎娶孔家小姐為皇妃呢但哪怕是皇太極本人也很清楚,這事兒畢竟紙包不住火,究竟能忽悠天下人多長時間,他自己也是心中無數。

此外,還有一件讓皇太極略感不順心的事情,就是之前被俘的那位聞香教主王可,居然趁著皇太極帶兵去搜刮孔府的時候,不知怎么地趁亂逃跑了,甚至還帶走了那條作為聞香教圣物的狐貍尾巴!

但是,當暴跳如雷的皇太極趕緊派人追查這位王可教主的逃亡蹤跡,最終發現他并不是回到南方的兩淮,準備重新起事,而是一路逃往北方老家之后,也就懶得多管閑事了。反正如今大清帝國的版圖,最北不過兗州府。只要你不在兩淮地方跟大清繼續作對,那么在北方愛怎么鬧就怎么鬧吧!如果聞香教妖人能在北方給吳襄和祖大壽那兩個陰了自己一把的混蛋多添點兒堵,皇太極說不定還會拍手稱快呢!

另外,最近還發生了一件讓皇太極怦然心動的大喜之事,而這也是他如今親自南巡揚州的目的。

——因為,這很可能意味著大清帝國的時來運轉!當然,這同樣也意味著他皇太極的否極泰來!

正當皇太極一路前呼后擁地招搖過市,緩緩來到揚州碼頭附近的時候,大清的揚州守將阿巴泰終于氣喘吁吁地跑來過來,帶來了皇太極期待已久的好消息,“……皇上!皇上!江南那邊真的派船過來了!”

喘了幾口氣之后,阿巴泰又吧唧著嘴兒嘀咕道,“……可恨那幫南朝官兒也真是小氣,明明求著咱們給南京解圍,船上卻不見一兩銀子的犒賞。只是隨便送來了些酒肉了事,簡直跟打發叫花子似的……”

“……些許小事,何必計較太多只要這些自作聰明的傻瓜,愿意派船來江北,裝運我滿洲鐵騎過江就夠了!”皇太極冷笑道,“……南朝的士人若是不給糧餉,朕的八旗兒郎們,難道不會自己去取么”

——崇禎六年十月十七日,在蕪湖大戰慘敗,東軍主力盡喪之后,面臨著兵臨城下的危局,南京永和朝廷首輔周延儒終于下定決心,向江北的大清八旗“借師助剿”。二十日,在南京朝廷長江水師的運載之下,大清皇帝皇太極親率八千鐵騎,自揚州渡江南下,于鎮江登陸,宣稱將要援救南京。

而與此同時,在得知西軍于蕪湖告捷之后,崇禎皇帝也匆忙趕往前線,準備親自督師攻入南京。

又一場決定天下命運的大戰,即將在南京城下拉開帷幕……

來自1樓2015091521:32相關推薦第一百五十九章、南京!南京!(上)南京應天...

當蕪湖前線的敗報傳來...

13前三應該差不多吧?

34目測沒有了吧

83不提及民族問題的話。

97只是最愛海蘭珠生的八阿...

263最近吧里帖子十個有四五...

58當我為了跑商加速時間流...

42清這個字有什么說法?我...

66最近讀書遇到一個小困惑...

31叫個黃臺吉就夠尊重亡人...

否極泰來,怕是喪鐘就要敲響了

收起回復來自2樓2015091522:02

收起回復來自3樓2015091523:15百度小說人氣榜本月人氣榜上月人氣榜本書排行:第名

容:使用簽名檔

保存至快速回貼


上一章  |  大穿越時代目錄  |  下一章